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丨百年之際再說蘇維埃
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解體的原因複雜,但歸根結底是由於政權沒有保持人民民主的本質,出現了官僚化、特權化等問題。同時,政治制度結構中存在的問題也限制了蘇維埃的作用。但是,不能由此否定蘇維埃的歷史意義。
2008年9月18日,一個名為「美國國家憲法中心」的獨立的非營利機構向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頒發「自由勳章」,頒獎原因是他給鐵幕下的年輕人帶來自由和民主。老布希作為頒獎嘉賓參加該儀式。但是,前蘇聯民眾對戈爾巴喬夫的評價正相反。1996年6月,俄羅斯進行總統選舉。由於改革失敗,俄羅斯經濟凋敝,民怨沸騰。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躍躍欲試,大有「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感覺。他來到他的故鄉羅斯托夫市和他任職8年的斯塔羅普省舉行競選演說。但是,出乎戈爾巴喬夫和隨行的西方記者意料,在自己的「大本營」,戈爾巴喬夫受到的是民眾的冷遇和指責。人們攻擊戈爾巴喬夫給俄羅斯人帶來的「自由」、「民主」,公開懷念那個由他幫助摧毀的蘇聯社會主義制度。戈爾巴喬夫在競選中慘敗,就此淡出政治舞台。
如果真正了解了什麼是「蘇聯」,什麼是蘇維埃,人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戈爾巴喬夫會被人民所拋棄。
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那麼,蘇維埃是什麼呢?
「蘇維埃」一詞是俄文漢語的音譯,即「代表會議」或「會議」。沙皇統治時期的國務會議就叫做國務蘇維埃。1905年,俄國發生第一次革命。同年3月,烏拉爾的阿拉帕耶夫斯克工廠的工人首先建立工人代表蘇維埃領導罷工。這是歷史上從未存在過的蘇維埃。1905年夏,俄國各地不斷湧現出現工人代表蘇維埃、工兵代表蘇維埃、工農代表蘇維埃。工人代表蘇維埃最初是組織工人進行經濟鬥爭,如罷工等。後來,蘇維埃逐漸地轉變為準備和組織進行政治鬥爭和起義的機關。蘇維埃是與反動的沙皇政權鬥爭中產生的權力機構。它一經誕生,就成為新政府的萌芽。它把沙皇的政府機關拋到一邊,自己發布決定、指示和命令。蘇維埃執行過鎮壓暴徒和流氓、監督廠主發放工資、武裝工人、控制交通和貿易,實行八小時工作日等任務。蘇維埃充分顯示了人民民主制度的特徵。它是以工人、士兵和農民為主體的群眾性組織,有著廣泛的代表性。它不受性別、民族差別等限制而實行自由選舉。
革命導師列寧敏銳地意識到蘇維埃的歷史意義。列寧認為,蘇維埃是無產階級鬥爭歷史上嶄新的組織形式,是革命行動的機關。它能體現工農民主專政的性質,是新的革命政權的萌芽。
1905年革命失敗後,沙皇取締蘇維埃。
但是,蘇維埃有它產生的土壤,歷史有它自己的記憶。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沙皇俄國節節失利,軍事危機引發國內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1917年2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無奈退位,沙俄帝制就此成為歷史。1917年二月革命後,彼得格勒建立工兵代表蘇維埃。俄國各地紛紛重建蘇維埃。沙皇帝制垮台後,俄國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蘇維埃並立的局面。蘇維埃控制著陸海軍、交通運輸通訊等部門,掌握著實際權力。臨時政府只有依靠蘇維埃才能運轉。但是,由於缺乏正確的領導,勞動者雖然擁有真正的力量,卻不能運用這種力量力,而是把權力交給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列寧認為,蘇維埃是一種新型國家,它是巴黎公社的進一步發展。蘇維埃政權的本源不是由議會預先討論和通過法律,而是直接「奪權」。它能保證工農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這是一種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蘇維埃的成員不是經過官僚手續,而是根據民意選出,並且隨時更換的。因此,官員成為人民公僕。它和各行業保持密切聯繫。它能保證被壓迫階級中最有覺悟、最有力、最先進的部分建立組織形式,領導人民群眾。它把議會制的長處和直接民主制的長處結合起來,立法和行政的職能在人民代表身上統一。①
因此,列寧提出,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無產階級政黨應該參加蘇維埃,領導蘇維埃,成為蘇維埃的領導核心。
正是在列寧的領導下,布爾什維克逐漸佔據了大城市中蘇維埃的多數席位,成為領導核心。俄共領袖托洛茨基成為最有影響的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人民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勝利的當天即召開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布全部政權歸蘇維埃。從此,蘇維埃成為俄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隨後,全國各地相繼建立蘇維埃政權。1918年1月25日全俄蘇維埃第三次代表大會通過《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宣布俄國為工兵農代表蘇維埃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蘇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了《聯盟條約》和《聯盟成立宣言》,宣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取得勝利的無產階級政權,是第一個人民民主政權。它極大地鼓舞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世界被壓迫民族。這就是前蘇聯人懷念蘇維埃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這個第一個人民民主國家政權,有著各種各樣的爭議。這裡,簡要談一下個人觀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蘇維埃是一個「早產的」、畸形的政權。按照俄國生產力的水平,俄國應該先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發展資本主義,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種觀點實際上把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形態論教條化、機械化了。俄國的特點就是封建力量強大,資產階級有所發展,但弱小。它既不能反封建,也不敢反對英法帝國主義。因此,在二月革命後,資產階級各黨派輪流執政,有五屆政府之多,但居然拿不出任何可行的,能夠滿足工人、農民和士兵願望的政策。1917年8月,當沙皇將軍科尼洛夫發動政變進攻彼得格勒時,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還要求助工兵代表蘇維埃。這隻能說明俄國資產階級天生軟骨,難當大任。這個歷史任務只能落到無產階級頭上,也只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十月革命是布爾什維克這樣的極少數人的陰謀集團憑藉暴力「政變」奪取政權,建立專制制度。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觀點。俄國社會民主黨就一直認為武裝起義是「政變」。
什麼革命?什麼是政變?革命是政權的階級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是被壓迫者推翻壓迫者掌握政權。政變呢?政變是政權的性質沒有發生變化,掌握政權的階級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人取代了另一部分人。而取代的方式是突然的軍事暴力手段。十月革命之後,從政權的性質來說,是真正的無產階級政權。它是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權,獲得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支持,有廣泛的階級基礎。這是蘇維埃強大和穩定的基礎。如果認為蘇俄政權只是簡單地依賴暴力,那就無法解釋,為什麼新政權能夠打敗帝國主義干涉,解決糧食危機,獲得內戰勝利。也就無法解釋,沙皇有幾百萬軍隊,卻為何瞬間成為階下囚。而流亡國外的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卻能逐漸穩定局勢,越戰越強,並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所謂「政變」根本沒有理解「革命」和「政變」的本質區別。
布爾什維克發動起義是不是陰謀呢?
布爾什維克確實是在暗中商量,計划起義奪取政權。這裡,首先要明確,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實際已經成為當時代表不同階級的兩大政權,它們二者之間鬥爭,不是法律問題,而是階級鬥爭。人們只看到布爾什維克在籌劃。但是,在十月革命爆發前,臨時政府也想盡各種辦法破壞蘇維埃,比如遷都去莫斯科,比如希望德國海軍消滅波羅的海艦隊,就勢消滅海軍中革命者。再比如,布爾什維克在蘇維埃中佔據優勢,一旦召開全國蘇維埃大會,必然掌握國家政權,於是臨時政府千方百計推遲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招開等等,最後,十月革命爆發前,臨時政府開始從前線調動軍隊。也就在這時,兩大陣營都清楚,要有大事發生,不可避免。只是,人們不知道發生的具體方式。如果在這時,布爾什維克和工兵代表蘇維埃嚴格按照政府法律、按照政府通告行事,那就等於把自己的手腳捆起來,任人宰割。而且,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當時,任何違背工人和士兵意志的政黨和政治家,都會立即被拋棄,布爾什維克和列寧也不例外。
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解體的原因複雜,但歸根結底是由於政權沒有保持人民民主的本質,出現了官僚化、特權化等問題。同時,政治制度結構中存在的問題也限制了蘇維埃的作用。但是,不能由此否定蘇維埃的歷史意義。
十月革命百年之際,銘記蘇維埃!銘記真正的人民民主發展之路!
①參見:《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0頁。
【梁孝,察網專欄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
推薦閱讀:
※蘇維埃的興亡(2)
※(代發)接下來會怎麼樣?
※托洛茨基《1905》上下卷 附錄 大事記(下)
※托洛茨基《1905》上下卷 附錄 大事記(中)
TAG:蘇維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