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密約》遭俄國背信棄義,氣得清政府一體仇外,日本漁翁得利

1895年4月17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這一條引起俄國強烈反應,認為嚴重威脅俄在中國東北利益。於是俄國聯合法國、德國,於《馬關條約》簽訂當天,便命令軍艦在日本海面游弋。不久,三國正式「勸」日本放棄遼東。日本已在甲午戰爭中耗盡國力、人力,不得不讓步,准許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贖回遼東半島。

毋庸置疑,俄國此舉只為自身利益,絕非關心。但在清廷看來,俄國卻是大大的恩人,中國的外交政策也發生改變,由「一體拒外」變為「有聯有拒」,而「聯」的對象,首先就是俄國。當時李鴻章提出以夷制夷的政策,利用列強的矛盾,維護自身利益。而這一想法也得到了翁同龢等眾多大臣的贊成。

此時的俄國侵略目標再進一步,他正在悄然實施一項「遠東征服」計劃,計劃修築一條橫貫西伯利亞的大鐵路,從中國東北橫穿過去直達遠東海參崴。俄國打算「借地修路」,借中國之地,修俄國之路,所「借」之地歸俄國所管。為掩蓋目的,打動人心,俄國向清提出:中俄結盟,對抗日本。 就這樣,雙方兩廂情願,一拍即合。

1896年5月18日,中國特使李鴻章到達莫斯科參加沙皇加冕典禮。在參與沙皇加冕典禮的各國來賓中,李鴻章所受的歡迎最為熱烈。在俄期間,李鴻章多次受到沙皇接見,有時完全是極度機密的會談,參加者只有沙皇、李鴻章及擔任翻譯的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三人。俄方強調其對中國並沒有任何領土野心,李鴻章在與沙皇的秘密會見後,報告北京說:「(沙皇)謂我國(俄國)地廣人稀,斷不侵佔人尺寸地,中俄交情近加親密,東省接路實為將來調兵捷速。中國有事亦便幫助,非僅利俄,華自辦恐力不足。」

此處有個疑案,就是據說俄國政府為密約能夠達成向李鴻章行賄了三百萬盧布,但此事沒有什麼佐證,我們此處也不再提及。

1896年6月3日,李鴻章與俄國代表分別在《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即《中俄密約》)上簽字。1896年10月3日,李鴻章游歐歸來,頗為自負地告訴曾任駐日參贊的黃遵憲:「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 」其實,這個條約雖名為中俄兩國互相援助,但兩國權責並不對等,俄國在戰時、平時都可以利用中國的土地、物資、港口等資源為己所用;而中國只有在戰時且俄國履行條約的情況下,方有資格享受某些利益。

誰料到,俄國不僅佔了便宜,還要趁火打劫。 1897年11月,兩名德國天主教徒在山東被殺,德國藉機入侵垂涎已久的膠州灣。俄國借《中俄密約》乘機揩油,以協助中國為名,派出軍艦佔據旅順、大連,拒不撤走。事已至此,清廷只得「打落牙齒和血吞」,同俄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和《續訂旅大租地條約》,承認了既成事實。

但令俄國人想不到的是,他們這一做法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當時的國際形勢看,中俄結盟,對俄而言也是好事,符合俄的長遠利益。因為當時英國正在扶持日本,目的就是遏止俄國。作為反制,中俄結盟對俄而言是必然的戰略選擇。

但俄國的背信棄義,不僅損害了中國利益,也損害了俄國自身的利益。俄軍的入侵令中國人、尤其是李鴻章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被出賣、被愚弄的痛苦和憤怒。經此創痛後,中國的外交再度由「有聯有拒」往回收縮,甚至到了「一體仇外」的程度,終於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尤其是在隨後的日俄戰爭中,儘管清政府宣布中立,但無論朝野都一邊倒地站到了日本的一邊,有不少中國人甚至與日軍並肩作戰,一次次地為日軍的勝利而歡呼雀躍、大唱頌歌。

最終,在這次戰爭中俄國自嘗苦果,慘遭失敗,而日本則藉機擴大了自己在東北的利益。俄國背信棄義,日本反倒漁人得利,真是令人無語。


推薦閱讀:

【解局】中俄走得近,就是對抗美國搞「新冷戰」?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烏克蘭局勢背後的歐美與中俄的角力!
FT社評:中俄協議並非普京的勝利
中俄結盟,普京語出驚人嚇壞了奧巴馬

TAG:日本 | 政府 | 俄國 | 中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