中國歷史上權傾朝野的十大太監,臭名昭著的第一名你或許沒聽過

太監(tài jiàn)原指宦官中的高級官員,現指古代被閹割生殖器後失去性能力,專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員,又稱宦官、閹人、寺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明朝開始又叫年紀大的太監為伴伴。

太監通常都是皇帝最親信的人,他們有時候權力甚至比宰相和丞相還要大。太監都有生理生的缺陷,由於長期被世人看不起,也就造成了他們心理上的問題,因此,一旦得勢便胡作非為,對藐視他們的人肆意報復,甚至給江山社稷帶來災難。現在就來看看歷史上十大亂政禍國的著名太監。

第十名:安德海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隸南皮(河北省南皮縣)人。他在八九歲時凈身,進宮後在咸豐帝身邊為御前太監。由於安德海聰明伶俐,很快就得到了咸豐帝和葉赫那拉杏貞的好感。

安德海恃寵而驕,雖然只是六品的藍翎太監,卻連小皇帝載淳、恭親王奕訢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裡。安德海還經常搬弄是非,挑撥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關係,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訓斥。他目無皇帝,越權胡為,已經到了令同治皇帝忍無可忍的地步。

安德海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宮闈的安德海想出宮遊玩並藉機斂財,遂借口預備同治帝大婚典禮,再三請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袍、預備宮中婚禮所用之物,獲得慈禧太后許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許太監擅出宮禁的祖制於不顧,帶領著一班隨從,前呼後擁地出京了。走到山東地方,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第九名:童貫

童貫(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輔),開封人,北宋權宦,「六賊」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京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宣和四年,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

童貫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宋欽宗即位,被處死。

第八名:李輔國

李輔國(704年―762年),唐朝中期權宦,唐朝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靜忠,曾賜名護國,後改輔國,相貌奇醜無比。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後,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並改名為輔國。之後又阻止了張皇后廢唐肅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圖,保護了太子李豫即位,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

李輔國

李輔國跋扈囂張,唐代宗遂廢除李輔國的權勢,又派人刺殺了李輔國。

第七名:張讓

張讓(?—189年9月24日),東漢宦官,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等職,封列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泄,他和其餘幾個常侍設計伏殺何進。

張讓

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張讓走投無路,投水自盡。

第六名: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祖籍潘州(今廣東省高州市),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孫。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高力士

幼年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唐玄宗統治期間,其地位達到頂點。由於曾助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

一生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寶應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駕崩,吐血而死。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於泰陵。

第五名:劉瑾

劉瑾(1451—1510),陝西興平人,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後凈身入宮當了太監,從此改姓劉。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劉瑾被判以凌遲。

劉瑾

弘治年間犯罪赦免後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寵愛,數次升遷,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掌權後趁機專擅朝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為「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劉瑾被捕後,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他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第四名:王振

王振,男,明朝蔚州人士,(今河北蔚縣),略通經書,滿腹經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於是便自閹入宮。史稱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王振善於伺察人意。王振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後,掌司禮監,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統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

王振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帝親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殺

第三名:趙高

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

趙高

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第二名:魏忠賢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賢

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肅清。

第一名:宗愛

宗愛(401年―452年),南北朝時期北魏宦官、權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王的宦官,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太子太師、中秘書,封馮翊王。

宗愛因獲罪而成為閹人,在太武帝時任中常侍。太武帝正平元年元月,太武帝封宗愛為「秦郡公」。後來太武帝北征,任太子拓跋晃為監國,但宗愛對太子多加干預,又與太子部屬給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城互有閑隙,怕日後太子登基對己不利,於是與東宮勢力展開權力鬥爭,誣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圖造反。太武帝下令整肅太子府,且誅殺了許多太子近臣。太子拓跋晃因此積憂成疾而死。後來宗愛怕被太武帝誅殺,先下手為強於北魏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弒太武帝。

郭冬臨飾演的宗愛

太武帝死後,朝廷欲立太武帝第三子東平王拓跋翰為帝,但宗愛與拓跋翰關係不好,假立皇后之命,將拓跋翰殺掉,又將擁立拓跋翰的大臣尚書僕射蘭延、侍中吳興公和疋及侍中太原公薛提殺死,然後立吳王拓跋余為帝,宗愛自為大司馬、大將軍、太師,總督中外軍事、領中秘書,封馮翊王,大權在握。拓跋余想奪回皇權,又遭宗愛所弒。短短數月,宗愛連殺兩位皇帝,引起朝野震動。

不久之後,羽林郎中劉尼、太子少傅游雅等人密謀,由太子少傅游雅、源賀、長孫渴侯率禁軍守衛宮廷。陸麗與劉尼一起迎皇孫拓跋濬入宮即位。劉尼率禁軍抓住宗愛及賈周其黨從處斬,夷滅三族,至此而終。宗愛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弒殺兩位皇帝的宦官。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的大刺客之要離
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向世俗妥協?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的經商致富總結
《漢武大帝》中漢武帝身邊的妃子都是怎麼死的?
劉裕:一名棄嬰如何成為南朝第一皇帝?真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太監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