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讀史筆記(四十二)五代十國之五代  後周

五代十國之五代·後周

後周(公元951——960年),為漢人郭威所創建,轄今山東、河南兩省以及江蘇、安徽、陝西大部,河北、山西大部、湖北北部及內蒙古、寧夏、四川、甘肅的一部分,共一百一十八個州,都開封。後周曆十年,三帝,為趙匡胤消滅諸割據政權,統一長江南北,打下了基礎。

郭威(公元904——954年),字文仲,謚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父郭簡,母王氏。有人說郭威本姓常,隨母適郭氏,冒姓郭,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縣西)人,少年家貧失怙,被姨母韓氏收養。成年後,不事田產,負氣好鬥,為逃避官府,被壺關一個姓常人家收留。潞州留後李繼韜招募為兵卒。後唐莊宗平梁,李繼韜被殺。郭威所在李繼韜麾下牙兵收編屬馬直(京師衛隊),因其能寫會算,得到石敬瑭賞識,讓他掌管軍籍。石敬瑭稱帝,劉知遠為侍衛馬步都虞候,把郭威安排在自己身邊,視為心腹。契丹滅後晉,晉帝北遷,郭威、蘇逢吉、楊邠、史弘肇勸劉知遠稱帝。劉知遠在晉陽稱帝,拜郭威為權樞密副使、檢校司徒。劉知遠佔領汴州,授樞密副使、檢校太保。劉知遠病重,郭威為託孤之臣。隱帝繼位,拜郭威為樞密使,加檢校太尉。郭威平定了李守貞叛亂,後漢隱帝劉承佑提升郭威為檢校太師兼侍中、樞密使如故。

契丹寇邊,郭威率部北征契丹,到了魏州,契丹已經逃遁。朝廷拜郭威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郭威以樞密使鎮守鄴城,河北諸州皆受其節制。隱帝對權重位高的郭威心懷猜忌,與李業等人策劃,詔令澶州節度使李洪義(李太后之弟)殺侍衛步兵都指揮使王殷、令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在魏州刺殺監軍王峻和郭威。王殷派人把密詔送給郭威。郭威、王峻做了應變準備,以言辭激怒將校。將校們義憤填膺,一致擁戴郭威反叛朝廷。乾祐三年十一月,後漢樞密使鄴都留守郭威在魏州起兵,以清君側殺李業為名,向開封進攻。隱帝把郭威在京師的家屬全部殺死,由三個宰相(竇貞固、蘇逢吉、蘇禹珪)陪同出城西奔,在趙村被亂兵殺害。

太師馮道率百官謁見郭威說:「侍中此行不易」!郭威考慮馮道話中之意,後漢宗室劉崇任河東節度使、劉信任許州節度使、劉贇任徐州節度使,遂緩禪代之行。郭威、王峻與太后議立劉贇為帝。劉贇是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之子,從小被劉知遠收為養子,立劉贇可息劉崇、劉信(劉知遠之弟)嗣位之望,又能將劉贇調離徐州,再行消滅。於是,遣太師馮道為使,前往徐州迎劉贇來京。馮道是個老滑頭,問郭威,你是真心實意要立劉贇為帝嗎?不要讓我當個「謬語人」!郭威指天發誓,馮道仍然將信將疑,在他前往徐州時對人說:「平生不謬語,今為謬語人矣!」郭威讓李太后臨朝聽政,留王峻為樞密使處理國政、王殷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指揮軍事、郭崇威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自己以討伐契丹為名,再次率軍北上。到達滑州,劉贇尚在來京途中,遣使慰勞將校。宣布慰勞旨意時,將士不跪拜,說是不承認劉贇入承大統,怕他追究屠陷京城之罪。郭威帶領將士至澶州,將士嘩變,擁戴郭威為帝。郭威率大軍返程回京。這一切都按郭威既定方針逐步進行。王峻、王殷派郭崇威率領七百騎以抗拒亂兵為名,前往宋州解決劉贇問題;派前申州刺史馬鐸前往許州巡檢,解決劉信問題。郭崇威到了宋州,支走馮道,策反劉贇衛兵,殺死劉贇心腹,將劉贇押往外館。馬鐸引兵到許州,平庸無能的劉信心中惶懼,自殺而死。李太后宣布詔令,廢劉贇為湘陰公,命郭威監國。郭威控制徐州,殺劉贇於宋州。劉崇不服郭威,於晉陽稱帝,擁有並、汾、代、嵐等十二州之地,建立北漢,沿用乾祐年號,依附契丹,自稱侄皇帝,稱契丹主為叔天授皇帝,年輸歲幣十萬緡。契丹主冊封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劉知遠同母弟泰寧軍(轄今山東東南部沂、兗、密、海等州)節度使慕容彥超,臣服郭威,上表進貢。郭威加慕容彥超中書令,派使者頒詔安撫。第二年正月丁卯日,即以「六師竭推戴之誠,萬國仰欽明之德,鼎革斯契,圖錄有歸」,當上了皇帝。郭威即帝位,自以為是姬室遠裔,虢叔之後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改乾祐四年為廣順元年(公元951年)。以王峻為宰相、馮道為中書令、加竇貞固侍中、蘇禹珪司空。因鄴都鎮撫河北,控制契丹,郭威以王殷為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同平章事、仍領侍衛親軍。

郭威出身庶族寒門,從普通軍卒成長為叱吒風雲的戰將,進位輔弼大臣,全靠奮鬥爭取。當了皇帝的郭威,不尚奢侈聚斂,不準地方進貢方物、珍美食物。出後漢宮中數十件寶玉器,碎之於庭,曰:「凡為帝王,安用此物」。罷戶部營田務,將田、廬、牛、農具賜給佃戶,作為永久之業,發展了農業生產。廢除苛捐雜稅,禁止官吏以「斗余」、「稱耗」名目壓榨百姓。他曾對宰相王峻說:「我出身於寒微,備嘗艱苦,遭時喪亂,一旦為帝王,豈敢厚自奉養以害百姓!」他向文武官員徵詢治國利民之術,其詔曰:「文武官有益國利民之術,各具封事以聞,咸宜直書其事,勿事辭藻。」為安撫士人,親拜孔子,修葺孔祠,禁止樵採孔林。郭威善於用將,擊退北漢和契丹聯合進攻,奪回晉、絳二州。鎮壓了泰寧節度使慕容彥超反叛,擊潰南唐援兵。南唐中書舍人韓熙載說:「郭氏有國雖淺,為治已固,我兵輕動,必有害無益。」對少數民族,討撫結合,降服了野雞(邊胡)二十一族。

嚴厲懲處權臣王峻、王殷。王峻仗恃有功於後周,狂妄自大,當了樞密使、宰相,還要兼任平盧節度使。他阻止郭威乾兒子郭榮進京問父安,強求以樞密直學士陳觀取代宰相范質、李谷。郭威在徵得馮道等同意的情況下,貶王峻為商州司馬,罪名是「肉視群後,孩撫朕躬」,即把比他小的官看做几案上的肉,把皇上當成三歲小孩來對待。郭威處置王峻,怕引起同是大功臣的王殷恐懼,特派他的兒子王承誨為專使,向王殷解釋為什麼要處分王峻。王峻恃功自傲,於天雄節度使任內,搜刮民財,越權處置鎮戍之事,郭威將其調任京城內外巡檢。王殷人不收斂,每次出巡,隨從常有數百人,還要求增加甲仗,郭威疑其不軌,將其殺害。

顯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篤,不理庶政,命晉王養子郭榮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郭威在鄴舉兵時,後漢隱帝劉承祐派兵包圍了郭威在開封的邸宅,將其子侄全部殺光,只有養子(內侄)郭榮隨侍在魏州,得以倖免。當月,郭威病逝,宣布遺制,郭榮即帝位於靈柩之前,是為世宗。郭威在位三年多,51歲病死,不少善政為後人稱道。

柴榮(公元921——956年),本姓柴,改姓郭,及帝後恢復柴姓,謚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父太子少保柴守禮,郭威養子,聖穆皇后柴氏之侄。後漢初,郭威為樞密副使,授柴榮左監門衛將軍。乾祐二年,郭威鎮鄴,柴榮為天雄軍衙內都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三年十一月,郭威北上清君側,柴榮留守鄴城。郭威即帝位,拜柴榮為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平定兗州慕容彥超叛亂有功,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除去王峻,授柴榮開封府尹兼功德使,封晉王。顯德元年正月,加官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開封府尹兼功德使不變,叛內外兵馬事。壬辰日,郭威病逝,柴榮即皇帝位。

顯德元年二月,北漢、契丹舉兵南侵,柴榮欲率眾親征。宰臣、中書令馮道諫阻,以為嗣位之初,人心動搖,不宜親征。柴榮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比,堅持親征。與此同時,詔令天雄軍節度使苻彥清、澶州節度使郭崇(即郭崇威)、河中節度使王彥超等率兵應敵。三月十一日,柴榮親征劉崇(改為劉旻),以樞密使鄭仁誨留守東京。後周軍與北漢、契丹軍大戰於高平,敵軍敗北。再戰,柴榮臨陣督戰,北漢軍大敗,北漢大將張暉、樞密使王延嗣被斬。車駕至潞州,對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夔州節度使樊愛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壽州節度使何徽等七十多名將校,以臨陣怯逃、不聽指揮罪,予以誅殺,對有功將士予以加官進爵和金錢物資獎勵,軍聲大振。經過整頓休整和重新部署,進軍太原,再征劉崇。在強大軍事壓力下,北漢汾州防禦使董希顏、遼州刺史張漢超、沁州刺史李廷誨、代州防禦使鄭處謙以城歸順;忻州監軍李勍殺刺史和契丹大將以城歸順;嵐、憲二州歸順北周。六月,大軍齊集太原城下,由於連日大雨,戰士勞苦,忻口軍旅不振(史彥超戰死),苻彥卿撤退至晉陽,遂決定停戰撤軍。北漢主劉崇因病而死,次子劉承鈞嗣位,契丹主謂之兒皇帝。

世宗自大敗北漢,遂有收復吳、蜀、幽、並之志。令二十多位近臣各著《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開邊策》一首,供自己觀覽。郎中王朴獻策:進賢退不肖,收集人才;恩隱誠信,以結人心;賞功罰罪,以盡其力;去奢節用,以豐其財;時使薄斂,以阜其民。攻取先易後難,先取南唐,後取嶺南、巴蜀、幽燕之地。攻南唐,宜採取擾敵勞師,使其民疲財竭,乘虛取之。世宗欣然接受,堅定了平定南吳之志。

世宗為提高軍隊素質,對現有軍隊進行整頓,裁汰老弱,保持精壯,嚴明軍紀,賞罰分明。遣王景、向訓伐後蜀,奪取秦、鳳、階、成;親率趙匡胤等將領征淮南,連克滁、揚、濠、泗、楚、壽、泰等州,南唐上表稱臣,去帝號,稱國主,去年號,用周正朔,請求獻出江北舒、廬、蘄、黃四州之地,劃江為境,歲輸貢物十萬,江北十四州、六十縣皆為後周所有。趙匡胤也因戰功卓著,命為定國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領忠武節度使。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四月,世宗親自率軍進攻契丹管轄區,收復了瀛洲、莫州,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境內)以南的莫州刺史、瀛洲刺史相繼舉城投降,把遼軍壓縮到今河北雄縣、霸州市以北,擴大了後周疆域。為發展生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裁剪天下寺院三萬零三百三十六座,僧尼六萬一千二百人還俗返籍,保留寺院二仟六佰九十四座,禁止私度僧尼,禁止非人道的斷足、煉指、燒臂、掛燈等惡俗。毀民間銅器、銅佛像以鑄錢,增加流通,以利發展經濟。招民墾荒,恢復生產,興修水利,重開漕運。外逃戶莊田允許他人耕種,根據情況,適當繳納租稅。為提高管理國家水平,廣泛徵求意見,允許官員風聞奏事,秉公議政,直言敢諫,不必顧慮忤逆上意。保證「不因怒刑人,不因喜賞人」。整飭吏治,嚴懲貪官,防止腐敗。文官舉薦官員,實行連坐制度,若被舉薦者貪濁不稱職,根據情況,追究薦舉人責任。制定《大周刑統》,規範刑罰;制定《大周通禮》、《大周正樂》,規範禮儀。

正當柴榮躊躇滿志,準備收復所有長城以南地區時,他卻一病不起,只得罷兵南歸。世宗回到大梁,立符氏為皇后、封皇子宗訓為梁王、任命樞密使魏仁輔為宰相、以李重進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趙匡胤為殿前都檢點。顯德六年六月癸巳日,世宗召宰相范質等受顧命之託,安排完後事病逝,執政六年,時年三十九。這位能「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接近於書經所說:「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的五代明君,「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柴榮死後,他的七歲兒子柴宗訓即位,是為恭帝。

柴宗訓(公元953——973年),謚號恭帝,世宗世子。顯德六年六月,世宗崩,即位於靈柩前。宰相范質等輔政。七月,以李重進為淮南節度使,副都指揮使韓通領天平軍節度使,趙匡胤領歸德節度使,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向訓(拱)為西京留守、兼侍中,其餘將領、官員均有加官進爵或賞賜。

顯德七年正月,正、定二州馳報,契丹入寇,北漢軍東下,二敵有會合之勢。詔令趙匡胤率軍北征。癸卯日,趙匡胤兵發京師(開封),夜宿陳橋驛。翌日凌晨,發生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眾將「推戴」他當皇帝。大軍返回開封。小皇帝下詔,以「人心已去,國命有歸」為名,只得「法堯禪舜」重溫魏晉故事,把皇帝讓給趙匡胤。趙匡胤也就「應天順民」,心安理得的登上崇元殿皇帝寶座。封恭帝為鄭王。北宋開寶六年,這個十二歲的末代皇帝就不明不白的死了。隨著後周滅亡、大宋建立,中國即將結束綿延半個世紀的大分裂、大混亂,開始了宋遼對峙的新階段。

推薦閱讀:

講一講那混亂的歷史-五代十國演義(1)
中國古代墓室壁畫之——五代十國
你方唱罷我登場,建立政權跟唱大戲一樣的五代十國-今日頭條
五代十國 大唐秦王陵【後唐李茂貞】

TAG:筆記 | 五代十國 | 四十二 | 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