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漫談中老年人學英語
這幾年,中老年人學英語熱度漸升。有很多是子女出國,父母常過去,因語言不通深感不便。也有常出國旅遊的,希望多少學一點,別當睜眼瞎。很多人在中學大學都學過英語,沒學好,現在補補課。也有以前學過俄語日語的,轉而再學英語。這些人的學習精神令人敬佩。
我早年曾教過英語,轉入IT界後沒放棄自學。年頭多了總有些心得。應朋友之邀,寫出來與學友共同探討。
別擔心出錯中國的傳統英語教育過份強調語法辭彙,總在那裡糾錯,英語考試也是以不出錯為中心,弄得大家手足無措,信心倍受打擊。記得上大學時,有個加拿大外教最煩那個托福考試,她的考分還不如非英語國家的學生。現在的雅思考試只考聽說讀寫,不考語法。托福考試也改得更像雅思了。同樣道理,我們中國人拿過那些考洋人的漢語試題,常常也做不好。這種考試有誤導嫌疑。
用英語來說,toknowalanguageortoknowaboutalanguage(學習語言還是學習語言知識),有很大區別。我們是要學會使用一種語言,而不是像語言學家那樣去研究那種語言,所以不用太在意語法錯誤和拼寫錯誤。我家一個親戚的孩子九歲去美國,待了好幾年了,寫的英文信錯誤百出,慘不忍睹,可是你能看懂他想說什麼。再過幾年,他的錯誤就大大減少。我們聽外國人說漢語,也是錯誤百出,可是我們能聽懂,並不太在意。人家敢說,說著說著就都學會了。小孩兒學外語快,除了大腦結構不同,就是因為孩子傻傻的什麼都敢說。大人比較自謙,總覺得自己的外語拿不出門,失去很多練習機會。
當然,這不是說語法不用學。畢竟是成年人,不大可能像幼兒那樣單憑語境去學習。學習語法的目的是了解語句結構。如果只想靠語法和辭彙去組合語句,忽視日常語言訓練,那就走偏了。
中國人學英語有優勢中老年人學英語,發音是個難關。除了個別有天賦的人,大都是別彆扭扭,怪腔怪調。其實,英美人並不太在意。在英語國家,什麼亂七八糟的發音都能聽到。那些墨西哥人、印度人和非洲人遠不如華人發音好,他們都能當老師在大學教課。
英語屬於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其中的不同音位(能區別意義的單音)很多。漢語也恰恰是音位豐富的語種,而且和英語音位比較接近。日本人就不行。你看日語那五十音圖,就那幾種音位。所以,日本人學英語發音很難。非洲土語的發音和英語差別太大,非洲英語那叫一個亂。很多非洲國家英語是官方語言,他們什麼都會說,就是聽起來太彆扭,遠不如我們這裡的老年人說得好。
中國人說英語,最難掌握的其實不是語音,是語調。漢語是聲調語言,普通話有五種聲調。英語和大多數語言一樣,完全不區分聲調。於是,我們聽英美人說漢語,感覺總是飄來飄去拿不準調。我們說英語則總是過份抑揚頓挫,語調變化太大,像是在演話劇。但這不影響理解。只要掌握讓語調平穩一些,慢慢就能習慣。
中國有些方言缺少普通話的一些音位。例如,川鄂一帶不區分l和n,江浙一帶不區分zh、ch、sh和z、c、s,有些東北方言把這兩組音反過來用。但這種情況並不多,學英語發音也沒多少障礙。
專註於核心英語所謂核心英語,就是英語中最基本的辭彙、短語和句型,日常生活最常用的那些。核心英語出現頻度高,易學易記,容易聽懂,容易上口。熟練掌握核心英語,就有了堅實的出發點,就像學鋼琴掌握了基本指法,運動員掌握了基本動作,正如那句英語所說,Wellbegunishalfdone(開頭好便成功一半)。
核心英語不僅是核心辭彙,也是核心句型。句型就像結構框架。熟悉了一種句型,無論裡面的單詞如何變換,框架不變,一看便知。按此視角,學句型比學辭彙更重要。
有些英語教師缺少經驗,總想弄些新奇東西塞給學生,以為這樣就能多學點。恰恰相反,那些東西平時很少用到,重複率低,很快就忘了,反而分散了學生精力。美國的「特別英語」(specialEnglish)節目能用幾百個單詞表達豐富內容,可見核心英語學好了能管大用。在此基礎上去擴展辭彙量和語句量,有事半功倍之效。
在校大學生精力多用來對付生詞,考試壓力,可以理解。教學大綱有誤,非學生之錯。一篇課文生詞一片,不勝其煩,久而久之便生厭倦。選材應循序漸進,辭彙語句大都似曾相識,換一個角度重現,就像同一片街區換一種走法,容易領悟和吸收,這才是語言,否則便是辭彙堆積。
有些人學過多年英語,感覺自己並未真正學會,那正是由於核心英語沒學好,不妨從頭再來。這看起來像是讀過大學又去讀小學,其實是在整合已有知識,把那些支離破碎的東西重新加工。其實別的課程也一樣。有些人在大學學完微積分,發現沒弄懂多少。他要是複習下中學的代數幾何,回頭再看微積分,往往會感覺清晰了很多。
聽力為本有句話很經典:聽懂的英語才是真正學會的英語。語言本質上是聲音,文字不過是記錄聲音的符號。小孩兒上學前都會說話。只會認字不會說話的,那是聾啞人。他們學認字難得很。
學外語從聽力入手,聽懂了,其他都好辦。學校那套教法(外語專業除外),對聽力要求太低,花時間太少,很多時間都浪費在生詞上了。一個人記住的英語單詞,有聽來的,有讀來的,或是連聽加讀。無論你能聽懂的詞是否占多數,那總是你辭彙中最難忘記也最易上口的詞。寫英語時,這些詞也最容易躍然紙上。
學習材料應該是有錄音有文字的那種,可聽可讀,聽不懂可以參照文字。練聽力時,應該爭取聽懂每句話,一次不懂,可以多聽幾遍。馬馬虎虎過去,好像聽了一大堆,其實沒學到多少。只要聽懂了,重複太多也不見得好。最好冷卻幾天,有些淡忘了,再回過頭來聽,以此強化記憶。這是大腦生理特點,當順其而行。
聽力材料最好是自然語速。有的材料既有慢速也有自然語速,那樣更好。總聽慢速材料,說得特別清晰,以後再聽自然語速就不習慣了,到了真實環境更是抓瞎。其實,說得太慢不一定好懂。我們聽漢語也有體會:說得太慢,語義不連貫,反倒不好懂。
聽力達到一定水平後,不妨多看看英語紀錄片,帶英文字幕的那種。英美紀錄片涉獵極廣,用做聽力材料讓人長見識。聽起來半懂不懂也沒關係,反正有字幕,看懂了可以再倒回去聽。有聲讀物和新聞廣播也是這樣,最好有文本對照。沒有文本,聽得不明不白,效果就比較差。文本的另一好處是可以跟讀,練習口語表達和語音語調。
閱讀必須跟上除了多聽,還應該多讀。讀比聽容易,接觸英語的機會自然就多。
那麼,讀什麼東西效果最好?這當然因人而異。要是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讀你能讀懂的東西。簡易讀物,各種課本,都可以拿來讀。大致上能讀懂,摻雜幾個生詞,藉助電子詞典查起來也不費勁。要是滿篇生詞,那就要花很多時間硬啃,既無樂趣,效果也不佳。
容易讀懂的還要讀,有用嗎?閱讀不光是為了記生詞。那些似曾相識的詞語,在不同環境下有不同含義,反覆出現,能讓你真正掌握詞語的本意。這是學習外語的要點。再者,有些句子看起來沒有生詞,但你不一定熟悉詞的組合方式。還是那句話,熟悉短語和句型往往比學生詞更重要。
閱讀的另一目的是提高閱讀速度。快讀和慢讀有天壤之別。前者是讀句子甚至段落,後者是一個詞一個詞爬。我們讀中文時並不需要逐字去看,常常拿眼一掃便知其意。英文也是一樣,想達到此境界,唯一辦法是多讀。
閱讀主要是默讀,但是花點時間朗讀也很有必要。練口語不能只靠對話,我們沒有那麼多對話機會。朗讀則沒有這種限制,你就關起門來讀吧,讀多了自然就能上口。朗讀對記單詞也很有幫助。見到一個單詞,你不能脫口而出,說明這個單詞還沒真正學會。不妨這麼說:能朗讀的英語才是真正學會的英語。
識別性記憶和提取性記憶人都有這樣的體驗:聽到一個人名,立刻知道那是誰;讓你說出一個人名,也許連熟人的名字也叫不出。這就是識別性記憶和提取性記憶的不同。學外語更是這樣。你能認讀或者聽懂大量的東西,要是說和寫,那就要差很多。
識別性記憶很容易實現。記性好的,見一次就記住了。差一點的,重複幾次也記住了。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記憶。人每時每刻都在感受外部世界,大腦中會留下印象,你不用特意去做什麼。
提取性記憶則不然,人往往需要特意去練習。說英語和寫英語難,正是難在這裡。正因為難,也容易把人嚇住,有些人乾脆就不想說也不想寫了。其實不過是練習不夠或者練習方法不當。
記憶有個要點,就是掌握好同一時段的重複次數。記一個電話號碼,念叨四、五次肯定比念叨一次要強。可是,再多念叨幾十次就沒多少用處。這是大腦短時記憶區的特點。過幾天讓你回憶這個號碼,即使一下子想不起來,和頭次見也不同。這時再告訴你這個號碼,你記得一定比上次要牢。這是大腦長時記憶區的特點。掌握好複習次數和複習節奏是記憶的關鍵。
初學時,似乎說比寫要難。等到學會基本對話,會發現寫其實更難。日常會話,你怎麼說別人都不在意。寫往往是用於正式場合,寫得不像樣拿不出門去。好在我們有網路對話,大家彼此彼此,誰也別笑話誰。那就放開寫。回頭看看自己寫的東西,發現很多不足,這就是進步。
練習漢譯英是個好辦法。最好藉助英漢對照的材料。你試著自己譯成英文,然後和人家的英文對照,從中能學到很多。這不僅能提高寫英文水平,對口頭表達也大有助益。
千萬別整天背單詞背單詞並非不可,但不宜把它作為記單詞的主要手段。單詞背多了不僅無益,反倒有害。
見過不少學生拿著卡片和筆記本背單詞,有人甚至直接背詞典。這種背法大都是英漢對照,靠漢語來理解英語詞義。久而久之,漢語拐棍再也甩不掉,一聽到英語,腦子裡就往外蹦漢語,這樣將永遠跟不上語流節奏,想聽懂英語就難了。
背單詞的另一弊端是片面理解詞義。涉及具體事物的名詞還好些,其他詞靠翻譯往往不能準確釋義。兩種不同語言的辭彙並不一一對應,只有在語句層次才能翻譯準確。從這個角度來說,背單詞不如背短語和整句。
背單詞的害處之三是養成以單詞分割語句的習慣,無論是聽說還是讀,見單詞就想停頓一下。其實,英文以單詞間隔只是一種書寫形式,語言的本質不是這樣。中文就沒有間隔。漢字是音節不是單詞。現代漢語中單音節詞並不佔多數。
記單詞更好的辦法是通過聽和讀來記。很多英語高手並不怎麼背單詞。聽多了,讀多了,其中的單詞自然就能記住。這樣記住的單詞無需翻譯便知其意。真讓你翻譯還不一定能譯出來。翻譯是一種專門技巧,並非初學者追求的目標。教師在課堂上翻譯,是由於學生水平還不夠,沒有更簡單的辦法來講解。有經驗的教師大都盡量避免英譯漢,以免誤導學生。漢譯英則是一種專門練習,和英譯漢性質不同。
當然,背誦還是有必要。不妨適當背些常用短語和句子,也可以背些經典段落。但應該少背那些生僻內容。輕易不用,很快就忘了。
推薦閱讀:
※拿什麼來打破你,wuli中老年保健品圈兒~
※老年行業未來會產生獨角獸的領域有哪些?
※有哪些必備的中老年營養品?
※薦讀中老年人最該善待的是自己的心!太精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