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賞析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註:徼:讀jiao,矯(音),願意指邊界,引申為事物的開端、徵象。玄:深遠幽昧、不可測知的意思。玄之又玄,深遠而又深遠,另說這兩個玄字皆作動詞,意為探索再探索的意思。[譯文]可以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的「道」;可以用言語來闡釋的「名」,就不是恆久不變的「名」。「無」,可以用來概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有」,可以用來表述宇宙萬物產生的根源。所以,常從「無」中觀察領悟道的奧妙;常從「有」中觀察領悟道的徵象。「無」和「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不同,都可以說含義深遠。那深遠而又深遠的根源,就是宇宙天地萬物之所從出的總門。 [賞析]
《老子》賞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註:斯惡已:斯,則、就之意。惡,丑、與美相對。已,同「矣」、「也」,語尾詞。[譯文]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東西是美的,那麼醜惡的東西就顯現出來了;都知道善的事情是善的,那麼不善的東西就顯現出來了。所以,有和無相互對立而產生,難和易相互對立而形成,長和短相互比較而體現,高和下相互對立而相輔,音和聲互相對立而和諧,前和後相互對立而出現,這些是永恆不變的道理。因此,聖人用「無為」的態度處理世事,實行「不言」的教化。任憑萬物生長而不橫加干涉,生養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化育了萬物而不自恃能幹,建立了功業而不自我誇耀。正因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業不會失去。 |
|||||
[賞析]: 任何事物都是能量推動下發展運動的,自然的能量是「以中為度,不偏不倚」的,這就是俗話說的「天道自然」,在這種狀態下,能量完全遵循宇宙的規律,能量也來源於宇宙。基本上,人的命運就是在這種力量推動下進行的,但是人們不會順從天道運行,會用自己的思想去解釋世界,並用自己所以為是的思想去推動自己的行為。於是,能量就被耗散出來,在天道的作用下,這些能量將遵循「陰陽根本律」的規律,以天道為中,陰陽轉化。人也在這種轉化過程中,消耗身心性命,磨損生命能量。任何不中的能量,都會走向反面,這個反面不是簡單的+1和-1,而是能量的反面,它們會用各種表現形式出現。人們一直以為,反面就是相反的事物,善就是惡的反面,這是平面的思維。認真去領悟和認識陰陽兩種能量,才能發現人之「漏」在哪裡,如何修鍊「漏盡通」。當一個人明白這個道理,就能放下執著,放鬆身心,讓自己的身心行為遵循「中道」。這時候,他就會意識到,能量不是出自自己的胡思亂想,而是來自天道自然的能量,他只是順勢而為,能量自然從天而降。這時候,他就不會認為事物被改造是他的功勞,他很明白,在改造事物的過程中,他是一種無為、順勢的狀態,天道的能量通過他的身體行為,去改造外在事物。所以,他謹守沒有功勞,沒有過錯,沒有作為……來認識自己,正因為他不用自己的主動去行動,也不居功自矜,所以他不會離開天道,一切行為,就無所謂「失去」。所以古人才會說「聖人無過,神人無功」。
|
推薦閱讀:
※名篇賞析——杜甫《春夜喜雨》
※關於仄韻詩的賞析
※各色春花賞析,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嶠古詩_古詩文網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秦觀《滿庭芳》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