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行人應勵力將法融入心,不用擔心衣食資具

有些人之所以對於眼前微薄的財富、地位感到稀奇罕見,原因有三:

一、自己孤陋寡聞、見識短淺。因為沒有見到現實生活中真正富有的人,也不知道古今中外歷史上真正有財富的人。

二、對於現世過於貪著。前幾天我也講了,在20世紀70年代,我家鄉有一輛自行車,一次耍壩子的時候,全鄉的人都去和它合影,好像自己已經有了自行車一樣。當時我們公社還有一輛東風拖拉機,很多人都去和它拍照,感覺就像自己已經開過它。其實,今天的執著就是明天的夢,對現世沒有必要特別執著。

三、並沒有一五一十地懂得前面所說無憂樹之果的因果規律,或者只是懂了,卻沒有真正相信。如果對因果深信不疑,即使看到全世界非常有名的領導、明星等富貴之人站在台上,台下有幾百萬人、幾千萬人歡呼,也不會產生羨慕之心。因為自己知道,這是暫時的因緣,只不過這個人依靠方便方法能吸引人注目而已,他死的時候跟普通人一模一樣,要麼火葬、要麼水葬、要麼土葬、要麼天葬,靈魂離開骨肉的身體後,如果沒有善法陪伴,唯有惡業隨身,前途將一片迷茫。這一點,看看很多明星和領導離開世間時的悲慘情景,就會非常清楚。

所以,我們一定要領會華智仁波切這些特別生動的金剛語的意義。

◎ 修行人首先應生起無偽的出離心

由於明白了這些道理,很多人常對我說:「您給我加持加持,讓我生起無偽的出離心。」確實,如果我們真正生起了無偽的出離心,對出世間特別嚮往,極端厭惡世間,那麼即使見到現世中那些財富多如龍王、地位高如虛空、威勢厲如霹靂、容貌艷如彩虹而讓人們特別羨慕的人,也一定會認識到這些沒有芝麻皮許恆常性、穩固性的實質,進而必然像膽病患者見到油膩食物一樣,感到噁心、厭煩。

如《正法念處經》云:「色種姓財富,及以諸樂具,一切皆無常,智者不應信。」容貌端嚴、種姓高貴、財富圓滿、身心快樂等世間一切圓滿,都具備不穩固、不可靠等無常特性,所以智者不應該信賴。

前面華智仁波切也引用過他的至尊上師如來芽尊者所說過的話:「我無論看見世間如何高貴、如何權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會生起羨慕之心。」因為在他的境界中,就像《百業經》裡面所講的一樣——黃金跟牛糞等同,所以,對世間圓滿沒有一點貪著。

《正法念處經》亦云:「觀金土平等,離愁憂正行,煩惱蛇不嚙,彼得無量樂。」真正的智者視金錢和糞土一樣,對世間不會有憂愁,一切都以正知正念而行,世間貪嗔痴等煩惱毒蛇根本不會咬傷他,始終處於特別快樂的狀態中。如果真正生起無偽的出離心,就能做到這樣。儘管我們現在很難做到,但也沒有必要過於貪執世間任何一法,否則特別可憐。

有了出離心的同時,還要不斷積累如夢如幻的資糧。當然,為了今世的受用圓滿,精勤積累資糧,對世間人而言,倒也勉強說得過去,但是沾不上出世間正法的邊。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如果是一位希求解脫果位的真正修行人,就必須像前面三番五次所強調的那樣,做到如丟唾液般拋棄現世的一切貪執,背井離鄉,奔赴異地,唯依靜處,罹患疾病、樂觀對待,遭遇違緣、冷靜處理,死亡臨頭、坦然面對,就像米拉日巴一樣精進修法,因為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不可能一舉兩得。

此外,若想獲得出世間成就,還需要長期依止善知識,不能呆一兩天,什麼東西都沒學到,生起煩惱就離開了。一定要得到善知識的攝受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對佛法產生定解,從而活到老修到老。

我們學院有很多高等學校畢業的知識分子,有些還留過學,工作也特別讓人們羨慕,但他們都放下了世間所謂的成功而出家修行。雖然很多人對此不理解,但我認為:如果一個人真正懂得生老病死,以及整個輪迴的過患和痛苦,他就會儘早選擇修行的道路,這是千真萬確、一點都不可惜的。當然,特別貪著世間法,不信因果、前世後世的人不認同,我們也非常理解他們。

◎ 修行人應勵力將法融入心,不用擔心衣食資具

一位弟子曾問無等塔波仁波切:「在如今的末法時代,對於一個修持正法的行人來說,很難得到衣食資具。如果沒有錢財,太窮的話,生活就很困難,那我們是修財神法,還是修學攝生術 ,或者乾脆挨餓走向必然的死亡?到底怎樣做才好呢?」

以前有《父子問答錄》、《弟子問答錄》等很多問答錄。現在世間人也有很多疑惑,所以在與知識界、政界等人士交往時,我都主動讓他們提出問題,雖然我不一定回答得好,但也有互動的機會。在座的道友,以後無論是在弘揚佛法的時候,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盡量與人交往。對我們來講特別簡單的一句話,或特別簡單的一個道理,也許可以解開別人長時困擾內心的疑團。

仁波切告訴他說:「即使修財神法,但如果沒有往昔的布施果報,也很難達到目的,而且內心想如理如法修行的人,為了今生利益去修財神法也是矛盾的(現在很多修行人都特別喜歡財神法。聽說有人傳財神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多收一點供養。既然能傳財神法,肯定有修法的驗相,那為什麼還要依靠這種方式來獲得錢財呢?有時候我會這樣給他們開玩笑);攝生術也是同樣,在繁榮興旺的古代,土石水木等營養充足的當時倒是容易修成,而在營養已經殆盡的現代,修攝生術也不可能獲利;走向必然的死亡也不合情理,像如今這樣的暇滿人身將來難以復得,可是如果內心深處真正生起一種『死與不死都無所謂,我決定修行』的觀念,那麼永遠也不會缺衣少食,因為從來沒有出現過修行者被餓死的先例。世尊也曾說,縱然發生一藏升珍珠兌換一藏升麵粉的饑荒,佛陀的追隨者也不會缺衣乏食。」

的確,古往今來的修行人,都不會缺衣少食。比如,一個有幾千人的大道場,修行人並沒有為了生活天天都掙錢,但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不知不覺會生活資具樣樣齊全。即使表面看來生活過得很清苦,也樂在其中。《大智度論》云:「出家之人,今世雖苦,後世受福得道;在家之人,今世雖樂,後世受苦。」表面看來出家人今世很苦,但後世卻會感受樂的果報;而在家人今生雖然應有盡有,但造善業比較少的原因,後世卻會感受很多痛苦。

當然,出家人在顯現上雖會有一些苦行,但實際上絕對不會遇到特別大的痛苦,或者餓死。也就是說,只要修行造福德,就不會趣入特別糟糕的境地。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都願意行持善法,不願意為了生活造惡業。《陀羅尼集經》中云:「寧可貧賤修諸善法,不處富貴而行惡業。」寧可身處貧賤而行持善法,不願身處富貴而造惡業,因為這對生生世世都有利益。

有些人會想:「雖然造惡業,但只要賺到錢就可以。」其實我是不贊同的,作為修行人,哪怕短暫的今生過得差一點,也千萬不能造惡業,這是基本的原則。

◎ 強調一切善法必須以菩提心攝持

我們積資凈障,都是為了饒益遍虛空界的一切眾生。不要說成辦自己現世的利益,即便是為了自利而希求圓滿佛果,也根本不屬於大乘之道。因此,作為大乘佛子,一定要有利益眾生的心,這一點千萬不能忘記。

現在很多人自私自利的心特別重,一直想自己往生,根本不把利益眾生當作一件重要的事。為什麼我們在精進修行佛法的開頭、中間、結尾,都要強調利益眾生呢?就是因為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如果這個根本的東西捨棄了,那大乘法的本質就失去了。

雖然剛開始我們不一定有無偽的菩提心,但只要再三觀修,慢慢就可生起來,因為這畢竟是有為法。或者說,雖然剛開始不一定很習慣,但只要再三訓練,慢慢就會成為自然。很多道友剛來學院時,自私自利心都特別重,但後來不管是發心還是做什麼,好多行為都能看出,這個人只要對眾生有利,就願意付出一切。其實,這就是大乘的發心。

所以,無論是積累資糧還是凈除罪障,都必須為一切眾生的利益著想,絕不能摻雜自私自利之心,這一點至關重要。當然,凡夫人一點都不摻雜也不可能,但務必要盡量制止。倘若如此修行,那麼自己的利益以及今生的幸福安樂等,不求也會自然而然獲得,如同點火的時候炊煙自然產生,播種青稞禾秸自然長出一樣。

總之,我們務必要拋棄如毒藥般追求現世自利、自己解脫的這種心,精勤利益眾生,不斷發心為眾生做事情。這樣,自己的修行自然而然就會成辦,很多功德都會生起來。

這幾年我一直在盡己所能地弘揚佛法,學院里也有很多有水平的人,在技術等方面發心。雖然有人認為他們很可惜,但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他們在發心過程中,憑自己的智慧直接或間接就能利益很多眾生,所以並不耽誤,我也沒有害他們。

在其他部門發心也是一樣。但不管你在哪個部門,大家一定要記住,都要以三殊勝攝持。比如今天我在醫院發心,剛開始要為眾生髮菩提心,中間要以正知正念攝持,下班時還要把今天所做的一切善根,迴向給天邊無盡的眾生。如果沒有這樣的心態,即使天天聞思修行,天天發心做事,天天坐在法座上夸夸其談地講法,連小乘的善根也不一定有。《前行備忘錄》裡面也講:「發心非要,生心乃關要。」如果有真正的大乘心,哪怕天天在一個沒有佛法的地方掃廁所,實際上這也是真正菩薩的行為!

摘自《前行廣釋》第123課

官方公眾號:zhibeifw

賬號:智悲佛網


推薦閱讀:

開悟/覺醒,後我該怎麼做?
《初機凈業指南》(附錄:日常修行方法)[學佛]
如說修行抄(大正藏2697部)
為什麼說忍辱在修行中很重要,在念佛中也很重要,看法師開示
睡覺前躺在床上,或者說不用打坐的姿勢可以一心持佛號嗎?會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嗎?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