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煜璇:孩子打人怎麼辦之情感引導法
按照慣例在課前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原先是在三星做企業培訓。後來生了樂妞之後我女兒叫樂妞,現在一歲九個月的樣子,恩,生樂妞之後就從三星辭職了,再辭職帶孩子的期間學習並考了國家企業培訓師二級。並且學習了美國的正面管教和美國的雙向養育,並成為了相關的認證講師和認證導師。我始終認為家庭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比學校學校教育重要的多,我們與其花幾萬塊錢,讓孩子去上一個什麼什麼樣的好的學校。當然這個事有人有這個條件做到這方面是最好的。但是沒有這個條件的話,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在家庭這一塊兒就顯得尤為重要。
今天我們的課程會通過四個板塊來跟大家介紹一下。一個板塊叫了解感受。就是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感受,甚至連自己的感受都不了解,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感受是什麼,了解它背後的原因以及等等一系列他引發的結果。還有就是情感引導的方式,情感引導是什麼,他為什麼重要以及情感引導的方式是什麼;還有就是針對兩個時期提出了不同的對這兩個不同時期的應對方式,比如說嬰兒期應該怎麼做,兩到三歲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好的,我們先來看第一個板塊叫了解感受。恩,在這個板塊開始之前呢,有兩個問題,在這個ppt上已經寫清楚了,第一個是你懂自己的感受嗎?這個很重要,還有一個是你懂孩子的感受嗎?以及我希望父母跟更能了解的更多的事是什麼引發了這些感受。我是一個特別愛管閑事的人。經常在大馬路上,如果看到了一些父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制止孩子或者是哄罵孩子,我會就是想要跟著父母來探討一下。就是比如說,有一些父母會很擔心別人指責自己的孩子是熊孩子,就堅決不允許孩子大喊大叫,甚至在公共場合哭泣。
但是父母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是什麼呢?幾乎都是一大喊大叫的方式來解決孩子大喊大叫的問題。我是想說這個這樣子的解決方式是無助於真正的解決問題的,所以我們要了解一下這個感受,就是我們擔心別人指責我們的孩子是熊孩子,那這可能會有面子方面的問題對嗎?然後我們不允許孩子大喊大叫,我們通過大吼大叫的方式不允許孩子大吼大叫,其實在此時此刻很多父母忽略了我們自己的內心感受。好,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的內心感受吧。
我們要先來了解,這些感受產生的原因,就是我認為大部分尤其是小月齡的孩子的父母,他們生氣、憤怒或者是擔心憂慮等等這一系列的負面情緒都是源於恐懼和未知。未知和恐懼為什麼這樣說?尤其是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很多人是新手父母的時候,孩子今天一天沒有拉臭臭都會讓自己覺得非常恐懼,或者是讓自己覺得非常不安,非常焦慮,然後常此以往的這種精神狀態下去的話沒有有一個很好的疏導或者是釋放的這種情緒的話,常此以往下去,那就會引發很多的憤怒,或者是焦慮的情緒。等孩子再長大一點可能對於孩子身體問題的這個焦慮會少一點,但是當看到孩子亂扔東西可能很多父母就會想到說,你怎麼能亂扔東西呢?那你以後上了幼兒園你亂扔東西,老師同學會瞧不起你,或者會孤立你等等等等這一切的原因。這一切的原因真的都是源於未知和恐懼。未知是我們的父母並沒有通過學習就成為了父母對嗎?你像我考企業培訓師,我還要通過考試通過看書做筆記,上課的方式然後才能獲得獲得這個證資格證。包括向我學習正面管教還是雙向養育也好,都是通過很漫長的一個學習過程才可以獲得相關的資格證。但是對於父母來說是不需要通過任何的考試,學習就可以成為父母的。所以說很多父母在沒有想清楚自己應該是怎麼樣的一個父母的情況下就成為了父母。成為了父母對於孩子的很多情況是屬於未知的。未知不知道孩子在某一個階段,她會有一些什麼樣的狀態,所以,未知和恐懼會導致父母有各種各樣的感受,尤其是負面的感受。還有就是內在的小孩兒,這個我希望每一個爸爸媽媽今天聽完課之後可以想一下你們內心的那個內在的小孩兒,真的可以想一下。因為怎麼說呢,對於我來說我父親是一個非常非常嚴厲的父親,從小到大很兇。然後我很小的時候我沒有能力反抗他對嗎?但是現在我長大了,尤其是我十七十八歲的時候正處叛逆期的時候,我跟我父親的關係就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後來上了大學離開了父母。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慢慢的又跟父母的關係好了,甚至現在有了孩子,有了家庭對嗎?跟父母的關係有好了,但是這個內在的小孩兒一直都沒有消失,一直都沒有消失。因為我父親在我小的時候對我大吼大叫。所以我內心一直都是對別人沖我吼叫這件事情是非常的抗拒的。尤其是我的家人,非父親的其他家人只要衝我吼叫一下,我的整個人就像一個刺蝟一樣炸毛起來。我以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當我學了父母教育之後,我慢慢的明白了,為什麼我會非常的排斥別人對我吼叫呢?就是因為我的那個內在的小孩兒,它一直都在那兒,我並沒有關注到她也並沒有體諒到她,所以慢慢的我就會在別人沖我大吼大叫的時候沒有那麼憤怒了,這也是感受的來源之一對嗎。還有就是升級的想法,哇,這個我們都不說跟孩子的關係,我們來說說夫妻關係吧,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妻子是非常愛乾淨的人,她不希望家裡面亂七八糟的。然後呢,有一天丈夫因為非常非常累了,回到家裡之後就把襪子習慣性地脫了就扔在客廳,正好妻子最近一段時間狀態很不好,看到那隻亂扔的襪子,就會有一些什麼樣升級想法呢?就會想為什麼總是我來收拾這些東西?為什麼家裡面沒有一個人來關心這個家的乾淨和整潔?為什麼總有總要有我,我都這麼累了,我還要來去做這些事情?算了,我們別過日子了。你們發現了嗎,由一隻亂扔的襪子,通過一個升級的想法就可以升級到不過日子,那我對孩子也是這樣子的,我們心情好的時候好像孩子亂扔一些東西,我們似乎好像無所謂對嗎?但是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孩子在亂扔東西,那一瞬間所爆發出來的情緒一定是更猛烈的,你們認為是這樣嗎?還有就是遷怒於他人。就是遷怒於他人裡面有一個叫踢貓效應是什麼呢?就是丈夫早上去上班。上班的時候被自己的領導狠批了一頓,就因為一點小事情狠批了一頓,丈夫一天心情都很不好,下班回到家,看到妻子然後就會對妻子大吼大叫,說你這個菜怎麼做這麼咸呀,哇,妻子又很生氣,妻子想我一天辛辛苦苦的回來還要做飯,還要帶孩子,你還衝我大吼大叫,妻子這會兒有氣怎麼辦?妻子就會沖孩子發脾氣,說你怎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你這個東西怎麼又亂放了,我都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你總是這個樣子,那孩子心裡又很不爽,孩子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正好有一個人來給這家人送信,送包裹,一個快遞員來了,孩子呢,看到快遞員就很不高興,說這麼晚了你還來給我們家送東西,不知道我們家要休息嗎?就把這個快遞員吼了一頓,這時快遞員也很不開心呀,說我大晚上的本來都要下班了,生怕你們等著這個東西,我專門來給你們送一趟,你們還吼我還是個小朋友,我不爽。然後出小區的時候看到小區有一隻貓,他就衝過去踢了一下那個貓,然後正好這個貓撓了一個人,撓的這個人就是今天早上吼了丈夫的領導。所以這個就叫踢貓效應,就是我們總會遷怒於他人。而我們遷怒於他人的原因,都是在於這個人比我們弱,我們有能力反抗的人。我們很容易將我們的怒氣和我們的情緒發泄在這個人身上。那麼尤其可見的就是很多父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原因是因為孩子更弱小。還有就是很多爸爸媽媽總是認為我是爸爸媽媽,我在這個家是有權威的是嗎?你得聽我的,因為我是你爹,因為我是你媽,然後高高在上,要求權威,好多時候會和孩子產生很多對抗的行為。
好了當我們了解了父母這種感受的來源之後,我們各位爸爸媽媽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每一次在跟孩子生氣的時候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而生的氣,而發的怒?是因為我不知道他為什麼總是要哭泣,為什麼這件事情只要不如他願,他就要生氣,為這件事情憤惱?還是因為我小的時候我父母對待我的方式會讓我覺得害怕會讓我覺得生氣,所以帶給了現在與孩子相處的這個問題上。還有我面對這件事情有些什麼樣升級的想法,以及我今天的精神狀態怎麼樣,我是不是在遷怒於他人?我是不是總是要求我自己必須向一個母親必須像一個父親一樣的權威?我們父母要了解這個問題。其次我們要看一看孩子的感受,我們看一下這個著名的冰山理論哈,左邊這張圖,我們只能看到海平面以上百分之十的冰山,這百分之十的冰山相當於是孩子的行為。明白嗎?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孩子的行為,但是在孩子這百分之十的行為背後,就是在這個海平面以下還有百分之九十的冰山,是我們無法用肉眼能看到的東西,他有孩子的感受,他有孩子的想法,他有孩子的決定或者有孩子的情緒,有孩子等等等等一系列的行為背後的原因,我們有了解多少呢?而且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表達能力是非常非常有限的,我們一直在說我們要教會孩子說會,就是要是學習更多的情感類辭彙,我們不能只叫他說這是爸爸,這是媽媽,這是爺爺,這是奶奶,這是電視,這是冰箱,這是洗衣機,我們儘可能是應該教給孩子這些詞對嗎?這些詞都是名詞,我們應該更多地交會孩子表達情緒的詞,比如說,什麼什麼樣,這就是生氣了,比如孩子在生氣的時候,那你們這就是最好教教會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你要告訴孩子你現在的情緒就叫做生氣,明白嗎?然後他還很開心的時候你要告訴他,你現在的這種感受就叫做開心。當我們教會孩子更多地表達情緒的詞語之後,孩子才有可能表達出我現在生氣了,我現在傷心了,我現在難過了,他們才能表達出來。但是與此同時,他們還不能表達出很多他們的想法。比如說,前段時間我帶樂妞在我們家小區的那個滑滑梯那裡玩兒遊戲,然後有一個小男孩兒,小男孩兒就會稍微調皮一點對嗎?小男孩兒就站在那個滑滑梯,到那個梯子口那塊兒就不讓我家女兒上去玩兒,然後他就在那兒站著。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孩子在調皮的搗蛋,然後我當時有一點生氣,我就跟這個小男孩兒說,我說這是公共場合,你為什麼不讓妹妹一起玩兒呢,我說你要讓開。因為我是大人,她是一個小朋友,然後他當時迫於我的威懾也好,迫於我當時很不舒服的口氣也好,他就讓開了,他當時很不開心,因為其實我是覺察到了他的情緒的,但因為不是我的孩子,所以我可能的關注度關注點沒有那麼強。我就只是關注在我孩子我家樂妞去玩兒的這個狀態了,然後小男孩過了一會兒就走到我跟前。說不阿姨,你不要生氣,我剛才不是這個意思。其實我作為大人也不會跟小朋友太計較,對嗎?然後我就蹲下來,我說沒有阿姨沒有生氣,剛才的語氣不好,你也不要生氣,我說,那你為什麼要站在那個樓梯口不讓妹妹上去呢?然後他說阿姨其實我只是想讓妹妹刷一下卡。哎,我覺得好莫名其妙,什麼意思呢?什麼叫刷卡,我跟他了解之後,就知道原來他是看到大人們上公交車都會去刷一下卡對嗎?然後他就認為,他那會兒其實沒有在調皮,他在跟妹妹玩兒。他是想跟妹妹模擬那種上公交車,然後她充當了一個讀卡器的身份,他希望妹妹比我刷一下卡,然後妹妹就可以上去,他就閃開他跟妹妹玩兒。哇,那一刻,我這真的是覺得我內心很愧疚,就是我並沒有看到這百分之十的行為背後所蘊含的真正原因。所以我凶了他我就當時又真誠的跟孩子道了歉,孩子原諒我們的能力太強了,就很快他說沒關係,沒關係,他帶著妹妹去玩兒了,玩兒的特別好。所以這件事情讓我的觸動挺大的,然後還有就是小月齡的孩子可能會咬人對嗎?我女兒也會有那麼一段時間,除了牙癢的原因哈,後來我就發現他是有一天他看到兩隻狗狗在打架,其實不是打架就是鬧著玩兒,然後就用嘴狗狗打架嘛,就是用嘴互相咬。然後我家樂妞看了之後特別開心,然後使勁的笑。然後看完沒有兩分鐘,他就咬了我一口。他會認為這是在表達親密的一種方式,他覺得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看到這個行為背後的原因,他不是故意跟你對著干,他不是為了挑戰你,才咬你對嗎?所以爸爸媽媽,如果你們用吼叫的方式,想要制止一個孩子讓他學會不吼叫,這是不可能的,就像最開始我跟他說我在滴滴車上跟師傅的那番爭論,你通過打孩子,想要教給孩子不打人,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了解孩子的感受。
下面進入第二個板塊情感引導。情感引導呢,在講這個版塊之前,我希望爸爸媽媽來看一下這張圖就是我們和孩子的關係鏈接吧,可能零到三歲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幾乎是情感鏈接是高度鏈接的,因為在三歲以前孩子的世界只有父母,所以我不提倡也不建議任何孩子在三歲以前進入幼兒園託兒所一類的機構。除非是真的真的父母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陪孩子,但是如果有時間有精力有能力的話,我希望百分之百的孩子都可以快樂的度過零到三歲這個只有你,只有父母和孩子的這段時間,因為這段時間只要一過就不會再來了。還有很多父母在問我說,要不要給孩子上早教這個問題我不希望,我就是我不建議父母帶著孩子去上早教,而且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過早的去學習早教類的東西,因為零到三歲的時候,他們不需要太多的社交或者是不需要太多的其他方面的刺激,零到三歲他就是完全屬於父母和孩子的那個時間段。然後等三到十二歲的時候你們會看到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遠了,他們的相交點沒有那麼多了,原因就是從三歲開始當孩子進入了幼兒園以後,孩子才開始需要社會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我們下一期課程的內容。他開始了社會的交往就知道這個世界上不只有爸爸媽媽兩個人。他會面對更多的朋友,他會面對老師對嗎?他有了自己的社會圈有了自己的生活圈,他和父母的關係就會沒有那麼近了。為什麼要以十二歲作為一個界限,就是我想告訴爸爸媽媽的是越早學習科學育兒或者是越早接觸我們的課程,你就會越能越早的幫助孩子,影響孩子,指導孩子,正確的管教孩子。只有在十二歲以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大的,當十二歲以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是微乎其微了,如果你總是以打罵或者是吼叫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的話,那麼可能十二歲以前是奏效的,可能十二歲以前是奏效的,因為孩子迫於你的權威或者是迫於你平時的那種威嚴,他會屈服,但是從十二歲以後,十二歲以前所有的問題都會在十二歲以後爆發出來,都會這樣,所以十二歲到十八歲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就會漸漸越來越遠了,就會漸漸越來越遠了,但是如果咱們群裡面有十二歲孩子的媽媽,不要擔心,就是任何時候開始和孩子恢復關係都不晚,都不晚,但是當然是越早越好。
還有就是各位爸爸媽媽一定要了解你和孩子這一生的關係是什麼樣的關係。首先呢,不可否認的是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對嗎?那除此之外呢,還有可能是師生的關係。這個師生不一定說,媽媽爸爸一定是老師孩子一定是學生,很多時候,其實孩子教會我們的東西比我們教會孩子的東西要多的多,孩子教會我們純真,善良,善解人意,原諒等等等等這些,孩子其實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還有父母和孩子也是朋友對嗎?也是朋友。父母也是孩子的導遊,導遊是什麼意思?帶領著孩子去到那些孩子從來沒有去到過的世界,父母和孩子,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身份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練。大家想想是不是這麼個道理,就是我們首先要教會孩子什麼事情是正確的,並且我們要把這個正確的行為通過正確的管教形式,讓孩子成為一種習慣,這個才是最重要的,是嗎?所以情感引導就尤為重要了。
情感引導不僅會幫助你的孩子學會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有助於他們的語言能力的提高,並且會促進你和孩子的溝通,加深你們的情感鏈接,也會提高孩子的社會能力。與此同時呢,這個情感引導為孩子打造了一件保護的盔甲,在他們遇到逆境的時候是可以閉和他們的,就是可以讓他們能夠更快的從一些消極的情緒和經歷中恢復過來,並且如果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的方式就會讓孩子學會忍耐,知道快樂來之不易。同時能夠提高他們控制衝動行為的能力。情感引導還會讓孩子學習更專心也會更輕鬆,孩子通過這個情感引導會認識到溝通,尊重和交流對於增進感情的重要性。所以在他們成年以後也就更能理解和安慰他人的情感。哇,情感引導這麼重要,對不對?所以,父母要學會用情感引導的方式來跟孩子溝通,而不是你不能哭,你不能怎麼怎麼樣,你不能怎麼怎麼怎麼樣,所以今天這個是我們的重點哈,我們來看一下情感引導的方式。
情感引導的關鍵步驟要了解。第一個是播下種子,播下種子就是最開始我跟他講說要學會讓孩子,要教會上孩子學更多的情感類表達詞語。這個播下種子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比如說孩子在因為什麼事情哭的時候,那我們應該蹲下來告訴孩子說,你現在的感受就叫作傷心。當孩子得不到他自己想要的某個東西的時候,他會憤怒,對嗎?你一定要學會告訴孩子。你現在的感受就叫做憤怒,就叫做生氣,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更多的情感表達的辭彙,包括父母也是一樣的,父母也一定要學更多的情感表達的辭彙來判定自己的情感。第二步驟叫做觀察和判斷。就是我們一定要觀察孩子此時此刻的情緒。並判斷他此時此刻的情緒背後的原因和有可能是什麼?要判斷父母要首先做一個判斷和觀察,然後要傾聽,這個傾聽太重要了,我們不是說很多時候還是跟我們說,我們不開心啊,有什麼不開心的嗎,這有什麼嘛,這沒什麼的,這種小事情不值得你不開心。就是我們很容易會給孩子一堵牆就把孩子擋在了我們這個溝通的牆外,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傾聽,要耐心且積極的傾聽。還有就是要體察,並且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說兩個孩子之間,因為搶玩具的事情而生氣了,那除了父母要傾聽這個過程以外。我們不能說,哎呀這麼個這麼個玩具嗎,有啥嘛,你給妹妹玩兒就行了嗎,媽媽再給你買,媽媽給你買十倍比這個好的玩具。或者說你把這個東西就給哥哥嗎,這有什麼,我們不玩這個,我們換一個玩兒,不也行嗎?這個完全是在忽略孩子,我們一定要學會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那這個時候我就要再提一句,你們想一想你們小的時候父母有沒有體察並理解你們的感受。當我們得到別人的體察和理解的時候,我們也是很開心的,那對於孩子更是這樣的。還有就是當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對嗎?或者比如說孩子跟你說,媽媽我今天不想去幼兒園,為什麼不想去?要去。直接給他提供了解決方案,我並不是傾聽他或者說我們會加以管教,你敢不去,不去我就收拾你是嗎?其實在這種時候,我們除了應該給予孩子同情以外,什麼都不做,我們不要總是去跟幫助孩子做決定,不要總是去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最好都是要等每個人都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去探討解決的辦法。通過同情,通過同情孩子這種培養起來的感情其實是一種無比奇妙的感覺。
其實情感引導的方式很簡單,對嗎?播下種子,這個是一個長久以往的工作或者是父母應該學習更多的育兒類知識,學會更多的情感類辭彙,我們才有能力教會孩子學會什麼東西,什麼是正確的,對嗎?那還有觀察和判斷,要傾聽孩子,這個傾聽真的很重要,你們想一下你們被領導或者是被同事,被其他閨蜜家人傾聽了之後,你們的感受是什麼樣的呢?一定是覺得很快樂很愉悅的,對於孩子更是這樣子的,我們要了解孩子的感受,要體察孩子的感受,並且不要總是認為孩子太無能,怎麼這點事情都會要生氣等等等等這些的想法。看起來挺簡單的,對嗎?其實如果真的落實到大家的育兒生活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來看一下,針對於不同時期,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幫助孩子。尤其是首先是嬰兒期對嗎,嬰兒其實播下種子的最好時期。
首先說一點新生兒不會被慣壞就是在我認為沒有寵壞這個詞,真的是沒有這個詞,是我們要學會正確的愛孩子的方式。對於新生兒你怎麼樣寵她都不會被慣壞,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樂妞哭,哭就要及時的抱起來,並且我會判斷他的哭聲到底是因為他生氣了,還不開心了,她需要安撫了,還是他餓了。我對樂妞的體察,情緒的體察是非常敏銳的。所以樂妞除了月子裡面鬧了一點以外,他出了月子,兩個月到三個月,到四個月的前期他幾乎是沒有哭鬧的。然後每次我去抱樂妞的時候,我爸就說你不要抱他,把他慣壞了,他總是讓你抱著。或者說你讓她哭一哭,哭一哭練肺活量,天哪,這些真的都是很迂腐的育兒觀念。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及時地回應孩子,並且分辨孩子的哭聲所表達的需求,很多小月齡的孩子哭鬧,然後是因為她身體不舒服,然後父母就認為他餓了,然後瘋狂的給他餵奶,然後這樣會導致過度餵養,並且小月齡的孩子會有腸脹氣的原因。父母的過度餵養會加重孩子的腸脹氣。我認為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說,韓老師給我介紹一些適合我家孩子的玩具吧,其實我認為玩具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高質量的陪伴。即便說有一些上班族的媽媽回家以後請把你們的手機都放下。你高質量的和孩子在一起玩兒這個是很重要的,跟孩子講故事,全身全心全意的去跟孩子在一起,這點很重要哈。還有就是在小月齡的時候,這個只適合小月齡的哈,就引導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因為某一個莫名其妙的小事情哭的哇哇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可以讓孩子變得更開心一點的,但是這個引導和轉移注意力不適合大月齡或者是大孩子。
當孩子到兩到三歲的時候,也會走了,會跑了是嗎,然後又會哇嗚哩哇啦的說一些話了,這個時候其實孩子是最可愛的。但是很多父母卻在這個時候覺得特別困惑,比如說孩子會出現一些咬人打人的情況。我是想說,其實這些咬人打人的情況,孩子是有背後的原因的,除了有背後的原因以外,孩子還不太清楚打人這件事情是不好的。他只是父母認為不當的行為,然後如果父母會非常生氣,或者是勒令禁止。然後孩子有的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是會覺得挺好玩兒的,你怎麼生氣了,就是你有情緒了,它分不清楚這個情緒是好還是壞,他會覺得你有情緒了,這件事很好玩。反而會加重孩子對這件事情的持續記憶,他下一次可能還會打人或者是咬人。所以父母有的父母就會採用懲罰的方式,比如說打屁股,在這裡我必須要強烈的說打屁股是沒有用的。我們先來說一下兩到三歲孩子,我們講terrible too對嗎?兩到三歲的孩子,在他們在這個階段,其實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是一個很痛苦的階段,因為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體系,需要推翻重建,這是對他們來說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他們小的時候因為他們的探索範圍很小,他們接觸的範圍很小,所以他認為這些事情都是我能掌控的,沒有關係。而且我會滿足於我現在能用腳了,我能用我的腳把我帶到一個我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他會覺得這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是隨著閱歷慢慢長大之後,他們會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是他們以為的那個世界而覺得苦惱和煩惱。前兩天我看了一個微博說,你家孩子為什麼哭?基本上都是兩到三歲的,然後講有的孩子是因為媽媽不給她吃媽媽的眼影,他認為媽媽很小氣而哭。有的孩子是認為我打開那個旺仔雪米餅之後,我認為他就應該是一整塊兒不應該裂成兩半而哭,有的孩子是因為看到電視裡面那個埃爾法公主特別漂亮,他想到電視裡面去和那個埃爾法公主跳舞,但是他無能的父母沒有辦法滿足他的這個願望而哭,還有,有的小孩兒是因為媽媽端上來一盤很漂亮的菜,他不允許加人破壞這個菜的形狀而哭,還有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個很好玩兒的例子。是說一個小姑娘和媽媽在外面吃飯,然後媽媽就給他餵了一塊蘑菇。他呢就下意識的,啊,張嘴就吃了,嚼嚼嚼,嚼了半天之後,他突然就開始哭,然後媽媽覺得很莫名其妙,你為什麼哭呀?然後那個孩子說蘑菇沒有排隊,所以,其實我想說的是,每一個就是孩子在這個階段每一次哭,或者每一次生氣,都是挺好玩兒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們的父母,為什麼並沒有覺得這件事情好玩呢。你們想過原因嗎,就是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是一件挺好玩兒的事情。但是這個好玩兒是發生在別人的孩子身上,一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自己就抓狂了,真正的原因是我們自己都還是孩子,我們沒有能力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孩子的這些行為。就因為我們還是孩子,所以我們認為孩子的這些行為不當,甚至有些父母會用打屁股的打手心的方式來懲罰孩子,那麼我們就說這種方式是毫無用處的,不僅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沒有任何的教育作用,甚至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我經常講,孩子應該需要一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這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的根源在於父母。父母一定要為他們建立一個要維護好他們的自尊體系,這個自尊並不是我不允許任何人說我這叫自尊,而這個自尊是我認識到這件事情是錯的,我勇敢的承認了這件事情的錯誤,而不是躲起來。對嗎?還有就是父母經常跟孩子說一些語言暴力,比如說你怎麼這麼蠢,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傻等等等等這些,這些都會打擊和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尊體系。因為你長久以往呢,用這樣的語言暴力跟孩子說話,孩子會當真。我們經常說謊話說一千遍就變成了真話是嗎,你想你總是跟孩子說,你怎麼這麼蠢,你總是這麼傻,孩子可能以後就會真的認為自己是一個笨小孩自己是一個傻瓜,自己不值得被愛。所以父母停下你們想要打孩子的那個手吧,你們不僅會傷害孩子的這個完整的自尊體系。這件事情也沒有任何用,甚至還會讓孩子學會使用暴力。他會知道,爸爸媽媽生氣的時候是打我,所以我沒有能力去反抗爸爸媽媽,但是如果我的朋友,因為很因為某一件事情惹我生氣了,我就可以打他了,你們這是在教孩子學會使用暴力。還要提一句獎勵,一味的獎勵,尤其是物質獎勵並不是什麼好的教育方式。你吃飯,這晚飯吃完了,我給你一個棒棒糖,這就叫物質獎勵,明白嗎?或者說你好好學習,然後考到一個什麼樣的好成績,我帶你出去玩兒,這個也叫物質獎勵。這個是沒有辦法讓孩子由內而外的想要去做一件什麼事情。而都是為了某一個獎勵去做一件事情的。前段時間我出去我帶樂妞出去旅遊的時候我就會看到一些很莫名其妙的情況。兩個小男孩兒,一個小男孩胖嘟嘟的拿著ipad玩兒,使勁在那兒玩兒,然後媽媽說過來拍照啦,他說我不拍,除非你給我一個什麼什麼東西。連拍照這件事情都要講條件,我想問你是為什麼呢,就是我一直在跟父母說一句說一句話就是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請問是這個列印過程出了問題嗎?複印件出了問題百分之九十的可能都出現在原件身上。原件是誰呢,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
好我們來看一下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方法,第一點就是提前計劃。告訴孩子,我們今天要去超市。去超市的時候呢,因為超市人很多,我們不要大喊大叫。然後呢,我們可以去玩具店裡玩兒,然後如果媽媽說,這會兒我們要回家了,那你要跟媽媽回來這個叫提前計劃,這個也叫播下准種子,知道嗎?但是孩子不會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按照我們的計划行事。當我們跟孩子說好了去玩具店玩一會兒,媽媽說走咱們就走好不好,孩子說好,但是到了那個時候孩子並不好。怎麼辦?不是說我們這個計劃沒用,而是我們要對孩子表達同情和理解,其實每個人小時候都是這樣。還有就是我們要給孩子提供有效的選擇,這個有效的選擇不是指你是選擇跟我回家還是我自己走,這個叫有效的選擇嗎?這個不叫有效的選擇,你把孩子扔下,一個人扔在商場,這件事兒可能嗎?不可能。所以你沒有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你假裝拋出來了一個選擇,但是孩子並不能從中選擇。他只能選擇跟你走,他只有這一個選擇,你還假裝的提供了選擇這不叫有效的選擇。真正有效的選擇是你是決定玩兒五分鐘我們走,還是我們去吃個冰淇淋回家?這個叫讓孩子有選擇,明白嗎?還有就是保持冷靜,我們一直在說,不要以暴制暴對嗎,還有一種辦法叫不予理睬。這個尤其是在兩歲左右的孩子要打人,就是面面對他打人的這種問題。可能一歲到兩歲,他們不太了解,輕輕撫摸和打人是什麼樣的一個程度對嗎,當他把你打疼了,我們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理睬。不去理睬孩子慢慢這個行為就會淡忘。而很多父母是你打了我,我就要打你的手,讓你記住這個事情不能這樣,但其實你只是加深了孩子對打人這件事情的印象。他下一次情緒來了,她還是會選擇印象最深的那個方式去打你,所以不去理睬是我首先推薦的最好的辦法之一。然後有三條原則,第一條是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怎麼做這點太重要了,尊重孩子的感受,其實我們一開始就講了。我們要學會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不是附庸於我們的某一個生命對嗎,所以我們要學會敬畏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其次,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希望你怎麼做具體的事情,而不是我希望你乖一點。什麼叫乖一點啊,不知道。大家說你韓老師把課講的好一點什麼叫好一點,你要跟我講什麼較好一點。我們跟孩子說你要學會分享,孩子不知道什麼叫分享,我把這個玩具給你玩了一秒鐘,我拿回來我有沒有分享呢,我有分享啊。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具體怎麼做。我們要想讓孩子形成某一個正確的行為,最正確的方法就是在孩子做對了一件事情的時候。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們要知道孩子一定是作對事情比做錯事情的機會多。比如說,我們經常說讓孩子兩個孩子在一起玩兒的時候。那我一個孩子把玩具分享給另一個孩子。他不是每一次都不分享她這一次分享的時候,那你應該怎麼做呢,應該是立刻去加深孩子的這個。這個這個這個行為就是你這樣的行為就叫做分享。她這時候才知道孩孩子才知道什麼叫分享。而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時機並不是在孩子做錯的事情的時候。所以我希望父母一定要了解這個原則,教育孩子最好時機是在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而不是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還有讓孩子知道你會幫助他,你會永遠在他身後這個叫無條件的愛。明白嗎。而不是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哇,這真的是太狠了,我經常見到大馬路上有些媽媽在前面走,還是在後面追著媽媽哭的巨慘,真的每次看到這一幕都會很心寒,我真是希望這些爸爸媽媽們多聽一聽這方面的問題課多了解一些怎麼樣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愛,怎麼樣對孩子才是無條件的愛。
其實時間有一點緊了,然後我希望小助手幫我搜集一些問題,然後給到我,我用三五分鐘的時間回答一下大家的問題吧。我家寶寶快兩歲了,說什麼都聽不進去,經常打人,打人時對他笑他會打的更起勁了,看到生氣了才會好點,我不知道該怎麼去引導,很苦惱答:好的我先回答這個問題,我家寶寶快兩歲了,說什麼都聽不進去,你跟一個兩歲的小朋友能說什麼呢,能溝通了,就是一個兩歲的小朋友,如果他能和你有一個很好的溝通的話,那他就可以稱之為神童了。所以我覺得這是正常情況,然後是經常打人,打人對他笑他會打得更起勁,是啊,看到生氣了才會好一點,就是你,不管是對他笑還是對他生氣,都是在加深孩子對打人這件事情的印象,所以希望這位爸爸或者是這位媽媽在他打打人的時候,最好是採取不予理睬的狀態。然後等他沒有在打人的時候告訴他什麼是輕輕撫摸什麼是打人,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應該怎麼樣表達。爸爸媽媽更應該教會孩子的事怎麼樣去表達他的情緒,而不是生氣。我們說一個狗狗嗅到氣味可以收到三萬多種氣味,你說人才能學到多少種氣味呀,酸甜苦辣咸是嗎,狗狗可以收到三萬多種氣味。一個孩子對於情緒的嗅覺情緒的嗅覺比狗狗強百倍,很恐怖的,所以孩子他們有限的世界觀,他們不能理解這個情緒是什麼,為什麼?但是他們會被你製造出來的那個情緒所帶走,比如說你生氣了,他可能會害怕。他不知道你生氣了,但是她會因為你的這個情緒而害怕。所以我相信聽完今天的課這位媽媽也應該停止對孩子的打罵了。寶寶2歲半愛哭,不想去學校怎麼辦答:對於兩歲半的孩子來說,不想去學校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是大家應該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分離焦慮感。就是他肯定會有,孩子也會有父母也會有有分離焦慮感才是正常的,沒有才不正常。而且兩歲半的孩子,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價值體系裡面他們還不需要有周圍的人,他們不想去發展其他的人際關係。他們的世界裡面只有自己的父母,所以為什麼要讓他去上學呢。OK,其實今天的時間還是比較緊哈。然後我們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了,下一節課也就是下周天的時候,我們會講關於打孩子打人的這個方面,我們今天講了情緒情感引導嘛,下節課我們會講孩子的社會能力,然後再會講正確的管教方式,所以希望大家每周天晚上守在微信群旁邊,然後共同學習怎麼樣做一個更好的父母。我希望父母通過這節課至少知道孩子在打人背後會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可能會因為模仿,他可能會因為沒有辦法去分辨正確與否。所以我也教會了大家正確的方法,用一下好嗎,實踐一下,不要先說不行。我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理解一個道理,就是你對孩子的所做的每一件事兒,會影響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價值觀的認知。這個世界是友好的還是邪惡的。這個世界是歡迎我的還是討厭我的,它們的認知都來自於各位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所以希望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可以更快的更好的更早的成長起來。
推薦閱讀:
※如何正面引導犯錯的孩子
※文殊口授(一)——菩提道次第引導文
※第35屆噶舉大祈願法會.《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複講暨禪修引導第一堂
※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講記 第一百四十七講
※太極小云:楊式太極37勢勁意引導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