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學習筆記

《孟子》學習筆記

2007-09-28 21:29:38|分類: 儒家文化 閱讀124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1 人性本善,人同此心

性本善,人身上都有最基本的善的萌芽,概括說來有四種萌芽,可稱為「四端」:

第一是惻隱之心,也就是對於同類生命的一種本能的、直覺的同情與關懷;第二是羞恥之心,人都知道害羞、怕丑,都有感到難為情的時候;第三是恭敬之心,對尊者、長者表示恭敬,同輩之間謙讓,也是人之常情;第四是是非之心,對事物和事情作出起碼的是或不是的判斷,是人所具有的基本能力。惻隱之心,就是仁的萌芽,因為仁就是講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懷、互相愛護;羞恥之心,就是義的萌芽,因為知道羞恥,就知道有的事能做,有的事不能做;知道什麼是適宜的,什麼是不適宜的。而所謂「義」,也就是「宜」,講究做事要得體,要適宜。恭敬之心,就是禮的萌芽,因為禮的核心就是講恭敬與謙讓,人人都能互相恭敬、互相謙讓,禮也就實行得差不多了。是非之心,就是智的萌芽,因為一切知識與智慧,離不開判斷能力 ,而不論如何複雜的高級判斷,歸根結底離不開「是」與「不是」的判斷。

人人都有一顆不忍看到他人受苦遭難的心。「不忍之政」。水總是往低處流,就是水的本性。人的本性也是趨向於善的。民以食為天,人不吃飯總是不行的。色,對人而言就是男歡女愛,動物生理需要。仁和義都是內在於人性之中的。

養心最好辦法,莫過於寡慾。俗話說:「寡慾清心」,向外的慾望少一點,內心就比較清凈;內心清凈,才有利於心的保養。人皆有七情六慾。如果慾望少一點,內心的空間就大了,良知良能和善的萌芽就能保存下來,健康成長。口腹味覺會受到饑渴的擾亂,人心也會因精神饑渴的擾亂,而失去正常的思維功能。人的本心中,核心處就是個「仁」字。因此可以說,仁,就是人心;義就是人應當走的路。儒家的學問之道沒有別的,就是要把那顆迷失的善良本心找回來而已。

2 居仁由義,明辨義利

「仁」和「義」,是孟子思想中兩個最終要的範疇。「仁」的基本含義,就是愛人。愛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人類靈魂的最終依託。「義」的基本含義就是適宜,義在一定程度上對「仁」的一種節制,蛋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從根本上實現「仁」。孟子把「仁」比作人們安身的家,把「義」比作人們行走的路。說到「義」,必然涉及到「利」。義與利也並不是對立的,面對獲得的「利」,要仔細掂量掂量是不是符合「義」,不能見利忘義。

「仁」是人的命根子。儒家的「道」,既是「人道」,也是「仁道」。創立夏、商、周的三代聖王,之所以得天下,靠的就是仁;夏、商、周三代的末代君主,之所以失去天下,則是因為不仁。

天子不仁,就保不住天下;諸侯不仁,就保不住社稷;士人和庶士不仁,就保不住自己的性命。仁是一定能戰勝不仁的,人道是一定戰勝非人道的。仁的種子在人性就本來就有,但也有待於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使它成熟起來。

仁是安身的處所,義是人生的正路。

仁的實質內容,就是好好侍奉父母;義的實質內容,就是恭敬對待兄長;智的實質內容,就是懂得上述兩點,並且始終不渝地實踐;禮的實質內容,就是調節修飾自己的行為,把仁與義兩方面做得恰到好處;樂的實質內容,就是從實踐仁與義的過程中獲得樂趣。

安身立命的根基,就是根植於本心本性的仁、義、禮、智、信。立穩了這個性命之根,則君子的人生就有了源頭活水,君子的生命之樹就碧綠長青。

3 孝悌忠信,禮義文明

五種不孝:第一,四體不勤,好吃懶做,不照顧父母的生活。第二,喜歡賭博,酗酒,錢輸光了,顧不上贍養父母。第三,貪戀錢財,娶了老婆,有了孩子,只顧自己,不顧父母。第四,放縱情慾,荒淫無恥,在外面不幹好事,丟人現眼,弄得父母沒臉見人。第五,逞強好鬥,惹是生非,弄得父母整天跟著擔驚受怕。甚至在外面結下冤讎,危及父母的安全。

4 以徳治國,施行仁政

以徳服人,得道多助;憑藉自己的德行,以徳服人,以此來推行仁義,這叫做「以徳行仁」。以徳服人,則能使人心誠服,也就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不帶勉強的服從。要把仁義落實在實踐中,融會在日常生活中,使人感覺到仁義本不空洞,本不抽象,而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養料。天時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所謂人和,就是得到眾人的支持與擁護;而要想得到眾人的支持與擁護,必須主持公道,伸張正義,以徳服人,以道服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佚道使民」,就是要讓老百姓明白,他們現在吃點苦,受點累,恰恰是為了將來少吃點苦,少受點罪。要叫去死,卻又想讓人死得服服貼貼,沒有遺憾,這更不容易。這個辦法叫「以生道殺民」,就是要讓死的人明白,他們今天的死,恰恰是為了他人或子孫後代更好地生活。社會賢達的意見和願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們的觀點和主張,對普通民眾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仁政的具體措施。第一、尊重賢才,重用能人,一定要把真正傑出的人才安置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讓他們充分發揮才幹,英雄有用武之地。第二、放開市場,鼓勵貿易,以優惠的政策吸引各地商人來做生意,不徵收重稅。第三、為人民旅遊和交通提供方便,關卡和路口,只查詢一下身份而已,不巧立名目徵收各種稅費。第四、實行井田制,每八家農民共同負責耕種一百畝公田,同時每家有一百畝自留地。農民們按照規定在公田裡幹活,完成了公田的勞務定額之後,就可以回家種那一百畝自留地,自留地的收入全歸農民自己。征服不再徵收賦稅。第五、對城市居民,不亂攤派各種徭役費,不亂收土地使用費。

5 道德完善,修身養氣

大人、君子的氣象。有德行的大人君子,說話不一定句句都恪守信用,行動不一定終始如一。唯一的標準只是「義」,一切言行都以是否符合「義」為尺度。如果不論義與不義,一味只求言必信,行必果,那還只是小人的作風。有德行的大人君子,總是要保持一顆真誠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出乎自然本性,不虛偽,不做作,是本性之善的自然流露。推而廣之,擴而充之,則必定能臻於智慧通達、道德完善的境界。同樣是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在社會上幹事情,但境界各有不同:

有一種人,是專門拍馬。有一種人,是以安邦治國為己任的,把政治事務搞好了,國家太平無事了,他就滿足了,高興了。有一種人,是替天行道,只有符合天道,可以讓天道流行的事情,他肯去做。

有一種人,是所謂「大人」,「大人」首先端正自己的品行,從自己做起,自己端正了之後,身外的一切,也就隨之端正了。

對君子來說,人生有三大最快樂的事情。父母身體健康,兄弟姐妹平安無事,無災無患。這是第一大樂事。

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心中坦然,心安理得,抬頭對得起天,低頭對得起人,這是第二大樂事。

得到天下的傑出人才,對他們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樂事。

當老天將要把偉大的使命交付給某個人時,一定會先讓他吃許多苦頭,叫他心理苦悶得受不了,叫他筋骨勞累得受不了,讓他沒有吃、沒有穿,窮得渾身叮噹響,使他做每件事都不順利,都遭受挫折。用這種方法,來觸動他的心靈,磨鍊他的意志,鍛造他的人格,培養他的性情,不斷增強、提高他的各方面的能力。人都會犯錯誤,只有犯過錯誤,才知道改正,才能不斷提高辦事能力。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如果國內沒有一批鐵面無私、嚴守法度的大臣,沒有一批耿介正直,敢於批評朝政的士人,時時對國家政治和最高統治者進行監督和批評,國外又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隱患對自己形成外部壓力,這個國家往往就容易垮掉,走向滅亡。由此我們可以懂得:只有身處逆境,遭遇憂患,才能有生存和發展;長期處在安樂的環境之中,則容易使人懶惰渙散,乃至於走向死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些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道德、過人的智慧、傑出的本領、深刻的見識,往往是跟他們經歷過的痛苦磨難分不開的,是他們坎坷人生憂患與挫折的產物。那些遭受排擠打擊的人,那些被無端迫害的人,那些出身低賤無依無靠的人,那些白手起家孤身奮戰的人,他們心中時時有危機感,時時保持高度的警惕;他們考慮問題往往周到細緻,確保萬無一失。因此,他們能夠取得成功。真正想要有所作為的人,做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好比挖一口井,一定要挖到見水,才算成功。

6 立身處世,人格尊嚴

在《孟子》和其它先秦儒家典籍中,都有許多待人接物的道理,立身處世的箴言。孟子認為:孟子立身處世,要有人格尊嚴,要堂堂正正地做人。為人不能不知羞恥。無羞恥之心,就不能算人。有羞恥之心,才知道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知道什麼當做什麼不當做。君子應當成人之美,與人為善,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對人對事,並且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君子應當言行一致,不說假話,不說空花,城市篤信,真誠待人。君子應當耿介、正直,堅持原則,不投機取巧,不走歪門邪道。君子對自己應當有正確的認識,面對別人的讚譽或誹謗,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君子待人處世要把握分寸,要得體,無過與不及,恰到好處。君子應當心胸坦蕩,不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患得患失。

做人不能不知羞恥。羞恥之心,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整個人類社會來說,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第一,正是因為有羞恥之心,人們才有所不為;一旦沒有羞恥之心,不論什麼醜事壞事都肯做了。如果所有人都不知道羞恥,為所欲為,人類社會就亂了套。第二,正是因為有羞恥之心,人們才有所作為,積極奮發。自己比不上別人,感到羞恥,於是發奮努力,想要趕上別人。如果人人發奮努力,相互競爭,則社會充滿活力,不斷進步。可是有些人在競爭中投機取巧,不擇手段,玩弄陰謀詭計,這樣的人則根本沒有羞恥之心。趕不上別人而不以為恥,當然就永遠不可能趕上別人。但是為了趕上別人而投機取巧,玩弄陰謀詭計,則更是無恥。

7 重視教育,尊崇學問

人的材質天資有一定的差異,學習的方式和途徑也有所不同。君子教育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教學的方式也應當是多樣的、靈活的。君子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由於父子雙方的地位和相互關係,決定了他們之間很難進行嚴肅認真的教育。教育,是一本正經的事情,必須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如果這樣不行,有時還會發怒,一發怒,就難免會傷害感情。古代人交換兒子進行教育,這樣父子之間就用不著互相求全責備。求全責備,就容易產生隔閡。父子之間產生了隔閡,則是一件很不吉祥的事情。

怎樣讀書。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本的好。武王伐紂,是極其有仁徳的人,來討伐極其不仁的壞蛋,是順乎民心,得道多助的義舉。《詩經·小雅·小弁》的作者是周幽王的太子宜臼。周幽王先娶申國之女為後,這就是申後。宜臼是申後所生。後來,周幽王得到了褒姒,極為寵愛,生下了兒子伯服。於是周幽王便廢了申後與太子宜臼,立伯服為太子,並且還要殺宜臼。宜臼便寫了這首抒發怨恨的詩,表達心中的憂愁和對君父的怨恨。

讀書人不白吃飯。孟子說,人與人之間的勞動成果,應當互相交換,進行貿易,取長補短,互通有無。讀書的知識分子,其實也是各行各業中的一類。假如這兒有這麼個人,在家孝順父母,出外敬重長輩,道德品行端正,學問知識淵博,遵守先王之道,認真教授弟子,傳播思想文化,也應有飯吃。君子的動機和目的,是為了推行道。士的事業和目標,就要崇尚一種高遠的志向,弘揚一種超越的精神,即仁和義。仁和義既是一種高遠的、超越的理想,同時也是一種現實的、樸素的道理。士人安身立命的處所就是仁。士人的言行出處,應當遵循的道路是什麼?應當遵循的道路就是義。如果人人都能以仁為家。以義為路,君子的偉大事業和崇高的理想也就算實現了。

社會上的事情是繁雜多樣的,必須進行分工合作。有大人做的事,有小人做的事;有領導做的事。看看一個人身上穿的、戴的、佩的、用的、吃的、喝的,匯聚了多少人的勞動啊!經過多少人的手啊!如果這一切,都必須自己親自動手,自己生產,然後才使用,那天下的人就要疲於奔命,使盡渾身的解數,也忙不過來,一個個都要累死掉了。所以,社會上必須要有分工,必須相互合作。有的人勞心,有的人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被人管的人出力氣,管別人的人費腦子。被人管的人養活別人,管別人的人靠別人養活。這是天下通行的大道理啊!《孟子》學習筆記(2)

2007-08-30 23:03:11|分類: 儒家文化 閱讀34 評論1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三、孝悌忠信,禮義文明

五種不孝:第一,四體不勤,好吃懶做,不照顧父母的生活。第二,喜歡賭博,酗酒,錢輸光了,顧不上贍養父母。第三,貪戀錢財,娶了老婆,有了孩子,只顧自己,不顧父母。第四,放縱情慾,荒淫無恥,在外面不幹好事,丟人現眼,弄得父母沒臉見仁。第五,逞強好鬥,惹是生非,弄得父母整天跟著擔驚受怕。甚至在外面結下冤讎,危及父母的安全。

五、以徳治國,施行仁政

以徳服人,得道多助;憑藉自己的德行,以徳服人,以此來推行仁義,這叫做「以徳行仁」。以徳服人,則能使人心誠服,也就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不帶勉強的服從。要把仁義落實在實踐中,融會在日常生活中,使人感覺到仁義本不空洞,本不抽象,而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養料。天時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所謂人和,就是得到眾人的支持與擁護;而要想得到眾人的支持與擁護,必須主持公道,伸張正義,以徳服人,以道服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佚道使民」,就是要讓老百姓明白,他們現在吃點苦,受點累,恰恰是為了將來少吃點苦,少受點罪。要叫去死,卻又想讓人死得服服貼貼,沒有遺憾,這更不容易。這個辦法叫「以生道殺民」,就是要讓死的人明白,他們今天的死,恰恰是為了他人或子孫後代更好地生活。社會賢達的意見和願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們的觀點和主張,對普通民眾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仁政的具體措施。第一、尊重賢才,重用能人,一定要把真正傑出的人才安置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讓他們充分發揮才幹,英雄有用武之地。第二、放開市場,鼓勵貿易,以優惠的政策吸引各地商人來做生意,不徵收重稅。第三、為人民旅遊和交通提供方便,關卡和路口,只查詢一下身份而已,不巧立名目徵收各種稅費。第四、實行井田制,每八家農民共同負責耕種一百畝公田,同時每家有一百畝自留地。農民們按照規定在公田裡幹活,完成了公田的勞務定額之後,就可以回家種那一百畝自留地,自留地的收入全歸農民自己。征服不再徵收賦稅。第五、對城市居民,不亂攤派各種徭役費,不亂收土地使用費。

七、道德完善,修身養氣

大人、君子的氣象。有德行的大人君子,說話不一定句句都恪守信用,行動不一定終始如一。唯一的標準只是「義」,一切言行都以是否符合「義」為尺度。如果不論義與不義,一味只求言必信,行必果,那還只是小人的作風。有德行的大人君子,總是要保持一顆真誠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出乎自然本性,不虛偽,不做作,是本性之善的自然流露。推而廣之,擴而充之,則必定能臻於智慧通達、道德完善的境界。同樣是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在社會上幹事情,但境界各有不同:

有一種人,是專門拍馬。有一種人,是以安邦治國為己任的,把政治事務搞好了,國家太平無事了,他就滿足了,高興了。有一種人,是替天行道,只有符合天道,可以讓天道流行的事情,他肯去做。

有一種人,是所謂「大人」,「大人」首先端正自己的品行,從自己做起,自己端正了之後,身外的一切,也就隨之端正了。

對君子來說,人生有三大最快樂的事情。父母身體健康,兄弟姐妹平安無事,無災無患。這是第一大樂事。

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心中坦然,心安理得,抬頭對得起天,低頭對得起人,這是第二大樂事。

得到天下的傑出人才,對他們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樂事。

當老天將要把偉大的使命交付給某個人時,一定會先讓他吃許多苦頭,叫他心理苦悶得受不了,叫他筋骨勞累得受不了,讓他沒有吃、沒有穿,窮得渾身叮噹響,使他做每件事都不順利,都遭受挫折。用這種方法,來觸動他的心靈,磨鍊他的意志,鍛造他的人格,培養他的性情,不斷增強、提高他的各方面的能力。人都會犯錯誤,只有犯過錯誤,才知道改正,才能不斷提高辦事能力。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如果國內沒有一批鐵面無私、嚴守法度的大臣,沒有一批耿介正直,敢於批評朝政的士人,時時對國家政治和最高統治者進行監督和批評,國外又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隱患對自己形成外部壓力,這個國家往往就容易垮掉,走向滅亡。由此我們可以懂得:只有身處逆境,遭遇憂患,才能有生存和發展;長期處在安樂的環境之中,則容易使人懶惰渙散,乃至於走向死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些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道德、過人的智慧、傑出的本領、深刻的見識,往往是跟他們經歷過的痛苦磨難分不開的,是他們坎坷人生憂患與挫折的產物。那些遭受排擠打擊的人,那些被無端迫害的人,那些出身低賤無依無靠的人,那些白手起家孤身奮戰的人,他們心中時時有危機感,時時保持高度的警惕;他們考慮問題往往周到細緻,確保萬無一失。因此,他們能夠取得成功。真正想要有所作為的人,做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好比挖一口井,一定要挖到見水,才算成功。


推薦閱讀:

孩子畫,畫的好,將來學醫不用愁!
聽凈空法師講經筆記摘錄
筆記-ubuntu14.04安裝pymc
laxmi師姐觀察修法障礙、特德、諸神體系之筆記與啟示
金色筆記TXT下載|全集免費在線閱讀

TAG:學習 | 筆記 | 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