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序》注釋 - 張睦書法教育的個人空間 - 書法空間 - Powered by X-S...

《集字聖教序》注釋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覩,在智猶迷. (1)蓋:語氣詞,多用於句首,無實際意義.(2)聞:知道.(3)二儀:天地.(4)像:形狀.形象.(5)顯:顯露.(6)覆:覆蓋.(7)載:承載.(8)含生:佛教用語,泛指一切有生命的.(9)四時:四季.(10)無形:沒有痕迹,無所表現.(11)潛:隱藏,深藏.(12)化物:化育萬物.(13)是以:所以.(14)窺:觀察.(15)鑒:體察.(16)庸愚:平凡而愚蠢的人.(17)皆:都是.(18)識:認識.(19)端:徵兆,跡象.(20)明:明白,懂得.(21)洞:通曉,明徹.(22)賢哲:賢能而有智慧的人.(23)罕:少.(24)窮:窮盡.(25)數:規律,道理.(26)苞:包容.(27)易:容易.(28)以憑藉,仗恃.(29)處:在,立身.(30)故:所以,因此.(31)知:知道,懂得.(32)徵:即征,證明,驗證.(33)惑:疑惑,使人不解.(34)覩:即睹,看見.(35)智:有智慧.(36)猶:尚,還,仍.(37)迷:迷惑,惑亂. 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豪厘.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 (1)況乎:何況,況且.(2)崇:推崇,推重.(3)虛:空,虛空.(4)乘:駕馭.(5)幽:隱秘,隱微.(6)控:操縱,控制,駕馭.(7)寂:即寂滅,佛教涅槃的意譯,意思是超脫一切,可以進入不生不滅之門.(8)弘:廣大,廣泛.(9)濟:幫助,救助.(10)萬品:眾多的生靈.(11)典:幽雅.(12)御:統轄,治理.(13)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14)舉:發動.(15)威靈:神奇的力量.(16)上:通假字,通尚,凌駕在...之上.(17)抑:克制.(18)神力:神奇的力量.(19)下:在...之下,比...遜色.(20)之: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21)彌:遍布,滿.(22)宇宙:《淮南子》四方上下謂之宇,往來古今謂之宙,泛指空間與時間.(23)細:小.(24)攝:收攏,斂聚.(25)豪厘:極短,極細微.(26)歷:經過,經歷.(27)劫:梵文劫波之略,意為極為久遠的時節.(28)古:老,舊.(29)若:或,有時.(30)運:運載,傳送.(31)百福:無數的幸福.(32)長今:直到如今.(33)妙:神妙,奧妙.(34)凝:嚴肅,莊重.(35)玄:深奧,神妙.(36)遵:遵守,遵循.(37)際:邊際.(38)法流:佛法的流傳.(39)湛:深邃.(40)寂:安靜.(41)挹:通揖,推崇.(42)測:推測,估計,預料.(43)源:來源,根源.(44)故:所以,因此.(45)蠢蠢:眾多而雜亂的樣子.(46)凡:平常,平庸.(47)愚:蠢笨,無知.(48)區區:小,少,形容微不足道.(49)庸:平庸,無才能.(50)鄙:庸俗,淺陋.(51)投:投入,面對.(52)旨趣:旨意,宗旨.(53)哉: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或反詰,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呢,嗎. 然則大教初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含類於三途;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曲學易遵,耶正於焉紛糾.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 (1)然則:然而.(2)興:產生,興起.(3)基:始,開始.(4)西土:指天竺,即古印度.(5)騰:傳播,流傳.(6)皎:明亮.(7)流慈:傳布仁愛.(8)昔:從前.(9)分形分跡:天地初開.(10)言:語言.(11)馳:傳播.(12)化:教化.(13)當常現常:如今,現在.(14)仰:敬慕,企盼.(15)遵:遵照,遵循.(16)及乎:等到...的時候.(17)晦:昏暗,不明.(18)影:模糊的形象.(19)歸:回歸.(2)真:本原(21)遷:變更,變動.(22)儀:法度,準則.(23)越:度過,跨過.(24)金容:光輝的容顏.(25)掩:遮蔽.(26)鏡:照耀.(27)三千:即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名詞,據《長阿含經》卷十八等,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殺為外廓,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為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28)麗象:美好的形象.(29)開:展示.(30)圖:描繪.(31)空:徒然,白白的.(32)端:端正,端然.(33)四八之相:即三十二相,佛教用語,謂佛陀生來不同凡俗,具有神異容貌,有三十二個顯著特徵.(34)微言:精妙的言辭.(35)被:及,遍及.(36)拯:拯救,援救.(37)含類:佛教用語,泛指一切有生命的.(38)於:自,從.(40)三途:佛教用語,即生途,死途,別離途.(41)遺訓:先輩所說的有道理的話.(42)遐:長久,深遠.(43)宣:傳播,傳布.(43)導:引導.(44)群生:眾生,指一切生物.(45)十地:亦稱十住,佛教用語,指佛教修行過程的十個階位.(46)真:真實.(47)仰:向上,引申為追溯.(48)一:統一.(49)旨:意旨.(50)歸:歸屬.(51)曲學:邪僻的學問,不走正路的學問.(52)遵:依從.(53)耶:通邪,錯誤的.(54)正:正確的.(55)焉: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56)紛糾:交錯雜亂.(57)空:即大乘空宗,簡稱空宗,即中觀學派,因宣揚一切皆空,故名.(58)有:即大乘有宗,簡稱有宗,即瑜珈行派,傳入中國後,叫法相宗或唯識宗.(59)論:學說,觀點,主張.(60)或:有時.(61)習:通襲,相因,重複.(62)是非:糾紛,爭執.(63)大:即大乘佛教,自稱能運載無量眾生總生死大河之此岸達到菩提涅槃之彼岸,成就佛果.(64)小:即小乘佛教,原是後來大乘佛教對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貶稱,學術界沿用之,而無褒貶義.(65)乘:梵文的意譯,佛教用語,意為運載,運度,謂能乘載眾生到達解脫的彼岸,實指佛教所說的修行方法,途徑或教說.(66)乍:暫時.(67)沿時:歲著時間的流逝.(68)隆替:興廢,盛衰. 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文;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以翹心凈土,往游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途間失地;驚沙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願達.周遊西宇,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飧風;鹿箢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一乘五津之道,馳驟於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於口海. (1)法門:佛教名詞,指通過習修佛法獲得佛果的門戶.(2)貞:精誠.(3)敏:聰慧.(4)悟:明白,理解.(5)三空:佛教名詞,即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6)長:長大.(7)契:投合.(8)神:精神.(9)情:性情.(10)苞:包容.(11)四忍:佛教名詞,即音響忍,柔順忍,不退忍,無生法忍,是佛門修行的四種境界.(12)未足:不夠.(13)清華:清麗華美.(14)詎能:豈能.(15)方:比,比擬.(16)朗潤:明朗潤澤.(17)故以:所以.(18)智:智慧.(19)通:貫通.(20)累:負擔,引申為阻礙,牽掛.(21)神:精神.(22)測:清透.(23)形:顯露,表現.(24)超:超脫,超凡.(25)六塵:即六境,佛教名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感覺認識的六種境界,即色,聲,香,味,觸,法,此六境被認為像塵埃一樣能污染人的情識.(26)迥出:卓然獨立,不同於旁人.(27)只:只有.(28)千古:久遠的年代.(29)無對:無人可以相提並論.(30)凝:專註,集中.(31)內境:內心的造詣.(32)悲:憐憫.(33)正法:正統的佛學.(34)之:助詞,的.(35)陵遲:衰落,衰敗.(36)棲:居住.(37)慮:思考.(38)玄門:本文指佛教.(39)慨:感慨,嘆息.(40)深文:精深的理論.(41)訛謬:差錯.(42)欲:想,想要.(43)分條析理:有條理的分辨剖析.(44)廣:擴大.(45)彼:那,本文指天竺(即古印度)佛學.(46)前文:古代的經文典籍.(47)截偽續真:除掉虛假的,保存真實的.(48)茲:代詞,此,這.(49)後學:後輩的學者.(50)翹心:懸想.(51)凈土:佛教名詞,大乘佛教傳說佛所居住的世界,亦稱凈剎,凈界,凈國,佛國,與世俗眾生居住的世間,即所謂的穢土,穢國相對.(52)往:去,到.(53)游:外出求學.(54)西域:西域之稱始於漢朝,狹義指玉門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廣大地區,廣義則指凡經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本文指以天竺(即古印度)為首的138個國家.(55)乘:戰勝.(56)危:危險.(57)遠:遠方之國,本文指天竺(即古印度).(58)邁:行進,前進.(59)杖:拄,撐.(60)策:拐杖.(61)孤:孤單,獨自.(62)征:行,遠行.(63)積雪晨飛:早晨的漫天飛雪.(64)途:道路.(65)間:有時.(66)失:迷失,找不著.(67)地:地點,處所.(68)驚沙夕起:傍晚的滾滾風沙.(69)空:天空.(70)外:外面,外部.(71)迷:迷路,不辨方向.(72)天:時間單位,一晝夜(即24小時)稱為一天.(73)撥:分開.(74)進影:前進的身影.(75)百重:許多.(76)躡:踩,踏.(77)前蹤:前行的腳印.(78)誠:真誠,真心.(79)重:重大,重要.(80)勞:辛勤,勞苦.(81)輕:小,薄,微.(82)求:需要,引申為心愿.(83)深:深切.(84)願:心愿.(85)達:豁達,引申為宏大.(86)周遊:游遍.(87)歷:經歷.(88)邦:國都,大城鎮,或泛指地方.(89)詢求:探詢追求.(90)雙林:即沙羅雙樹園,佛教聖地,傳為佛祖釋迦牟尼涅槃的地方.(91)八水:即西方極樂世界浴池中具有八種功德的水.(92)味:體會.(93)飧:吃.(94)鹿箢:即鹿野苑,亦稱仙人住處,仙人論處,仙人鹿園等,佛教聖地,傳為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後最初說法的地方.(95)鷲峰:即靈鷲山,佛教聖地,傳為佛祖釋迦牟尼最初修道的地方.(96)瞻:瞻仰,敬視.(97)仰:敬慕,企盼.(98)承:接受,承受.(99)至言:道理深刻的話.(100)於:從.(101)先聖:古代的聖賢人物.(102)受:接受,承受.(103)上賢:道德才能最高的人,這裡指戒賢法師.(104)探:探尋,探究.(105)賾:深奧,幽深.(106)妙門:神妙的途徑.(107)精:精通,精熟.(108)窮:極,盡.(109)奧業:深奧的學問.(110)一省:亦稱佛乘,一佛乘,一乘究竟教,一乘法,一道等,佛教用語,謂引導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唯一方法,途徑或教說.(111)五津:即五味,佛教名詞,指牛乳等五味,<大涅槃經>卷十四譬如從牛出乳,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112)道:學說,主張.(113)馳驟:疾馳.(114)於:介詞,在...中.(115)藏:佛教道教經典的總稱.(116)篋:小箱子.(117)文:文獻,典籍,引申為知識理論.(118)波濤:形容口才好,可以滔滔不絕的講述.(119)於:介詞,在. 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垂.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干焰,共撥迷途;朗愛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所託.譬夫桂生高嶺,雲露方得泫其花;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污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凈,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方冀茲經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1)爰:於是.(2)自:從.(3)將:取,拿.(4)要文:主要的著作.(5)凡:總共.(6)譯:翻譯.(7)布:分布,散布.(8)中夏:中原,本文借指大唐.(9)宣揚:傳布,傳播.(10)勝業:宏大的功業.(11)引:導引,帶領.(12)慈:和藹,仁愛.(13)於:從.(14)極:邊際,邊界,本文以西極指天竺(即古印度).(15)注:灌入,傾瀉.(16)垂:後作陲,邊疆,邊際,本文以東垂指大唐國土.(17)聖教:佛教教義.(18)缺:殘缺.(19)復:恢復.(20)全:完整.(21)蒼生:百姓.(22)罪:苦難,痛苦.(23)還:回報,引申為獲得.(24)福:幸福.(25)濕:濕潤,水分多,引申為熄滅.(26)火宅:佛教名詞,把人世間比做起火之屋,以喻人生苦狀.(27)干焰:熊熊的烈焰.(28)撥:斷絕.(29)迷途:行路迷失方向,比喻趨向錯誤.(30)朗:明亮.(31)昏:昏暗無光.(32)臻:至,到.(33)彼岸:佛教認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34)知:知道,了解.(35)惡:作惡的人.(36)因:因為,由於.(37)業:梵文的意譯,佛教名詞,意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動.(38)墜:陷入.(39)善:行善的人.(40)以:因為,由於.(41)緣:佛教名詞,指得以形成事物,引起認識和造就業報等現象所需要的間接輔助條件.(42)升:登上.(43)端:究竟.(44)惟:獨,只.(45)托:憑藉,依賴.(46)譬:比如.(47)夫:用於句首,以提示下文或對某事進行判斷.(48)雲露:天上的雨露.(49)方:副詞,才.(50)得:能.(51)泫:露珠晶瑩的樣子,引申為滋潤.(52)淥:清澈.(53)飛塵:飛揚的塵埃.(54)污:污染,玷污.(55)非:不,不是.(56)性:事物固有的性質,特點.(57)自:原來,本來.(58)潔:清潔,乾淨.(59)質:本質,本體.(60)本:本來,原來.(61)貞:堅貞.(62)良:副詞,的確,實在.(63)由:由於,因為.(64)附:依傍.(65)高:與低相對.(66)則:助詞,用於句首,無實際意義.(67)微物:卑賤的東西.(68)累:妨礙,損害.(69)憑:依靠,憑恃.(70)凈:潔凈.(71)濁類:骯髒的東西.(72)沾:接觸,沾染,附著.(73)以: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74)卉木:花草樹木.(75)知:知覺,感覺.(76)猶:尚且.(77)資:憑藉,依託.(78)善:善良,美好.(79)成:成就.(80)人倫:人類.(81)識:思想,意識.(82)緣:依據,憑藉.(83)慶:幸福.(84)求:尋找,尋求.(85)方:將,將要.(86)冀:希望.(87)施:散布.(88)將:連詞,和,同.(89)日月:光陰.(90)無窮:沒有極限.(91)斯:代詞,此,這.(92)遐:長久,深遠.(93)敷:傳布,施行.(94)與:連詞,和,同.(95)乾坤:天地.(96)大:通泰,安定.[譯文]聽說天地有形狀,所以顯露在外、覆蓋並且承載著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因為四季沒有形狀,所以深藏著嚴寒酷熱來化育萬物。因此觀察體驗天地的變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徵兆;要通曉明白陰陽變化,即使是賢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極少有研究透它的變化規律的。但是天地包容著陰陽變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為天地有形狀;陰陽變化在天地之間而難研究透的原因,是因為陰陽變化是沒有形狀的。所以天地的形象顯露在外並能得到驗證,即使愚蠢的人也會明白;而陰陽的變化隱藏了起來沒有人能看得見,即使是聰明人仍會迷惑不解。 況且佛道推崇虛空,它駕乘著隱秘來操縱著超脫一切的境界,也主張廣泛救濟眾多生靈,用佛教的理論來治理天下。佛法一旦施發神威就沒有上限,剋制神奇的力量也沒有下限。佛道從大處說它遍布宇宙,從小處說又能收攏一絲一毫。因為佛道主張不生不滅,超脫一切,所以雖歷經久遠而永不衰落。它有時隱藏,有時顯露,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傳送著無數的幸福直到如今。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機,即使遵循它也沒有誰知道它的邊際的;佛法的流傳,深邃而靜遠,即使推崇它也沒有誰探究出它的根源。所以眾多平凡而無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淺陋之輩,面對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沒有疑惑不解嗎? 然而佛教是在西土產生並興起的。流傳到大唐漢地就象明亮的美夢一樣,照耀著大唐而流傳著慈愛。很早很早以前天地初開的時候,語言還沒有傳播,教化還沒有形成,當今人們敬慕德行也懂得遵循禮儀。在漫長的等待中,人類由渾沌昏暗回歸到今天正本清原的時候,世道更替,法度發生了變化。早先佛祖那光輝的容顏被一種顏色所遮蔽,佛光照耀不到三千大世界之上;今朝它美好的形象才得以展開,我們似乎看到了空中端坐著佛像,甚至連它身上的三十二個顯著特徵都清晰可見。於是精妙的語言廣為流傳,才得以從生死的苦難中去拯救萬物。於是先輩說的有道理的話得以長久地傳播,也才能在廣闊的大地上引導眾生度過苦難。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真的正教很難廣泛流傳,各種教派不能把真教的意旨精華統一歸屬到一起;而邪僻的不正當的學問卻容易使人依從,於是邪正之間就在教義上交錯雜亂。所以空宗派和有宗派有了各自的觀點;有時沿襲著舊俗便產生了爭執。於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學說,就暫時沿著時間的流逝而在或興或衰中交替流傳。 有個叫玄奘的法師,是法門的領袖人物。他從小就很聰明,心懷忠誠,早就能明白「三空」的教義;長大後他的神情、性格又和佛教的要求很是投合,他總是堅持包括「四忍」境界的佛門修行。即使是松林澗的清風、湖水中的朗月,也比不上他的清麗華美;即使是仙飲的晨露、明亮的珍珠,豈能和他的明朗潤澤相比?所以他智慧超群,沒有牽掛,精神清透,並不顯露;他超出「六空」,不同於常人,多少年來沒有人可以和相比。他聚精會神地從內心修鍊自己,常以正統佛學的衰落為悲傷;他靜心鑽研佛教,常因這精深的理論被謬傳而感慨嘆息;他想著要有條有理地分辨剖析經文,擴大佛學古代的經文典籍;取掉虛假的,保留真實的,讓後輩學者從此開始不再混淆真偽。因此他嚮往凈土,就到西域去求學。他冒著生命危險在萬里征途上行進;他拄著拐杖獨自遠行。途中艱險無以計數,早晨的漫天飛雪,行進途中有時找不到棲身之地;傍晚的滾滾風沙,遮天蔽月難辨方向。在萬里山川之上,有著他排開險阻、撥開迷霧前進的身影;在多少個嚴寒酷暑的季節里,留下他踩霜宿雨而前進的腳印。他憑著對佛祖的誠心,視付出的辛苦為小事,期望著自己的心愿得以實現。他游遍了西域各國,歷時一十七年。他歷經了所有經過的地方,探詢追尋正教。他經雙林;到八水,體會到了佛教聖地的高貴風尚;他去鹿苑,登鷲峰,瞻仰了佛祖生活過的奇珍異途。他在先賢聖人那裡接受了深奧的學問。對於「一乘」「五律」的佛學教說,他很快就牢記在心中,對「八藏」「三篋 」的佛學理論,他講起來就象波濤流水,滔滔不絕。 於是玄奘從所經過的大小國家中,總共搜集吸取了三藏主要著作,一共六百五十七部,翻譯成漢文後在中原傳布,從此這宏大的功業得以宣揚。慈仁的雲朵,從西地緩緩飄來,功德無量的佛法象及時雨一樣遍灑在大唐的國土上。殘缺不全的佛教教義終於恢復完整,在苦難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了幸福。熄滅了火屋裡燃燒的熊熊烈火,(解救眾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從此不再迷失方向;佛光普照,驅散了昏暗,照耀著眾生到達超脫生死的彼岸。因此懂得了做惡必將因果報應而墜入苦海,行善也必定會憑著佛緣而升入天堂。為什麼會有升有墜,那就只有看人的所作所為。比如桂花生長在高高的山嶺上,天上的雨露才能夠滋潤它的花朵;蓮花出自清澈的湖水,飛揚的塵土就不會玷污它的葉子。這並不是說蓮花原本潔凈,桂花原本貞潔,的確是因為桂花所依附的條件本來就高,所以那些卑賤的東西不能傷害到它;蓮花依附的本來就很潔凈,所以那些骯髒的東西就玷污不了它。花草樹木沒有知覺,尚且能憑藉好的條件成就善事,更何況人類有血有肉有思維,卻不能憑藉好的條件去尋求幸福。希望這部《大唐三藏聖教》經得以流傳廣布,象日月一樣,永放光芒;將這種福址久遠地布撒人間,與天地共存,發揚廣大。
推薦閱讀:

司空圖《詩品二十四則》意解·勁健(1)注釋
08《第八 為下堂說冥戒》注釋淺譯(12)
四書五經合集(白話注釋版)(7)
《造微賦》(唐國師楊筠松著 青玉子注釋)
(4)[轉載]五行元理消息賦2(注釋)

TAG:教育 | 書法 | 空間 | 書法教育 | 注釋 | Power | 法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