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生育問題多 提前做準備
沖學業、拼經濟結婚年齡晚晚晚!
現代男女越來越晚婚?
台灣地區統計發現,目前平均結婚年齡,男性為30.7歲、女性為26.8歲,相較於20年前的平均結婚年齡,男性為27.2歲、女性為22.4歲,兩者皆晚了近4年的時間。而統計中更顯示,台灣地區婦女平均生育年齡為28.8歲,與20年前的26歲相比,增加了有2.8歲之多。
現代男女不僅越來越「晚婚」,也越來越「晚生」,探究其原因,約可歸因於以下幾項:
1.教育文化的提高
在以前的社會,不論男女,多為高中職畢業,但現在人普遍都會念到大學,甚至更高,教育年限提高的結果,致使出社會的年齡平均往後延長了4年的時間,大部分的現代男女,經濟起步相對地較晚,連帶使婚配年齡也自然地往後延長。
2.女性意識的抬頭
現代女性因教育程度高,較能獨立自主,她們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努力實踐自我理想,不甘於只是當個家庭主婦,也因為女性意識的抬頭,婚姻對她們來說,並不是那麼地重要與迫切,使現代女性在選擇配偶的時間更為延長,導致晚婚。
3.整體文化的影響
現代人對婚姻的定義,已與10幾年前大不同。以往東方傳統觀念里,長輩會認為男性結婚後才是真的成人,因此婚姻被當作是種穩定與成長的象徵,女人結了婚,就要住進對方家中,與男方及其家人共同生活,更覺得女人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然而,現代男女對婚姻的憧憬與期待已不如從前。現代人重視的是經濟獨立,認為晚婚或是不婚,對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許多人不會將結婚列為人生髮展階段中應該去做的事情,往往等到時機對了,才開始考慮婚姻。
舉例來說,部分現代男女寧可選擇「同居」或「試婚」的方式與另一半共處,這些作法,在現代社會已被廣泛討論。社會風氣的轉變,不再覺得男女同居而不婚是件難以啟齒的事情,這一代的男男女女普遍認為,婚姻僅是種儀式、一紙協定,與過往相較對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Be careful~高齡生產的風險
受孕年齡滿34歲的婦女、生產時已滿35歲者,可稱之為高齡產婦。35歲以上的產婦,生出罹患先天缺陷寶寶的幾率,比35歲以下的產婦高出許多。而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高齡懷孕會提高內科疾病的罹患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等,這些疾病都會增加生產的風險。另外,也可能會出現胎盤早期剝離,提升剖腹產的幾率,也易有早產的現象。不僅如此,高齡懷孕會增加流產的危險,還可能影響受孕寶寶的健康,增加其罹病率及染色體異常的機會。
女性15、16歲到停經之前,都是可以生育的年齡,時間長達30、40年,而最適合生育的年齡約在25~33歲之間。女性的卵子一直處於消耗的狀態,且年紀愈大、卵子愈老化,品質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容易造成胎兒染色體異常。以唐氏症來說,即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的疾病,目前的統計發生率接近l/1000,不過母親的年齡是影響染色體產生異常的關鍵。
35歲左右才生產的婦女,生出唐氏症寶寶的機率增至l/360,且生產年齡每增加一歲,寶寶罹病幾率就會快速增加,尤其是40歲以上的產婦,更容易生出唐氏症寶寶。
胎兒染色體有無異常,可透過羊膜穿刺的檢查得知。建議符合以下情形的孕婦,即應接受產前遺傳診斷:
1.年齡在34歲以上
2.曾生育先天性缺陷兒
3.本人或配偶有遺傳疾病者
4.家族中有遺傳疾病者
5.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有染色體異常者
6.其它可能生育先天性缺陷兒的高危險群
爸爸年紀大就沒問題?
男性的精子對染色體異常較無關聯,但這並不表示對寶寶的健康就不會有影響,男性晚生育會增加遺傳基因突發的幾率,使寶寶得到遺傳性疾病。有些男性並沒有遺傳性疾病,也從未發生這,卻因晚生致使疾病出現在下一代的身上。不過基因突然發生幾率很低,且檢查不易,所以一般人較重視胎兒染色體異常的問題。
晚生育,親子健康受威脅!
現代男女選擇晚婚者比比皆是,往往到了30幾歲以後,才開始想生孩子,但這時女性的身體較不容易受孕,因此晚婚男女透過各種方式才順利懷孕、得子的狀況,時有所聞。然而,女性25歲前後生育,是身材與體力較容易恢復的時候,生出的寶寶也可能比較健康。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新陳代謝會愈來愈慢,因此高齡受孕的婦女,如果原先體重就比較重者,產後就須花更多時間來恢復身材。此外,較晚生育對於父母的體力都是一大挑戰,例如半夜起床餵奶、照顧生病的孩子、看顧跑來跑去幼兒的安全等。
以目前醫學水準,晚婚生育的婦女,其周產期死亡率並不會因此明顯增高,比較需要注意的,還是產婦本身有無內科疾病對懷孕的影響,以及寶寶的健康問題。雖然美國的醫學研究報告曾指出,男性40歲以上才生育者,因精子的修補能力減弱之故,容易生出自閉症的孩子,但此研究的對象為以色列人,因此是否適用於其他種族,目前仍沒有定論,能確定的是,晚生育的男女,胎兒的確較可能出現染色體異常。
年齡差距大 親子代溝多?
大家對於晚生的父母,普遍的認知是:與孩子的年齡差距甚大,會有溝通上的問題。此外,父母親的價值觀與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比年齡差異更為重要。即使是年輕父母,教養理念或方式不正確,還是無法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晚婚晚生育,因為對孩子的期待較高,無形中加重他的壓力,但是家長可提供的資源,相對地較為集中,較能給孩子穩定的生活與經濟支持。
以前的家庭,可能會有好幾個孩子,能共同承擔父母、爺爺奶奶與親戚們的期許,但現代父母多半晚婚,往往只生一個小孩,每個獨生子女都被當成寶,也較少有面對挫敗的機會,而假如這些獨生子女又生長在雙職工家庭,與人的互動將更為薄弱。舉例來說,采溺愛式教育的父母親,會讓孩子無法分辨出什麼是適宜的、哪些是不恰當的行為,他們強調「我」的概念,通常只知道用什麼方式可以獲得想要的東西,不懂得什麼叫禮讓、分享,更不用說要孩子體貼他人的感受,當他進到群體生活中,就容易產生適應的問題。
小時候比較被允許失敗和面對錯誤的孩子,較有機會學習到體會失敗的感覺,挫折忍受度也會比較高。否則,日後才叫孩子做事,很有可能讓他覺得,做這些是為了父母、沒有任何好處,更不知道這件事對自己的意義為何,所以一旦面臨狀況時,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希冀別人主動給予援助,他只是被動地停在那邊等。當沒有人幫他時,孩子就容易選擇放棄,或是預期拯救者的出現。
父母要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適應期,最好的方式,便是從家庭開始,畢竟家庭是孩子最先觸到的主要學習環境。家長不妨透過親子溝通,來了解孩子的想法,並適時提供意見,讓他有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另外,也建議已送孩子上幼稚園的家長,與學校老師保持密切聯繫,並請他協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或者,讓孩子多參加一些夏令營、團體活動、才藝班等,也可讓他有機會與人接觸、互動。
推薦閱讀:
※虛擬現實技術,你準備好了嗎?
※自由行在即,台灣準備好了嗎 A08
※炮轟「插手港普選」 北京:做好準備應付英搗亂
※生肖兔的「大喜」來臨!過完春節財如雨下,你準備好了嗎?
※人生的四個藍子(獻給做父母的或準備做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