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馬,湘軍的三大山頭和四大名將(上)
導讀:
湘軍並不是一個組織很嚴格的體系,而是一支以地域為紐帶鬆散的「軍功集團」。湘軍的三大山頭分別為胡林翼的「鄂軍」、曾國藩的「曾軍」和「老湘營」,其中以「曾軍」的戰力最弱。鮑超出身貧寒,一直在湘軍底層苦苦掙扎,卻被胡林翼慧眼識英才,火速提拔為「霆」字軍主帥,從而成為湘軍第一名將。
無湘不成軍 三大山頭
後世的歷史愛好者們大多認為「湘軍」是曾國藩領導下的一個組織嚴密的鄉黨群體,其實並不是如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湘軍以「團練」起家,實質上是一支以地域為紐帶鬆散的「軍功集團」。
其實最早的一支湘軍是湖南新寧人(現湖南邵陽)江忠源訓練出來的。道光二十四年(1844),舉人江忠源通過大挑(選官制度)被任命為教職官員,返回家鄉以兵法訓練鄉里子弟,從而成為團練。
咸豐元年(1851年),江忠源被徵調軍中作戰,因兵力吃緊,召集了鄉兵五百人,組建「楚勇」,由弟弟江忠濬統領,奔赴廣西鎮壓太平軍,從此開啟了湘軍「團練成軍」的先河。
但是,因為江忠源後期在湘軍的地位一直邊緣化,名聲不夠顯赫,所以「湘軍」的創始人在後世被廣泛認為是王鑫和羅澤南。他們創建的軍隊後來被稱為「老湘營」。
而曾國藩在湖南鄉黨中官位最高、名聲最大,後面又有胡林翼、左宗棠等「湘軍鐵三角」的支撐,所以他與胡林翼並稱為「湘軍的兩大帥」,能夠在一定意義上對湘軍起到節製作用。因此,這就是湘軍最重要的「三大山頭」的由來。
湘軍的「湘」字現在理解為湖南,但是在最初使用這個詞的時候並不是如此。「湘」不是指湖南,而是指「湘鄉」。
咸豐三年(1853),王鑫、羅澤南在湘鄉(他們老家,與曾國藩是老鄉)招募了一千多人的團練隊伍,奔赴長沙接受曾國藩的節制,這支軍隊就叫做「湘勇」——來自湘鄉的勇營。
當時,除了湘勇之外,還有寶勇(寶慶)、瀏勇(瀏陽)、平勇(平江)等各個部隊的旗號,這些都屬於與湘勇並列的團練。
至於為什麼後來用「湘軍」來代表整個湖南的軍隊?
這是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三個湘軍大佬捋了一下思路的結果。他們覺得五個手指要攥成拳頭才會更有力量,所以湘軍對外統一稱號能夠擴大湖南的影響力。
同時,在鄉黨內部也容易淡化紛爭、形成凝聚力。因此,「湘軍」之說橫空出世。
後來民國時期有一句名言叫「無湘不成軍」,通常理解為「軍中無湖南籍將士則難成勁旅」,暗示中國將士以湖南籍貫的戰力、士氣為最。
其實,這是後期楊度等湖南士人造勢的結果,類似的還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以及「若道中華國果完,除非湖南人盡死」等等,不一而足。
從某個角度來說,因為有「經世派」思想家魏源等人的引導,湖南人率先開始「睜眼看世界」。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西方先進的輿論傳播工具相結合,結果就是近代湖南人成為中國各省份中第一個深諳輿論造勢價值的群體。
這些振奮人心的口號在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都掀起了一陣陣的熱潮。
那時的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欺凌,普通民眾正需要這樣鏗鏘有力的聲音來引導自己迷茫的心靈。因此,這客觀上為「湖南人群體性崛起於歷史舞台」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其實,最初「無湘不成軍」是讚美湘軍創始人羅澤南率領的湘勇是湖南省內最精銳的部隊。後世以訛傳訛,把它理解為「無湖南兵不成中國勁旅」則是被誇張了。
其實從兵源素質上看,廣西兵和西北兵等也都是佼佼者,並不比湖南兵源弱。
當時,湘軍實行的政策是「兵隨將有」。意思是湘軍將領各自招兵,各自率領,集結成軍。
因此,「湘軍」三大山頭就快速成型。一個是胡林翼的「鄂軍」,一個是曾國藩的「曾軍」,一個是王鑫、羅澤南的「老湘營」(後來被左宗棠繼承)。
三個「湘軍」山頭在對外時基本上還能夠同氣連枝,但對內卻矛盾重重,爭權奪利的事件時有發生。
有感於此,曾國藩、胡林翼高瞻遠矚地提出湘軍的核心價值觀——「勝不攘功、敗則相救」,希望統一隊伍思想,凝聚湘軍各山頭的力量。
湘軍名帥 雄才偉略
而湘軍之所以能夠整合成功,開始同氣連枝共創大業,除了曾國藩的在湖南的赫赫大名之外,其中的關鍵人物其實是胡林翼(詳情請見前文胡林翼系列文章)。
胡林翼師從一代名臣陶澍,繼承了他的衣缽,所以他的身上具有幾個常人難以比擬的優點。
第一,胸懷廣闊,求賢如渴。胡林翼的心胸非常寬廣,不認為要把所有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裡,而是力主權責相當,對下屬充分放權。他識人如炬,人盡其才,一有機會就不遺餘力。
在舉薦人才方面,胡林翼是典型的「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風格,他每次勝仗舉薦的人員都多達上千人。所以他的威望很高,手下人才濟濟。而湘軍的四大名將也大半出於其下。
此外,胡林翼世事練達,為人又通透,對上司、朋友和部下出手都很大方,所以湘軍各個山頭的人都很佩服他,認為跟著他干有前景、有奔頭。而他的個人能力又極強,很有人格魅力,所以越是能力強的人越容易被他折服。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左宗棠。左公性格倔強,被時人稱為「湖南騾子」。
他為人極為自負,常常「自比諸葛」,對尋常人物基本看不上眼。在他的一生當中,朝中宰輔大臣和軍中同僚基本被他批評了一個遍,而曾國藩在後期更是經常被他譏諷得體無完膚。
唯一只有胡林翼讓左宗棠極為佩服,一生從來沒有出過一句惡語。作為「湘軍鐵三角」的靈魂人物,胡林翼在世時能壓住左宗棠,彌合三人之間的分歧,確保了「湘軍」這艘大船的平穩前行。
而胡林翼的去世,再加上階段性目標的達成(攻下天京),曾國藩再也壓不住湘軍各大山頭的矛盾(裁軍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得不考慮裁撤湘軍。
而左宗棠因為前期各種矛盾的積累,也終於與曾國藩分道揚鑣,從「同心若金」走向「攻錯若石」。此為後話。
第二,胡林翼的理財能力超強,在湘軍三傑中首屈一指,從而使得「鄂軍」的戰鬥力在三大山頭居冠。
眾所周知,打仗其實打的就是後勤,打的就是財政能力。胡林翼通過對湖北等地的有效治理,使之成為全國著名的富庶之地,也打造成了湘軍東進的「後勤基地」。
俗話說的好,近水樓台先得月。胡林翼因為軍費充裕,「鄂軍」戰鬥能力也就格外強勁;左宗棠後期進入浙江,有「錢袋子」——大清首富胡雪岩為他理財,所以基本上也能夠維持大局;而曾國藩的理財能力最弱,軍費經常寅吃卯糧,捉襟見肘,所以「曾軍」的戰鬥力最低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胡林翼很有大局觀,胸懷全局,恢弘闊遠。這一點上可以說是他繼承了陶澍的衣缽。
年過不惑的胡林翼政治手腕和對官場的理解此時都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再加上陶澍打造的「經世派」人脈體系的鋪墊,所以湘軍在成立初期就能夠如魚得水,迅速地壯大力量。
這裡舉個例子:胡林翼剛收復武昌,馬上就去打九江。九江剛打完馬上就率領全部精銳圍攻安慶,走一步,看三步,層層布局,滴水不漏。
而且他早就開始布局要直接圍攻天京(南京),只是後來因故而壯志未酬,令人扼腕。
從某個角度可以說,上面這些任務都不是胡林翼的本職,他只是湖北巡撫(相當於現在的湖北省長),也沒有節制幾個省軍務的授命,但是「包攬把持、恢弘闊遠」這八個字被他做得淋漓盡致。
其他省份的巡撫都是「各家自掃門前雪」,上面有命令就援助一下他省,沒有命令就照看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基本上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從來沒有一個巡撫會像胡林翼一樣制定全盤剿滅太平天國的規劃,並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統籌。
胡林翼當時建議曾國藩兩大方向:
首先,拯其急,取其財,「盡收膏腴之地,為其所用」。就是說別人省份有危難一定要去救,然後順便把當地的財源為我所用,提高資源的利用價值。
特別是江浙一帶歷來為富庶之地,湘軍一定要快速地推進去布局。
「徽、寧猶完,布置粗定,當鼓行而前,與懷、桐之師,會於當塗,然後湖州軍出於蘇、常,揚州之馬飲於江浦」。
其次,兵餉要一家。意思是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上進行財政資源的整合和分配。
大本營進行統籌,湘軍各部各司其職,打仗的人只負責打仗,不要考慮後勤狀況,這樣會極大地增加作戰效率。
湘軍多管齊下,從北邊、南邊、西邊、對太平天國的首府天京(南京)施加壓力。這個戰略可以說具有很有高度。
「林翼雖孱病,不覺其言之汗漫也,急脈緩受,大題小作,則或恐不濟」。胡林翼在信中批評曾國藩對急症就要下猛葯,不要縮手縮腳,否則黃花菜都涼了。
李鴻章當時在曾國藩幕府,看到胡林翼信件中描述的大戰略,振奮異常,給胡林翼寫了一份言辭懇切的信:「天如佑我大清,當以公督兩江,帥符則必推滌師,庶相得益彰。」
這其實就是極為讚揚胡林翼的計劃,同時委婉地批評曾國藩的保守。
而曾國藩私下裡也評價說,自己最佩服胡林翼有兩點:
第一,整合資源的能力超強,能夠把吏治和財政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一項能力獨步天下。「綜合之才冠絕一時」,「每於理財之中,暗寓察吏之法,令人嘆服」。
第二,胡林翼的進步速度太快了。不僅自己比不上,即使放到古今的良臣中也很少見。「潤芝少有瑕疵,然壯年之時,進德之猛,令之震撼。」
因此,孔子評價顏回說道:「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
這句評價也適用於胡林翼。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憑著胡林翼的能力,不知道會做出怎樣的大事業,令人神往!可惜天妒英才,此為後話。
在三大山頭之下,有湘軍的四大名將,下面南山君將要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
出身寒微 慧眼識英
湘軍四大名將中以鮑超為首,這一點基本沒有異議。但是讓人尷尬的是鮑超並不是湖南人,而是四川人。
鮑超,字春亭,重慶奉節人。家境貧寒,幼時喪父,而母親劉氏給人當奶媽。
鮑超年少時在鐵匠街豆腐坊當雜工,冬季則揀煤炭花為生。可以說此時的他是處於社會最底層。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鮑超應募入伍「川勇營」當伙夫。後來他跟隨軍隊來到湖南,幫助湘軍挑水後陰差陽錯地加入曾國藩的「曾軍」。
鮑超在湘軍里是水師的基層士兵,因作戰勇猛被升遷為哨長(相當於今天的連長)。雖然鮑超成名後,曾國藩認他做學生,表示對他的成長「一路走來,呵護有加」。
但其實曾國藩此時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基層的小連長,真正對鮑超有知遇之恩的人是胡林翼。
咸豐五年(1855年),武昌再次失陷,鮑超隨軍前去赴援,關鍵時刻他在長江邊上救了一個人,而這個人就是胡林翼。
胡林翼經過面相和舉止的觀察,判斷出鮑超是個大才。再加上他對自己有救命之恩,胡林翼決定為鮑超好好規劃一下。
於是,胡林翼激勵了一下鮑超,溫和地說道:「春亭啊,感謝你的救命之恩。我發現你是個可造之才,而水師畢竟不是現階段戰爭的主流,未來你還是要親自帶兵才有前途。
在我看來,你現在的職位完全是大材小用。等會兒我寫一封信給滌帥(曾國藩),把調到我手下來吧。
另外,我覺得『春亭』這個字不好,軟塌塌的,一點都不像武將的字型大小。武將的字型大小就是要響亮威猛,雄赳赳氣昂昂的。既然我們有緣,我就為你改一個字叫『春霆』。希望你『如雷如霆』,像春雷一樣有爆發力。」
鮑超聽到胡林翼如此賞識他,馬上拜倒在地,大喜地說道:「卑職謝謝芝帥提攜,知遇之恩,沒齒難忘!」
(篇幅所限,留待後述)
下期導讀:
鮑超是如何成為了一營主帥而一戰成名?而湘軍的另外幾位名將又都具有怎樣的風格?請看下期文章《金戈鐵馬,湘軍的三大山頭和四大名將(中)》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南山煮酒原創,轉載請註明。
推薦閱讀: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與共軍抗日十大名將(組圖)
※北伐中原——白袍戰神陳慶之奇蹟般的北伐之路
※劉表雖然碌碌無為,但是手下幾員大將卻很牛,有兩人堪稱頂級名將
※白起、韓信、岳飛三大名將被冤死,都因沒讀懂范蠡這句千古名言!
TAG:名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