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們對孩子發脾氣不是故意的,可是你忍得住么?

館友「長沙7喜」: 您好!您的館藏文章「我知道你們對孩子發脾氣不是故意的,可是你忍得住么?」深受廣大館友的喜愛,於2017年4月14日進入「閱覽室」頻道的「教育」下「親子」類別的精華區。360doc代表全體館友感謝您的辛勤勞動和慷慨分享!────360doc個人圖書館

1

今天的父母,就是昨天的孩子

每一個在童年被不公平對待的孩子,一旦長大成了家長,最大的願望就是不再讓自己的孩子遭受同樣的對待。

可是,我們有的時候總在無形中重複著父母對我們做過的事情。例如,發脾氣。

有的時候,當我們被憤怒牢牢抓住的時候,整個畫面似乎回到了過去。

大聲吼叫的我們披著父母的外衣,而那個受驚嚇的孩子仿若當年的我們。

這到底是生物學的遺傳?還是行為主義的學習和再現?

有太多的「育兒專家」告訴我們,對孩子發脾氣不好。可是,每次把憤怒壓下來,壓成內傷,這樣真的好么?

(今天早上媽媽沖我大聲吼叫)

2

憤怒,是我們的第二情緒

我知道你們每一個人在沖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都有足夠的理由,也不是故意的。

並且,我們認為:我們絕對會和我們的父母不同。

可是,這是真的么?

如果我們沒有真正了解過自己的「憤怒」,我們絕對不要說「我們和父母不同」。

「憤怒」絕對不是你的第一情緒,很多時候它都是我們的第二情緒。

每個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必然會引發情緒的波動。我們在面對事情時產生條件反射的真實情感,我姑且叫它,第一情緒。

當第一情緒是一些正向情緒的時候,例如開心、興奮、激動。我們很容易接納他們。所以,我們很容易的就能感受到他們,並且很少出錯。

但是,當第一情緒是一些負面的情緒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否認或者壓制它們(或者說壓制我們的真實感受)。

可是,人是不能沒有情緒反應的。所以,我們的身體會自然而然的啟動防禦機制,讓「憤怒」成為我們的情緒來保護我們。於是「憤怒」成了我們的第二情緒。

「憤怒」為了保護我們,站在了最前面。可是,它卻擋住了我們找尋自己的真正感受。

(把我震的四分五裂)

3

憤怒,你到底想說什麼

我不是憤怒,我是自責

「我」帶孩子去商場,也就是接個電話的功夫,孩子就不見了。「我」著急,「我」無助。所幸幾分鐘就把孩子找到了。可是,當「我」看到孩子的時候,不是失而復得的開心。而是氣急敗壞的打罵:

「讓你亂跑」

「我」是憤怒么?

「我」是自責和內疚,「我」自責為什麼沒有看好孩子,「我」內疚如果孩子沒有了,我也不要活了。

(腦袋飛上了宇宙)

我不是憤怒,我是害怕

「我」討厭自己的急躁,可「我」的孩子似乎遺傳了這點。每當她玩遊戲的時候,只要一個小小的失敗,就會急的她發脾氣。當「我」看到她急躁的樣子,「我」真的火冒三丈。「我」大聲沖她喊著

「你為什麼不能重新再來一遍呢?」

「我」是憤怒么?

「我」是害怕,害怕孩子像我。「我」知道因為急躁我吃了多少虧,「我」的爸爸也急躁,「我」討厭這樣的自己,也不希望孩子像「我」的這一點。

「我」是多麼害怕自己把不好的習慣傳給孩子啊。

(身體掉進了海里)

我不是憤怒,我是煩躁

「我」工作了一天,已經很累了。當「我」看到孩子的笑臉的時候,一切的疲倦都消失了。可是,他為什麼要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他為什麼把繪本從書架上全部拿了下來。

「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大喊著

「你為什麼就不能乖一點呢?」

「我」是憤怒么?

「我」是煩躁。「我」只是不想在工作了一天後,還要回家收拾滿地的玩具和繪本。可是,那滿地的玩具,凌亂的繪本,明明罪魁禍首是孩子,受累的卻是「我」。「我」只想能和孩子度過一段短暫而親密的時光就好。

(翅膀迷失在熱帶雨林里)

我不是憤怒,我是尷尬

「我」和孩子在外面的餐廳吃飯,今天的東西真好吃,孩子也吃了不少。可是畢竟飯量小,很快他就吃飽了。也許是因為無聊,他不停的敲打著餐具,發出一次比一次大的聲音。

「我」提醒了很多次,可是孩子彷彿沒有聽見一樣,反而變著花樣的發出更大聲的敲擊。「我」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限,「我」對孩子大聲吼道

「你難道不能安靜一會么?」

(「放下你的餐具,不許再敲了,否則********」)

「我」是憤怒么?

「我」是尷尬。在餐廳這個公共環境中,孩子每次發出的敲擊聲,都彷彿有一個人在我耳邊念著「你沒有管教好孩子」。對於孩子的行為給別人造成的影響,「我」真的感到抱歉。

(大嗓門媽媽找回了所有的碎片把它們縫在了一起)

4

「愛」需要正確表達

這種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

其實,仔細想想,在我們的「憤怒」背後,有著多麼濃烈的情感。我們的憤怒也許不是憤怒而是自責、內疚、害怕、恐懼、煩躁……。

我們每次發怒其實想說的也許是:

「我很累」

「我被打擾了」

「我很泄氣」

「我感覺被侵犯了」

「我很擔心」

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我們會關心自己的健康,但是我們有多少時候關心過我們的情緒。

我們的憤怒或許不是憤怒,而是因為愛。

如果這一切只是因為「愛」,我們為何讓「憤怒」站在我們的前面,擋住了我們真實的情感。

愛需要表達,我相信這個表達應該不是「憤怒」。

-end-

(「對不起……」大嗓門媽媽溫柔的說)

推薦閱讀:

拉登遺囑稱愧對孩子 家族成員感到「解脫」
當兒科醫生遇到自己孩子生病時……
講堂回顧 | 李力老師教你如何處理0至6歲孩子的依戀關係
請允許孩子討厭你
你在孩子身上烙印的那些話,你敢看嗎?

TAG:孩子 | 脾氣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