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床及妊娠囊的超聲分析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胚胎著床的一些臨床背景知識。
當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內邂逅並相愛,進而結合成為受精卵。之後受精卵在輸卵管中緩慢跋涉,在這個過程中,自身也發生變化,不斷分裂再組拼,形成桑椹胚,最終進入子宮腔內,並繼續發育長大成為囊胚(名為胚泡)。經過一系列的努力,胚泡與子宮內膜的某個點接觸粘著,隨之接觸面出現複雜的重組及融合、固定,此即為著床。著床是早期胚胎和母體子宮壁結合,從而建立結構上的聯繫,為胚胎攝取母體血液及營養、繼續生長發育提供保障。 著床後,子宮內膜迅速發生蛻膜變,蛻膜把囊胚包圍在子宮肌肉和內膜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囊腔,這就是妊娠囊(絨毛膜囊或孕囊),胚胎就在其內發育成胎兒。 蛻膜分為底蛻膜、包蛻膜和真蛻膜:①底蛻膜:以後發育成胎盤的母體部分;②包蛻膜:隨囊胚發育逐漸突向子宮腔,雖孕周增大,包蛻膜與真蛻膜逐漸融合;③真蛻膜:底蛻膜及包蛻膜以外覆蓋子宮腔的蛻膜。
另外,妊娠囊內面被滋養層環繞:在底蛻膜部,滋養層與底蛻膜共同發育形成胎盤;該處滋養層內面細胞逐漸分化形成羊膜囊與卵黃囊;羊膜囊與絨毛膜之間的空隙稱為胚外體腔。 OK,接下來著重學習了解一下兩方面的超聲表現:著床位置及妊娠囊的超聲表現。
超聲如何判斷囊胚的著床位置,這是連婦產科醫生都想知道的信息,因為對於子宮畸形(如縱隔子宮)、妊娠囊位置異常(如宮角、子宮疤痕旁)的情況,如能確定囊胚著床位置,可以及早採取治療措施。一般情況下,我們會首選陰超檢查,因為其解析度更高,可以較經腹部超聲提早一周發現相應的改變。
1.根據宮腔線移位判斷:超聲下的子宮內膜為雙層,其中間及兩邊可見高回聲線狀結構,其中中間那條為宮腔線,正常情況下呈光滑的直線狀。如一側內膜發生佔位性改變(如宮腔息肉、粘膜下肌瘤、妊娠囊等),宮腔線會向對側偏移。原始的孕囊如著床於一側內膜內,會把子宮內膜線推向對側;如果合併有宮腔積液,則雙側內膜分離,則著床部位顯示更明確。 2.根據滋養層血流判斷:早期妊娠的妊娠囊外可見「雙環征」:中心圓形暗區為孕囊;內環是絨毛所形成的高回聲環;外環多認為是蛻膜組成;內外環之間有一層暗帶,實質上是一個充滿流動血液的血池,由擴張的螺旋動脈供血,也有靜脈血流,尤其底蛻膜部將來發育成胎盤,該處血流更為豐富。因此,有意見提出:血流豐富的一側即為囊胚著床的一側。 3.亦有提出根據「雙環征」的厚度來判斷:即較厚的一側即為植入的一側,較厚處考慮為底蛻膜部,該處為滋養層與底蛻膜共同發育形成胎盤的部位。 4.底蛻膜部滋養層內面細胞逐漸分化形成羊膜囊與卵黃囊,可以認為有以上結構(羊膜囊與卵黃囊)的一側即為著床的一側。 5.如可見原始胎盤,原始胎盤位置即為著床部位。 了解了著床及著床位置的超聲評判後,再來熟悉妊娠囊的超聲的表現。 懷孕早期利用陰道超聲進行檢查時,可在宮腔線的一側內膜內見圓形高回聲環,中央有小囊狀液性暗區,稱蛻膜內征,是判斷妊娠囊的特徵性表現,超聲醫生常以此徵象來判斷早早孕。圓形高回聲環由絨毛組成,因此妊娠囊又稱絨毛膜囊。
妊娠囊發育過程中有幾種特殊徵象: 1.雙環征:以上已經講解;約60%妊娠有此徵象,妊娠10周後消失。 2.羊膜囊與胚外體腔:羊膜囊壁極薄;羊膜囊與絨毛膜之間的空隙為胚外體腔。隨孕周增加,羊膜囊增大,約於14周羊膜囊與絨毛膜融合致胚外體腔消失。 3.卵黃囊:通常超聲顯示為胚芽旁的小圓形囊狀結構,約妊娠11周後消失。發現卵黃囊可以肯定為宮內妊娠。
通過以上的詳細分析,再來解答該朋友的提問,顯然就顯得簡單得多了。 由於只有一張黑白二維超聲圖像,沒有提供臨床癥狀,只能通過圖像來分析:1.妊娠囊內可見清晰的卵黃囊結構,可以明確宮內孕;2.絨毛膜囊局部偏厚,該處為底蛻膜部可能大;3.偏厚部外周見不規則暗區,因無彩色顯像,難以確定是血池還是積液,根據形態,考慮為積液可能大(局部出血?);4.妊娠囊形態不規則,無張力感。根據第3、4點,不排除先兆流產的可能,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如有無下腹痛、陰道出血以及孕酮及血HCG指標等。 來源:葉醫生HZ
推薦閱讀:
※美國內分泌協會臨床實踐指南之一——甲狀腺功能減退與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什麼危害,如何避免?
※病理妊娠
※一懷孕就玻璃心,怎麼破?學會變身這幾種孕媽,可能輕鬆點
※妊娠劇吐,小心Wernicke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