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宣恩的由來(附:宣恩文物單位大全)

宣恩取「宣揚皇恩」之意而命名。春秋為巴國地,戰國屬楚巫郡地。秦屬黔中郡,漢屬南郡。三國屬荊州建平郡,西晉及隋屬清江郡。唐為黔中道,五代為羈糜感化州,宋分別設順州、保順州、高州。元初置沿邊溪峒招討司,至正二年(1342年)改施南道宣慰使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施南宣撫司,屬施州衛。永樂二年(1404年)改長官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屬恩施縣。清雍正十三(1735年)年改土歸流。乾隆元年(1736年)置宣恩縣,屬施南府。境內先後設有施南、東鄉、忠峒、忠建、木冊、高羅諸土司。民國元年(1912)廢府存縣。1914年屬荊南道,1921年屬施鶴道。1949年屬恩施專區,1970年屬恩施地區,1983年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現轄4鎮5鄉即珠山鎮、沙道溝鎮、椒園鎮、李家河鎮、長潭河侗族鄉、椿木營鄉、曉關侗族鄉、萬寨鄉、高羅鄉。珠山鎮以境內明珠山得名。清初為施南宣撫司治所。乾隆元年(1736年)為宣恩縣治。1949年置城關鎮。1983年更名為珠山鎮。沙道溝鎮原名畲刀溝,昔為土、苗先民在溝邊坡地刀耕火種(俗名砍畲)而得名。後因水土流失沿溝多沙礫,改今名。椒園鎮因昔多花椒樹園,故名。境內水田壩村留有施南土司城遺址。李家河鎮以李家河得名。傳清代李姓商人在此設莊園,莊園旁有一小河稱李家河。長潭河侗族鄉以長潭河得名。椿木營鄉傳清中葉白蓮教義軍曾於此用椿樹搭棚紮營,故名。曉關侗族鄉原名筱關。筱為一種細小的寮竹,寮竹所在地勢險要,故名筱關。後訛為小關,1912年改今名,取光明吉祥之意。萬寨鄉原名虎圈埡。明末白蓮教義軍曾於此紮寨多處,號稱萬寨,遂改今名。高羅鄉土家語稱盆地為「鍋落」,後訛為今名,鎮名源此。一說因高羅土司而得名。據宣恩縣誌載,元置石溪洞長官司,後改為高羅長官司(散毛宣撫司下轄)。不久升宣撫司。明玉珍改安撫司,清乾隆元年(1736年)為宣恩縣高羅里。知識鏈接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127]廣西出土距今16000年完整人類頭骨化石
如果敦煌文獻沒有流散,那現狀會是怎麼樣的呢?
怎樣看待中國文物保護「修舊如舊」的理念?
唐三彩,被遺忘了千年的盛唐風華

TAG:文物 | 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