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形勢與國家安全局勢

國際形勢與國家安全局勢 ——張政文教授1月10日龍城講壇·市民課堂的報告周慧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教授張政文

  中國地緣戰略圖  ——圖中豎線區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橫線區為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國

  回顧剛剛過去的2008年,可以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無論對我們國家而言還是對世界來說,都經歷了太多的事情。無論是國際形勢還是我們國家的安全局勢,都面臨著一些現實的甚至是非常嚴峻的挑戰。過去的一年中發生了太多的事情,無論是從國際地緣政治的層面來講,還是從世界經濟、國際金融的角度來講,還是從防核擴散、維護地區穩定的形勢來講,都有很多的新情況新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關注。

  國際地緣政治熱點掃描

  從國際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講,在過去一年當中,就發生了一些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

  俄格衝突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當天,在外高加索那個地方,俄羅斯與喬治亞爆發了武裝衝突,從8號開始打到12號。這五天的戰爭進程,一方面它的起因和背景非常複雜,另一方面它對地緣政治產生的衝擊和影響絕對不可低估。

  說到南奧塞梯衝突的背景,可以概括為四點:一是在喬治亞內部,喬治亞當局與南奧塞梯地區當局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二是喬治亞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三是歐盟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第四,更主要的是美俄之間的地緣戰略衝突。導致這場戰爭的直接原因是8月8日凌晨,喬治亞軍隊對南奧塞梯發動了軍事行動。緊接著下午,俄羅斯駐外高加索地區的集團軍發動了反擊,進攻喬治亞。說起來是為了南奧塞梯這個小地方,俄格兩個國家的衝突,但真正根本的是美俄之間長期的地緣政治較量。

  我們知道,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對俄羅斯基本上採取了「兩手」辦法,一方面是從政治、經濟上拉攏俄羅斯,促使俄羅斯在政治上轉向西方,在經濟上依賴西方。然而俄羅斯轉向西方後,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因為與此同時,美國對俄羅斯依然防範,為防止俄羅斯東山再起,在對俄羅斯戰略防範上採用了很多手段。比如在2003年和2004年,在外高加索地區和中亞地區,曾連續發生了一些所謂的「顏色革命」。另一個手段是美國試圖把它的戰略導彈防禦系統部署到東歐地區,如捷克和波蘭等地,這是直接針對俄羅斯的。還有一個從地緣上、從戰略層面上封堵俄羅斯的手段是連續不斷地實施北約東擴。冷戰結束到現在,北約連續東擴,最新一輪的東擴目標是試圖把喬治亞和烏克蘭納入北約。如果它們成為北約的成員,就意味著北約的軍事力量將推進到俄羅斯的國境線,這一點是俄羅斯無法接受的,所以俄羅斯一直試圖找一個機會發泄一下。而且去年初,科索沃在北約的支持下,單方面宣布獨立,這對俄羅斯的刺激是非常大的。所以一方面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咄咄逼人,另一方面是俄羅斯忍無可忍。

  剛好8月8日喬治亞當局在美國的縱容下,對南奧塞梯採取強硬手段,企圖一舉解決問題,作為它加入北約的台階,這就給俄羅斯提供了機會。所以俄羅斯當即反擊,打得很厲害。當時在薩科齊的斡旋下,很快達成了停火協議,但是這個事情產生的影響絕對不可低估,我甚至可以說,它的地緣政治影響不亞於「9·11事件」,甚至可類比上世紀90年代初,由東歐劇變、兩德統一造成的國際地緣政治大變動。因為俄羅斯這次的行動是一個信號,標誌著它要強勢崛起。因為它有大國的傳統,有堅實的國力基礎,再加上已度過政治經濟上最困難的時期,尤其是這幾年俄羅斯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無論對經濟發展還是對軍事革新,都有了較強的支撐。俄羅斯現在的目標就是要重新振興,通過在南奧塞梯問題上的強勢表現,發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俄羅斯以後會在一系列問題上應對甚至挑戰西方,展示自己的存在。這場戰爭的後果不僅對喬治亞當局造成了巨大衝擊,而且其影響將蔓延到整個外高加索地區,並進一步向中東歐地區延伸。

  俄烏「鬥氣」

  下一個美俄的地緣政治較量就是對烏克蘭的爭奪。去年10月份以後,烏克蘭國內的政局持續動蕩,尤其是近段時間,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圍繞天然氣的供應價格問題相互「鬥氣」,其結果是烏克蘭自己的天然氣斷了,還拖累了整個歐洲。儘管俄烏「鬥氣」有經濟層面的問題,但實際上反映出美俄地緣戰略層面的爭鬥。因為烏克蘭與喬治亞一樣,都是北約下一步要擴大的對象。尤其是在「顏色革命」後,烏克蘭當局結成了政治聯盟倒向西方。這種轉變對俄羅斯提出了很現實的地緣挑戰。因為烏克蘭在俄羅斯的西邊,烏克蘭的戰略地位遠比喬治亞重要得多。首先從歷史層面來說,俄羅斯的母體就發源於烏克蘭,今天烏克蘭的首都基輔是俄羅斯的發源地,兩國的歷史淵源相當深。一旦烏克蘭倒向西方,加入北約,就會極大地限制和削弱俄羅斯的地緣戰略空間。而失去了這個重要的地緣戰略空間,俄羅斯想東山再起,想擴大自己的地緣戰略空間就無從談起,所以俄羅斯很在乎烏克蘭,不會眼睜睜看著烏克蘭被西方拉過去,肯定會有所動作。

  另外,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存在一個克里米亞半島問題。當初是為了紀念烏克蘭加入原蘇聯,把這個地方作為禮物送給烏克蘭的。在原蘇聯範圍內行政區劃調整很正常,但在解體以後,這裡成為烏克蘭的一部分,俄羅斯就心痛了,尤其是這個問題關係到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歸屬問題。因為黑海艦隊的母港就在克里米亞半島,本來不是事,但現在克里米亞半島成為烏克蘭的,那就帶來了一個黑海艦隊的問題。所以俄羅斯和烏克蘭進行了談判,瓜分了黑海艦隊,烏克蘭拿到了18%的黑海艦隊,但俄羅斯黑海艦隊82%的艦隊還是在人家的地盤上,於是1997年它們達成了一個租借協議,租期20年。雖然每年的租金是9800萬美金,但這個錢俄羅斯不需要出,因為烏克蘭長期用俄羅斯的氣,欠了20多億美元,現在俄羅斯要把這個錢收回來,就每年從這個帳裡面扣9800萬美金,也算解決問題了。但在烏克蘭「顏色革命」後,就想趕走黑海艦隊,再加上去年發生的俄格戰爭,就更希望俄羅斯現在就走。而俄羅斯不僅希望呆到2017年,以後還想繼續在那兒,至於租金可以再調整。這樣一來,克里米亞半島問題也有可能成為今後一個時期俄烏之間潛在的熱點問題。

  再一個,俄羅斯要想拿捏烏克蘭,就用天然氣。烏克蘭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過去幾乎白用,蘇聯解體以後雙方還是協議價格,不是市場價格。俄羅斯從烏克蘭的輸氣管道把天然氣賣給歐洲國家,俄羅斯就說現在是市場經濟,要按市場價格算,給烏克蘭打折優惠,但是沒有談妥。限時到了以後,俄羅斯就開始削減向烏克蘭的供氣量,但是到歐洲的氣要經過烏克蘭。於是烏克蘭很絕,你減我多少,我就扣多少,這一扣歐洲就不幹了,因為俄羅斯報給歐洲的數字和歐洲收到的數字對不上,烏克蘭則說這是技術需要,「由於技術原因,我截留了你的天然氣」,這不明擺著搶么?俄羅斯一氣之下就把氣全關了,歐洲也沒有了。今年歐洲的冬天特別冷,沒有氣是過不下去的,而歐盟範圍內25%的天然氣供應來自俄羅斯,還沒有別的替補渠道。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在談判。

  這說明俄羅斯有經濟層面的考量,作為金融危機的受害者,俄羅斯喪失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因此必須要保住氣價,而且要通過這樣一個強硬的姿態,確保它在天然氣定價上的地位。同時,通過俄烏「鬥氣」以及8月份俄格衝突,俄羅斯是在向西方傳遞一個強硬的信號,它要重新崛起。俄羅斯一旦強勢崛起,所影響的恐怕就不僅僅是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還會影響到整個世界的地緣政治面貌。

  巴以衝突

  說到地緣政治,不得不提到去年底到今年初,現在仍在進行中的以色列與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武裝之間的新一輪衝突。中東問題是老的熱點問題,但這一次動靜特別大,以色列從12月27日開始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新年剛過又動用了三個旅的軍力發動了大規模地面進攻,目前戰事還在繼續中。

  從以色列的角度來說,它有一個很現成的理由,就是哈馬斯時不時地用火箭彈襲擊以色列,所以這次要完全制止哈馬斯繼續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但是這次動靜很大,顯然不是不發火箭彈就可以。一般認為,以色列這次搞這麼大的動靜,一方面是有自己國內政治的考量,因為今年2月以色列要舉行新的議會選舉。既然是為選舉拉票,以色列的各政黨都想表現出對巴勒斯坦的強硬姿態。另一方面,是想對1月20號上台的美國奧巴馬政府傳遞一個信號。因為現在對美國來說,權力交接階段算是一個真空地帶,現在動手,小布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奧巴馬也不說什麼。儘管奧巴馬錶現出了和以色列的親近,但是它們仍擔心他上台以後會對以色列施加更大的壓力,所以它先作出強硬的姿態提醒奧巴馬,在處理中東問題上,政策要有延續性,不要做太大的變動,不要讓以色列太為難。這是著眼於奧巴馬上台以後的美國中東政策提前做的布局。還有一個方面,以色列這次下了狠勁痛打哈馬斯,是想把巴勒斯坦的政局放到法塔赫手上。巴勒斯坦的哈馬斯作為強硬勢力,長期拒絕和以色列談判,所以它成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對話的障礙,以色列希望把加沙地區的主導權交到法塔赫手上。

  當然,巴以衝突的矛盾太深刻太複雜,既涉及民族宗教、民族遷徙問題,又因為中東地區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戰略地位重要,歷來就是各路勢力長期角逐的地方。

  世界經濟與金融危機的影響

  危機之下的各方反應

  這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華爾街金融風暴以及由此導致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對全世界造成的衝擊、影響和損失相當大。僅就金融風暴而言,已經造成世界經濟超過20萬億美元的損失。當然,這次金融危機緣起於美國的「次貸危機」,「次貸危機」的根源是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而背後的根本原因是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所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破產。這個政策強調「三個自由」——自由企業、自由市場、自由貿易,強調按市場規律運作,強調市場自由下的優勝劣汰,放棄政府對經濟活動、市場活動、經營活動的有效監管。

  金融風暴來源於美國華爾街,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所造成的衝擊是全世界的,所以這次衝擊遠遠大於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而且已逐步越過虛擬經濟層面,向實體經濟蔓延。而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將直接導致經濟衰退,引來經濟危機。從去年第三、第四季度的報告來看,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已普遍陷入經濟衰退,歐盟國家則是連續兩個季度以上的負增長。所以,全世界都看到了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危機將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和影響,也在紛紛採取自救和共同挽救的舉措。從亞歐峰會到20國峰會,還有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等都在談論金融危機,主要涉及兩個內容:一個是救急,怎樣挽救經濟,阻止經濟危機的蔓延,比如中國、加拿大等國的央行都採取同步降息的手段,防止損失進一步蔓延。第二個涉及金融危機的核心問題,如怎樣構建一個新的國際金融體系,完善國際金融秩序,並對整個國際金融活動實現更有效的監管等。這就觸及到各方的實際利益,於是就各說各話了。美國說幫我救急可以,但新的金融體系不要討論,即使要討論,也要絕對保證自由市場原則;歐盟則提出要建立一個新的國際金融監管體系,要把權力從美國手中奪回去;而以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就強調要保障發展中國家的權益不受太大的衝擊。所以這個危機會蔓延到什麼時候,有各種說法。有的說這場危機是V字型,下去以後就上來,時間很短就過去了;有的說是U字型,就是下去以後,要有一段才能上去,這個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一年;還有的說是W型,下去以後會上來一點,又下去了,以後還會慢慢上來,會有波折起伏;最悲觀的論調是L型,就是一下去以後,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上來了。

  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

  不管是怎樣,我們要關注的是這場金融危機會對我們,或者說已經對我們造成了什麼影響。客觀地說,這個危機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間接影響我們對未來經濟的信心,直接影響我們的金融、貿易,還有實體經濟。

  我國有很多外匯儲備,截至去年十月底,央行公布的數字是1.9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到目前為止,已經到了兩萬億美元。這麼多外匯儲備中有三分之二是美元資產,就是超過了1.2萬億的美元資產,其中有將近6000億美國國債。美國財政部十月份公布的數字,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到去年9月底達到了5850億美元,超過日本居第一位。另外,還有3000億美元左右的美國各大公司的債券。如果說美國的國債還有相應的保證的話,那麼公司的債券就很難說了。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有超過3000億美元的純美元資產。這次美國為了轉嫁金融危機的損失,就讓美元貶值。在它貶值的同時,又逼著人民幣升值。單說去年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變化就超過了10%,這意味著我們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資產因匯率變化這一條就損失超過300億美元,這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

  我國是貿易大國,改革開放30年來強調以出口為導向,我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外貿佔了很大的比重,對外貿易依存度佔GDP總量接近70%。而美國作為世界最主要的經濟體,其貿易依存度只佔20%;貿易起家的日本也只佔40%;我們則超過60%。一旦外貿出現問題,對我們的影響將會很大。這一輪金融危機引發衰退的首先是發達國家,而它們是我們的重要貿易對象。這將影響到我們很多對外貿易企業的生存。同時,我們遇到的不僅是金融危機,還有能源危機。從2007年到2008年,石油價格一路狂飆,到去年7月11日最高達到147.27美元一桶,現在又回落到了40多美元,這對我國企業來說影響巨大。因為我國的成品油價格,人家漲它跟著漲,別人跌它又未必跌,所以企業的能源成本急劇增加。同時,由於能源是供應鏈的前端,能源漲價,其它大宗商品價格也持續上漲,這種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讓企業不堪重負。此外,還有一個糧食危機,去年糧食價格翻了一番多,涉及玉米、大豆等一系列食品工業的原材料,加工飼料工業的原材料,這就影響到畜牧業等方面。與此同時,生產出來的產品價格又一路下跌,兩相疊加,企業是受不了的。

  所以這次金融危機對我們經濟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去年11月國務院開會定下了四萬億人民幣投資刺激經濟,出台了十個重大舉措,涉及基本建設和民生層面。如今我國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要保增長,不能低於8%,如果低於8%,會出現新的失業人口,一旦失業率上升會增加新的社會熱點和難點,給我們的穩定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現在要保增長,擴大就業面臨三個現實難題。一個是農民工,今年農民工提前返鄉的特別多。早點回家過年沒什麼,問題是過完年後不能老在家裡,還是要出去的。如果出去找不到工作,那麼多流動人口就關係到穩定這個現實問題。第二塊保就業的是大學生,過去幾年我們高校產業化很快,擴招後2009年的畢業生預計超過600萬,再加上前幾年沒有工作的,這個數字是不少的,就業壓力相當大。前幾天國務院還專門為擴大大學生就業問題開了一個會,提出了七個舉措,這就說明了問題的現實嚴峻性。還有一點,人數不多但政治影響較大的是軍人轉業的安置問題。所以我們講擴大就業保增長,面臨著非常嚴峻的現實挑戰,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是很現實的。

  核不擴散與中國的穩定

  還有第三個層面,在過去一年中,國際社會防核擴散、維護地區穩定的努力也遇到了一些現實挑戰,涉及兩個熱門話題,一個在中東地區,一個在東北亞。

  中東地區就是伊朗核問題。去年圍繞伊朗核問題,國際紛擾不斷,美國和伊朗甚至有一些擦火的意思。伊朗也許是美國下一個可能打擊的對象,因為伊朗無論是地緣政治層面還是能源角度,或是美伊雙邊關係來說,美國都會盯住它。伊朗處于海灣中心地區,又有豐富的油氣儲備,還控制了運輸的主要通道。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始終是強硬的極端宗教勢力掌權,在美國人的心目中伊朗是極端宗教政權,而且美國認為伊朗和基地組織有關,這些完全符合美國的反恐標準。美國不是一般的打恐怖主義,傳統的恐怖主義是用匕首,毒藥,現在美國對付的恐怖主義是打著極端宗教旗號,同時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而伊朗符合這三個標準,極端宗教政權,與恐怖主義勾結,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很難說會因為伊核問題越扯越厲害,從而導致新的衝突發生。所以防核擴散問題不是一個小問題,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在朝鮮,朝核問題是朝鮮半島這個地緣政治熱點下的一個問題,無論是冷戰還是現在,都是一個熱點。朝鮮半島的三八線一天不消除,東北亞的冷戰就不會結束。而現在又出了一個核問題,從1992年到現在,連續兩輪朝核危機。第一次危機在1994年達成了妥協,但是問題沒有完,因為美國沒有兌現相應的承諾。2002年再次出現新一輪朝核危機,儘管圍繞朝核問題先後舉行了三方會談以及現在的六方會談,但是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這個過程中,朝鮮連續試射了一系列導彈,還進行了一次核試驗。這種情況下,對朝鮮半島內部而言,是影響南北統一進程;對外部而言,首先是關係到國際社會現有的核不擴散機制還能不能繼續維持下去。因為一旦出現新的核擴散,核武裝、核材料、核技術的流失和擴散若被極端勢力和恐怖主義所得,那誰也難保自己是絕對安全的。其二是朝核問題如果控制不好的話,會改變現在的東北亞結構和地區穩定。朝鮮戰爭就是各方較量的結果,現在如果出現失衡,將涉及周邊各個國家的關係,涉及方方面面問題。對我們而言,如果鄰邦的朝核問題處理不好,一旦爆發戰爭,就將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整個地區的穩定和發展。所以,只要朝核問題存在一天,不確定因素就會很多。

  中國海軍遠赴索馬利亞的意義

  最近我國海軍組成了編隊遠赴索馬利亞海域打擊海盜,到了指定海域當即執行護航任務,而且還護衛聯合國救援船隻,也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相關船隻。這次行動的意義相當重大。因為這次海軍的行動,是我們國家首次在海外動用軍事力量,維護國家戰略利益;是我們軍隊首次在海外運用軍事力量,履行人道主義義務;是我們海軍首次採取行動,確保維護我國的海洋運輸利益,保障海上通道安全。有人認為它的意義可比600年前的鄭和下西洋,因為那時候鄭和就曾經到過索馬利亞海域。我覺得這次意義比當年還要大,因為這是在全球化的時代,在中國實現和平崛起的過程中,為展示國家形象、承擔國際責任、維護國際公共秩序而採取的一次主動行動,而且是依法有據,是根據國際法的原則,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根據安理會的相關決議,還是在索馬利亞政府的一再邀請之下才去的。這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所以,我們不僅要有國家領土的概念,還要有國家利益邊界的概念,我們有生存利益,還有發展利益,隨著我國的利益空間不斷拓展,我們的維護手段一定要跟上,因此這次我們護航打擊海盜的意義相當重大。

推薦閱讀:

2012-16T《國家博物館》特種郵票
「國家」亂彈
漲知識!農曆編算也有國家標準了!

TAG:安全 | 國家 | 國家安全 | 國際 | 國際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