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 如何診治?張永熙

脂溢性皮炎又名白屑風、面游風,因皮膚油膩而出現紅斑,覆有鱗屑得名,發生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

中醫認為:主要因素體濕熱內蘊,復感風邪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病因尚不清,有人認為與遺傳有關,但未得到證實。病機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所引起的皮膚繼發性炎症。

推測:

1)由於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學成分的改變,使原存在於皮膚上的正常菌群,如卵圓形糠秕孢子菌等大量繁殖侵犯肌膚;

2)大量增多的皮脂,通過原來存在於皮膚上的非致病微生物如痤瘡棒狀桿菌等的作用,分解出遊離脂肪酸,刺激皮膚引起炎症。

3)精神因素、飲食習慣、維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對本病的發生髮展可能有一定的影響。

診斷要點:

1、好發於成年人及新生兒,皮脂溢出體質。

2、部位:頭皮開始,逐漸向下蔓延。

3、皮損:油膩性鱗屑的黃紅色斑片或白色糠秕狀鱗屑斑。

4、不同程度的瘙癢。

5、慢性經過。

脂溢性皮炎治療方法

現代醫學治療:

(一)內用藥

1、維生素B2 、B6及複合B族維生素。

2、瘙癢予抗組胺劑。

3、炎症明顯、範圍較大時可短期予雷公藤多甙加小量強的鬆口服。同時予四環素或紅霉素口服。

(二)外用藥:去脂、消炎、殺菌、止癢。

1、皮質類固醇霜或膏。

2、有滲出糜爛,消炎:1%金黴素、0.2%呋喃西林

3、復方咪糠唑、復方益康唑、2%酮康唑:采樂洗劑。

中醫藥治療

1、 風熱血燥:乾性型

治法:疏風清熱,養血潤燥。

方葯:消風散合當歸飲子加減。

皮損色紅加丹皮、金銀花、青蒿;

瘙癢重加白鮮皮、白蒺藜;

皮損乾燥加玄參、麥冬、天花粉。

2、 腸胃濕熱:濕性型

治法:健脾除濕,清熱止癢。

方葯:參苓白木散合茵陳湯加減。

糜爛滲出較甚者加土茯苓、苦參、馬齒莧;

熱盛者加桑白皮、黃芩。

中藥外治:

1、乾性發於頭皮:白屑風酊外擦(蛇床子、苦參、土槿皮研粉,用75%酒精浸透,再加薄荷,祛風止癢)

2、乾性發於面部:痤瘡洗劑外搽(沉降硫磺、樟腦酯、西黃芪膠、石灰水,減少皮脂、消炎)

3、濕性皮損滲出:馬齒莧、黃柏、大青葉、龍葵煎水外洗或濕敷;脂溢洗方(蒼耳子、苦參、王不留行、明礬);少量滲出:青黛膏。

中藥洗頭部,頭屑多,油多伴瘙癢:月石30g、桑葉30g、菊花30g、防風30g、蘇打10g ;頭屑多:月石30g、桑葉30g、皂角30g、透骨草30g蒼朮30g顏面部:金銀花、菊花、茯苓、甘草,癢重+防風。

預防調護

1、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保持大便通暢

2、限制多脂多糖、辛辣、濃茶、咖啡、酒等刺激飲食,多食蔬菜水果

3、避免搔抓及刺激性強的肥皂洗。

推薦閱讀:

皮炎
脂溢性皮炎夏季茶療養生方
紅斑鱗屑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塗桃葉汁
桃葉汁可治日光性皮炎

TAG:脂溢性皮炎 | 皮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