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法華經講記140】佛在定中,大眾期待,也就引出文殊菩薩來回答

佛在定中,大眾期待,也就引出文殊菩薩來回答

凈界法師

  我們看第二個,這也是彌勒菩薩來化解文殊菩薩心中的掛礙。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請合掌:

  庚二、釋四伏難

  四眾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 決疑令喜 何所饒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 所得妙法 為欲說此 為當授記

  示諸佛土 眾寶嚴凈 及見諸佛 此非小緣

  文殊當知 四眾龍神 瞻察仁者 為說何等

  那麼,其實彌勒菩薩在前面的一科舉疑述請的時候,他覺得說,我看到了光明,也看到了瑞相,大家都看到了,這是怎麼回事,得未曾有。其實文殊菩薩在旁邊,他保持默然,並沒有回答。當然彌勒菩薩也知道,文殊菩薩心中有掛礙,為什麼呢?因為這道光明,這個瑞相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現出來的,今天你要是哪一個法身菩薩,現這道光明,現這個瑞相,我相信文殊菩薩立馬回答,那關鍵是什麼呢?關鍵這個是佛陀現出的光明,現出的瑞相,文殊菩薩不敢回答。

  那麼他不敢回答呢?蕅益大師說,他心中有三種掛礙:

  第一個稀奇,這個事情太過稀有,難得!不要說彌勒菩薩沒有見過,文殊菩薩也很少見過,所以這件事情太稀奇了。

  第二個,文殊菩薩他有所畏怯,因為這是佛的境界,他不好隨便的去表達意見,以免有僭越之嫌,因為這是佛法界,文殊菩薩雖然過去也是古佛再來,但是他今生的示現的定位畢竟是等覺菩薩,他對佛陀所現的相狀,他不好表達意見,他心中有畏怯。

  第三個表示謙卑。就算佛陀入定不好回答,但是在座很多等覺菩薩,彌勒菩薩,在座很多大菩薩,不是我一個文殊菩薩,憑什麼我一定要回答,所以他有一種謙卑。

  所以蕅益大師說,文殊菩薩有三種心情:第一個稀奇;第二個畏怯;第三個謙卑。所以彌勒菩薩在問的時候,文殊菩薩並沒有回答,所以彌勒菩薩必須要化解文殊菩薩心中的掛礙,他提出了四點的說明,來化解文殊菩薩的掛礙。

  第一個他說明這是大眾的期待,這可不是我的意見,我代表大眾。他說,因為四眾的弟子大家都以歡喜期待的心情,來瞻仰仁者文殊跟我彌勒,來說明世尊為什麼放這道光明,以及這些相狀。就是說我請你回答,可不是我個人的想法,是大眾的心情,大眾的期待,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佛子時答,決疑令喜。那麼這些弟子們希望這件事情不要等到佛陀出定,希望文殊菩薩能夠馬上及時的回答,為什麼呢?來覺斷我們心中的疑惑,令我們產生歡喜,為什麼?因為何所饒益,演斯光明。世尊到底是因為什麼廣大利益的因緣,來放此光明。因為為什麼大家知道這是大功德呢?我們前面說過,佛陀放光的時候,他是帶動的雨花、地動、眾喜,就是大地雨天曼陀羅花的時候,大地震動的時候,大家的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歡喜,這個就是種功德相,那麼這種功德相,大家不想等待了,大家不想等佛陀出定了,希望文殊菩薩慈悲,馬上回答,這是第二個,大眾希望能夠及時斷疑。

  第三個呢,是說明彌勒菩薩自身的疑惑。難道是佛陀安住在菩提道場當中,他老人家自己所成就的中道妙法,要顯示這個中道妙法,或者是要為弟子授記。其實彌勒菩薩這兩個都猜對了,佛陀要開啟他自己的佛知見了,佛陀要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說完之後,他要為諸弟子授成佛之記了,因為佛陀準備要往生了,這件事不能拖了。

  那麼彌勒菩薩也是略知一、二,但是呢,他猶豫不決,因為這個事情他只是猜測,他講出第三個,不是我不回答,也不是在座的等覺菩薩不回答,因為大家都尚有疑惑。

  第四個,就說明這個因緣重大。說是示諸佛土,眾寶嚴凈。就是在光明當中顯示的諸佛國土,是非常的清凈莊嚴,而且見到諸佛的說法,這對眾生來說,可不是小因緣,就是這個《法華經》的宣說,它悠關眾生的成佛之道。

  如果《法華經》不講,那我們這輩子跟成佛之道就完全沒有結緣了,就像一般的花,空花無果。我們念佛就只能夠念佛了,我們往生也就只能夠往生了,我們沒有辦法就是說我們同時念佛往生的當下,我們又栽培了未來成佛的善根,不可能!我們做什麼就是單向,完全從因緣所生法論斷,你布施,人天果報;你修四諦十二因緣,二乘涅槃。所以,《法華經》可不是小因緣,它等於是把這個方便門打開,它一方面到達方便門,又把方便門打開,它是直通真實相。所以這件事情我雖然猶豫不決,但我不敢隨便回答,因為因緣重大。

  那麼因為這四種因緣,大眾的期待,第二個及時的斷疑,還有彌勒菩薩自身的猶豫,最後因緣重大,所以彌勒菩薩總結:文殊菩薩當知,四眾弟子們都一心一意的仰望仁者文殊菩薩,要及時的趕快的回答大家的疑惑。那麼也就是說彌勒菩薩必須要消除文殊菩薩心中的掛礙。

  我想我們從這四種疑惑,其實文殊菩薩能夠勇於去回答這個問題,應該主要的還是兩個重點:第一個就是佛陀在定中不能夠回答,這是個事實,誰都不敢去干擾佛陀;第二個是大眾的期待,大家有這種需求,希望文殊菩薩出來主持;是這個說明。一方面是佛在定中,一個是大眾的期待,也就引起了文殊菩薩後面以下的回答。

——凈界法師 法華經講記140


推薦閱讀:

智 對秦譯《法華經》的判釋(楊惠南)
法華經說什麼
白話法華經7
法華經玄義輯略一卷(明 傳燈錄)
梵語《法華經》及其研究(岩本裕)

TAG:菩薩 | 法師 | 期待 | 文殊菩薩 | 法華經 | 回答 | 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