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關於科學理念的宣言

http://www.edu.cn 2007-02-28中國科學院科學及以其為基礎的技術,在不斷揭示客觀世界和人類自身規律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同時也發掘了人類的理性力量,帶來了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變革,形成了科學世界觀,創造了科學精神、科學道德與科學倫理等豐富的先進文化,不斷升華人類的精神境界。關於科學的討論一向是科技界乃至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自20世紀以來,更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展開並持續升溫。它源於對科學自身及科學與自然和社會系統相互關係的進一步思考,也是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與人類的生存發展和多元文化相互作用的反映。科學技術在為人類創造巨大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同時,也可能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並挑戰人類社會長期形成的社會倫理。人們往往從科學的物質成就上去理解科學,而忽視了科學的文化內涵及社會價值。在科技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科學精神淡漠、行為失范和社會責任感缺失等令人遺憾的現象。營造和諧的學術生態,需要制度規範,更需要端正科學理念。為引導廣大科技人員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恪守科學倫理和道德準則,履行社會責任,作為我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和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我院特向全社會宣示關於科學的理念。一、科學的價值科學是人類的共同財富,科學服務於人類福祉。科學共同體把追求真理、造福人類作為共同的價值追求,致力於促進人的自由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了科學的人文關懷和社會關懷。這不僅為科學贏得了社會聲譽,而且也促進了科學自身的進步。在科學研究職業化、社會化的今天,更應該嚴格恪守與忠實奉行這種科學的價值觀。20世紀以來,科學研究與國家目標緊密聯繫,已經成為保證國家根本利益,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要求。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知識基礎,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領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主導力量。從科學救國到科教興國,依靠科學和民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百餘年來中國志士仁人的不懈追求。在我們這個正在和平發展中的國家,以創新為民為宗旨,以科教興國為己任,是中國科技界共同的責任和使命,也是我院全體同仁科技價值觀的重要核心與共識。二、科學的精神科學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科學因其精神而更加強大。科學精神是人類文明中最寶貴的部分之一,源於人類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實證的傳統,並隨著科學實踐不斷發展,內涵也更加豐富。歷史上,科學精神曾經引導人類擺脫愚昧、迷信和教條。在科學的物質成就充分彰顯的今天,科學精神更具有廣泛的社會文化價值,並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精神財富,照耀著人類前行的道路,因此,倡導和弘揚科學精神更顯重要。科學精神是對真理的追求。不懈追求真理和捍衛真理是科學的本質。科學精神體現為繼承與懷疑批判的態度,科學尊重已有認識,同時崇尚理性質疑,要求隨時準備否定那些看似天經地義實則囿於認識局限的斷言,接受那些看似離經叛道實則蘊含科學內涵的觀點,不承認有任何亘古不變的教條,認為科學有永無止境的前沿。科學精神是對創新的尊重。創新是科學的靈魂。科學尊重首創和優先權,鼓勵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鼓勵知識的創造性應用。創新需要學術自由,需要寬容失敗,需要堅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需要有創新的勇氣和自信心。科學精神體現為嚴謹縝密的方法。每一個論斷都必須經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和客觀驗證才能被科學共同體最終承認。任何人的研究工作都應無一例外地接受嚴密的審查,直至對它所有的異議和抗辯得以澄清,並繼續經受檢驗。科學精神體現為一種普遍性原則。科學作為一個知識體系具有普遍性。科學的大門應對任何人開放,而不分種族、性別、國籍和信仰。科學研究遵循普遍適用的檢驗標準,要求對任何人所做出的研究、陳述、見解進行實證和邏輯的衡量。三、科學的道德準則科學研究是創造性的人類活動,只有建立在嚴格道德標準之上,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才能健康發展。在長期的科學實踐中,科學所擁有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制度傳統,形成了科學的自我凈化機制和道德準則。當前,通過科學不端行為獲取聲望、職位和資源等方面的問題日趨嚴重,加強科學道德規範建設,保證科學的學術信譽,維護科學的社會聲譽,已成為當前我國科技界的重要任務。科學道德準則包括: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保障知識可靠性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從事科學職業的人不能容忍任何不誠實的行為。科技工作者在項目設計、數據資料採集分析、科研成果公布以及在求職、評審等方面,必須實事求是;對研究成果中的錯誤和失誤,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予以公開和承認;在評議評價他人貢獻時,必須堅持客觀標準,避免主觀隨意。信任與質疑。信任與質疑源於科學的積累性和進步性。信任原則以他人用恰當手段謀求真實知識為假定,把科學研究中的錯誤歸之於尋找真理過程的困難和曲折。質疑原則要求科學家始終保持對科研中可能出現錯誤的警惕,不排除科學不端行為的可能性。相互尊重。相互尊重是科學共同體和諧發展的基礎。相互尊重強調尊重他人的著作權,通過引證承認和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優先權;尊重他人對自己科研假說的證實和辯駁,對他人的質疑採取開誠布公和不偏不倚的態度;要求合作者之間承擔彼此尊重的義務,尊重合作者的能力、貢獻和價值取向。公開性。公開性一直為科學共同體所強調與踐行。傳統上公開性強調只有公開了的發現在科學上才被承認和具有效力。在強調知識產權保護的今天,科學界強調維護公開性,旨在推動和促進全人類共享公共知識產品。四、科學的社會責任當代科學技術滲透並影響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人們對科學寄予更大期望時,也就意味著科學家承擔著更大的社會責任。鑒於當代科學技術的試驗場所和應用對象牽涉到整個自然與社會系統,新發現和新技術的社會化結果又往往存在著不確定性,而且可能正在把人類和自然帶入一個不可逆的發展過程,直接影響人類自身以及社會和生態倫理,要求科學工作者必須更加自覺地遵守人類社會和生態的基本倫理,珍惜與尊重自然和生命,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同時為構建和發展適應時代特徵的科學倫理做出貢獻。鑒於現代科學技術存在正負兩方面的影響,並且具有高度專業化和職業化的特點,要求科學工作者更加自覺地規避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承擔起對科學技術後果評估的責任,包括:對自己工作的一切可能後果進行檢驗和評估;一旦發現弊端或危險,應改變甚至中斷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能獨自做出抉擇,應暫緩或中止相關研究,及時向社會報警。鑒於現代科學的發展引領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要求科學工作者必須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珍惜自己的職業榮譽,避免把科學知識凌駕其他知識之上,避免科學知識的不恰當運用,避免科技資源的浪費和濫用。要求科學工作者應當從社會、倫理和法律的層面規範科學行為,並努力為公眾全面、正確地理解科學做出貢獻。在變革、創新與發展的時代,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充分發揮科學的力量。這種力量,既來自科學和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物質力量,也來自科學理念作為先進文化的精神力量。我院全體員工,願意並倡議科技界廣大同仁共同踐行正確的科學理念,承擔起科學的社會責任,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無愧於歷史的貢獻。來源: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
推薦閱讀:

關於磨難的名言 因為有了阻力才能磨鍊
關於石文化(十)寶石的「五皇一王一後」
關於「色彩」你需要知道的
2016年關於全面放開二胎生育意願的調研報告
關於養生的對聯

TAG:中國 | 科學 | 中國科學院 | 理念 | 學院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