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理財

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家庭中,有60%的家長沒有給子女進行過理財教育。在絕大多數家庭中,家長很少正面跟孩子談論金錢問題。家長往往不願意讓孩子過早接觸金錢,孩子的日常開支基本由父母操辦。這樣就導致許多孩子「財商」不足,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和對金錢的正確認識。

財商是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理財的智慧,反映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中國人在傳統上,其實對理財是很重視的。「開源節流」四個字,主要概括了理財的精髓。「節流」告訴我們要注意控制成本;「開源」告訴我們要注重賺更多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越發重視金錢和理財,但是很多人卻不是駕馭金錢,而是被金錢所駕馭了。

但是在國外,家長從小就會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在美國,孩子被號召從小儲蓄。兒童的理財教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同時也得到了美國政府的重視。由美國教育部資助,全國的中小學生都可以參加「為美國而儲蓄」計劃。

美國兒童理財教育主要來自家庭和學校。從孩子踏進幼兒園起,孩子們就開始接受有關理財的教育。在美國,鼓勵孩子打工是教會孩子處理財務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國每年大約有300萬中小學生在外打工。另外美國人常常將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拿出來拍賣或者捐贈,而小孩也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剩餘物品則捐給慈善機構。

在英國,三分之一的兒童有銀行賬戶。英國人的理財教育是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並且把他們這種理財觀念傳授給下一代。在英國,兒童儲蓄賬戶越來越流行,大多數銀行都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了特別賬戶,有三分之一的英國兒童將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入銀行和儲蓄借貸的金融機構。英國政府近年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教學改革計劃,根據這一系列計劃,從2011年秋季開始,儲蓄和理財將成為英國中小學學生的必修課。

而中國家長仍然處於重視提高孩子智商的階段,財商教育少之又少。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已經10歲了,從來沒有自己花過一分錢,沒有單獨買過一件東西,當然也就更沒有零花錢了。孩子對錢的認識,只是初步停留在面額的數字上。

被應試教育捆綁的學校教育,更缺乏這方面的教育,但也有部分學校會開設類似的課程。去年我曾經作為全世界最大、發展最快的非營利教育組織——JA的志願者,到上海的一所中學去講授《青年理財》,深受學生歡迎。

由於學校缺少理財教育,我們就只能從家庭開始。其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定期給孩子一筆零花錢,讓孩子自己保管、自己記賬、自由支配。

伊伊在5歲的時候,我們給她準備了一個記賬本,每個星期給她5元零花錢。每周六是固定發放零花錢的日子,零花錢是否發放以及是否足額發放,主要根據她的賬本與現金是否匹配。如果賬本上的數字和現金吻合,就發她5元現金。如果不吻合,則要進行扣款,連續3次以上不吻合將停止發放一周。花了近一個下午的時間,她基本上弄懂了哪些開支需要從零花錢裡面出、賬本該如何記。

剛開始時,伊伊拿到零花錢會很開心。因為對錢的多少還沒有概念,她經常興高采烈地拿著自己的小錢包,問我們:「我想喝雞湯了,是不是要把錢給外公,讓他買?我從幼兒園回來吃了個饅頭,是不是要給外婆錢?周末去公園,我要不要出錢……」

最初的幾天,伊伊在每天一支棒棒糖、每天一次遊藝機的瀟洒生活中很快花光了她的零花錢。還沒到周六,她又想買氣球了,我說:「可以,你現在有錢了,用自己的錢買吧。」伊伊開始發脾氣,說:「你給的錢根本就不夠的,太少了。」

我暗自驚喜,她對錢終於有一點感覺了。最初她拿到錢時,還到處炫耀她認為的一大筆資金,還跟外婆誇下海口,說以後外婆沒有錢了,就找她要。才過去不到一周,她就明白了5元錢實在不夠自己花。

接下來的日子,伊伊開始學會精打細算她的小金庫,想吃好吃的就鼓動媽媽買,想玩遊藝機就鼓動爸爸去掏腰包。自己開始捂緊錢包,準備攢錢買個大玩具。而且她還知道,錢多了可以生錢寶寶,定期會有利息。

可是存錢的速度還是太慢了,而且由於幾次記賬不清,還被扣了零花錢。伊伊開始抱怨,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有一天,她突然問我:「如果我幫外婆洗碗,可以給我錢嗎?」原來她開始知道要「開源」了。我說:「不可以,因為洗碗是家庭成員應該分擔的事情,是分內之事,不能用金錢來交換的。但你可以想想其他辦法,把你喝的飲料瓶收集起來也是可以賺錢的。」

於是,為了早日實現自己買大玩具的夢想,伊伊又開始苦苦存她的零花錢,也開始收集家裡的舊飲料瓶和舊報紙。因為我們已經告訴她,每年只在特殊的時間才會給她買玩具,一是過生日,二是過「六一」,再加上聖誕老人的禮物。每年只有這三個特殊的日子,禮物才是可以免費獲得的,其他時間購買的禮物就需要動用她攢下來的零花錢。

除了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對金錢有基本認識之外,我們還需要盡量提供機會讓孩子接觸一些基本的理財常識。我們有時候去銀行取錢或存錢,也會把孩子帶上。

首先讓她知道銀行是幹嗎的,自動取款機是怎麼吐出鈔票來的。去了幾次之後,她對銀行有了初步的認識。後來我們有意識地問她,如果爸爸媽媽沒有錢了怎麼辦,女兒脫口而出:「去銀行取啊!」

我們需要鼓勵孩子自己購物。讓孩子通過自己購物,加深對金錢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從伊伊3歲左右開始,當她提出購買零食或玩具的要求時,我們都會把錢給她,鼓勵她自己去雜貨店購買。剛開始,孩子會比較膽怯,需要大人在旁邊陪著。幾次之後,她就完全可以自行挑選和付款了。

通過理財教育,我們還要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如果孩子從小對錢沒有正確的認識,長大後就容易大手大腳地花錢。這不能怪孩子,因為他們缺少這方面的培養。

每次去超市或商場買東西的時候,伊伊會提出買這買那,我們一般會規定一次只能買一樣東西,因為帶的錢不夠買太多東西。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逐步養成節約的意識,有時候我們買貴點的東西時,她還會主動說這個太貴不要買了。

金錢本身沒有善惡之分,更沒有黑白之分,只有對金錢不當的認識和駕馭,才會帶來邪惡,甚至招致災難。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擔心孩子過早接觸大人眼中的「銅臭」,相反,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會有其他人取代你來教育孩子的。

羅伯特.T.清崎的這段話,足以給家長應有的警醒:「如果要讓債主、奸商、警方,甚至騙子來替你進行這項教育,那恐怕就會付出一定代價了——金錢是把雙刃劍,越來越富裕的生活本身不會對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缺乏正確價值觀的指導,金錢常常扮演著『罪惡之手』的角色。」

南國讀書會:愛知求真,逆襲人生


推薦閱讀:

餘額寶限購背後有原因
所有人都不知道,我一年賺這些......來自於恆泰金服
財務自由是個大騙局
【防騙】春節期間注意理財詐騙
「她經濟」:59%女性強制理財控制購買慾

TAG:孩子 | 理財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