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養老的困境:生育率若長期走低,養老無解
5月25日晚,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康樂園老年公寓發生火災,事故造成38人死亡,6人受傷。由於著火區是生活不能自理區,老人們行動不便,所以才傷亡嚴重。我國《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養老院建築應符合國家消防安全和衛生防疫標準,符合《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而《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規定:老年人居室不應採用易燃、易碎、化纖及散發有害有毒氣味的裝修材料。顯然,「康樂園」並不符合這一設計規範。用彩鋼板做老年公寓卻能夠通過審批,這是當地民政部門的失職。據媒體報道,「康樂園」是魯山縣規模、名氣最大的養老院,入住「康樂園」的老人,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才負擔得起的。「康樂園」的建築質量尚且如此,其他更低檔的養老院可想而知了。近年來,各地養老院火災事故屢屢發生。例如,2013年4月24日,黑龍江省肇東市太平鄉養老院發生火災,事故造成兩位老人遇難,一名老人重傷;同年7月26日,海倫市聯合敬老院發生火災,11名老人被燒死;2014年11月18日,安徽六安市舒城縣干汊河鎮敬老院突然發生火災,兩位老人不幸遇難;2015年1月1日,河南南陽市南召縣白土崗鎮敬老院意外失火,兩位老人不幸遇難……養老院火災事故凸顯我國社會養老人力物力的投入滯後,尤其是養老護理人員的缺口越來越大,原因在於養老護理員這種職業收入低,工作也非常辛苦,很多人不願從事這一職業。在當今社會,養老護理員的工作辛苦程度比保姆大,經驗、技術要求也比保姆高,而工資待遇往往還不如保姆。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從事養老護理行業,政府有必要出台一些配套措施,給予養老護理人員工資性的補貼。我國已經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然而相應的養老機構和服務,以及相應的監管制度還存在滯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達2.12億,佔總人口的15.5%,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超過3700萬。預計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2.48億,佔總人口的17%。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社會對養老產業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公辦養老院床位缺口巨大,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一些城市就近養老需要排隊十多年;而民辦養老院受制於土地、資金、人員的限制,要麼收費高,要麼條件簡陋安全隱患嚴重,入住率不高,只能在夾縫中生存。養老院城區公辦的住不進,城裡民辦的住不起,郊區民辦的不願去,成了我國養老院「公辦難進,民辦難營」的尷尬處境。養老方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一是家庭養老,二是居家養老,三是機構養老。家庭養老是指由子女來承擔養老責任,這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雖然現時家庭養老仍是我國主要的養老方式,然而,我國自1970年代後施行計劃生育,家庭的平均規模逐漸下降,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逐漸變弱。現在中國城市「4:2:1」家庭結構很普遍,一對夫妻贍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的家庭格局已日益成為主流,在這種家庭模式下完全依靠家庭養老,獨生子女的養老負擔勢必非常沉重。因此,尋求社會資源的支持已成為趨勢。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機構養老是指老人進養老機構養老。根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為27.5張。顯然,按照目前的養老床位數,機構養老在整個養老服務體系中只能起到一個輔助和補充的作用,不可能成為主要的養老方式。最近,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在2015居家養老產業高峰論壇上說,「從我國政府提出的『9073』養老格局的模式來看,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實現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靠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而事實上,居家養老的比例可以高達96%。」吳玉韶認為,上世紀60年代英國就提出「反院舍化」和「去機構化」,倡導回歸家庭和社區養老。無論哪種養老方式,本質上都是工作年齡人口養活老年人口。有人說:「我不需要養子防老,我在年輕時多掙一點錢繳納社會養老保險,將來年老了就有養老金了。」然而,養老金制度不過是社會化意義上的「養子防老」,本質上仍然是年輕人養老人,只不過不是具體的某子養某老,而是眾多的「子」養眾多的「老」罷了。當你領取養老金的時候,如果創造財富的年輕人比領取養老金的人還少得多的話,那麼你的養老金就會大大貶值了!養老金換來的產品和服務是由當時的人創造的,並不是在你繳納養老金的時候創造的。因此,你可以不依靠自己的子女來養老,但所有老人則必須依靠所有年輕勞動人口來共同養老。由於實行計劃生育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近幾十年來生育率持續下降,同時也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江蘇省如東縣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如東縣比全國其他地區提前10年實行計劃生育,也比全國提前2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如東的老齡化,已經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沉重壓力。老齡化使得當地勞動人口比重下降、贍養比上升。隨著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大,支付範圍和標準不斷提高,企業和參保人員的負擔也將進一步加重。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出生率下降,使少年兒童的人口數量和比重減少,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比重相對增加。即使老年人口數量沒有增加,而由於少年兒童人口數量和比重的減少,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也會相對增加,從而提高老齡化程度;二是老年人口壽命延長,使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加速了人口老齡化。出生率下降和壽命延長都會改變人口的年齡構成,但出生率下降的影響更大。壽命延長使老年人口數量增加,但要影響到人口老齡化則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出生率的降低將立即減少少兒人口,提高老年人在人口結構中的比例。有人認為,再過幾十年,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這一代人去世以後,老人數量減少了,中國老齡化陣痛就會過去了。然而,如果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一直處於很低水平,即使將來中國的老人數量大大減少了,老齡化程度也不會減輕。用一個假設的例子說明如下:某村連續幾代人都只生一個孩子,那麼人口結構如下:第一代:400人(200對夫婦);第二代:200人;第三代:100人;第四代:50人。人口結構是4:2:1,老齡化程度最終達到:4/(4+2+1)=4/7≈57%。即使第一代的400人去世後,老人數量減少了,但人口結構仍然是4:2:1,老齡化程度仍然不變。因此,一個國家如果長期保持很低的生育率,那麼這個國家將要承受的老齡化不是陣痛,而是長痛。為了應對老齡化問題,延遲退休已成為一種必然選擇。一直以來,延遲退休被認為是解決養老金收支缺口、緩解勞動力不足、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靈丹妙藥」。根據人社部公布的數據,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征繳收入是20434億元,比上年增長9.7%,但總支出則為21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7.8%,首次出現當年基金支出高於當年征繳收入的情況。在養老保險並軌後,我國更面臨萬億成本的缺口,延遲退休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但延遲退休的一個負面效應是降低生育率,因為現在很多小孩是由家裡的老人帶的,延遲退休勢必減少老人帶小孩的時間,從而降低年輕夫婦的生育意願。緩解老齡化問題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生育率。中國的生育率從1991年以來一直低於更替水平,近幾年的生育率不到1.5,屬於極低生育率。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一旦完成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根本性轉變,即使鼓勵生育,也很難促使生育率的回升。可以預測,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結婚年齡的提高、丁克家庭和單身人群的增多,即使中國將來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也不可能扭轉生育率下滑的趨勢。因此,中國首先要取消生育限制,其次要出台有利於撫養孩子的政策,促進生育水平的提升。如果生育率長期低於更替水平,無論哪種養老方式,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推薦閱讀:
※科學至今無解的千古之謎 看看你知道幾個
※高曉松:臉大有因,命好無解
※心悅會開講丨60﹪伴侶之間的問題是無解的,我們該如何找到幸福?(下)
※單相思好治,愛別離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