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大轉型,需現代資本市場推動!

導讀:  從2016年來看未來的5年,以至35年,金融改革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中國經濟轉型為創新型經濟,需要一個現代資本市場的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需要改革現存的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中國建成一個富裕的社會,龐大的中產階層需要金融理財。  中國正處於資本充沛的時期,資本與勞動力、自然資源、技術等要素結合起來,創造出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及收入增長,同時這些投資帶來回報,讓投資於經濟未來產生財富效應。放眼全球發達經濟體的歷史,工業化、全球貿易結合金融市場,消除貧困,造就中產階層進入富裕社會,是一個普遍路徑。  但前提是有效的金融市場與監管。政府為刺激經濟增長增加了貨幣發行,基本上都在金融體內循環,很難進入實體經濟。中國的銀行服務成本很高,大型企業從國際市場融資比國內市場便宜很多。中小企業卻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即使獲得了,實際利率也很高。中國針對個人的金融服務,無論是保險還是公募基金,成本高出發達市場很多。中國居民理財最喜歡炒股,但資本市場的監管服務、上市公司的披露水平都很低。從金融反腐來看,內部人操縱了市場,更加提高了投資的風險,造成嚴重的社會公平問題。  這些正規的金融體系的低效甚至「失靈」,無法滿足中國經濟的轉型以及向一個更加富裕的社會的演進。政府干預較少的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和風險投資領域這些年發揮了很大作用,培育了一批創新公司崛起。政府正在試圖用大規模推動創業創新的方式,來彌補正規金融體系的不足。  正是因為這些「痛點」,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引發了極大的熱情。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不必通過銀行中介和政府監管,進行互相借貸、股權眾籌、投資理財。但互聯網金融也帶來了許多問題。互聯網金融無法解決信用問題,甚至短時期內放大了信用缺失。互聯網金融也產生了新的金融欺詐和高風險的投資行為。  互聯網在改變著金融,中國也在試圖改變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金融市場。過去的35年,中國專註於吸引外資,加工出口,讓美國扮演著全球金融中介的角色。不管是石油美元,還是「中國製造」美元,都要以極低的利息購買美元資產,主要是美國國債,在美國形成的資本再迴流投資到中國。高效的金融市場讓美國投資於企業創新,投資全球,實現以低成本吸納全球資金,投資獲取更高的回報。現在,中國也進入全球投資的時代,而且其經濟體量和對外投資額都在迅速趕上美國,中國需要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在現有的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中,打開一個中國可以擁有相當話語權的新空間。  2015年,中國加快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步伐,也加重推動全球治理的砝碼。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和金磚銀行正式成立,「一帶一路」描繪新絲綢之路的宏大圖景。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接近「最後一躍」,民營銀行准入大門漸開,資本項下改革可控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順水推舟,加速行進。  但是,這一切註定並不會順利,中國以及全球都在進入一個風險上升期。2015年,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再現。美聯儲在七年「非常規貨幣政策」(UMP)後,加息已是「板上釘釘」,但依舊步履謹慎;「新版」希臘債務危機拖累歐洲復甦腳步,日本經濟繼續衰退;新興市場經濟遇阻信心滑落,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接踵而至。全球經濟金融織為一體,全球資產沒有「幸運兒」:各國股市連續暴跌,大宗商品指數跌入「冰河期」,連「避險資產」美債與黃金也未能幸免於難。  隨著經濟減速和市場動蕩,中國經濟金融正面臨巨大挑戰。一場由槓桿、互聯網配資和監管不足釀就的股災放大了信心蒸發,而匯率市場化改革出乎意料地加劇了資本外流。金融深化、風險管理、市場化改革和互聯網金融的草莽創新相互交織,以不可預期的化學反應結晶為前所未遇的不確定性和市場風險。代表創新風向、亦承載風險傳播的互聯網金融將面臨「恰當監管」,而傳統金融業加快轉型,和互聯網金融的雙向融合,成為2015年的金融主題。  2020年前的5年,以至未來的35年,金融現代化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市場到監管全面向現代金融轉型,同時控制好金融風險,背後是法治社會、是國家治理水平和社會誠信水平的全面升級。
推薦閱讀:

宏觀經濟現狀及可能的走向
2018年中國經濟政策最新預判(深度好文)
不吹不黑,說說美日歐為什麼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雙十一」告訴我們:向時間要利潤而不是獨立的商品
按最悲觀的模型測算 中國經濟會是怎樣

TAG:中國 | 市場 | 經濟 | 中國經濟 | 資本市場 | 現代 | 轉型 | 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