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與現實?——簡·奧斯丁作品女性問題研究?

李榮 張宗勝內容提要簡·奧斯丁生活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她一生完成了六部長篇小說,均以女主人公的婚戀為?主題,以她們進入婚姻殿堂為結局。文章認為看似浪漫的故事卻掩藏著深刻的社會問題——女性受教育問題、就業?問題、人口問題等。而中產階級女性在社會?經濟?教育等方面受到諸多限制,進而反映了她們所處的社會地位。關鍵詞女性 教育 就業 人口 社會地位在2000年BBC所做的「千年作家評選」活動-中,簡·奧斯丁緊隨莎士比亞,排名第二,是前十位-里唯一的女性作家。奧斯丁生活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一生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都是講述「鄉村三-四戶人家」的日常生活,是「對於她周圍日常發生的-事情所作的正確而引人注目的描繪」(司各特-語)。[1]這些描繪包括串門、喝茶、聊天、野餐、舞會、-求婚等溫文爾雅的鄉村紳士淑女的日常行為,描寫-細膩,引人入勝,正如她自己所說,她的作品是「兩-寸象牙上的細細雕刻」。此外,吸引讀者的還有女-主人公幸福結婚的大團圓結局。然而,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表明,所謂「灰姑娘」式的完滿愛情模式,-卻掩藏著諸多社會問題:麗迪雅(Lydia Bennet《傲慢-與偏見》)的愚蠢暴露了女性在教育方面所受的限-制;費爾菲克斯(MissFairfax《愛瑪》)的窘迫暴露了-女性在就業方面受到的限制,加之經濟的限制,使得-女性不得不向社會妥協,把結婚作為生活的唯一出-路;對彬格萊(MrBingley《傲慢與偏見》)的競爭,則-暴露了社會中的人口比例問題,以及由此引起的女-性社會問題。-一 教育與就業-在奧斯丁的短篇小說《凱瑟琳》(Catherine)中,-卡米拉·斯坦利天性溫和,並不缺少天賦,從六歲開-始由最出色的老師教育了12年,然而由於教育本身-的原因,她的大腦並未得到發展:「那些年本應學習-有用的知識和開發腦力,卻全部用來學習繪畫、意大-利語和音樂,特別是音樂。除此以外,她既沒有讀書-增加理解力,大腦又完全缺乏鑒賞力和判斷力」。[2]-《愛瑪》里的女子寄宿學校,「價格不高,出售淑女技-藝」。[3]此外,奧斯丁在她的作品中還刻畫了諸多可-笑、滑稽,甚至愚蠢的女人——她們膚淺、虛榮,只重-外表,沒有知識,把吸引男人當作人生的唯一目的。-麗迪雅、班納特太太(《傲慢與偏見》,以下簡稱-《傲》)、帕爾默太太(《理智與情感》,以下簡稱-《理》)等不一而足,她們的愚蠢,像卡米拉·斯坦-利,完全是由於女性缺乏應有的教育而造成的。由於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的全部是家庭,結-婚是唯一歸宿,而且認為女性的大腦與男性的構造-不同,智力低於男性,無法像男性那樣理解事物,所-以為了不給女性的大腦增加負擔,對女性的教育只-限於彈琴、繪畫、跳舞、唱歌、外語等才藝及社交技-巧,這些有限的教育只為了讓她們將來當好主婦-而已。雖然早在1700年,瑪麗·阿斯特爾(MaryAs--tel,l 1666-1731,英國最早女性主義者)在《對婚姻-的一些思考》(Some Reflections uponMarriage)中就-對女性教育提出了質疑:「可憐的女人!除了找丈夫之外,可曾有人教她應該有更高的理想?」[4]28然-而,在整個18世紀,女性的境況雖在不斷改變,但是-並未向好的方向發展。實際上,「18世紀女性在某-些方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困難」;[5]「18世紀末-女性的地位比任何時候都要低」。[6]在18世紀後半-期,為中產階級女孩開設的私立學校蓬勃發展,但許-多學校仍然只注重教學生如何做到優雅、彬彬有禮,-為日後的「美滿」婚姻做準備。現實中的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作-為中產階級的一員是這種教育的受害者,通過自己-的經歷,她坦言女性確實比男性低一等,並在《女權-辯護》(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Woman)中稱:-「由於教育所致,這麼多的女性無知……並不令人-驚訝。」[4]35然而,19世紀的情況並未好轉。1868年,學校-調查委員會(SchoolEnquiry Commission)的報告稱,-自簡·奧斯丁時代,教育幾乎沒有任何改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中產階級女性的教-育問題,總體而言,不盡如人意……-無論是從教育本身而言,還是同男性-受教育相比,足夠的證據說明父母對女孩-受教育持無所謂態度……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偏見使得人們認為女性智力不如男-性,她們不需要智力方面的教育,她們所需-要的是如何成為淑女以及學些表面、膚淺-的東西;尤其有一種偏見是,女性就與男性-關係和結婚而言,多學東西是非常有害-的。[7]9由此可見,社會對女性的看法並未改變。更有-甚者,如果一個婦女碰巧有什麼聰明才智,那就要-深藏不露,尤其要對男人保密,因為「男性通常都以-不懷好意的嫉妒的眼光看待有才華、理解力,受過培-養、訓練的婦女」。[8]瑪麗恩·里德(Marion Reid)於-1843年在《為女性申辯》(A Plea forWomen)中對教-育進行了反思,認為大部分女孩所受的教育是對她-們的「束縛和限制」,並稱:「任何獨立思考的表現都-會被壓制」。[4]42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女性所受的-教育是非常有限的。女孩子暫時離開父母,接受少-許教育,而「她們的大腦卻始終陷於貧瘠和荒蕪-之中。」[4]42-由於社會給女性的定位及她們所受的有限教-育,致使她們幾乎被排除在所有的職業之外。事實-上,她們除了寫作和當教師之外,沒有其他職業可選-擇。而只有十分堅強或者獨立的女性才敢於嘗試從-書寫日記和信件到創作小說這樣的跨越。正因為她-們所從事的職業與傳統文化指定的女性角色相背,-所以這個時期的女作家通常匿名或者採用男性筆-名。肖瓦爾特在《她們自己的文學:從勃朗特到萊-辛的英國女性小說家》中根據文學亞文化的分段-法,提出女性文學「三個階段」的學說,其中她把19-世紀40年代(出現女性作家採用男性筆名的流行-做法)至1880年(喬治·艾略特去世)劃分為第一-階段,稱之為「女性」(female)階段。這一階段的女-性作家大都出身中上層家庭,大多數人「因為自己-的性別而被剝奪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她們的作-品反映了女性為了達到男人的教育水準而付出的巨-大努力。」[9]這個時期雖然有女性作家的出現,但人-數稀少,主要原因是「女性受教育的不足以及對女-性從事職業根深蒂固的偏見」,因此女性作家會被-批評為「非女性」(unfeminine),甚至會被貼上「男性-化」(masculine)標籤。例如,1837年勃朗特向當時-的桂冠詩人騷塞求教,然而他對婦女從事文學創作-輕蔑指責,並認為寫作不能也不應該成為婦女的-職業。-不僅如此,作為女作家的經濟收入是很微薄的。-奧斯丁一生寫作的收入屈指可數,瑪麗蓮·巴特勒-在《奧斯丁書信選》導言中寫道:「簡·奧斯丁在遺-囑中留下的大約400鎊遺產基本上是她寫作的全部-所得」。[10]相比男性作家,她的稿酬低得可憐。她人-生最後六年創作小說的年平均收入是100鎊,而家-庭開支為每年400鎊,靠寫小說的收入根本無法維-持正常生活。她父親去世後,家庭的經濟狀況惡化,-家裡的三個女人(她和媽媽、姐姐)僅靠微薄的收入-生活。從她書信中可以看出生活的拮据,錢是她常-常提到的一個話題。如1813年5月,她在給姐姐的-信中寫道她的運氣很好,手套賣了「四先令」,這是-最高的價錢了;同年10月她還說到要節省郵費等。-奧斯丁在信中談到《理》一書給她帶來140鎊的收-入時說:「可是我還希望更多」。[11]令人啼笑皆非的-是,1814年,司各特的第一部小說《威弗利》剛剛出-版不久,奧斯丁在給親友的信中竟這樣寫道:「沃爾-特·司各特沒有理由寫小說,特別是好小說。這不-公平。——他作為詩人已經名利雙收,不該來搶別-人的飯碗。」[12]由此可見一個女作家在經濟方面的-艱難困境。除了寫作,當學校老師或家庭教師是婦女的另-一選擇。然而,現實的狀況卻不容樂觀。當時學校-的狀況,尤其是衛生狀況令人卻步。奧斯丁和姐姐在學校患傳染病,姨媽因接她們回家而染病身亡。-《簡·愛》中的羅伍德學校,80名學生一次有45人-患傷寒,這並非小說虛構,而是現實的Cowan Bridge-(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上學的地方)的真實再現:一-次時疫40個女孩生病,其中一些死於肺結核。她的-兩個姐姐亦死於時疫。[13]如果19世紀30年代的狀-況尚且如此,早幾十年的情況則更糟。奧斯丁在小-說中借人物之口說:「我在學校呆過,知道那是什麼-樣的生活,我寧肯做任何事情也不去學校當教-師。」[7]318另外,學校教師或者家庭教師,不僅收入微-薄,工作艱苦,而且得不到尊敬,只會受到另眼相看,-忍受恥辱。其原因是人們普遍認為婦女應該在家照-顧父母、家庭,教育弟妹,她們可以做慈善事情,但是-不能進入勞動市場參加有償工作。任何婦女只要接-受有償工作就會被排斥在社交圈外。奧斯丁的所有-作品中沒有任何女主人公找工作,只有《愛瑪》中的-費爾菲克斯面臨找工作謀生的問題,她的唯一選擇-是當教師,可她卻把它和奴隸貿易相比,感嘆家庭教-師的命運還不如被販到美洲的黑奴!不僅小說中如-此,現實中的奧斯丁對家庭教師的態度也無二致。-她在信中談到她外甥女們的家庭教師時,憐憫的口-吻躍然紙上:「可憐的人!我同情她」。[14]除了職業限制,婦女還受到經濟方面的限制,這-無疑加劇了婦女的困境。法律規定婦女不能繼承房-地產,房地產只能由男性繼承。[15]4所以在《傲》中,-班納特先生既有妻子又有五個女兒,地產卻只能由-素不相識的遠親柯林斯來繼承。雖然女性可以繼承-錢,但是數目卻遠遠少於男性。如《傲》中,彬格萊-每年有四千到五千鎊的收入,而他的妹妹一生只有-兩萬鎊;達西每年一萬鎊,他的妹妹一生只有三萬-鎊。由此可見,男性在經濟上占絕對優勢,而婦女卻-受到很多限制。經濟方面的限制使得中產階級女性-為了將來生活舒適,不得不為自己或女兒積極尋找-有錢的丈夫。《傲》中的夏綠蒂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由於「在當時的婚姻市場中,25歲的女人要比-20歲的年輕小姐出售幾率低」,[16]所以夏綠蒂深知-自己不愛柯林斯先生,也清楚柯林斯不愛她,但還是-鼓勵他求婚,她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財產打-算」,[15]15她「明智」地看到「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過-相當教育的青年女子,總是把結婚當作僅有的一條-體面的退路。儘管結婚並不一定叫人幸福,但總算-給她安排了一個最可靠的儲藏室,日後可以不致挨-凍受餓」。[15]87事實上,像夏綠蒂這樣的女性比比皆-是,她的命運具有普遍性,代表了中產階級的女性。-這種普遍性充分反映了婦女在婚姻這個「市場」所-遭受的壓力,她們不得不與世俗的價值觀妥協,選擇-結婚這條「僅有」的體面出路。二 人口與社會女性把結婚當作唯一生活出路的情況下,結婚-是必要的,但實際上「18世紀女性若沒有嫁妝找丈-夫要比獨立生活養活自己還要更加困難。」[4]30奧斯-丁小說中的女性大多沒有嫁妝,父母們為了爭奪有-錢男性相互競爭,在《傲》中我們便看到:班納特太-太聽說「每年有四五千鎊收入」的有錢單身漢搬來,-立刻計劃著把女兒嫁給他,她軟硬兼施要丈夫拜訪-這位彬格萊先生;通常不拜訪新鄰居的威廉爵士夫-婦也決定拜望彬格萊先生,因為家有女兒待嫁;班納-特太太把郎格太太視為敵人,因為郎格太太有兩個-親侄女待嫁。小說中還有圍繞另一有錢單身漢達西-的競爭:彬格萊小姐用盡手段想抓住他,咖苔琳夫人-一心想把女兒嫁給他,同時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對他-更是傾心愛慕,競爭可謂異常激烈。可見當時嫁女-確是件非常困難之事,因此班納特太太把嫁女兒視-為其一生「最大的事業」也就不足為奇了。-對男性的爭奪暴露了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從18世紀起,女人的數量比男人多」。[17]19世紀-的情況亦如此(如圖)。僅以1801年為例,女性人-口約比男性多40萬。表1 1801-1901年英格蘭和威爾士人口(按性別)[7]5-(單位:千)年份男女女/每1000男性18014255463810901811487452911086182158506150105118316771712610521841777881371046185187819146104218619776102901053187111059116531054188112640133351055189114060149421063190115729167991068不僅男女總數比例懸殊,而且適婚人口情況對-女性也不樂觀。18世紀以來英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由於資本主義的出現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男人對妻子的依賴較之農耕時代-大大減少,婦女的經濟價值隨之降低,多數男人也不-再指望通過獲取嫁妝來提高經濟地位。這些因素促使許多男青年的結婚年齡推後,加之戰爭造成男性-人口下降,英國一度出現單身婚齡女青年過剩的現-象。[18]另據派克(E。Royston Pike)在《維多利亞黃金-時代人口資料》(Human Documents of the Victorian-GoldenAge)中的適婚人口數據顯示:「在1851年,-英國10歲以上女性人口約8 155 000,男性約-7 600 000。如果女性要想照約定俗成結婚,顯然男-性的數量短缺很多。」[19]按照這個數據,1851年女-性適婚人口要比男性多出55萬。在這個女性嫁人比較艱難的時代,對男性的競-爭就不足為怪了。然而,「剩女」的數量之多導致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如果她們嫁不出去,-為了生存而走向歧途——有可能成為社會安定的隱-患。所以,整個18世紀,「禮儀」書籍都是直接針對-女性寫的,雖然這些書大多教導的是溫順、孝順、賢-淑等「婦道」美德,但是每本都不例外地強調「謙遜」-(modesty)的至關重要性,其實這是「貞潔」的委婉-同義詞。[4]30除「禮儀」書籍外,文學作品也同樣起著-告誡和教育作用。18世紀的文學家相信文學的教-育作用,後人稱之為「教育文學」。既然是教育文-學,它必然有榜樣的作用,會被人模仿。法國批評家-福柯認為,知識的制度化是權力的工具和載體。主-導一個社會的各種力量及其間的關係都體現在各類-知識中間,知識甚至是這種力量關係的結晶。知識-又由各種出版物和媒體傳播到個人,影響他們的觀-點,左右他們的行為。所以,人們對書籍和各種媒體-產品的消費是社會權力中心輻射其力量、左右人們-言行的重要方式。[20]193由此可見,書籍對人們觀念-的影響。由於18世紀教育文學在題材上與女性聯-繫緊密,擁有大量的女性讀者,小說則是中產階級女-性閱讀的主要形式,所以小說成為女性讀者了解並-接受當時主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婚姻愛情方-面。以里查遜的《帕美拉》為例,貫穿他作品的一個-中心問題是適齡未婚女子的貞操與美德,其副標題-《美德有報》就體現了女性因賢德最終獲得豐厚財-富和美滿婚姻的思想指向。此書出版後,帕美拉即-成為女性模仿的典範。-奧斯丁像其他18世紀的作家一樣,相信文學的-教育作用。她與理查遜一脈相承,講述女性的婚戀-問題。在她的作品中,嫁女仍是首要但困難的問題,-這說明困擾理查遜的女性社會問題依然存在。雖然-奧斯丁沒有直接寫女性貞操問題,但是她六部小說-中的所有女主人公都是因美德而得到金錢、地位、愛-情,以結婚為結局,這說明作者實質上是通過小說的-教育作用為「剩女」提供出路:具有理性美德,像-《理》中的埃莉諾和《傲》中的伊麗莎白,才能最終獲-得幸福;若缺乏理性,被感情左右,像《傲》中的麗迪-雅和《理》中的瑪麗安,結果只能是名譽掃地。這樣-的「美德有報」與理查遜強調的貞操問題雖有所不-同,但和理查遜一樣,客觀上鼓勵了當時的女性讀者-認可並接受她所倡導的社會道德觀。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並完成了一個社會行為,那-就是為女性提供婚戀的建議與幫助,並向她們傳播-自己的思想意識,尤其是有關婦女行為品德方面的-觀念。最終作家要達到的目的是,通過文學為女性-讀者樹立良好榜樣,供其模仿,同時塑造反面角色,-讓讀者引以為鑒;通過文學教育廣大女性,讓她們相-信美德終有好報,客觀上使其潔身自好,避免走上歧-途而成為社會中的不良因素。綜上所述,奧斯丁的作品看似溫文爾雅,但卻反-映出中產階級女性必須結婚的社會經濟原因,為讀-者展現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女性在教育、經-濟、就業等多方面受到的限制,藉此體現了她對女性-社會地位的關注。然而,如果說她是女權主義者未-免有些過分,因為面對社會問題給婦女帶來的種種-困難,她的答案不是挑戰和消除這些問題,而是保守-地認為女性會因美德而得到報償,以求得幸福。在-奧斯丁看來,婦女的出路不在改變不公平的社會政-治經濟秩序,而在於尋找合適的男人。這是她文學-作品所體現的思想的保守一面。參考文獻:[1]朱 虹.奧斯丁研究[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17.[2]R.W.Chapman. ed.TheWorks of Jane Austen,VI (Minor-Works)[M]. 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54:198. -[3]JaneAusten. Emma[M]. London:J. M. Dent,1961:21--22.[4]MargaretWalters. Feminism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5]Christopher Gillie. A Preface to Jane Austen[M]. New-York:Longman,1985:98.-[6]David Monaghan. Jane Austen in a Social Context[M].-HongKong:TheMacmillan Press Ltd.,1981:105.-[7]MerrynW illiams. Women in theEnglishNove,l 1800-1900-[M].HongKong:TheMacmillan Press Ltd.,1984.[8] DR.Gregory.Dr.Gregory』s Legacy to His Daughters-[M] //Angelica』s Ladies Library of Parents and Guardi--ans. London:J. Hamilton,1974:12.-[9 ] Elaine Showalter.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British-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39.[10]R.W.Chapman. ed. Jane Austen:Selected Letters 1796--1817[M]. 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85:xxv.i-[11]R.W.Chapman.ed. Jane Austen』s Letters[M]. 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79:317。-[12]申 丹,等.英美小說敘事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50.-[13]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89:8.-[14]W illiam Austen.Leigh etc.JaneAusten:HerLife and Let--ters:A FamilyRecord[M]. London:JohnMurray,1913:-278.-[15]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M].王科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16]Warren Roberts. Jane Austen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M].HongKong:TheMacmillan Press Ltd.,1979:161.-[17]錢 青.英國19世紀文學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124.[18]IanWatt.The Rise of the Nove:l Studies in Defoe,Rich--ardson and Fielding[M]. LosAngeles: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1957:137.[19]John Fowles. The French Lieutenant』sWoma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11.[20]Michele Foucault.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M ]. New-York:Pantheon,1980:193.-原載:《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第33卷第2期
推薦閱讀:

狐狸精媚術的修鍊方法
觀世音菩薩:最普遍的女性神祗信仰
東方女性,時尚風韻[86]
為什麼大多數漂亮女生都有一個長的不是很漂亮的閨蜜?
女性經期飲食7大禁忌避免痛上加痛

TAG:女性 | 小說 | 現實 | 作品 | 研究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