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常工作規範第三講:班主任與每次活動

第一節:安全教育活動——安全教育能不走過場?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抗震奇蹟:安縣桑棗中學師生無一傷亡  

不是沒有見過出事的學校,有的學校牆沒弄結實倒塌砸到學生,有的學校組織不好,造成學生踩踏事故。    他不能讓這樣的危險降臨在自己學生的身上。於是,他從2005年開始,每學期要在全校組織一次緊急疏散的演習。會事先告知學生,本周有演習,但娃娃們具體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課間操或者學生休息時,學校會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緊急疏散!    每個班的疏散路線都是固定的,學校早已規劃好。兩個班疏散時合用一個樓梯,每班必須排成單行。每個班級疏散到操場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級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會錯。    教室裡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從前門撤離,後4行從後門撤離,每列走哪條通道,娃娃們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們事先還被告知的有,在2、3教室里的學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5的學生要跑得慢些,否則會在樓道中造成*人流積壓。    學校緊急疏散時,他讓人記時,不比速度,只講評各班級存在的問題。    剛搞緊急疏散時,學生當是娛樂,半大孩子除了覺得好玩外,還認為多此一舉,有反對意見,但他堅持。   後來,學生老師都習慣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對老師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師不是上完課甩手就走,而是在適當的時候要站在適當的位置,他認為適當的時候是:下課後、課間操、午飯晚飯,放晚自習和緊急疏散時——都是教學樓中人流量最大的時候;他認為適當的位置是:各層的樓梯拐彎處。    老師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裡的原因是,拐彎處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這裡摔了,老師畢竟是成*人,力氣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從人流中抓住提起來,不至於讓別人踩到娃娃。    每周二都是學校規定的安全教育時間,讓老師專門講交通安全和飲食衛生等。他管得嚴,集體開會時,他不允許學生拖著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須平端椅子——因為拖著的椅子會絆倒人,後面的學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還會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這樣出現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學生們正是按著平時學校要求、他們也練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來,老師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學生們立即趴下去。   老師們把教室的前後門都打開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門。 震波一過,學生們立即衝出了教室,老師站在樓梯上,喊:「快一點,慢一點!」   老師們說,喊出的話自己事後想想,都覺得矛盾和可笑。但當時的心情,既怕學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學生跑得太快,摔倒了——關鍵時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連懷孕的老師都按照平時的學校要求行事。地震強烈得使挺著大肚子的女老師站不住,抓緊黑板跪在講台上,但也沒有先於學生逃走。唯一不合學校要求的是,幾個男生護送著懷孕的老師同時下了樓。    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後,全校師生,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衝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   學校所在的安縣緊臨著地震最為慘烈的北川,學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損,90多位教師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師,家裡砸得什麼都沒有了。   他從綿陽瘋了似地沖回來,衝進學校,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8棟教學樓部分坍塌,全部成為危樓。他的學生,11歲到15歲的娃娃們,都挨得緊緊地站在操場上,老師們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學樓。   他最為擔心的那棟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實驗教學樓,沒有塌,那座樓上的教室里,地震時坐著700多名學生和他們的老師。    老師們迎著他報告:學生沒事,老師們都沒事。    他後來說,那時,他渾身都軟了。55歲的他,哭了。    通信恢復後,老師們接到家長的電話,會扯著大聲驕傲地告訴家長:我們學校,學生無一傷亡,老師無一傷亡——說話時眼中噙著淚。 他的老師們收入都不高,教師平均月收入1126.78元。學校的牆上寫著:「責任高於一切,成就源於付出。」    那時,在大震時分布四處的學生家長們的傷亡數尚在統計中,學校牆外的鎮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聲一片。但是一個鎮里的農村初中,卻在大震之後,把孩子們帶到了家長面前,告訴家長,娃娃連汗毛也沒有傷一根。    他叫葉志平,是安縣桑棗中學校長,四川省優秀校長。  

二、案例綜合評析:  

如果沒有發生汶川5.12地震,這所學校的做法再平淡不過,也不會為我們所知曉。  但大地震發生了。許多學校師生傷亡慘重,但這所學校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習,2200多名學生和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全部衝到了操場上,並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逃生模式結果竟與演習無二——學生無一傷亡,.教師無一傷亡。  在慶幸和感動之餘,我們發現了這所學校的不平凡之處:安全教育意識強,平日的工作是那麼的細緻和有效。  1、學校工作千頭萬緒,安全教育人命關天  安全事故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可一旦發生,後果會十分嚴重,往往涉及到人的生命。因此,安全問題是一個「以一萬對萬一」的問題,也就是說它可能在一萬次中發生一次,但是我們必須以一萬次的教育、一萬次的管理、一萬次的培訓來預防和應對它。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是一切的根本,而安全教育在關鍵時候就能挽救生命。平時訓練多流汗,災難來臨少流血。地震後師生無一傷亡,手拉手圍在一起,校方才可以大聲地、驕傲地向家長報告平安的消息,這就是安全教育的意義和魅力。  人的一生面臨的危險種類其實有很多,比如交通事故、食品中毒、溺水、火災、颱風、雷電、治安傷害等等,都需要防範與安全教育,需要我們做很多的工作。有一位專家以身說法,在他50多年的人生里,經歷過多次危險事件,地震經歷過不止一次,出過交通事故,經歷過山洪暴發、火災,甚至還遭遇過食物中毒,還有一次在山區開車,車從山上衝下來,發現離懸崖竟只有一尺。在我們身邊潛伏著許多危機,至於這個危機到底離我們有多遠,我們也許不知道,但我們所能做的是在認識上、在行動習慣上有所準備,也就是要開展系列的安全教育。  學校和班級的工作雖然繁雜,但安全教育不能放鬆,因為它在關鍵時候可以拯救生命。  2、安全教育要注重細節,一絲不苟  安全演習對學生來說有點新奇,一不小心,往往會淪為做戲,老師不認真,學生敷衍了事,其收效甚微。葉校長卻能嚴格要求,每次演習都按照預先制定的方案一步不漏地進行。演練從實戰出發,每個班的疏散路線事先固定好,前四排走前門,後四排走後門;哪幾個班合用哪個樓梯、不同樓層學生的撤離速度、撤離時教師的站位、到操場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作好安排,力求快而不亂,井然有序;地震來時,師生先在桌子下避險,並搶先把門打開,防止門變形而打不開。細節能決定生死。災難的發生是突然的,往往幾秒鐘、十幾秒鐘就意味著生與死的不同結果。 3、安全教育貴在長期堅持,習慣成自然 一次兩次的安全教育並不難,貴在堅持,常抓不懈。安全教育在大多數情況看來是在做無用功,沒什麼作用,堅持起來就有些困難;很多學校也只是偶爾抓抓,效果自然不夠明顯。而葉校長將此當作一項的常規工作,堅持不懈地每學期做一次,而且一做就是四年。長期的演練讓學生和老師形成一種共同的行為方式,最終成就了一個奇蹟。  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工作,一切從實戰出發,注重細節,並且做到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反覆演練,形成習慣,這樣就可避免安全教育走過場。  這個案例還有幾點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1)安全教育方面班級與學校的分工與配合   

本案例雖然是以學校為單位組織的安全教育,但也可看見班主任的身影。像一些疏散演習、防火演練等應當由學校統一規劃,班主任配合完成;安全常識教育、生存智慧等則可由班主任示範著做,並通過班會等途徑完成。如何細化班級與學校的分工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2).每周一次安全教育會流於形式嗎? 雖然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但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安排哪些內容?如果用於班會的時間是固定的,安全教育是不是會擠占其他活動的時間?  

三、案例拓展:生存智慧——呵護生命  

班會目的:  

1.教給學生一些在常見的多發性災難中必要的逃生常識。  2.培養學生形成遇大事不驚慌的心理素質。  3.訓練他們在災難中的逃生技巧。  

班會準備   1.號召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製作部分Flash動畫片資料。  2.準備好活動的器具,做好場景設置。  3.做好活動組織工作。  

活動紀實   主持人男:生命是美麗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與生命,構成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主持人女:生命需要呵護,生活需要創造,呵護與創造,帶給了我們健康和幸福。  主持人合:同學們,我們的主題班會《生存智慧——呵護生命》現在開始!  主持人女:但是,不可迴避的是,我們將面對著許多新的挑戰,許多新的苦難需要我們勇敢而智慧地對待。生存智慧是我們享受美好生活的護駕者,是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保護神。所以,今天的主題班會,將是一個智者生存的班會。誰沒有智慧,誰就將被淘汰。  主持人男:今天我們將進行一場生存智慧的比賽。我們首先來分一下組。全班根據座位分為四個小組,全體隊員都參加遊戲。在每次生存遊戲中淘汰的人員,不能夠參加下一輪的遊戲了,因為淘汰就意味著死亡了,這是不能夠講人情的。只有運用自己的智慧,勇敢地闖過五道關卡的,才是最後的勝利者。我們來看看,哪個組倖存人員最多,那一個組就獲勝。  主持人女:遊戲規則是我們必須運用自己的生存智慧活下去。呆會兒我們就要開始模擬遊戲了。同學們注意了,每次遊戲都不同,請同學們先觀看Flash動畫片,再根據動畫片上介紹的技巧參與活動。如果不符合求生技巧的,則被當次「災難」淘汰。現在,我們來看資料《洪水中的逃生》。  

(布景人員布置洪水逃生場景)  

1.Flash動畫片:《洪水中的逃生》   洪水如同一次針對文明的掃蕩,它與「猛獸」一起,將恐怖牢牢地刻在中國人大腦記憶中。目前,我國1/10的國土面積、5億人口、5億畝耕地、100多座大中城市時刻處於洪水的威脅之中。   災難實錄:   1998年,自6月份起長江出現全流域水災,2140人在水災中喪生,傷病人員達152萬人。   2000年2月到3月,莫三比克發生特大洪水,1000餘人在災難中喪生。    2000年7月1日 到 8月10日 ,中國陝西山洪暴發導致山體滑坡,231人在災難中喪生。   逃生者:索菲亞·佩德羅。    2000年3月1日 ,莫三比克的特大洪水還在肆虐,26歲的索菲亞·佩德羅在離洪水只有一米多高的臨時樹屋裡待了4天之後,生下了那個特別的女兒——羅西莎。女兒降生時正好有一架救援直升機在上空盤旋,救援人員伯克發現這位懷孕的婦女即將臨產,立刻從直升機下到樹上,兩分鐘後,孩子就出生了。   生存智慧:   到高處去,每升高15厘米,你獲救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倍。面對洪水,中國水利部防洪專家建議:   (1)當水情預報比較緊急的時候,準備好食物和衣服,一旦需要疏散能馬上帶走。   (2)如果洪水突然降臨,來不及疏散,應該向就近的高處躲避,比如樓頂、大樹,等待救援。   (3)準備一塊大木板或一截木頭,最好能扎一個木筏,助你虎口脫險。   主持人男:資料看完後,我們開始遊戲。請各組分別通過洪水區。(遊戲方案略)  主持人女:好,大家通過了水的考驗,我們的生命又多了一重保險了。現在,我們來看第二個資料片《地震中的逃生》。(布景人員布置地震房屋設備)  2.Flash動畫片:《地震中的逃生》每年我們腳下的大地都要震顫500多萬次。整個20世紀,中國內地發生7級以上地震74次,襲擊省份28個,死亡人數59萬人,傷殘人數76萬人。   災難實錄:   (1) 1994年1月17日 ,美國加州北嶺發生里氏6.8級地震,死亡72人,11846人受傷。   (2) 1995年1月17日 ,日本阪神發生里氏7.2級地震,死亡6430人,43782人受傷。   (3) 1999年9月21日 ,中國台灣南投發生里氏7.5級地震,死亡2333人,10002人受傷。   逃生者:孫啟峰、孫啟光    1999年9月21日 ,災難突然貼近了台灣的兩個高中生:孫啟峰、孫啟光。台北市八德路四段東星大樓因為地震突然倒塌,兄弟兩人被困在沙發、櫥櫃及冰箱所構成的狹小空間中。冰箱里的3瓶礦泉水和幾個蘋果、消防員灌注的水和自己的尿給他們提供了最基本的需求。129個小時以後,孫啟光自己從救援人員挖開的缺口爬了出來,然後帶著救援人員尋找哥哥。   生存智慧:   (1)靠近冰箱。冰箱支撐起倒塌的水泥板,同時提供了待救期間的食物。   (2)堅定的獲救信念。   (3)「一跑,二鑽」最不可取,就近躲避是最好的辦法。  (4)「地震時保持冷靜,地震後走到戶外。」   (5)尋找鐵三角。   (6)暖氣被人看好。   (7)如果沒有地方可走,衛生間跨度小,混凝土鋼筋多,要比其他地方安全得多。   主持人女:好,我們看完了第二個資料片,該回到我們的遊戲現場了。現在,請同學們提高警惕,把握生存機會啊!這一次是各組同時上場,分別呆在自己不同的位置,經受地震災難考驗。(同學上場,就位,遊戲開始)  主持人男:很遺憾,我們有些同學沒有按照操作規範去做,有些同學找位置沒有找好,只能夠是地震的犧牲品了,我們深表遺憾。下面,我們繼續看資料片《火災中的逃生》。(布景人員布置火災場景)  3.Flash動畫片:《火災中的逃生》   災難實錄:   (1) 1994年12月8日 ,新疆克拉瑪依友誼宮發生特大火災,288名中小學生和37名教育工作者遇難。   (2) 2000年12月25日 ,洛陽東都商廈四樓歌舞廳發生特大火災,309人遇難。  (3) 2002年6月16日 凌晨,北京海淀區「藍極速」網吧發生火災,25人喪生。   逃生者:王衛紅   2000年聖誕夜,王衛紅和她的5個朋友到洛陽東都商廈Happy一下。晚上9時 20分左右,外面傳來尖叫和紛亂的腳步聲,一開門濃煙便湧進了他們的房間。他們立刻關上門,她23歲的男方用右肘將玻璃打碎,他們把頭伸出窗外,呼吸空氣,其餘3個朋友卻在房間里因窒息而死。關門、砸開窗戶,這兩個關鍵的舉動讓他們逃開了火災時「火焰」、「煙』』和「有毒氣體」的侵害。   生存智慧:   (1)災害一旦發生應保持鎮定,撥打119報警。   (2)遠離電梯:發生火災時,你切忌慌亂,判斷火勢來源,採取與火源相反方向逃生;千萬不要希望坐電梯逃生,它肯定是第一個被關閉的設施;切勿返回屋內取回貴重物品,逃生比物品更重要。   (3)低姿勢靠牆逃生:逃生中要避免火、煙之危害,一般離地面30厘米仍有殘存空氣可以利用,可採取低姿勢逃生。   (4)要一路關閉所有你背後的門,它能減低火和濃煙的蔓延速度。   (5)如果你被困在室內,應儘快到容易獲救的地方,如靠近大馬路的窗口、與人口接近的房間等;設法求救,用電話、手機通知119,告知你受困的位置。   (6)如果樓層不高,可以選擇從窗戶逃生。具體方法是用床單、繩索等堅韌物品做成攀緣工具,從窗戶里吊下去。有條件的可以製作滑輪,這樣更安全。樓層很高,要打開窗戶呼救,等待救援。   (7)從樓梯等地方逃跑時注意用濕毛巾等捂住鼻孔、嘴唇、耳朵和面部,這樣可以避免空氣灼傷肺和呼吸道。   提醒:到公共場所娛樂,住賓館等等,一定要養成觀察消防出口和疏散路線。 主持人女:火災不要怕,在災難面前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害怕只能夠使我們慌張,只能夠使我們失去逃生的機會。剛才又有幾位同學被淘汰了,我們深表遺憾。雖然這只是遊戲,但是,這些知識將伴隨著我們一生。如果萬一生活中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被淘汰出局的,將是永遠地被淘汰了。親愛的同學們啊,生命只有一次,請大家珍惜。  主持人男:鎮靜永遠是需要的,理智永遠是需要的。在災難面前,只有充滿智慧的人才能夠冷靜面對。剛才有些同學也許是激動,也許是慌張,總之,有些同學被淘汰了,我們感到難過,因為真的災難是沒有演習的機會的。我們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積累生存智慧。  主持人女:下面,我們將進行第三個遊戲,先來看看資料介紹。這一個遊戲,其實我們不先看資料介紹,也應該會明白如何逃生。因為在化學有毒物質的介紹中,就介紹了相關的逃生辦法。我們的同學們不要以為是文科生,就不要理化知識了,生活中還有很多知識很重要。  主持人男:好,現在請大家觀看資料片《毒氣中的逃生》。(布置毒氣場景)  4.Flash動畫片:《毒氣中的逃生》   災難實錄:   (1) 1984年12月3日 ,印度博帕爾市的一家農藥廠發生數十噸劇毒的液態異氯酸甲脂泄漏。毒物覆蓋面積達49平方公里,死亡人數達3000餘人,中毒人數達32萬人,其中5萬人雙目失明。   (2) 1995年3月20日 ,東京地鐵三條線路的5節車廂同時發生被稱為「沙林」 (學名甲氟磷異丙脂)的神經性毒氣泄漏事件,造成125人死亡,中毒5500多人。   逃生者:比姆拉·岱維    1984年12月3日 零時過後,世界罕見的毒氣外泄慘劇發生了。凌晨五點鐘左右,比姆拉·岱維被她公公厲害的咳嗽聲驚醒了,四周一片驚呼和哭叫,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覺得眼睛和嗓子里好像被撒了一把辣椒粉。岱維跑到安全地方後,才發現懷中的孩子已經死了。   生存智慧:向上風區跑,嘴上捂著莎麗(印度民族服裝),這是岱維獲救的關鍵。   毒氣會通過4種途徑傷害我們:呼吸道吸入,皮膚接觸滲透吸收,誤食誤飲,溶解在人體表面含有水分的部位(口、鼻、眼和有汗水的皮膚)再被吸收。   (1)正確迅速地報警:化學事故發生後,應迅速報警,撥打119或110應急電話,講清路名、門牌號和毒物名稱,報告人姓名等,同時報告所在地區的政府部門,以便組織應急救援。   (2)逃往上風區:在毒區範圍內的人應迅速到側上風方向或有濾毒通風設施的民防工事逃散。   (3)自製簡單的防毒面具:5%碳酸鈉液(俗稱蘇打)、5%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5%硫代硫酸鈉(俗稱大蘇打),用這些溶液浸泡過的口罩可以有效保護你的呼吸道。如果慌亂中找不到這些東西,浸肥皂的毛巾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主持人男:我覺得奇怪,為什麼在火災中會有那麼多的同學被淘汰出局,而在這一輪的毒氣中逃生基本上又大獲全勝呢?請部分同學來談談感受,好嗎?(學生叫:好。)  學生1:第一輪沒有人被淘汰,大家也許就掉以輕心了吧。結果在第二輪比賽中遭遇出局的人就多了。這樣就給同學們製造一種緊張感,反而容易獲勝了。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迷途的遊客在深山裡要通過一座危險的小橋,當地的一個挽救他的姑娘告訴他,必須肩上負重才能夠過去。這個遊客很不理解:我一個人什麼也不提,不是更輕鬆嗎?不過他抗議沒有生效。姑娘告訴他,當地的人已經看到多起不負重反而掉下去人。相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誰負重而掉下去的。道理很簡單,輕鬆的環境容易喪失一個人的警惕性,危險的地方反而能夠激發他的緊張和認真。  學生2:有一個很重要的客觀因素在裡邊,那就是這個遊戲。老師在講化學有毒物質的時候給同學們講了,大家也知道有毒物質的危害。所以,這一個環節做得比較好。可見,我們有很多的生存智慧早就存在了,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主持人女:還有很多同學要發言,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暫時不要再考慮發言的事情,現在我們來看第五個資料片《颱風中逃生》。(布置颱風來臨的場景)  5.Flash動畫片:《颱風中的逃生》  

災難實錄:   (1)1991年4月底,在孟加拉國登陸的熱帶氣旋曾經奪去了13.9萬人的生命。   (2)1992年8月24日,「安德魯」颶風登陸美國佛羅里達,致使26人死亡,造成了400億美元的損失。   逃生者:林阿  和其他倖存者不同,林阿明一直是一個以追颱風為樂的人。2001年7月1日,林阿明與其他3個追風者登上了風力最強勁的山頂進行勘測,接連穿過的4個風球將樹木連根拔起,旋轉的巨木夾雜著大量的雨水砸在林阿明身上,其中一根擊中頭部,他昏了過去。在8號風球通過以後,警方找到了他。   生存智慧:   (1)陽台與庭院內的各種懸掛物品都應該取下收藏,花盆、招牌、遮陽棚都應該在颱風到來之前收好,以免傷人傷物。   (2)庭院里無法移走的花木均應支架保護,過長的樹枝應提前修剪,以免在颱風中損害附近的玻璃、瓦片。   (3)提前檢查電路、煤氣,注意爐火以防火災,發現斷落電線應儘早通知電力公司。   (4)關閉所有門窗,除進出口外,將其他門窗用木板固定,或貼上紙條、膠條,以免窗戶被砸後玻璃傷人。  

(5)遠離低洼的地方,把貴重物品搬到比較安全的樓上,自己也應呆在比較安全的樓上。   (6)準備好蠟燭、手電筒、飲用水,以及兩日之內所需的食物,以防停電停水。非必要外出時盡量待在家中,家是相對安全的地方。   主持人男:有人說,經歷了三次大難,我們就是不死的人了。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通過五道災難關卡考驗的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  主持人女:今天的班會,我發現同學們都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在活動中大膽主動,在觀看資料的時候有很多同學還做了記錄。對,這就是積極的生存應對智慧!智慧原來就在於我們平時的積累當中。  主持人男:我們今天多準備一些知識,以後我們應對生活就多一份智慧。  主持人女:我們今天多積累一份知識,以後我們的人生就多了一份保證。  班會結束。  

  

  

  

  

  

  

  

  

  

  

  

  

第三講: 班主任與每次活動   

  

第二節:成長主題活動——學生們可能自己解決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秘密花園」 —生成性班會課感錄  

同學們在討論「如何走向高三」這個話題的時候,遇到了兩個他們解決不了的「攔路虎」:一是青春期對於異性的嚮往,二是沉迷於網路。因為兩個話題都很大,我告訴同學們將專門找時間來分別處理這兩個問題。沒想到,性急的學生根本等不得,非逼著下次班會的主持人馬躍把他正在準備的「假如我是父母」的方案廢掉,換成「秘密」這個話題,於是就有了這堂令我意想不到的班會課。    進了教室,看見黑板早被宣傳委員精心布置過,上面還書寫著四個大字——「秘密花園」,估計是仿效上海電視台《心靈花園》那個節目吧,我的臉上閃出一絲不易被人察覺的微笑。坐定之後,我拿出班會記錄本,正準備公事公辦地履行我記錄的職責,一抬頭,竟然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講台上站著的的確是馬躍,但在距他左手一米遠的地方,班長路敏輝正倚牆靠門面向同學們站著。嘿,今天的主持人不是他,那他站在那裡做什麼呢?順著他的目光望過去,我才明白,原來他在幫助馬躍維持會場秩序。看到有說悄悄話的同學,他便用嚴厲的目光制止他們,不一會兒,教室里就絕對安靜下來。這時候,馬躍打開他手中的一本書,找到一篇文章動情地讀了起來。故事的名字叫《愛之贏》,大意是說一個叫瑪莎的10歲小女孩愛心賭博的故事。    讀完以後,同學一片「噓——」聲,班長也皺著眉頭跑到講台這邊悄悄對我說:「老師,你看馬躍是不是有點跑題了?」我用手勢告訴他先別出聲,看看接下來怎麼安排,班長就勢坐在我身邊的椅子上和我一起欣賞下面的小品。可是越看越覺得不太對勁,這小品演得居然是兩個人在學校因為對方泄露了自己的隱私而吵架,其中的一個回家後還和母親亂髮脾氣、大吵大叫的故事。這……這和「秘密花園」的距離實在太遠,我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路敏輝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從椅子上站起來,衝到講台前代替了馬躍的位置。大約他真的覺得第一次主持班會課的馬躍確實是跑題了吧?作為一班之長兼馬躍好友的他有責任出面來挽救一下。被動的馬躍在往下走的同時還沒忘記補上一句串聯詞:「下面讓我們的班長來談談對這個小品的感受!」    路敏輝又以那種富有責任感的目光掃視了全班同學,接下來亮開我們班第一男主播的嗓音:「我想談的不是如何孝順父母的問題,而是作為正值青春期的我們該如何處理好我們自己感情的問題。我覺得……」他開始侃侃而談了,說的內容估計是他早就準備好的觀點。這種落雪無痕的過渡倒是真的天衣無縫,既糾正了馬躍的失誤,也給足了好朋友面子。可我發現台下的同學卻不再安靜,一些人的口中還有節奏地喊著:「小——雪——!小——雪——!小——雪——!」……我雖茫然,但看到那邊正在搓手、苦於無法救駕的馬躍,便知道這裡面的故事一定很複雜,是我該出手的時候了。於是我笑吟吟地走上講台,用手勢壓住大家的叫聲,一邊轉過去問路敏輝:「敏輝的聽力一定比老師好吧?我聽到大家在喊一個響亮的名字,能解釋一下么?如果沒有為難你的話。」    他赧然低頭,半晌不語,又突然昂起頭來釋然地笑笑:「那好,作為班長,看來我是一定要帶好這個頭了。小雪是我初中時候的女朋友……」話一出口,教室里出奇地安靜,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在等待著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    「有一次,我想帶她去看電影。可是到了電影院,我發現我口袋裡的錢根本不夠買兩個人的票。忘記了我是找一個什麼樣的借口把小雪領回來的,只記得那個晚上我失眠了。這件事促使我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愛情要靠什麼來保證。我第一次明白人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愛情一定要有所付出。當然,如果當時我找個理由從媽媽那裡騙點錢來,電影票的問題是不難解決的,可我不想那麼卑鄙。我清醒地認識到了『經濟  

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哲學原理,但不是從書本中,而是在生活里。」    好一個深刻的敏輝!    我有點暗自竊喜了,全體同學也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    「還有一次,小雪非常認真地問了我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我為什麼愛她。」敏輝是不是沉醉於他那稚嫩的愛情里出不來了?我多少有點擔心了。    「那你告訴她因為愛所以愛,不就可以了么?」台下一個同學調侃地說。敏輝似乎沒聽見一樣,繼續他的愛情之旅:    「我當時沒有回答她,但事後我真的進行了靈魂上的深刻反思。我為什麼愛小雪呢?是小雪需要我多些還是我需要小雪多一些呢?那時候我根本不愛學習,我發現在我空虛的生活中,小雪是我唯一的快樂。但我怎麼能保證小雪也是快樂的呢?以我那時的生命狀態,我能為小雪的快樂付出什麼呢?我連給她買張電影票這樣簡單的事情都不能憑自己的力量去辦到,我又有什麼資格成為小雪的男朋友呢?」講台底下一片沉默,他們的神情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這兩件事情雖算不上什麼羅曼史,但在我生命中的意義卻是深遠的。這讓我知道,作為一個男人,在這個大千世界裡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愛情不是我們生命中的全部,人生應該有更高層面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在自己的生命還不完備的時候,我們沒有資格去奢談愛情,這個時候如果放縱自己去追求所謂的愛情,那是對另一個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生命的極大浪費。」    同學們的掌聲此起彼伏。看到火候已到,我站起身來走上講台,想對他們進行另一個層面的精神引導。我順手拿起一隻黑板擦當作話筒,裝作記者的模樣趁機對敏輝進行了採訪:    「如果不違背你的原則的話,你能如實回答我以下的問題嗎?」我煞有介事地問。    「可以。」敏輝肯定地點點頭。    「據你所言,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小雪的故事已經成為了過往,是么?」    「是。」口氣非常堅決。    在高中的三年里,你是否也有過像當年愛小雪一樣愛著的女孩?哪怕只是暗戀?你能如實回答么?」我不僅步步緊逼,而且還將了他一軍。    「只能說是有好感而已,並且只停留在自己的心理活動。」敏輝還真沒躲閃。    大家一起陷入了沉思,誰都不講一句話。    我更是感動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我萬想不到我的學生在人生的課堂上已經積累了如此豐富的「鬥爭」經驗,更想不到他們對於愛情的解讀竟會如此之成熟,如此之深透。最讓我吃驚的是:他們居然可以自我  

教育,自我提升,自我超越。這還是那群連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只能讓父母每年多花4500元到我們民辦學校讀書的孩子嗎?我獃獃地望著座位上一張張還很稚嫩的臉,回憶著半年來這個全校最亂的班級在我的引領下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無限的欣慰從內心隱隱升起,連什麼時候主持人又換成了馬躍都不知道。等回過神來的時候,馬躍正在講述他的秘密:    「大家只知道我現在學習很好是不是?其實我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在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我根本就不學習,因此到初中畢業的時候,除了職校,我就沒有學校可去了。爸爸當時想送我到職校去,可媽媽不同意,她費盡千辛萬苦才幫我找到咱們這個學校。我至今仍記得三年前的那一天,媽媽替我交了學費回到家裡,很正式地把我叫到她身邊,用她那雙冰冷的手捧起我茫然無知的臉,逼我直視她的目光,還不許我躲閃,然後流著淚問我想不想和別的孩子一樣考上大學……」    馬躍哽咽著說不下去了,淚水順著他的面頰快速流了下來,滴滴嗒嗒地落在面前的白色講桌上。前排的女同學把一包餐巾紙拋向他,馬躍沒有去接,而是繼續說道:    「那一刻我一動也不動地站在那裡,既不敢哭也不敢向她保證什麼。我知道我的行為已經深深傷害了我母親的心,從她的眼神中我讀到了一個母親對不肖之子的徹骨絕望,也讀出了她在絕望之後依然殘存的一點希望之火,我突然覺得那一刻我長大了,我覺得我必須用實際行動去維護我和母親的尊嚴,我不可以再讓一個母親為自己兒子的前途命運而擔憂了。」我注意到馬躍的眼眶又濕潤了,一些女同學正在用餐巾紙擦著眼淚。    「你們的高中是從初三起步的,可我卻是從初一甚至是從小學開始的。我越學越覺得自己欠缺很多,越學越知道自己從前是多麼混蛋。為了給我賺到交學費的錢,父親離開我們一個人到北京去打拚了,母親在家裡沒日沒夜地三班倒打工賺錢。每個周末回家,我都不能和你們一樣馬上見到父母,但我知道天黑時母親就會回來的。所以我無論多麼疲乏,到家都會先把房間收拾清爽,然後做好晚飯,邊寫作業邊等媽媽下班回家,無論多久我都會等。我必須給我媽媽一個好心情,我要讓我媽媽體嘗到有兒子的快樂,雖然爸爸不在我們身邊,但我一樣可以作為一個男子漢來保護我的媽媽。」    「你從來沒想過女孩的事情么?」不知是誰冒出了這樣一句。   「不是沒有,但我認為,要是連這個給你生命的女人的幸福你都不能保證,談別的不是太蒼白無力了嗎?媽媽是我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我一定要先對得起她,才可能對得起下一個……」   馬躍的淚水又一次落在講台的白色桌面上,台下響起雷動的掌聲,連我自己的眼睛也不知不覺濕潤了。一直以來,在我們這些中年人眼裡,這一代的獨生子女無異於垮掉的一代。我固執地以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他們身上幾乎是蕩然無存的,但我錯了,而且錯得很徹底。我真想衝過去緊緊抱住馬躍,替他媽媽深情地叫一聲「我的好兒子」!不知趣的下課鈴聲卻在此時無情地響起。    由於是周末,我不想耽誤同學們回家的時間。但我知道每個同學的內心都像那地下的岩漿一樣在猛烈地運行著,簡短地為班會收好尾,我趁機給同學們布置了一篇周記,讓他們談談聽了本次班會課的感受。周日晚上收來住宿生的作文,我驚喜地看到了以下幾段文字:    「在班會課之前,我並不知道何為『愛之語』,因為我們大家都犯了一種通病——情感沙漠化。我們談戀愛只是因為我們虛榮,我們回家見父母僅是因為要拿錢給自己花……今天吃晚飯的時候,我偷偷觀察了媽媽。我發現她的眼角已經出現了魚尾紋,她的頭髮中還夾雜著很多根白頭髮,要知道那可是她前不久剛剛  

染過的啊……」——尹燕    「一個大男生當著全班的面講述自己的成長過程和心事,而且還淚流滿面,當時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想這次班會課帶給我的觸動是非常大的,我應該多多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善於改變自己,而不是總想著改變別人。——陳丹丹    「星期五的班會課是成功的,我想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泛起漣漪,那顆冰凍的心應該解凍了。我們應該學會愛自己的父母,是我們該為他們奮鬥的時候了,拋棄一切心理上的障礙,努力拚搏吧!——燕麗麗    「聽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的眼淚如流水般往下掉落,我的心靈也一次次被震撼著。我彷彿明白了愛的真正含義:愛是一種責任,愛是永恆不變的情感,愛需要去呵護……今天的班會課讓我明白了愛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心中的空想。愛是深藏於內心的、永恆的感動,需要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只有真正懂愛的人才會珍惜生命,抓住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關心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才能學會如何去愛別人。——楊梅    雖然我的學生們文字還很幼稚,但他們對這次班會課的真情告白足以令我熱血沸騰、激動不已了。也許這些學生短時間內在學習上還無法與那些重點中學的學生相比,但在精神成長上,我不會讓他們比任何一所學校的學生差。回家的路上,我默默地對自己說:好好愛我們的孩子吧,別辜負了那一顆顆渴望愛的心靈。                                       

二、案例綜合評析  

1、回放案例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原生態的班會。班會未加排演,班會的記錄也未多加修飾。   案例並不複雜,粗略可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一是班會主題的確定。學生們發現了困擾他們的問題,並要求把它列為班會的主題。  二是班會過程。主持人跑題;班長回歸主題,講述他自己的愛情故事;主持人再回頭講述他對父母的理解,及隨後自己在學習態度、人生態度、愛情觀上的變化。   三是師生對這次活動的感受。學生們肯定這次班會,老師對這次班會結果也非常滿意。 2、深入案例  (1).這個案例展示了生成性班會的特點   班會通常有計劃,有「劇本」。故事導入,背景介紹,中間還穿插遊戲、詩歌和表演,連主持人的串詞都會預先準備好。班會正式開展之前,會有多次的排練,就像文藝節目一樣。作為一種極端,那種展示給人看的「成功」的班會, 跟一些 「公開課」一樣,豐富、熱鬧、具有觀賞性,卻給人以虛假的感覺。  這個案例沒有「劇本」,事先也沒有綵排,它只有一個主題、一個主持人和一個大致的計劃,故事、對話、矛盾衝突,一切都在活動過程中生成。在班會開展之前,誰也不知道活動將如何發展。   (2).真正讓學生髮揮主體作用   班主任老師似乎把主導權都交給了學生,話題由學生選擇,場地布置也交給學生,學生是班會活動的編劇、導演兼主持。班主任作用在淡化,蛻變為一名普通的參與者,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和記錄著。  實際上,這體現了班主任的調控藝術。班主任並沒有放棄主導權,他在用自己的身心密切關注著班會上的變化和進展。只要班會活動在順利進行,班主任就淡化身影,讓學生主導活動。確保活動能順利開展,又讓學生得到鍛煉與教育,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狀態嗎?即使活動出現小的偏差(本案例中的跑題),只要學生自己會糾正,教師大可放手讓學生自行處理。一旦班會偏離軌道,出現學生難以處理的困難時,班主任要及時現身,拿回活動的主導權。  如果仔細分析,我們處處可發現班主任的作用。話題選擇得到班主任的默認,只是學生性急,提前開了這次「秘密花園」的主題活動;在活動進行過程中,班主任以記者身份引導活動的方向,使班會朝班主任期望的方向發展;活動結束之際,班主任又非常自然地拿回了活動的主導權,布置學生寫活動周記。  學生可以是編劇、主演,甚至也可以是導演,但班主任則一直是活動的總導演和製片人,掌控全局,使教育效果達到最佳。  (3).班會成為師生心靈交流,相互理解的平台   這次班會無疑是成功的。它的最大成功在於它是「真實」的,讓班會成為了師生心靈交流的平台。教育應該是師生人格和心靈的互動過程,它的豐富性、不確定性和生長性,是無法用「模式」、「程序」等僵化的框框去限定的。我們唯一要把握的是「真實」,這個「真實」應當解讀成:學生動機的真誠、觀點的真實、情感的真摯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精神能得到真正的成長。這種真實可從三方面來闡述:「第一,教育主題來自學生的真實問題;第二,整個教育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真理的過程;第三,學生只有講真話、抒真情,才能真動心和真提高。」  這個案例至少有兩點需要改進:   一是跑題可以避免。本案例存在一個瑕疵,那就是開篇短時間的跑題。馬躍講的那個愛心故事、所安排的與父母吵架的小品,相對於「秘密花園」主題來說,就是跑題。這段跑題大約持續了十幾分鐘,應當說是這次班會的一個敗筆。跑題既浪費了時間,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同學們的興緻,降低了班會的效果。我以為,竇老師之所以把跑題也記錄下來,也許是為了呈現一個真實的生成班會真實,並不意味著她認定跑題也是生成性班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生成性班會不需要詳細的「劇本」,也不必事先排練,但這並不意味生成性班會完全聽憑現場的感覺,走到哪裡算哪裡,排斥對活動方案的討論與審核。這種跑題的錯誤,只要老師自己、或提醒學生對活動的設計進行審核,就可避免。   二是要讓更多同學發表意見。案例雖然不能說是在唱「獨角戲」,實際上在演「二人轉」,因為只有兩名同學結合自己生活當中的實例進行交流,其他同學沒有機會發表意見,只能當觀眾。班主任要求同學們寫周記,其實是讓同學們有一個表達意見的機會,但這只是一種書面的同學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能不能讓同學之間、同齡人之間的交流更廣泛一些,能不能把這個班會開成一個連續的、系列的這種班會,讓每個同學都能交流自己的思想,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3、超越案例   生成性班會就一定比預設性班會好嗎?  首先必須對生成性班會與預設性班會作一下比較。預設性班會的特點是:有詳細的活動方案,有事先準備好的「劇本」;在極端的情況下,班會活動就是背台詞,無自由發揮之處;班會經過了多次排練,一切情況都在班主任掌控中。  生成性班會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它的主題是從學生中生成的;  第二,班會整個的發生髮展過程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事先預設好的或者計劃好的;  第三,班會注重開發學校生活和學生身邊的資源,學生可自由交流經驗和情感。  其次,預設式班會和生成性班會是班會的兩種不同形式,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預設式也好,生成式也好,都有成功和失敗的典型。好的生成性班會真實,具有衝擊力,而精心設計的班會、內容豐富,精巧,也能打動學生,一樣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壞的預設性班會虛假,僵化,對學生起不到教育作用,而壞的生成性班會則是無準備、跑題、胡言亂語、冷場,甚至班會根本進行不下去。  預設式班會和生成性班會都有各自適用範圍。生成性班會適用於這類話題:同學們有話說、願意說,且都有深刻的感受。它的優點在於可以使班會成為師生交流思想和人生感悟的一個平台,但這種班會具有較多的不確定性,對班主任的調控水平要求更高,稍不留神容易演砸;預設性班會比較好控制,找一個好「劇本」(活動方案),裡面有動人的故事、科學的知識點、美妙的詩歌、有趣的小品、恰當的串台詞等等,班主任老師或學生主持人只要對劇本適當加以改編使之更符合本班的情況,並事先進行認真的準備與排練,那麼,班會通常會成功,至少不會演砸。預設性班會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帶來更多的知識點和更大的信息量,熱鬧、不會冷場。但這類班會也有弱點,易流於形式,難以觸動學生的心靈。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對象和自身的條件,決定採用何種形式的班會。   第三,預設和生成都是班會的要素,區別在於成分的搭配不同。預設性班會只是預設成份多一點,但它還存在生成的成分,同樣,生成性班會只是生成比預設的成分多一點。重要的是,我們要綜合這兩種形式的優點,設計和組織更理想的班會。生成性班會要注重計劃和事先的準備,而預設性班會要留有學生自由發揮的餘地。生成性班會可以有活動方案,可以對活動方案進行討論與審核,也可事先搜集一些資料、做一些準備;預設性班會要貼近學生生活,儘可能地使用學生的故事和經歷,鼓勵學生講真話、講實話,允許和鼓勵學生臨場發揮,反對脫離生活實際的表演,反對說大話、說假話。  近年來我們之所以強調班會的生成性,只是因為我們班會中預設的東西太多。這種強調其實也是對預設與生成達成平衡理想的一種追求。   

三、案例拓展:請周杰倫來上班會課  

現在的學生大多有追星的愛好,但當被問及為什麼要喜歡明星時,他們都說「就是喜歡唄」,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們只知道明星頭上成功的花環,卻很少知道明星為了此刻的成功而付出的努力。怎麼辦?我決定將計就計,利用班會時間和他們一同公開討論有關明星的話題。在班會課上,一切都在按計划進行。   師:今天,我請來了同學們非常崇拜的大明星周杰倫來給我們上一堂班會課,大家鼓掌歡迎。   生:(一片大笑)老師騙人,怎麼可能呢?   師:我當然請不到周杰倫本人來我們的課堂現場。但我們可以通過他的歌、他的人生經歷來認識了解周杰倫,也能讓我們真正明白我們為什麼就要崇拜這樣的明星(啟動電腦,屏幕上出現周杰倫身穿紅色上衣,青春健美的肖像畫面,背景音樂是他所唱的《雙節棍》)   生:哦!(鼓掌)   師:同學們平時為什麼喜歡聽他的歌呢?   生:節奏感強,有青春的活力,聽著能讓我情緒高昂。   生:他的歌詞很有特點,張揚個性,不落俗套,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生:我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聽他的歌,就感覺到輕鬆多了。不過,家裡人不讓我聽,我都是悄悄偷著聽的。   師:那我們今天就現場來欣賞他幾首歌,下面我們先聽《龍拳》——(多媒體播放,大屏幕上顯示字幕)以敦煌為圓心的東北東這民族的海岸線像一支弓那長城像五千年來待射的夢……我右拳打開了天化身為龍 那大地心臟洶湧不安跳動 全世界的表情只剩下一種 等待英雄我就是那條龍……(鼓掌)   師:同學們聽完了,有什麼感覺?能具體談談嗎?   生:我聽出了我們民族的自豪感。這首歌唱出了我們中華兒女的心聲,是那樣的氣勢磅礴。   生:歌詞寫得好,押韻,唱起來琅琅上口。雖說是愛國的主題,但卻沒有一點說教的味道,融教育意義於形象之中,我們比較容易接受它。   生:我們都是龍的傳人,聽著這樣的歌能促使我們珍惜自己的青春時光,努力練就一身過硬本領,將來為中華巨龍的騰飛出一把力。(背景音樂換為《七里香》)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連老師也深受啟發呀。對我們而言,聽音樂不僅能消遣,而且可以在娛樂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啟發,實在是太好了!但是,你們了解周杰倫嗎?知道他的一些經歷嗎?   生:(沉默。小聲議論)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經歷,請看大屏幕——(字幕顯示內容,背景音樂為《亂舞春秋》)有一個年輕人自小父母離異,在母親含辛茹苦的撫養之下長大。小學時,年輕人對音樂情有獨鍾,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高中畢業後,年輕人沒有考上大學,只能到餐館當服務生,被老闆罵過,剋扣過薪水。   後來,年輕人被台灣樂壇老大吳宗憲「相中」,進入吳的公司做音樂製片助理。期間,他不停地寫歌,但是,許多著名歌手都不願意為他寫的歌一展歌喉,因為他寫的歌太稀奇,太古怪了。可年輕人卻一如既往,默默地進行著自己的創作。   有一天,吳宗憲拋給年輕人一個機會:10天,寫50首歌,然後挑選10首,自己唱,出專輯。這樣,年輕人廢寢忘食,拚命寫歌。終於,他的第一張專輯問世,立即轟動歌壇。緊接著的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又風靡流行音樂界……   師:有什麼感想?   生:過去只是覺得明星很光彩,到哪兒都前呼後擁的。現在,通過周杰倫的一段人生經歷,我明白了,任何成功都不是輕易得到的。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穫。   生:成功只屬於那些有準備的人。周杰倫一開始也沒有成名,他的歌也得不到老闆的承認,但他堅持下來了,最後成功了。如果他在得不到承認時就退縮了,那也不可能有成功的時候。   生:有個性的東西總會得到認可的。我們喜歡聽他的歌,也就是因為他與眾不同。假如他唱歌的路子跟別人一樣,那還有誰會喜歡呢?   師:同學們講得很精彩。現在我們基本上算是了解周杰倫了,我們不能只羨慕他作為明星的光彩,更要懂得他成功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任何成功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必須要經過磨鍊。同學們在學習、做人方面都應該從中獲得一些啟迪。   

生:(鼓掌)   (背景音樂播放《米蘭的小鐵匠》,大屏幕顯示冰心的一首小詩)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第三講 班主任與每次活動  

  

第三節:參加藝術節與運動會——如何看待成敗?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比賽失敗之後  

1、事件回放 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我校五年級四個班(9班、10班、11 班、12班,我班序號為10)進行了拔河比賽。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做好了標語牌,設計了助威口號,每個班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非常不巧,比賽那天我有事外出,下面的情況是學校一位領導轉述的。    比賽開始,9班和10班上場了。第一局結束,9班勝。只見10班學生有的嘟起了嘴,有的口中念念有詞,有的沖著9班指指點點。第二局,仍然是9班勝。這下不得了,9班這邊歡呼雀躍,10班那邊哭聲罵聲一片,說9班學生做了手腳,更有甚者,對9班學生說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話語。    輪到9班和11班比賽,10班竟然有一部分同學悄悄站到11班的後面暗中幫忙,其他同學齊喊「11班加油,打敗9班」。10班同學對9班同學的「仇恨」之情溢於言表、見於行動。但最後,與10班同學的願望相反,9班還是成為了整場比賽的冠軍。10班學生那個氣呀,跺腳的、咒罵的、哭泣的、指責的……不一而足。   

2、問題根源    得知這種情況後,我非常震驚。同學們為何這麼經不起失敗呢?我班學生為何這麼看不起9班呢?前年,各村小的學生升入這所學校後沒有分班。9班是4所村小的學生組合到一起的,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學習基礎差;我班是鎮小的學生直接升過來的,學習成績優異。每次考試、競賽,9班學生遠遠落後於我班,有時,學校前15名中9班學生只有一個。這種巨大的差距使我班學生產生了「唯我獨尊」的心理,再加上有意無意的「以分數論英雄」的行為,使得我班學生變得有些目中無人。這次慘敗給了同學們沉痛的一擊,一時接受不了失敗的現實,以至於「妒」火中燒,言行惡劣。   

3、輔導過程    (1).故事明理    故事1: 1912年1月18日 ,英國南極探險隊斯科特等一行5人滿懷信心地到達南極極點後,心情沮喪到了極點,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發現,早在一個月前,挪威人阿蒙森一行早已到達,並且在那裡插上了挪威國旗。這就意味著: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阿蒙森還留下一封信,要第二個到達者為他的業績向世人作證,並把這封信交給挪威國王。斯科特毅然接受了這個任務,他要忠實地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人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故事2:在一屆奧運會的乒乓球比賽中,兩位運動員勢均力敵,在關鍵性的最後環節,裁判判定這一球界外。這時,被裁判判為得分的運動員提出了異議:「我最清楚,這一球為擦邊球,應該是對方得分。」就這樣,這位運動員公正地將就要到手的冠軍讓給了對手,自己只獲得了亞軍。   故事3:有位記者採訪一位總統的母親:「你的兒子當了總統,你感到驕傲嗎?」這位母親回答:「當然,但我更以那個兒子為榮。」記者順著這位母親的手指看過去,看到了一位在田間勞作的收土豆的男子。記者十分不解地問為什麼。這位母親說:「我的這個兒子種土豆年年豐收,是個成功者。而我另一個兒子當了總統,他要是治理不好國家,我也未必以他為榮。」    (2).分組討論  

同學們,讀了這三個故事,你想到了什麼?分組討論後小組代表發言:    生1:我從第一個故事中體會到了斯科特的偉大。他們沒有獲得第一個到達南極的榮譽,但他們的心靈因此而變得無比高尚。他們是真正的英雄,雖敗猶榮。    生2:從第二個故事我體會到了體育比賽是公平公正的,它象徵團結、友誼和進步。故事中的運動員面對夢寐以求的榮譽,卻毅然決然地說出了事實,甘願居於第二,多麼高尚的人格呀!    生3:第三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只要你發揮了自己的能力,你就會得到人們的賞識。    (3).學生彙報    聽了孩子們精彩的發言,我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趁熱打鐵,我提出了本堂課的核心問題:「根據自己搜集的9班取勝的材料,結合以上的故事,談談這次拔河比賽同學們的表現如何?」    片刻的思索後,班長帶頭髮言了:「那天,我不該流淚,流淚有什麼用?它只能說明你懦弱、無能。以後遇到失敗,我要努力查找失敗的原因,而不是傷心流淚。」她的發言贏得了一陣掌聲。    生2:9班勝利了,勝在他們團結協作。他們利用星期四的班會課就選好了上場比賽的隊員,怎麼上場、怎麼站隊、怎麼分配人員都作了詳細的安排,怎能不贏呢?    生3:9班勝了,勝在他們一切從集體榮譽出發,每個人不是只圖上場表現自己。    生4:9班勝了,勝在他們勁往一處使,我這次真正體會到了『人心齊,泰山移』的含義。    生5:我們太驕傲了,驕兵必敗。總以為我們班成績好就什麼都好,小瞧了9班。當他們取勝時我們心裡十分嫉妒,有些同學還罵了難聽的話語,實在不應該。    生6:對,我們要向他們道歉。我不該到11班隊伍後去幫他們拔,這不是正大光明的行為。    素有「小博士」之稱的學習委員說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我們班許多同學思維活躍,成績優秀,但缺少團隊精神,忽視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我行我素。這正如一群刺蝟,個個鋒芒畢露,可又怎麼能抱成一團呢?」   (4).總結升華    聽著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我舒心地笑了。我對孩子們說:「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後產生的嫉妒心理、偏激心理。今天大家從故事中獲得了許多啟發,還聯繫了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剖析,真正調整了失敗後的錯誤心態,老師為你們的成長感到高興。現代社會是個競爭的社會,有競爭就會有失敗,當我們失敗時,不要灰心喪氣,不要咒罵嫉恨,而是要冷靜分析,汲取教訓,查找癥結,以利再戰。正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要虛心地找出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距,爭取下次轉敗為勝,讓競爭促進自己成長、促進自己進步,激勵自己走向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這不僅應當成為我們喜愛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應將它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從失敗中獲益,從失敗中崛起,把失敗當作自己瀟洒走向成功的『彈跳 板』和助推器!」    

二、案例綜合評析:  

1、回放案例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參與各種各樣的比賽,有比賽就會有輸贏,俗話說:勝不驕敗不餒,老師也經常會這樣教育學生,但怎樣看待比賽成敗?怎樣才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這需要教師從生活中,從學生實際感受和體驗中來提高學生認識、觸動學生心靈,激起學生情感體驗,教給學生良好行為。本案例就是一個這樣的活動。10班的學生在拔河比賽中輸給了9班,輸了比賽讓學生感到一種挫敗感,而且是一個優秀班級輸給了平常不如自己的班級,於是班裡的學生們挫敗感就更強,他們不屑、妒忌、氣憤、咒罵,甚至違反規則幫助其他班來打敗9班。10班的學生不僅輸掉了比賽,也輸掉了風度。班主任由此事入手開展輔導活動,以故事明理,引導學生看到自己行為的不足,最後總結升華,讓學生明白人各有所長及應怎樣看待失敗,幫助學生學會去應對比賽成敗。 2、深入案例  (1)、主題選擇有意義。  怎樣看待失敗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有的人用道理說服自己走出失敗,有的人用情景轉移來淡化失敗感受,有的人則採取破壞、甚至自殺或殺人來發泄不滿。可見,失敗帶來的真正威脅,不在於已發生的、不可能挽回的失敗本身,而在於如何看待、承受、轉移失敗感受和後續行動。失敗既可使人吃一塹,長一智,逐漸成熟,走向成功,也可能使人喪失理智,造成更大損失。本活動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愛,班主任在看到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後,及時組織班隊會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後產生的嫉妒心理、偏激心理」,理解「失敗時,不要灰心喪氣,不要咒罵嫉恨,而是要冷靜分析,汲取教訓,查找癥結,以利再戰」,明白「『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要虛心地找出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距」;激勵學生「從失敗中獲益,從失敗中崛起,把失敗當作自己瀟洒走向成功的『彈跳板』和助推器!」接受失敗是學生成長的必修課,願每位教師都能把這門課上好!  (2)、選題視角新穎。  怎樣看待失敗的主題活動有很多,但此案例面臨輸給了弱於自己的對手。一般來說,面對強大的對手,我們有輸的預感,對輸的結果我們心態會很平和,覺得結果本就該如此;當遇到實力相當的對手時,輸令我們有一些遺憾和自責,可能會總結自己的不足與失利,爭取下次成功;但當對手不如自己、甚至是自己根本看不起的對手時,輸了就有可能會很氣憤、抱怨、咒罵,因而輸掉風度、輸掉做人的德行。10班的學生對失敗之所以會有那麼強烈的反映,關鍵是他們輸給了自己看不起的對手。10班的失敗不僅僅反映了應該怎樣看待失敗,還反映了要怎樣看待對手和自己,到底是名次重要還是做人的德行重要?怎樣做到失敗而不失風度?怎樣看待「人各有所長」的道理?此活動可以引發的思考領域很廣。  (3)、結合學生自身經歷進行教育更能觸動學生心靈。   

 怎樣看待成敗?怎樣應對挫折?可能教師平常也教育過。但只有與學生親身體驗結合起來才會引發學生思考,觸動心靈,教師所教的方法才能轉化為學生行為處事的方法。本活動教師通過學生自身比賽中的表現,準確看到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利用教育的契機,通過故事明理,讓學生結合自身體會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問題,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對比存在的差距,觸動學生心底的思考,提高學生的認識。 3、超越案例   (1)、怎樣選用故事說明問題?   作者選用的第三個故事來說明人各有所長,但我覺得此故事不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第三個故事主要在說成功的標準是什麼——「當總統不見得就是成功,種土豆靠自己勞動一樣也是成功的,同樣值得驕傲。」所以,建議找一些更合適的例子讓學生明白「人各有所長」的道理:一個人不可能各方面都強,輸給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尊重對手,善於向不同的人學習,即使失敗了也不要失去了做人的德行和風度,要學會做一個體面的贏者和體面的輸者。   (2)、僅靠講道理能解決問題嗎?  本主題班隊會活動教師通過三個故事的道理啟發學生:他人是怎樣看待成功和失敗的,學生領會了教師的意圖,在教師的點撥下也反省了自己的不足,似乎問題得以解決,對此我持懷疑態度。從心理學上講,一個良好的道德行為的形成,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然後是積極的情感體驗,還要有堅強的意志伴隨執行,最後才可能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本主題活動僅通過提高學生的認識來教會學生如何看待失敗是不夠的。有時我們也知道什麼是對和錯,但做的時候並不一定就會按對的去做,就像10班的學生,他們並不是不知道罵人不好、違背規則不對,但在那種情緒激動的狀態下,控制自己的能力會減弱,往往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所以,我認為此主題活動還應進一步深入。一是讓學生換位思考:當自己取得勝利時,別人這樣對自己,自己會怎樣想?希望別人怎樣看待自己的成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欣賞他人的成功,那麼在失敗面前我們就不會僅僅只有嫉妒了;二是教給學生一些應對激情的辦法。如:用語言暗示和提醒自己、轉移注意力、找人傾訴等等,這樣,在失敗和受挫時才不會做出事後讓自己後悔的事情來。   (3)、怎樣允許不同的「聲音」?   本活動中,學生對故事的分析都是肯定故事主人公積極的方面,然後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也都是檢討自己的錯誤和肯定對手,難道就沒有不同的聲音?沒有學生認為自己希望本班取勝的行為是對的?學生認識的提高是有一個過程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師有意或無意的引導下,學生都按教師想要的正確的觀點去講,但是忽視的並不等於就不存在了。心理輔導的本質在於輔導者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或正確的觀念強加給學生,要允許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尊重學生的看法,應給學生能暢所欲言的環境、敢直抒胸臆的氛圍,為此,教師要有容納的肚量,靈活處理的技巧。還有,雖然文中學生面對失敗的行為不當,但也反映了學生不甘於失敗的上進心,老師應看到這一點,在肯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明確錯在哪裡,為什麼錯,怎樣改正,這樣學生才會口服心也服,也才會記憶深刻,最終落實到行動上。   (4)、怎樣進一步拓展活動?   

  成敗是一種結果,怎樣看待成敗也就是怎樣看待結果。但教育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看待結果,更應引導學生怎樣看待比賽。此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來分析參與的是什麼樣的活動?比賽過程中會經歷什麼?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哪裡?如何克服不足?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個環節都是在和對手競爭,包括他們的氣勢、實力、心態、行為等都是比賽的要素,而不僅僅是最後的結果。此外,還要讓學生學會享受比賽的過程。(案例評點:熊華生)  

三、案例拓展:「鄉音薈萃過大年」  

離元旦還有近兩個月,我們班就開始籌備元旦晚會的節目了。目的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迎合學校晚會的節目審查,還是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強班級凝聚力,並讓他們在排練中得到鍛煉。所以,我要求全班每個同學都必須參加,選擇的節目是《鄉音薈萃過大年》、《花轎起》和小品《踏雪尋梅》等。編舞和導演,由文藝委員和班級里幾個有特長的學生擔任,我授意她們:「協調能力好的同學,舞蹈動作難度可以大些,參加的節目可以多些;協調能力略差的同學,只要在舞台上擺幾個造型,讓他們參與進來足矣。」如此,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而身為班主任的我,也就被解放了出來。但為了防止個別同學有畏難情緒,每天課外活動,我都以身作則,和學生一起學習舞蹈動作——我當然是不上舞台的,我只是想用行動告訴同學們:連老師尚且要認真練功,你們還有什麼不好意思跳舞的?   近兩個月的排練時間轉瞬即逝。這一天,我們首次到學校租用的軍區禮堂去「走台」排練。排練是下了工夫的,但一部分學生畢竟是第一次上舞台,一上場完全暈了,舞蹈亂七八糟,小合唱也沒有合上節拍。再有三天就要正式演出了!這怎麼不叫人著急呢  排練完畢,已是萬家燈火的時候,我的學生一臉瑟縮:「老師,您看外班的節目多精彩啊!」   「是的!所以我們要加倍努力了!」我收拾著物品,頭也不抬地隨便說。   「她們的節目那麼精彩,我們班好多學生都有些氣餒了!」    我暗自一驚:如果我的學生看見別人的節目精彩,所想的不是分析自己的劣勢,迎頭趕上,而是舉手投降,這絕不是我的心愿。   把手裡物品放下來,我認真看著學生:「既然我們的節目通過了學校的審批,說明了我們的節目也不差。但是,你們看是外班節目多,還是我們班節目多?」   「當然我們班多!」   「在同樣的時間內,我們班節目比外班多,保證了數量,質量難免受影響。」學生點頭。   「我們該怎麼做呢?」   「奮起排練,再加把勁!」   我點頭,繼續問:「你們看,哪一個節目演員最多?」 「當然是我們班的《鄉音薈萃過大年》,我們全班都上場了!而別的班級,一個節目最多上十個學生。」   「是啊!別的班級只選有特長的學生上場,而我們班是全體同學都上場。如果單單為了讓領導說我班排練的節目精彩,我自然可以每個節目都挑選有特長的學生上舞台。那沒有特長的同學,本來就膽怯,這次不參與到活動中,更體會不到節日的歡騰。這不是教育的本質。我要讓大家全部得到發展,我寧肯拿節目質量不高做代價。只要你們能得到鍛煉,別人說我排的節目不好,我也心甘情願。」   一席話,我說得很動情,學生明顯被感染了。這一次晚會是她們在學校最後一次上台,誰不願意接受鍛煉呢?我們班有音樂特長的同學上台機會不比外班少,那沒有音樂特長的,這一次最少也有兩次上台機會,我尚且不怕領導批評,她們又有什麼話說?   但是,從內心深處說,我希望我的學生優秀、出色,我願意給學生儘可能多的鍛煉機會,自己卻還是不希望被批評的,因此用最具煽動力的話說:「還有三天時間就要上舞台了!我們不能就此認輸!所以,這兩天大家要辛苦一下,明天周六,我們不休息,來舞台上鍛煉,多走走台(因為舞台是租用外單位的,平時不能來鍛煉),那些沒有舞台經驗的同學就不會再暈頭轉向了。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是!」「老師,您放心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全班學生在有空調的教室里練了聲,便提著錄音機、電腦、電子琴來到了冰窖般的大禮堂,頗有同仇敵愾的氣勢——不錯!寒冷、怯場,如今是我們全班同學共同的敵人。大家不說話,卻一臉凝重,這正是排練的最好狀態,我相信這一上午的練習,足以超過平時一周的排練。   大禮堂悄無聲息,一片陰暗,似乎還沉睡在冬日的早晨里。只有舞台上一盞燈泡亮著,昏慘慘如瞌睡人的眼。如果一個人來這裡,定有凄惶、恐怖感。但是,我們現在需要這樣安靜的環境排練。   我試遍了所有電源、插座,無奈全都沒有電,怎麼辦呢?我對學生說:「充分的準備是成功的第一步。好在我帶了電腦,電腦里有電。」   先用電腦排練豫劇《抬花轎》。格格演唱,另有十六名學生扮演新娘、四個轎夫伴舞。我們平時排練用的是磁帶,磁帶和光碟節奏不一樣,正式演出是要用光碟的,所以昨天的《抬花轎》尤其失敗。電腦聲音好小,我抱著它一邊躲避著新娘們的舞步,一邊巡迴在舞台中央,好讓所有人都能聽見。這一次我們重新拉了隊形,一曲《抬花轎》沒有排完,電腦沒電了,捨不得讓格格費嗓子,我大聲歌唱著、打著  

節奏讓學生練習。   學生進步好快,我真正感覺到了師生一心的愉悅。   接下來是《鄉音薈萃過大年》,我們根據舞台重新編排了舞蹈造型,只到確信學生不會再暈頭轉向,已經中午十一點半,學生興緻極高,我也放下心來。約好了下午繼續排練……   學校元旦文藝匯演如期舉行,我班的節目受到了一致好評。   元旦後第一次早會時間,我帶同學們總結元旦文藝匯演的情況。   我一向認為,班級活動開展完成以後,決不意味著結束。對活動的評估和拓展,甚至比活動過程還重要。否則,同學們玩也就玩過了,不會有人思索那麼多,不會從中得到特別有價值的經驗或教訓。   我發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班的節目成功嗎?   毫無疑問,大家都回答「非常成功」。事實上,現在老師們看完節目,也說他們的頭腦里一整天都迴響著我們的班歌:「我們薰衣草……」而孩子們感興趣的,卻是《踏雪尋梅》里的「響丁當、響丁當、響丁當……」   我說:「咱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做準備的?」   答:「兩個月前。」   「可見,我們若不提前付出,就不可能會有回報的。」   學生點頭。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在匯演過程中,你看到了什麼讓人感動的事情?」   學生一開始很迷茫,後來,美玲說:「咱們班的學生都很守時,說什麼時候集合,就能什麼時候集合。」   甜甜說:「這麼冷的天,我們穿著光胳膊的衣服在舞台上跳舞、歌唱,但沒有一個學生退卻。   我點頭,說:「好!讓我們為自己鼓掌。」熱烈的掌聲響起來,我繼續問:「還有什麼讓人感動的事情嗎?」   

學生認真想了想,有人含糊著說:「沒有了啊!」   我點頭說:「我倒觀察到幾點。首先是沁芳,她特別操心,在小品演出前就在台下等待了。快到自己伴奏的時候,她竟然蹲在舞台下——因為害怕影響別人看演出。」同學們都紛紛看沁芳,沁芳笑著漲紅了臉。我繼續說:「沁芳的膽子小,你們知道當時陪伴沁芳的是誰嗎?」大家茫然地搖頭,我說:「是昊寶,是那個曾經任性淘氣的昊寶,現在卻非常懂事。本來小品里有她的角色,結果被刷掉了。但她沒有絲毫不滿,依然這麼關注著班級,關注著我們的節目。最為難得的是,她在忍受著病痛——她已經有好幾天沒有好好吃飯了。這樣的學生,確實讓我感動,難道你們不感動嗎?」   大家主動鼓起掌來。   我繼續說:「在咱們班,最讓我欣慰的就是大家都有一個寬廣的胸懷。比如小青,她唱歌跑調,婷婷就在幕後為她伴唱。這說明,同學們在當時根本就不想自己的利益和面子,我們只有一個目標——讓節目更精彩些。我希望,我們班能永遠這樣積極向上,同學們永遠都這樣寬厚善良。」   其實,這是我在強化同學們服務班級、服務他人的意識,同時又給了大家一個好的標籤——我們的心胸很開闊。   然後,我說:「大家感覺咱們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沒有?」   學生愣著,不知道怎麼回答。她們是真的沒有認真觀察。我提示說:「咱們的舞台妝化得怎麼樣?」   學生一聽,才恍然大悟:「我們不該用粉色眼影,我們的妝太淡了。」   我說:「還記得嗎?你們去買化妝品的時候,我就給你們建議,藍色眼影上舞台最有效果,你們偏偏不聽。我只好任你們買粉色眼影。」   學生都笑:「那您當時怎麼不強迫我們聽您的?」   我驚笑道:「我強迫你們?我能事事強迫你們嗎?那豈不是要激起你們的逆反心理?這樣的傻事我才不要做。但通過這件事你們要相信,老師給你們的建議多數情況下是有價值的。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豈虛言哉?以後,在小事上我還是只提建議,你若不聽,就只能接受教訓了。好在這教訓也不嚴重;但在大事上,比如你要跳樓、要曠課、要玩失蹤,我就要強迫了。」   反思我在評估總結中的這一席話,主要目的其實還是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同時讓大家理解老師。人們說:「醫生越老越吃香,而老師卻是越老越不值錢。」因為醫生憑的是技術,而老師拼的是體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師的體力越來越差,若不趕快提高教學技術,依然一刻不停地陪伴著學生,或者說監督著學生,那也是消耗、燃燒,會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         

  

  

  

  

  

  

  

  

  

  

  

  

  

  

  

  

  

  

  

  

  

第三講: 班主任與每次活動  

  

第四節:溝通與交往主題活動——溝通與交往的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我們也「實話實說」  

與往日不同,我們的班會選擇在四樓的音樂教室召開。今天的音樂教室經過同學們的布置,儼然成為了一個小小的演播室。淡藍色的窗帘作為背景,上面貼著同學們書寫的班會主題,幾個鮮紅的大字——《我們也「實話實說」》。階梯型的長條凳子變成了觀眾席,全班43名同學坐在上面充當觀眾,旁邊還擺了幾把椅子,請與會的家長和老師坐在那裡當嘉賓。老師也改變了往日的身份,在這裡客串當起了這期《實話實說》節目主持人。    當同學們進入會場的一瞬間,不由得悄悄地議論了起來,眼中充滿了好奇,似乎在問:「今天老師的葫蘆里究竟賣的是什麼葯呢?」    上課鈴聲響起來了,老師用眼神示意大家坐好,便走到「演播室」的前面講起了開場白:「同學們,中央電視台有個非常有意思的欄目叫做『實話實說』,你們看過嗎?」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看過!」    老師繼續問道:「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這個節目嗎?為什麼?」    一個男同學站起來說:「喜歡,因為在那個節目里,觀眾和主持人都能暢所欲言,講出自己的心裡話。」    一個女生接著說:「參加節目的人都非常誠實,他們的話讓我們大家很感動。」    老師微笑著點點頭說:「老師也有和大家同樣的感受。今天,老師把『實話實說』節目組請到了我們五(4)班,就讓我們一起敞開心扉,做一次節目。不過崔永元今天沒有來,他把主持人的話筒交給了老師,由我客串做一次節目主持人,你們也改變角色來當一回現場觀眾,利用這個機會說說自己的心裡話。你們願意嗎?」    觀眾席上一片鬨笑,同學們高興地答道:「願意!」    我們的班會就在這樣活潑輕鬆的氣氛中開始了。    「同學們,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從這樣一個故事開始。請大家看錄像。」老師為同學們播放了一段由同學們自己演出的小片子《為什麼會這樣?》。    故事簡介:    一個課間,五(4)班的同學們都在做著自己的事情。有的準備用具,有的喝水,有的交談著這時,五(2)班的一位同學來到了教室門口,招呼著坐在位子上正在改錯題的學生甲,想讓他借給自己班同學兩本英語書。    學生甲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書給了他,可是還差一本,怎麼辦呢?他想起同位子的學生乙也帶了,可是這時碰巧學生乙不在班裡。於是學生甲隨手就從乙的書包里把書拿出來給了(2)班的同學,然後就出去玩了。    不一會兒,學生乙從英語老師那兒回來了,正好要用英語書改錯,可是左翻右翻,到處都找遍了,卻怎麼也找不到,一下子急得他滿頭大汗。這時學生甲走進教室,學生乙著急地問學生甲看到了自己的英語書沒有,學生甲滿不在乎地告訴乙,自己把書借給別人了。這下可不得了,心急火燎的乙不由分說,和甲吵了起來……    老師知道了這件事,讓他倆講述了這件事的經過,他倆都覺得自己很委屈……    由於是同學們自己演出的錄像,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看著看著,不由得被同學的表演逗得樂了起來。   錄像很快放完了。老師走到會場中央,對同學們說:「同學們,看了這段錄像,你們說說,發生這樣的事情究竟是誰的錯呢?」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都講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認為是甲不好,有的認為乙也有錯,最後大家達成共識,兩個人在處理這件事時都欠考慮,沒為對方著想,而且缺少必要的溝通與交流,才導致了誤會的發生。    老師對同學們的意見表示同意,又接著總結到:「看來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他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總以為自己是對的!而且根本沒有給對方解釋的機會,處理問題不夠冷靜。如果遇事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一想,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理解體諒他人的想法,就能減少誤會的發生。」    老師又將話題引到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類似的事例非常多。前幾天,老師在咱們班做了一次調查,了解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與自己的同學父母、老師之間存在著一些誤解,一些同學們至今還不知如何去解決。我選取了一個事例,我們大家一起幫這個同學出出主意好不好?」    老師請學生丙站起來講述自己的困擾。學生丙是一個在班級中學習優秀、具有特長的女生,是大家公認的好學生。但是在與同學交往方面卻存在著較大的問題。這次選取她的典型事例,原因有三:    (1)想重點幫助她,使她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並在今後的生活中充分重視這個問題。    (2)讓家長和孩子面對面溝通,增進雙方的理解。    (3)讓全班同學受到教育,在情感體驗中進一步認識推己及人的含義。    學生丙的這件心事在心中已經憋了好久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她深情地講述了自己的心事:「有一次,我參加完合唱隊活動,天已經很晚了。當我下樓見到媽媽時,累得我連話都不想說,只想趕快回家。當媽媽發現我沒戴紅領巾時,就讓我立刻回班去找,我跑到三樓,在自己的位子里找了半天沒找到。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媽媽時,媽媽卻讓我再上四樓音樂教室去找。於是我又跑上四樓,還是沒找到。我實在不想找了,就對媽媽說:『媽媽,我找不到了!也不想找了。』可是媽媽竟然當著我身邊同學的面,大聲地批評我!當時合唱隊的一些同學都看見了,讓我覺得好沒面子啊!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了。到現在我也覺得自己特別委屈,媽媽為什麼一點都不體諒我,一點面子也不給我留!」她越說越委屈,眼圈一下子就紅了!    旁邊的同學專心地聽著,都被學生丙的事情感染了,悄聲議論著,覺得丙的媽媽做得有些過分。    這時,老師請在場的同學站起來發表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多數同學都認為丙的媽媽做得不好,不體諒孩子的心情。同時也發起了牢騷,說自己的父母也經常出現類似的情況,個個同學都似乎為此憤憤不平。也有個別同學說,丙的媽媽這樣做是為丙好,是想幫助她改掉丟三落四的壞習慣。一時間教室里議論紛紛。    這時,老師走到了特意請來的學生丙的媽媽面前,此時,丙的媽媽眼圈也微微有些發紅了,神情也有些嚴肅,面對孩子們的不滿和指責,她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心情一定很複雜。究竟應不應該請她發言呢?老師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把話筒遞給了她:「同學們,這位阿姨就是咱們班同學丙的媽媽,今天老師把阿姨請到學校來參加我們的班會,咱們也聽阿姨說說好嗎?」    同學們一邊鼓掌,一邊瞪大眼睛盯著這個阿姨,想聽她到底說些什麼。嘉賓席的家長也關注地望著她。頓時,丙的媽媽成為了眾人目光的焦點。    只見丙的媽媽慢慢地站了起來,平靜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開口講話了:    「各位同學,我是丙的媽媽。聽了大家的話,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大家都知道,你們的同學丙是一個丟三落四的女孩,她丟過好多東西,而自己一點都不重視這件事。我特別著急。當時,看她又丟東西,我只想讓她趕快去找,不能讓她的壞習慣繼續,所以就對她態度嚴厲了點,沒注意周圍的同學,也沒顧及她的面子。這一點確實是阿姨考慮不周。在這裡,阿姨想說聲對不起。是媽媽不好,希望你能原諒我。」    丙的媽媽這一番話,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不由得熱烈鼓起了掌,同學丙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老師抓住這個時機,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同學們,同學丙的媽媽對她的要求本來是正確的,是為了糾正她的壞毛病。她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只是態度語氣稍微嚴厲一些,阿姨卻能在理解大家的心情之後,主動承認錯誤,為我們樹立了為他人著想、體諒他人的好榜樣。讓我們大家再次為阿姨鼓掌,向阿姨學習!與阿姨相比較,我們做得怎樣呢?我們應該對阿姨說點什麼呢?」    這下同學們都紛紛舉起手來,有的向阿姨表示敬意,有的為自己只想到自己的感受而慚愧,並向阿姨道歉,還有的表示要向阿姨學習……同學丙也激動地向媽媽說了聲:「對不起!」氣氛非常熱烈。    接著,老師又引導同學回顧自己在平時生活中處理問題時的做法,是否有隻顧自己感受的時候。同學們認真地對自己的言行做了檢討,還交流了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同學們似乎意猶未盡。老師微笑著示意大家安靜下來,親切地對大家說:「同學們,剛才我們的討論非常熱烈,可是一節課的時間過得飛快,我們今天就到這裡了。生活中像這樣的問題,還有許多許多,我們的同學非常聰明,相信每位同學通過今天的班會,都獲得了一些啟示,一定會想出很好的解決辦法的。在下次節目里,就請同學們一起來談談你是怎麼很好地解決這樣的難題的。」…學們,這期『實話實說』節目到這兒就結束了,歡迎大家提供更好的話題,讓我們的節目繼續辦下去!」此時,音樂響起,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班會結束了。  

二、案例綜合評析:  

1、回放案例   人際交往是困擾學生的一個常見的問題,於是班主任設計組織了一次以人際溝通為主題的班級活動。  活動形式很特別,借鑒了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欄目的形式,老師客串主持人,請了嘉賓和同學們做觀眾,自由發表意見。  活動中重點討論了兩個事例 :一個是在同學之間發生的,一個則發生在母女之間。  前者是一個學生在沒有經過同桌允許的情況下,把同桌的英語書借給了別人,而同桌恰巧在這個時候又要用英語書,於是兩人各說各有理地爭吵起來。後一個例子是一位母親要求女兒去找回丟失的紅領巾,女兒強調自己很累,不願多找,而母親則認為丟三落四是女兒的壞習慣,當著同學的面批評了她,為此,女兒感到非常委屈,以至於在會場上講起來還很傷心。 2、深入案例   第一,選擇了一個有實際意義的主題。  人際交往與溝通主題來自班級同學們的生活,是他們經常碰到、感到棘手並為之煩惱的問題。初中生進入青春期後,交往面擴大,樂於交朋友,但是,他們相應的知識和社會經驗又很有限,處理人際交往問題的能力不足,經常出現矛盾。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疏通解決,便可能積鬱形成一些心理困擾或障礙。輕者,神思不寧,影響學習;重者,則可能導致學生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選擇這樣一個活動主題,學生們感興趣,樂於參與發表意見,並且有話可說。  第二,採用了一個好形式。  圍繞這個主題活動,班主任設計採用了一個比較新穎的形式,借鑒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節目的形式,對音樂教室作了一番布置,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又有點神秘、;對老師、學生、家長的角色身份作了一番「包裝」處理:老師、學生和家長分別客串主持人、嘉賓和觀眾。由於淡化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身份,加上老師的主持話語輕鬆幽默,師生共同營造出一個自然輕鬆、暢所欲言的氛圍。  教師讓出主體位置,採用積極聆聽的方式,引導學生敞開心扉,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通過思考、討論,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形式體現了這樣的理念:學生是問題的主體,也應該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力量。  第三,準備比較充分。  事先做過調查,比較準確地掌握了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矛盾問題和困擾,並將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矛盾問題攝製成了錄像,同時,邀請了部分學生家長有準備地參與這次活動。較充分的準備使班主任在活動中處於教育的主動地位,能夠預見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而隨機引導。  第四,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在班會中將家長請入課堂,將家庭力量與學校力量相結合,融洽了家長與學生的關係,對家庭教育也起到了指導的作用。 3、超越案例   (1)、學生還是教師擔當主持人更合適?  一種觀點認為應當由學生來擔任。在班級活動教師最好是退居幕後,甚至連導演都別充當,放手讓學生干。這樣做有很多好處,一是活動更有實效。不用擔心學生的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比老師想像更有能力,很多東西是老師根本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二是活動由學生主持和組織,學生積極性特別高,參與面更廣泛。三是讓學生自己作主,即使有瑕疵,有稚嫩的地方,也顯得真實與可愛。總之,開展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和鍛煉學生,由學生主持的活動,既使存在一些問題,也會比那種完全由老師包辦的班極活動效果好。  另一觀點把活動順利開展放在更重要位置,主張這類活動第一次最好由班主任親自主持,為學生打一個樣板後,後續活動可嘗試著讓學生去做主持。  其實活動順利開展與鍛煉學生都重要。活動進行不下去,鍛煉學生的目的也達不到。活動在老師的包辦下看起來很順利,若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這種順利也是空洞的,沒有用處的。  正確的作法是兩者兼顧。在保證活動能基本正常進行下去的前提下,儘可能把老師承擔的工作讓渡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活動中鍛煉成長。  (2)、調解矛盾也要注意講原則。  案例中調解了兩個問題:同學之間的爭論和母女之間的不理解,倡導學生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並理解對方,多作自我批評。  

  其實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問題。案例中母女兩個確實存在溝通的問題,因此這可通過相互尊重與理解來解決,案例中的做法是恰當的。案例中兩同學的衝突則是由於同學甲不遵守規則造成的。不經主人同意把別人的東西借出去,這是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是錯誤行為。被侵犯同學抗議是正當的,只是方式方法有點毛病。也就是說,同學甲的問題是原則問題,同學乙的問題是溝通技巧問題。為化解矛盾,不辨是非,各打五十大板,息事寧人的做法,並不一定妥當。  

三、案例拓展: 一起走過……  

 2004年11月24日 ,左伏桃老師在武漢糧道街中學初三(5)班上了一堂題為「一起走過」的主題班會,探討學生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會後《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等地方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 2004年12月28日 ,應中央電視台邀請,左伏桃老師帶著幾個學生和家長,到北京做了一期訪談節目,並於 2005年2月25日 在央視播出。一次普通的主題班會,引起了從地方到中央的媒體熱切關注。這是一堂怎樣的班會,何以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1、主題產生   本學期,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題:我嚮往______的生活。結果在作文中大多數學生將矛頭對準了家長,認為家長對自己管束過於嚴格,與自己沒有共同語言。他們嚮往的是「自由的生活」、「沒有父母嘮叨的生活」、「沒有父母管束的生活」。面對這個問題,我陷入了沉思:學生與家長之間有太多的結需要解開,而這個結的根源是缺少溝通、了解和理解。於是,我萌生了開這樣一個主題班會的念頭,來引導學生學會與家長溝通。   

2、活動過程   Ⅰ.用小品創設情境   小品表演《父與子》。故事情節:父親偶爾到學校,發現兒子成績非常差,是年級倒數第一名。父親慌了,為了提高兒子的學習成績,父親為兒子報了四個培優班。兒子很配合,經過努力,期中時,兒子的成績提高了很多。兒子期待著父親的肯定與賞識。出乎意料的是,父親強壓住心裡的喜悅,依然板著臉教訓兒子,認為提高不夠,又給兒子報了更多的培優班。受傷的兒子產生了逆反心理,一怒之下,扔掉書本,不再學習。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和家長之間有過類似的矛盾?是如何解決這些矛盾的?學生紛紛發言,敞開心扉,述說自己與家長之間的種種矛盾、心結。說到動情之處,有的學生激動起來。   教師總結:出現矛盾,你們要麼頂撞父母,要麼以沉默來對抗,有的甚至離家出走。最後都因此而與家長產生感情上的隔膜,形同路人,無話可說。我相信從心裡來講,你們都不願意與父母鬧僵,那該怎麼辦呢?   Ⅱ.用遊戲引發思考   遊戲:解繩結。我在一根十多米長的繩子上打了十多個不同形狀的結。請學生解開。遊戲結束後,教師採訪參與遊戲的學生。曉宇同學說,解結的遊戲讓他想到了他與爸媽之間的隔閡,其實那就是一些「心結」,如果我們一味地逞強好勝,頂撞爭吵,這個「結」會越來越緊。   曉婧同學說,解結要找到結的頭,解「心結」亦要找到問題的源頭。   媛媛同學說,要嘗試用不同方法,這樣會解決得更快更好。    曉暢說,我認為解結需要合作。只靠一個人是解不開的,就像我們和父母需要溝通。   Ⅲ.用測試展示差距   幾對父(母)子(女)同時答題。三個問題分別是:對方生日是什麼時間?對方有什麼愛好?對方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   結果是家長對學生了如指掌,每個問題都回答得非常準確,而學生基本不能準確回答這三個問題,有的甚至一個問題也答不上來。   教師:一個小小的測試展示了巨大的差距,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在我們十多年的生活里,父母竭盡所能,關愛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中間該有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講講父母最讓你感動的故事。   曉聰講述了媽媽為他辭掉了心愛工作的故事。   曉馨說:「本月我收到遠在海南的父母的一封信,他們說你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我們會把對你的愛深埋在心底。」   曉韜講述了與父親摔跤的故事:「每周末我都會和父親摔上一跤,如果我輸了,我就特別高興,因為這說明我的父親還沒有老,還是很年輕。我希望他永遠年輕。」   教師: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卻常常視而不見。今天,我們強烈地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與犧牲。下面請說一句: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   有的說:「爸爸、媽媽,下輩子我們還做一家人。」   有的說:「對你們的愛我會永遠珍藏在心底。」   有的說:「媽媽,請原諒女兒的無知給您帶來的傷害。如果可以,我願意化作冬天裡的一簇火苗,溫暖您受傷的心……」   

「心結」,如果我們一味地逞強好勝,頂撞爭吵,這個「結」會越來越緊。   曉婧同學說,解結要找到結的頭,解「心結」亦要找到問題的源頭。   媛媛同學說,要嘗試用不同方法,這樣會解決得更快更好。    曉暢說,我認為解結需要合作。只靠一個人是解不開的,就像我們和父母需要溝通。   3.用測試展示差距   幾對父(母)子(女)同時答題。三個問題分別是:對方生日是什麼時間?對方有什麼愛好?對方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   結果是家長對學生了如指掌,每個問題都回答得非常準確,而學生基本不能準確回答這三個問題,有的甚至一個問題也答不上來。   教師:一個小小的測試展示了巨大的差距,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在我們十多年的生活里,父母竭盡所能,關愛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中間該有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講講父母最讓你感動的故事。   曉聰講述了媽媽為他辭掉了心愛工作的故事。   曉馨說:「本月我收到遠在海南的父母的一封信,他們說你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我們會把對你的愛深埋在心底。」   曉韜講述了與父親摔跤的故事:「每周末我都會和父親摔上一跤,如果我輸了,我就特別高興,因為這說明我的父親還沒有老,還是很年輕。我希望他永遠年輕。」   教師: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卻常常視而不見。今天,我們強烈地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與犧牲。下面請說一句: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   有的說:「爸爸、媽媽,下輩子我們還做一家人。」   有的說:「對你們的愛我會永遠珍藏在心底。」   有的說:「媽媽,請原諒女兒的無知給您帶來的傷害。如果可以,我願意化作冬天裡的一簇火苗,溫暖您受傷的心……」 4 「心結」,如果我們一味地逞強好勝,頂撞爭吵,這個「結」會越來越緊。   曉婧同學說,解結要找到結的頭,解「心結」亦要找到問題的源頭。   媛媛同學說,要嘗試用不同方法,這樣會解決得更快更好。    曉暢說,我認為解結需要合作。只靠一個人是解不開的,就像我們和父母需要溝通。   4.用測試展示差距   幾對父(母)子(女)同時答題。三個問題分別是:對方生日是什麼時間?對方有什麼愛好?對方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   結果是家長對學生了如指掌,每個問題都回答得非常準確,而學生基本不能準確回答這三個問題,有的甚至一個問題也答不上來。   教師:一個小小的測試展示了巨大的差距,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在我們十多年的生活里,父母竭盡所能,關愛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中間該有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講講父母最讓你感動的故事。   曉聰講述了媽媽為他辭掉了心愛工作的故事。   曉馨說:「本月我收到遠在海南的父母的一封信,他們說你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我們會把對你的愛深埋在心底。」   曉韜講述了與父親摔跤的故事:「每周末我都會和父親摔上一跤,如果我輸了,我就特別高興,因為這說明我的父親還沒有老,還是很年輕。我希望他永遠年輕。」   教師: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卻常常視而不見。今天,我們強烈地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與犧牲。下面請說一句: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   有的說:「爸爸、媽媽,下輩子我們還做一家人。」   有的說:「對你們的愛我會永遠珍藏在心底。」   有的說:「媽媽,請原諒女兒的無知給您帶來的傷害。如果可以,我願意化作冬天裡的一簇火苗,溫暖您受傷的心……」 等地溝通,幫助孩子自己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而不是硬逼她們走家長代為設計的前程。」   一位參加了班會的老師說,那天會後,我想到了自己,從讀書到工作到成家立業,多年在外,與父母很少溝通,也很少去關心他們,晚上我就打了一個電話回家問候父母,告訴他們我愛他們。  

                          

  

  

  

  

  

  

  

  

  

  

  

  

  

  

第三講: 班主任與每次活動  

  

第五節:社會實踐活動——志願者活動一定出於自願嗎?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走近老人 愛心涌動  

組織學生慰問敬老院是我校一項傳統活動,已堅持了二十多年了。以前活動通常由學校少先隊統一組織,現在改為以班級為單位自主開展活動,每年總有幾班主動積極報名,延續這一傳統。前些年,這類活動在上半年舉行,通常是在三月份作為學雷鋒做好事活動。現在改在下半年九九重陽節,作為一種敬老志願者活動。  

  我班年年參加慰問敬老院的活動,今年也不例外。我們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準備:  

   一是向同學們介紹志願者活動常識。   志願者指不以獲取物質報酬為目的,而是基於良知、信念和責任,自願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志願者以自願且不圖報酬的方式參加社會活動,促進社會進步,推動人類社會事業發展。在環境保護、社區服務、救災、大型運動會藝術節等場合均有志願者的身影。2008年北京奧運會需要大量的志願者,能當上一名奧運志願者是廣大青年學生的光榮。(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成千上萬的志願者冒著生命危險奔赴災區抗震救災,挽救生命,幫助了災區人民,溫暖了全中國,感動了全世界)。志願者主體是成*人。廣大中小學生服務社會、體驗生活的志願者活動主要是在其父母允許和學校批准的前提下,在學校班主任的有序組織引導下,以預備期志願者的身份進行的。  

  講完之後為了加深印象,我向同學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做志願者光榮嗎?我們能不能做志願者?中小學生做志願者應當注意的問題?同學們都作出了正確的回答,氣氛熱烈。  

  二是發出「敬老愛老」活動倡議書。   全體少先隊員:「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學校二十二年來一直的追求,為了讓這一傳統美德在我們少先隊員中發揚光大,請全體少先隊員迅速行動起來。為此,我們特提出如下倡議:禮遇身邊老人,給一張笑臉;孝敬家中長輩,做一件實事;關愛孤寡老人,參與一次志願活動。以真心敬老,以熱心愛老,以實際行動助老。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溫馨,讓老人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三是分組進行具體的準備。   禮物籌劃小組,負責搜集和準備小禮物,以學生自製的小玩藝,手工藝品為主,根據「班級財務」狀況購買一些禮品。文藝表演小組,負責節目籌劃,組織與協調班級同學的節目。服務小組,主要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談心聊天。  

  剛確定了分組名單,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也許是對分組有意見,也許是受我介紹的志願者活動知識的啟發,有一位同學站起來提議,「為什麼我們班志願者活動總是那樣單一,沒有一點創意,年年慰問敬老院?當奧運志願者多光榮,雖然說我們沒有機會成為北京奧運志願者,但我們可在火車站,汽車站在地方宣傳宣傳奧運知識,為北京加油,為奧運加油。能不能多設計一些志願者活動,誰願意參加哪個小組活動,由同學們自由報名。」  

  還有一個同學說「志願者活動前提是志願,那天有剛好有點事,我可請假嗎?」  

  對這兩位同學的發言我雖略感不快,卻也挑不出大的毛病。  

  我耐心地向學生解釋:「志願者活動的要義是志願,參與活動發自內心。從理想的角度來說,應同時開展多種多樣志願者活動,讓同學們自主選擇。社會上志願者活動就是這樣,這正是志願者活動的魅力所在。但是,班級志願者活動是一種集體活動,因為安全上考慮每一項活動都需要教師的指導,一個班同時舉行多種志願者活動確實存在困難。慰問敬老院是我們學校的一項傳統,這類活動貴在堅持。為奧運加油志願者活動是一個好提議,我將認真考慮。至於有的同學下星期六有事,不能參加活動,可向我請假,報學校批准。」  

  同學們沒有再說什麼。各項準備活動進展很順利。  

  活動如期舉行,也沒有同學缺席。活動的效果應當說不錯,有一位同學在題為「隊旗飄飄」的作文這樣來描述這次活動: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也是溫馨的老人節。一大早,我們便依舊舉起少先隊隊旗,來到「漢豐敬老院」,看望常年生活在那裡的爺爺奶奶。  

  來到敬老院門口,老態龍鐘的老人們凝望著我們,似乎好久才回過神來。從他們的眼神里,我們看到了什麼是孤獨,什麼是無奈,什麼是渴求。此時,我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也常在我將要回家時,倚靠著門邊的窗戶,向我回家的方向不停地張望。而這些沒兒沒女的孤寡老人,她們生活在敬老院里,只有無限期的等待。我們的到來,顯然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此刻,我們的心中一陣陣絞痛!  

  我們迅速來到老人們身邊,為他們獻上我們精心準備的禮物,給他們捶背,為他們捏肩,送上我們久違的問候。儘管我們的節目並不一定精彩,可他們總會報以最熱烈的掌聲和開心的微笑,這不是老人們對我們的安慰,而是他們在經歷太長時間的冷清後偶遇親情時的一種激動。所以,我們的隊員也更加努力,他們一會兒為老人折被子,一會兒為老人打掃房間。看到有老人被病痛折磨得慘不忍睹,我們不少同學都流下了同情的眼淚。  

  『漢豐三校每年的這天都會來看我們,從未間斷過,我代表敬老院向三千多名師生表示衷心的感謝。"聽了這位老人發自肺腑的發言,不少同學潸然淚下。感動、自豪、慚愧什麼都有。是的,我們每年都會如期赴約,二十多年來少先隊員們從沒間斷,因為老人們是我們的牽掛,是我們漢豐三校的親人。孝敬他們是我們隊員們特有的殊榮。同時,我們又慚愧,我們每年才來一次,每次都只有僅僅的兩、三個小時,而一年卻有365天,8760小時啊!兩三個小時不就只是杯水車薪嗎?  

  在活動後的總結會上,同學們念了自己的作文,交流了活動後的感想。老人最怕的不是物質生活的好壞,他們最需要的是親情,是關懷,是溫暖!老人們對我們到來是多少歡迎。我們的活動是有價值的,我們的付出有意義。有的同學問,一年只慰問一次,是不是太少,我們班能不能每學期慰問一次,或者採用分組慰問的方式,一年多去幾次。幾個感情豐富的女生還止不住哭泣。  

  班級活動,特別是志願者活動,只有發自學生的內心,觸及心靈,才有意義。同學們對敬老活動有這樣深刻的感悟,我只靜靜地聽,心中高興著,刻意的引導是多餘的。  

在總結會快要結束時,我宣布了一個消息,學校原則上批准我們班在校外開展一次奧運宣傳活動,同學們聽後歡呼雀躍。我還說,這種活動完全由同學們策劃,老師只作參謀,主要是安全參謀。同學們躍躍欲試,甚至商議扮著福娃模樣進行宣傳的可行性。  

  師生們對下次志願者活動都充滿著期待。  

二、案例綜合評析;  

1、回放案例  慰問敬老院是中小學經常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活動的展開很平常:活動之前的動員與精心準備、活動的實施、活動後的小結與反思,依次進行。  在這平常的外表之後,這次活動有許多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一是班主任強調這是一次志願者活動,並專門介紹了志願者活動的知識;二是同學們按照志願者活動的精神對敬老活動提出了疑問;三是了做到既堅持傳統,又不斷創新,從而增加活動本身的吸引力。 2、深入案例   (1).慰問敬老院成為學校的一項傳統  一個學校20多年堅持開展慰問敬老院的活動,令人欽佩。長期堅持做好事,會積累許多好的經歷,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從而形成好的傳統。這種堅持本身就是學校的一種資源,必然會產生強大的力量,對廣大師生帶來無形的影響。傳統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力量。班主任老師配合學校,積極主動延續這一傳統,帶領同學們參與敬老活動,感動了老人,同時也感動了師生。  難能可貴的是,在堅持好傳統的同時也注重創新,使傳統教育活動煥發活力。比如,活動原來由學校統一組織,現在改為由各班自主組織,這樣就為班主任創新提供了機會。  (2).與時俱進,用志願者活動精神開展敬老活動  班主任的這種做法讓學生提前感受到志願者活動的魅力。近年來我國志願者活動有了長足的發展,環境保護、珍稀動植物保護、關懷弱勢群體、愛心助學等項目中的志願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更不用說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08年奧運服務中的志願者活動了。志願者活動多是一種民間行為,一批志同道合的公民自發地組織起來,在幫助和關愛他人、創造美好世界的過程中獲得心靈的快樂與滿足。志願者活動的興盛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青少年學生是志願者隊伍的預備隊,向學生們介紹志願者活動,引導他們參與志願者活動,感受志願者活動的樂趣,這是對志願者活動最好的推介。  班主任的這種做法還提升了班級活動的品質。班級活動是一種體制內的活動,通常存在居高臨下的教育意味,多多少少帶有成*人意志的成份,強制性、外在性、表演性摻雜在一起,學生並不一定從內心喜歡。志願者活動強調自願、自主、發自內心、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享受快樂,用這種精神來規範和要求班級活動,活動將變得更有吸引力,達到更好的效果。  (3).注重活動前的動員與活動後的總結,關注學生心靈的感受。  搞好環境衛生、送一些禮物給老年人、陪他們說說話,並不是活動的全部目的,班級活動還要在過程中促進學生的成長。這位班主任事先向學生介紹許多知識,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活動的意義,並盡量放手讓學生做事,鍛煉學生的能力,事後又組織學生交流心得,充分發揮了活動的教育功能。 3、超越案例   

  (1).學雷鋒活動與志願者活動的聯繫與區別  慰問敬老院過去歸屬為學雷鋒做好事,多在每年三月份開展,現在更多的是作為紀念日主題活動,本案例還把它作為一種志願者活動。雖然近年來學雷鋒活動很少提了,新聞媒體也很少有這方面的報道,但學雷鋒活動本身是值得肯定的。當然,志願者活動更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  學雷鋒活動與志願者活動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是在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都是一種奉獻行為。不同之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①活動組織者不同。   學雷鋒活動往往由一個正式組織發動,如學校、工廠、機關、共青團或少先隊組織的,志願者活動往往由民間自發組織而成。前者是一種政治動員,後者是社會動員。   ②活動的形式不同。   學雷鋒活動多是響應上級的一種號召,帶有他律的色彩;志願者活動往往是自主組織的、民主的和自願的。   ③ 活動的動力不同。  學雷鋒活動多多少少伴隨一種行政和道德的壓力,甚至還帶有一些強制的成份,或者活動的參與者帶有一些功利的目的,作為獲得表揚或入團入黨的一種途徑。志願者活動發自於內心,它強調在做好事的過程中享受快樂。學雷鋒做好事往往有一種犧牲感,如果沒有受到相應的外在肯定和表揚就會感到很委屈,而志願者活動在利他的行為當中得到自我的一種肯定,它是一種心理需要的滿足,它是自足的。   在現代社會當中,志願者活動行為更符合當代青少年的特點。從孩子們的角度來講,別人越讓他做什麼,他越不願意做什麼,他更希望自己去做一點什麼,喜歡一種個性化的社會參與。把志願者行為的某些特徵引進學校德育過程中是一種趨勢。    (2).班級志願者活動都是出於學生自願嗎?  案例中有一個學生提出請假不參加班級敬老活動,案例後來只交待了活動「沒有同學缺席」;另一個學生提議搞一次奧運宣傳的志願者活動,其實也隱含有不太喜歡敬老活動的意思,班主任老師則以下次安排這個活動來應對。案例一直沒有正面回答:如果學生不願意參加某項志願者活動,我們應當如何應對?  不管學生喜歡不喜歡、自願不自願,以班主任權威統一要求學生參與班級志願者活動,這是不是有違志願者活動精神?這樣做能否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如果完全根據志願,班級活動能開展下去嗎?   班級志願者活動是一種准志願者活動,在活動中班主任依賴自身的權威或利用其崗位所賦予的權力對學生提出統一的要求,這種要求具有一定的強制和他律的色彩。但這種他律和強制是過渡的,是達到自律、自主、自願目的的一種途徑。班級志願者活動屬於教育的範疇,是從他律走向自主、從一定形式的強制走向自願的過程。比如,一名同學本來對敬老活動沒有興趣,非常勉強地參加進來,可一旦置身於活動之中,受到那種場面的感染,從而認識到自己的勞動和付出非常有價值,就會逐漸喜歡上這項活動,敬老就會由外在的東西變成了內在的東西。  

三、案例拓展:我驕傲,我是溫州人   

主持人: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走進我們今天的「東方時空」節目,我是主持人徐奏凱。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東方巨龍再次騰飛,祖國大地處處洋溢著激動人心的氣息。今天,我們的直播現場來到了在這20多年中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城市——溫州。讓我們共同走進溫州。  

  第一部分:調查與展示   為了能讓大家更廣泛、更全面地了解溫州,我們組成了幾支小分隊,深入第一線進行調查。下面就讓我們去看一看這五支小分隊所帶回的報道,共同領略溫州的巨大變化。  

   第一組   大家好!我們是「城市建設」特別報道小組。在前兩個星期,我們展開了對溫州城市建設的全面調查,現在我們向大家展示一下凋查結果。  

  黃:也就在那短短的一瞬間,溫州成了一顆甌江江畔璀璨的明珠,其中,最讓我們溫州人自豪的有四座建築物,大家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對,它們就是火車站、飛機場、體育中心和溫州大橋。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橋長17.1公里,橋面寬27米,是中國目前第一公路長橋。  

  這些雄偉壯觀的建築凝聚了溫州人的心血。它們的建成,國家撥款只佔20%,絕大部分是我們溫州人自己出資。  

  鮑:溫州有20多年的改建史,在溫州的改建中,最為突出的便是人民路。大家看!  

   這張黑白照片就是20年前的人民路,大家可以看到那時的人民路道路狹窄,房屋低矮,而經過改建後,人民路上出現了一片不一般的景色。看這張彩色照片,就是20年後的人民路:道路平坦,高樓錯落,各樣汽車行駛在馬路上。當然,在溫州不僅僅只有人民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它道路都以人民路的建設為起點,向更高、更好的層次發展著,出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  

   周:溫州還有許多的高樓大廈,前幾天,我們組的同學去拍了一些高層建築的照片。  

  瞧,這張照片便是溫州目前最高的建築——電信大樓。  

葉: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溫州的綠化面積也增加了很多,這兩幅照片就是我們在街心公園、海坦廣場拍到的。  

   吳:大家看!這本87年的電話號碼本,是我們從網上找到的。裡面的電話號碼都是5位數的,而這本則是現在的溫州地區的電話號碼本,裡面的電話號碼是8位數的,從一薄一厚的電話號碼本我們可以看出溫州經濟的發展之快。  

  通過前兩周的調查,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溫州變大了!溫州變高了!溫州變美了!    

  第二組   葉:大家好!我們是「百姓生活」報道組。這 20 多年來我們溫州人的生活水平又有怎樣的變化呢?下面就讓我們走入尋常百姓家。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我們發現溫州人的住房面積、生活用品及家庭收入都有很大的變化。   

  陳:聽爸爸媽媽說,我們家搬了三次,最初我家的住房面積只有 40 多平方米,沒有經過任何的裝潢,比較簡陋; 1990 年住房面積達到了 70 多平方米,裝潢好一些;現在,我家住房面積已有 130 多平方米,裝潢和 1990 年相比就更加好了,我也有了自己個人的小天地。   

  劉:我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視機從黑白變成了彩色,從小的變成了大的,家裡還裝上了電話,有了高級音響、空調、飲水機、洗衣機、消毒櫃、電腦。   

  葉:剛才所講的,相信同學們也深有同感。這些變化與家庭收入是密切相關的。最近,我對爸爸媽媽進行了一次調查,畫出這張統計圖。 80 年代我家的年收入只有 2000 多元; 90 年代有 1 萬多元;現在,已達到 10 萬多元。一連翻了幾番。現在溫州人的腰包越來越鼓,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溫州富了,溫州人也富了。   

  第三組   周:大家好!我們是「穿在溫州」報道組。這段時間,我們搜集了不少圖片資料,今天就請大家隨我們走進溫州的兩大支柱產業——製鞋業和服裝業,去領略一番。   

  丁:溫州皮鞋以它別緻的外觀、優質的材料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但在這光輝的背後,又有多少溫州人在努力,在拼博。  

周:這張黑白照片講述的是 1987 年 8 月 8 日,杭州工商部門公開焚燒溫州的劣質皮鞋。那時候的溫州皮鞋已經成了劣質產品的代名詞,這是一段心酸的歷史。正是這把火,喚醒了溫州人。在那以後的十幾年裡,溫州皮鞋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與此同時,有不少人開始假冒溫州品牌的皮鞋。這張照片,正是 1999 年 12 月 15 日,杭州公開焚燒假冒溫州品牌皮鞋的情景。   

  陳:相隔 12 年的兩把火,象徵溫州製鞋業的飛速發展。   

  周:好,現在讓我們離開硝煙瀰漫的武林廣場,走近溫州的服裝,去看一看。   

  丁:看這張 12 月 16 日的溫州時報:「溫州霓裳迷京城」。「驪谷」、「高邦」、「雪歌」、「報喜鳥」等溫州馳名品牌已成了中國國際時裝周上的焦點,其中「雪歌」、「驪谷」被評為設計一等獎。   

  周:溫州現有服裝企業 2000 多家,專業生產基地 10 多個,專賣店數千計,年銷售額超億元的就有 8 家。據統計, 1999 年溫州服裝銷售額達 203.4 億元,佔全國的十分之一,這是個多麼可觀的數字。溫州也由此被譽為「服裝之都」。   

  第四組   余:大家好!我們是「溫州人走南闖北「報道組。這幾天我們組在書本、報紙、網路上查找了相關資料,還向自己的父母了解了一些情況。根據這些材料,我們繪製了一張輻射圖。   

  單:自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便出現在祖國大地,甚至全世界的各個角落。有人說,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溫州人。溫州人「模式」正在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步履中成就,溫州人的精神也正在溫州人百折不撓的堅定中升華。溫州人走南闖北的性格,素為天下人所知曉。   

  余:大家再看西部,如今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吹響,先富起來的溫州人致富思源,不忘帶動大家共同富裕。有人說:「哪裡沒有市場,哪裡就會出現溫州人。」的確,支援西部,發展經濟這一舉兩得的利益使溫州人找到了新目標,發現了新前景,讓我們對那些奔向西部的「弄潮兒」們獻上歡歌,送上祝福。   

  合:祝願溫州人走得更好!   

  第五組   王:改革開放後的溫州,不僅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也不例外。今天,我們就把目光投向中國第一座農民城市——龍港。   

  陳:提起龍港,大家在看了《愛國主義教育讀本》之後,已經多  

多少少有了一個了解。龍港原是一座偏僻、貧窮的小漁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這些年,龍港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前不久,我們帶著這個問題採訪了原龍港鎮鎮委書記王曉峰同志。下面讓我們聽聽他是怎麼說的。錄音(略)   

  李:大家看,這張照片就是今天的龍港。照片中滿是齊嶄嶄縱橫交錯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高樓。這是龍港農民集資建成的「龍華大酒店」,這是龍港農民的新居。   

  王:聽了王曉峰同志的介紹,再加上我們自己的調查,我們由衷地感到龍港的確變了,龍港人也變了。   

  第二部分:探究與交流   主持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拔地而起的樓群,打向世界的品牌,溫州的改變真是日新月異,翻天覆地。溫州以它獨特的魅力出現在改革開放的舞台上,面對這一片春光燦爛的大好景色,我們不禁思考:溫州的巨變從何而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當怎樣去做?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思考走進今天的「面對面」,進行一番交流。   

  學生分組自由討論,暢所欲言。   

  班主任總結:剛才同學們圍繞溫州巨變談了原因,大家都認識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溫州人精神。有人這樣形容溫州人的精神:「走遍千山萬水,經歷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這也正是溫州人艱苦創業的真實寫照。都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敢者,溫州人敢為天下先,溫州人就是勇敢者,敢於創新也善於創新,溫州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那麼作為新時期溫州的中學生,我們該如何肩負自己的使命,如何去發揚溫州人精神呢?以這次社會調查為例,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都是第一次嘗試,但是我發現,大家都非常勇敢地面對挑戰。為了搜集第一手資料,五個小分隊既分工,又合作,向家長了解諮詢,對專家進行採訪,一次又一次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上網搜集信息,不辭辛苦拍攝了大量反映溫州巨大變化的照片。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也遇到許多困難,但大家都沒有氣餒,而是積極調整,想出更多更好的辦法。應該說,我們今天在這裡能順利地開好這次班會,也正是憑藉大家自己的努力,大膽地創新、積極嘗試、團結協作,這也正是我們學習溫州人精神的具體體現。   

  第三部分:想像與展望   主持人:面對昨天的滄桑一頁,我們思緒良多,於是,開始奮發不息;面對今天的光輝畫卷,我們心潮澎湃,自豪驕傲,當然也不會停滯不前;而明天的大好前景,又怎能少得了我們的金色手筆?看,我們的小畫家們已經描繪出未來的溫州的藍圖。  

小畫家們一一展示並介紹他們的作品。   

  王: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溫州人能變得更文明,使溫州成為全國文明城市的典範。   

  許:我希望未來的溫州將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高樓眾多而不雜亂,交通繁忙而不擁擠,這幅畫便是我的暢想,希望我的暢想在不久的未來能夠實現。   

  陳:我希望未來的溫州更美麗,到處是藍天綠地碧水,成為世界環境模範城市。   

  陳:我希望溫州的科技能有更大的發展,實現現代化管理,溫州高科技產品遠銷國內外,成為世界的高科技城市之一。   

  許:我希望溫州的教育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他們能登上諾貝爾獎的領獎台,為我們溫州人,為中國人爭光添彩。   

  朱:這是一張世界地圖,這是溫州。我希望溫州的服飾能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奔向未來,成為世界服裝之都。   

  主持人:謝謝小畫家們,我想,我們的畫筆就是我們的心,每一筆都是我們對未來的莊重宣告,宣告著我們的成長,宣告著我們的理想,宣告著我們要挑起重擔,宣告著我們要讓溫州變得更好更強!    最後,全班同學在「明天會更好」的歌聲中一起把畫作掛在牆上。  

  

  

  

  

  

  

  

  

  

  

  

  

  

  

  

  

  

  

  

  

  

  

第三講 :班主任與每次活動  

  

第六節:班級管理主題活動——為什麼我不可做?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剪短髮風波  

某日,K中學初二(1)班的班會課時間。  

班會以討論、自由發言的形式進行,氣氛逐漸變得異常。學生們暢所欲言,情緒都很激動,很快,不同意見分成了對立的兩派,雙方僵持著爭論著,每一方發言的同學都據理力爭,互不相讓:    「眾所周知,日本學校以對學生管理嚴格而聞名世界,一提到日本學生,人們馬上想到的就是他們整齊一致的校服、雷厲風行的作風。統一校服我們已經做到了,日本現在開始推行剪短髮,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做法,要進步就要不斷地學習和改變。」   「剪短髮不過是表面現象、形式主義,搞這種空泛的形式主義,有什麼意義?」    「如果同學們都剪了整齊一致的短髮,上操的時候,我們的隊列會顯得更整齊!」    「未必!短髮也有不同的髮型,也難以做到整齊一致,而且我們又不是三軍儀仗隊,要那麼齊幹什麼?」 ……    班主任王老師看著班裡的局面,不由得眉頭緊皺。她不禁陷入了沉思中……那是前些日子,她偶然看到一篇關於「日本某中學要求女生統一剪短髮、男生留平頭」的新聞報道。報道說這種「短髮制度」不僅改善了該校的校風校紀,而且增強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王老師讀後深受震動。K中學一直以來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穿統一的校服,但是對髮型還沒有統一的要求。雖然老師們經常向學生講髮型要符合學生的身份,可還是有一些學生或染髮,或燙髮,或留著擋住眼睛的劉海……王老師覺得學生「千姿百態」的髮型破壞了學校校服所要營造的整齊一致的校園文化,如果在K中學推行「短髮制度」,結果一定也會像在日本中學一樣,改善校風校紀,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而且,從審美的角度看,學生整齊一致的短髮更能顯示出中學生的青春風采和朝氣蓬勃。於是,王老師向校領導提出了「對學生實施短髮制度」的建議。    校領導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和對學生的管理教育。經過研究,學校決定採納王老師的建議,在K中學實行新校規——「短髮制度」:女生留齊耳短髮,男生留平頭。    隨著校規的宣布,一些學生遵守學校的新校規,剪掉了長發;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尤其是女生,非常抵制新校規。她們不願意剪掉辛辛苦苦留了幾年的長髮,更不願意改變自己的風格,變成自己無法接受的不倫不類的樣子,雖然學校一再在大會小會上強調這項校規,可她們依然堅持自己喜歡的髮型,不肯改變。    新校規宣布已經過去半個月了,堅持「做自己」的學生們還是沒有剪掉長發。負責學生工作的教導主任終於忍無可忍,在一次全校大會上,當著全校師生的面,點名嚴厲批評了未剪短髮的學生,並宣布一周後他將帶著剪子到各班檢查,如果還有人還未剪短髮,他會強制執行新校規。    王老師的班裡就有幾個堅持「做自己」,不肯剪短髮的學生。王老師沒想到師生對立會這麼嚴重。如果教導主任真的到班裡來剪學生的頭髮,別說學生接受不了,自己也接受不了。她不想讓事情發展到那麼糟糕的程度。所以很快在班上舉行了一次「為什麼要推行短髮制度」的班會。她希望堅持「做自己」的學生能在班會上接受教育,改變態度,剪掉長發。可是,沒有預料到出現了前面發生的一幕。    一方支持「短髮制度」,另一方則強烈反對,爭論仍在繼續。    「剪短髮,能夠節省每天早上梳洗的時間,能夠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心學習。」    「過去,咱們班長是短髮,學習委員是長發,兩個人的學習都很優秀,不相上下,『短髮制度』究竟意義何在?!」……    自由討論漸漸變成了辯論,辯論中又滿含著不滿、敵對,甚至還有憤怒。下課的鈴聲響了,爭論卻沒有結果,誰也沒能說服誰。班會結束了,王老師更發愁了,原有的爭議和分歧不是解決了,而是加深了,怎麼辦呢?                                      

二、案例綜合評析:  

1 、K中學制定的「短髮制度」是否合理?   據調查,中學生穿統一校服的校規早已在各地中學普遍實施,而且這一校規客觀上促進了學校的管理,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K中學的「短髮制度」承載著K中學追求的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朝氣蓬勃、文明向上的校園環境文化。只有做好思想工作,引導學生認同這種精神和觀念,推行短髮制度才會真正使K中學教育管理到達一個新高度。因此,可以說K中學的出發點是好的。   教育形式承載著教育目的及內容。在學習、借鑒他校、別國的教育形式的時候,要深刻研究、理解其教育形式所承載的教育目的及內容。K中學只學日本的教育形式,不深入研究教育形式的內涵,捨本逐末,必然由盲目引進短髮制度而最終導致失敗。   如日本就有規定,不染髮、不燙髮,表現一種自然狀態,短也行,長也行,這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標準。在今天這樣一個多元化時代,剪短髮規定確實有點僵化或苛刻的。也就是說,這種規定本身是不合理的。 另外,從管理的角度上看,制度制定需要一個民主化的過程,要聽聽學生的意見,倘若他不能接納,這個制度是一定不能執行的。反過來說,不能執行的制度是毫無價值的制度,還會產生很多負面的東西,那樣管理的權威會大打折扣。  K中學急於求成,在尚未取得共識的情況下,就在全校強制推行剪短髮規定,結果導致學生和學校的對立。這樣,新校規沒起到教育作用,反而給學生留下了學校不懂人情、專橫跋扈的印象。   可見,K校剪短髮的規定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實體上不合理,在決策上不民主,在推進過程中很粗暴。 2、部分學生堅持做自己,不剪掉長發是否可以理解?   部分學生認為長發是他們喜歡的自我形象,如果按照老師的要求剪了短髮,他們就變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他們想做自己喜歡的自己。學生的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很關心自己的形象,他們常常因為外在的形象而產生自信或自卑。他們維護自己的長髮,實際上也是在維護他們內心真實的自我,他們不願真實的內心世界裝在一個自己不喜歡的殼子里。K中學、王老師要理解學生的正常心理,引導學生正確追求內在美和理解個性化的內涵。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自我認同階段,他們不斷尋找理想的自我和現實的自我的統一。當他們不能實現自我同一性的時候,內心就會處於混沌、迷茫的狀態。當他們實現了自我同一性就會有明確的自我觀念和生活目標。K中學強制推行「短髮制度」,一些孩子反對剪掉長發實際上也是在維護自己的自我同一性。她們認為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我都是留長發的女孩。接受短髮制度,對他們來說意味著自我的否定、自我的不一致。正如一些學生所說,既然是形式主義的東西,我為什麼還要服從;既然是我不喜歡的樣子,我為什麼還要做。K中學推行「短髮制度」的前期教育引導工作做得不夠,沒能引導學生認識到短髮制度所承載的是集體主義精神和營造整齊一致的校園風貌,這是造成學生內心衝突的重要原因。 3、王老師處理方式合適嗎?  如果班裡的學生不儘快剪掉長發,待教導主任拿著剪子到班裡來,只會使學生與學校的對立加重加深,那樣,既損害了學校形象,也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所以她希望學生趕快剪掉長發。王老師預感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覺得自己要儘快做些什麼來緩解學生與學校的對立。 Ⅰ、王老師採用班會的教育形式來來解決問題是正確的   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圍繞著特定的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主題班會還是班主任通過班集體教育影響學生的一種教育形式,它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們的高度熱情和智慧進行自我教育,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後,集體的本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由於主題班會是在一個比較集中的時間、集中的環境下對全班進行的教育,它強化集體教育的力量,精心組織,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王老師召開班會為什麼要推行短髮制度」的主題班會,希望學生能理解短髮制度背後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整齊一致的校園文化的內涵,這正是學校推行「短髮制度」所應做而沒有做的前期準備和鋪墊工作。王老師採取了學生自由討論的班會形式。這種班會形式體現了教師民主管理班級和教育學生的特點,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Ⅱ、王老師可改進的做法   王老師應當在班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統一班級思想、達成共識。班會活動可以這樣來做:  ①王老師可以先用一節班會幫助學生了解日本短髮制度的背景和它所承載的實現學生「統一思想,塑造個性化內涵」的教育理念。在介紹時,要儘可能讓學生通過圖片、影像等資料感受到整齊一致的校園美和朝氣蓬勃的學生精神風貌,感受日本學生表達個性化內涵的多彩方式。然後,王老師通過圖片、影像資料介紹國內外一些名校、公司的理念和管理方式,使學生感悟出內容和形式的密不可分,也使學生感受到這些單位人員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最後,王老師可以布置作業,請同學們思考「為什麼要推行短髮制度」,並請同學們準備參加下次班會的談論。  ②王老師找那些堅持做自己、不剪長發的同學個別談話。談話時,不能是王老師一言堂。首先要給這些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對於學生反對短髮制度的觀點,王老師不必急於與之辯論,而是要讚賞他們對美、對個性的追求,尊重他們的思考和持有的不同觀點。然後王老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個性化的內涵,明白留長發不一定就有個性,留短髮一樣可以追求個性化的道理;引導學生理解在一定情況下保留自己的意見、服從集體的決定的必要性。勸說他們暫時保留自己的觀點,服從學校要求,剪掉長發。  ③對於頭髮比較稀疏,或有生理的缺陷需要長發來掩蓋他的缺陷的同學,應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如主動與學校領導溝通,爭取讓這些學生保留長發。 ④王老師要把握好班會討論的方向。自由討論的好處是給了學生民主權利,給學生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但這種形式容易激發學生標新立異和不服從權威的心理,難以控制和達成共識。所以王老師要揚長避短,首先就要在班會的開場白中組織學生達成討論公約:傾聽他人發言,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然後請同學發表意見,暢所欲言。在討論的過程中,王老師或學生主持人要適當地營造幽默、和諧的氣氛,多尋找能夠清楚表達正方觀點的學生髮言。在班會的最後階段,王老師可以請同學們談談對「保留自己觀點,服從集體的必要性和益處」的認識。   

Ⅲ、王老師還可考慮以下建議   

(1)班主任在召開班會和一切教育活動之前,都要有充分準備,即要認真「備課」。萬不可興之所至,倉促上陣。要在反覆斟酌中確定教育的主題;要在思前想後中確定教育的切入點和教育活動的整體脈絡;要針對實際,對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預設應對策略;要做多種比較,設計生動活潑、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 (2)班主任要培育開展各種活動的骨幹隊伍、輿論隊伍。在活動中通過他們的行動和輿論積極地體現和推行班主任的教育意圖。案例中輿論隊伍明顯處於弱勢,班主任的意圖就很難貫徹。 (3)班主任在教育活動中,要展現很強的人格魅力。這是有力的教育因素。案例中班主任沒有表現出個人魅力,她幾乎沒對學生產生任何影響。 (4)個別教育應貫穿在班主任的一切工作中。用典型的力量發揮教育作用,是有效的教育手段。案例中既沒有典型的帶動也沒有班會前後的個別工作。大哄轟的教育方式,是難以做出細緻的工作效果的。   

Ⅳ、需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案例中K中學對這樣複雜的問題採取簡單化的做法,一刀切。特別是採用強制的手段,肯定是有問題的。作為班主任這時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要積極地向學校領導提出建議,修正學校某種過於強制的規定。  班主任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才具備教育學生的資格,才有可能做通學生的工作。  當學校規定與班上學生行為發生衝突時,班主任不去質疑學校規定是否合理,不去反思和修改規定,而是單方面採用各種手段做學生的工作,這種不問是非、不為孩子著想的做法,真的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嗎?真的對學生的教育和發展有好處嗎?   

三、案例拓展:在細節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我們常常說「以小見大」,其實對於學生的教育也是如此。往往細微之處更能反映出孩子的一些問題,而身為班主任的我們要做的恰恰是在細節之中關注孩子,並在細節的教育中培養孩子們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孩子們走出校園後的生活鋪平道路。    不久前學校組織我們七八年級的同學去大劇院觀看優秀兒童劇《尼瑪太陽》,我和學生都是第一次,大家都很新奇。可是在劇場里發生的一件小事卻讓我後來怎麼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劇情中去。   事情是這樣的,剛一到劇場坐好後我們班的一個女生就把腳踹到了前排的座椅上。我一看心裡就火了。因為大劇院剛剛裝修完,樓上樓下都是新換的沙發椅。這種在我眼裡很沒公德的做法讓我非常的反感,當時就想大聲地呵斥她,可是一顧及到是個女生我又猶豫了,於是我走過去在她的腿上輕輕點了兩下。可是接下來觀看劇目的過程中我卻發現這並不是個別現象,好多孩子不知道該遵守必要的社會公德,有的孩子在劇場中隨意地走動,還有的孩子老是大聲地喧嘩,似乎並不覺得他這樣會影響台上的演員和周圍的同學。怎麼辦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散場以後回教室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教育,可是轉念一想,這種方法對我們這些平時散漫慣了的孩子們能管用嗎?哪種方法可以讓孩子比較受觸動呢?想來想去,我決定憑藉著我與孩子們的年齡差距不大的優勢試一種「另類」的教育方法。   第二天我故意比平時要早到學校,打開教室門以後,我選擇了靠牆的一個空座坐了下來,不過我可不是像平時那樣規規矩矩地坐的,而是別有用心地坐,大咧咧地將我的腳放到了桌子上。結果第一個進教室的學生推開門以後,看到我先是一愣,在看到我的坐姿以後我明顯地看到她身子一震。呵呵,我心想,「好!有效果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陸陸續續地進入到教室,在看到我的樣子之後反應都跟第一個孩子差不多,甚至有的孩子還偷偷地小聲議論:「班主任這是咋了?今天怎麼這麼早啊?還那樣坐著?咱們誰刺激他了?……」我假裝沒聽見,還是維持著那個坐姿,手裡捧著本書,也不去管他們。就這樣一直持續到上第一節課,我才離開,我明顯地聽到我一離開,班裡就像炸了鍋一樣。我在心裡暗暗偷笑,很好,我要的就是這樣。接下來的課間里我還是一如往昔地去班裡巡視,好像早晨什麼也沒發生一樣,可孩子們卻不是,他們老是偷瞄我,還小聲地議論。一直到下午我去上課……   「同學們,今天的這節課我們臨時換一下內容,咱們先上一節班會課。」剛一上課我就直奔主題。「今天早上都有誰看見我在教室里啦?請舉手!」呼啦啦,全班都舉了手。   「很好,老師還想問問你們都誰注意到老師今天坐在教室里有什麼不同啊?」這回可沒幾個舉手的了,不過我看到很多孩子在下面偷偷地笑,我知道他們是不敢說。   於是我直接點了我們班一個平時膽子比較大的男生的名:「小谷,你平時不是挺敢說的嗎?今天怎麼了?你早晨可是挺早到校的啊!你去位子上的時候不是還從老師身邊過來的嗎?當時你很詭異地看了我一眼哦!別以為老師不知道!」小谷不好意思地笑了,站了起來:「老師,你今天……嗯……你今天跟平時不一樣……一點也不為人師表……呵呵……」「哦,我怎麼不為人師表了?」我眉毛一挑,繼續向他詢問。「老師,你今天坐那裡的時候把腳放桌子上了!你不怕校長看見說你啊?呵呵……」「很好,小谷你先坐下。」   現在老師調查一下,今天都有誰看見老師把腿放在桌子上啦?請舉手!」這次又是全班舉手。我接著問道:「那麼大家覺得老師這樣好看嗎?做得對嗎?」「不好,不對!」孩子們一起告訴我。「那老師要問了,怎麼不對了?」一片靜默,看得出來孩子們在思考,或者說他們沒想到我會這麼問他們。   沉默了三分鐘後,我開始向昨天我就想好的那幾個「重點對象」提問了。最先的就是那個女生。「小魯,你先跟老師說說,怎麼不好啦?」小魯看了我一眼,臉紅紅地低下了頭,看來她是明白了我為什麼叫她回答這個問題。「老師,坐著的時候應該坐有坐相,不應該那樣,那樣很不好,還會影響周圍的人……」孩子越說聲音越小,「老師,我錯了,我知道您為什麼叫我,我昨天不應該把腳踹到前面去……」隨後我叫起來的幾個學生也都明白了我的用意,開始反省昨天在劇場里的表現。   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我開始總結:「老師今天『自毀形象』的做法其實是想你們能夠真實地感受昨天你們的表現帶給周圍人的衝擊,也許那樣坐著你自己覺得很舒服,那樣大聲的說話你也覺得很痛快,可是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可曾想過你給周圍人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更何況昨天我們是一個大型的集體活動,你的一舉一動並不僅僅代表你個人,因為沒有人認識你,知道你叫什麼,大家只會說哪個班或者哪個學校的孩子沒有素質,無形中你也損害了集體的形象。就好像今天早晨,老師把腳放在桌子上,如果被不認識的人看見,人家不會說我怎麼怎麼樣,人家只會說咱們班的那個老師不好,你們看,是不是把咱們班的名聲也帶壞啦?」看到學生們不停地點頭,我繼續說:「而且,我們換個角度來說,如果那個沙發是你自己家的,你還會那樣蹬著嗎?就算你在家就是這樣的,想必媽媽也會說你吧,那麼在社會上我們也該這樣,要遵守起碼的公共道德。不要以為這個話題很大,離你很遠,實際上它關係到你們每一個人,只有大家都遵守時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好,對嗎?」「對!」學生們又是點了點頭。「好,今天老師不留作業了,就希望大家把今天上完這節課的感受寫在作業本上……」   這次的感想學生們寫得都很好,連平時一些不愛寫作文的孩子都寫了長長的一篇,可見這節班會課深深地觸動了他們。而且在此以後學校組織的各類大型活動中,學生們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我很高興也很欣慰。   其實這節課也深深地觸動了我自己,從上師範學校的第一天起就知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句話,教師在教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這就要求我們這些與學生接觸最多的班主任們平時要多下功夫、細心地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從中發現問題後,一點一滴地引導他們、教育他們,這樣才能不斷地改進學生們的行為習慣,從而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行為規範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講 班主任與每次活動  

  

第七節:節日紀念日活動——只有親身體驗才刻骨銘心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一天的體驗,一生的收穫  

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標誌,只有把關心殘疾人事業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殘疾人事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才會真正提高。但是,歧視殘疾人的事件屢屢發生。就在我們的身邊,也經常會看到一些不尊重殘疾人的現象,甚至在校園裡,一些人還取笑殘疾同學的生理缺陷,背地裡稱呼他們「小瘸子」、「小四眼兒」等等。他們叫起殘疾同學的綽號是那麼輕鬆有趣兒,一點兒也沒有意識到殘疾同學內心有多麼痛苦,一點兒也不理解殘疾同學每天來上學,需要多麼大的勇氣,需要克服多麼大的困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48條規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在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我們舉辦了一次系列體驗活動。    此次活動的目的在於,使每個少先隊員都建立起自覺的社會公德意識。知道文明應該從我做起,文明應該從小事做起。把扶殘助殘變成同學們的自覺行動,是少先隊的責任。我們要幫助同學們提高對殘疾人事業的認識,在每個少先隊員心裡深深埋下「平等關懷」的種子。    為了這次隊會的成功,我們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一是讓各小隊分頭找一兩位殘疾人調查訪問,以了解殘疾人的困難。二是召開中隊委員會,圍繞以下主題進行討論: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為什麼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關懷?我們作為小學生,能為自己身邊的殘疾人具體做點什麼呢?用怎樣的心理去幫助殘疾朋友?當我們看到不尊重殘疾人的事情時應該怎麼辦?三是隊員們分頭去借殘疾人使用的用具,如拐杖、盲杖、輪椅等,要求隊員們做一天「殘疾人」,體驗殘疾人的生活。    1.中隊會開始儀式   上課的鈴聲響過,隊員們個個嚴肅。按照隊會儀式的要求,全中隊的少先隊員呈「U」形隊列端坐好,旗手莊嚴地擎著鮮紅的隊旗,等候在一旁。中隊輔導員也帶上了紅領巾,和全體隊員一樣,非常嚴肅地等待著中隊會的開始。黑板上書寫著「理解、尊重、關心、幫助」幾個紅色的大字,格外醒目。    中隊會儀式過後,中隊長宣布《一天的體驗,一生的收穫》主題中隊會現在開始。    2.彙報「做一天殘疾人」的感受及社會調查    隊員甲:那天,我體驗了一天做盲人的感覺。從早上起床開始,我就蒙上了雙眼。開始,我還覺得挺好玩,可衣服還沒穿完,我就憋得受不了。眼前一片漆黑,一會兒碰到頭,一會兒碰到腳,想找什麼都找不到。吃早點時,我竟把手伸進了媽媽的牛奶杯里。聽電視的滋味也不好受……這一天怎麼這麼漫長,眼睛看不見,真是太痛苦了。    隊員乙:我也體驗了一天做盲人的感受,還在爸爸的攙扶下,去樓下散了步。這一路上我能聽見汽車從路上駛過,聽見小朋友們追逐嬉戲,爸爸拉著我不住地說:「往左點,那裡有一堆木料;往右點,那裡有一個坑;再往這邊點,前方有個井蓋子翹著;再往那邊點,前方停著一輛車;……」唉,怎麼我一蒙上眼睛,爸爸的話就特別多呢?我知道,那不是爸爸的話多,而是街道的障礙太多,情況太複雜了。     隊員丙:那一天,我體驗了一天雙腿殘疾的殘疾人生活。我在屋子裡拄著雙拐從這屋走到那屋,拐杖打地的聲音『嗒、嗒、嗒』地響。開始,我覺得這聲音挺好玩的。我就不斷地走呀走呀。爸爸媽媽看見了,誰也不理我。快吃飯了,我像往常一樣進了廚房,想幫助媽媽拿碗筷。我一伸手,忘記了我的重心在雙拐上,『啪』的一聲,我和碗筷一起全都摔在了地上。 隊員丁:我體驗了一天做耳聾殘疾人的感受。雖說耳聾不耽誤吃,不耽誤喝,也能走,還能跳。但是在周圍一點聲音也沒有的情況下,我的心好寂寞呀!爸爸是相聲迷,在看相聲,我也湊過去看。只見電視畫面上,兩個相聲演員的嘴一張一合的,爸爸笑得前仰後合的,可我就是不知道他在笑什麼呢!真是急死人了!    有了這一次的親身體驗,我學會了「換位思考」。能夠站在殘疾人的角度看問題,知道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這些健全人真正應該給予他們的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應該去儘可能幫助殘疾人,可是有一些方式方法卻需要注意。我們一定要在充分理解和尊重殘疾人意願的情況提供幫助。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最重要不過的事情了。殘疾人渴望被正常人所接受,所尊重,所平等對待,他們最看重的不是身邊人提供怎樣的物質援助,行動援助,而是一份尊重的關愛。有時候,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善意的眼神,一份親切的叮囑都能讓他們心中感到溫暖萬分。    「他們也不是自願當殘疾人的。他們在跟特殊的困難作鬥爭。他們能頑強地生活著,自食其力,不給社會增添麻煩,特別值得我們尊重。」    「2000年悉尼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他們獲得了那麼多金牌,為祖國增添了榮譽,這個分量,到今天我才知道有多重。」    這時,《愛心之歌》的樂曲輕輕地響了起來。    我們都在愛心中孕育生長,    要把愛的芬芳散播到四方,    我們都在愛心中大聲地歌唱,    再把愛的幸福帶到每個人身上。    ……    隊員們情不自禁地和著樂曲,藉助手語深情地唱起了《愛心之歌》。大家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    3.討論今後如何為身邊的殘疾人朋友做好事    當中隊長再次把中隊活動的中心議題「我能為殘疾人做點兒什麼?」提出來時,會場又一次熱烈起來,大家紛紛表示:    「從現在開始,我要自覺做一個扶殘、助殘的志願者。」    「我要主動和我們院兒的殘疾阿姨做朋友。」    「我要主動為盲人引路。」    「我要主動幫坐輪椅的殘疾人推車。」 「我姥姥家附近就有一個福利工廠,我要到那裡幫殘疾人做些事。我和爸爸媽媽都商量好了,他們可支持我了。」    「我要……」    「我要……」    隊員們的情緒達到了高潮。    一個隊員已經悄悄地坐在了鋼琴旁,她深情地抬起雙手,輕輕地擊鍵,優美的聲音像小河的水一樣淌了出來,隊員們和著熟悉的旋律,動情地唱起了《讓世界充滿愛》(略)。    4.隊會結束    在《讓世界充滿愛》的真摯歌聲中,中隊長宣布隊會結束。大家還深深地沉浸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中。    5.活動追蹤    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我們在中隊里做的調查顯示:僅一個月,全中隊共為殘疾人做好事一百餘件次,與殘疾人交朋友十五人次。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天的體驗,隊員們將有一生的收穫。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他們會把對殘疾人「理解、尊重、關心、幫助」的行為準則貫穿一生,並能自覺地成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和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義務宣傳員,進而為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程做出貢獻。    這次主題中隊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學生家長反映:開始體驗「做一天殘疾人」的時候,孩子們只是好奇。當他們體驗了殘疾人的生活,特別是在主題中隊會後,突然長大了許多。不管是在家還是出門,孩子們都有了公德意識。乘車,主動讓位;人多,自覺排隊;路遇殘疾人需要幫助時,主動上前。家長們感覺,孩子們說的文明禮貌用語都顯得比過去自然、親切了。  

二、案例綜合評析:  

1、回放案例   以全國助殘日或國際殘疾人日為契機,安排與組織學生做一天盲人、肢殘人、聾啞人等,感受殘疾人生活的不便,隨後召開了中隊會,讓學生談感受,討論如何為身邊的殘疾人朋友做好事。 2、深入案例   (1)、活動主題的重要性   在全國助殘日或者國際殘疾人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理解殘疾人,真正去關心和幫助殘疾人,是非常有意義的。正確認識和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既體現了對人的重視,更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標誌。在這樣的日子裡,也正是培養學生愛心的好機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悟人與人之間真誠理解和交往的意義和樂趣。   (2)、採用體驗的方式  這次活動最大的特點和最大亮點是採用了體驗的形式。  德育不能像傳授語文、數學等學科知識那樣,採用上課、做練習、考試等形式就可完成,若沒有親身經歷和真實感受的體驗,沒有心靈的觸動,就無法真正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德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融入生活,這需要他們在體驗中學會比較、辨別、整合,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從這個意義上說,成長是體驗的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實踐、體驗,產生心理認同,才能形成自律,進而轉化為個體道德準則。   很多教師都對學生進行過「關心幫助殘疾人」的思想教育,但不少教師採取的方法是展示很多的案例或圖片,藉此說明殘疾人的生活是多麼不便或艱辛,他們又是多麼堅強,進而號召學生幫助殘疾人。這樣的說理教育並沒有錯,但很難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甚至有可能導致學生異化的心理:他們是殘疾人多倒霉,我不是殘疾人多幸運。所以,這樣的活動往往會導致聽聽好感動,看看好激動,遲遲沒行動的結果。   喊一百遍口號不如引導學生去親自體驗一次。只有親自體驗生活,走進殘疾人心靈,才能感受殘疾人的痛苦和生存的艱辛。   本文作者設計了這項活動,上學生直接感受殘疾人由於身體限制所帶來的生活不便;在親身的體驗後,對殘疾人有更多的理解;在幫助殘疾人時也有更多的心理準備與方法。我相信,通過這樣的體驗活動,學生唱的歌、朗誦的詩才是真正發自肺腑的,才會達到「看到的記憶不深,聽到的容易忘記,只有親身體驗的才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效果。   (3)、活動形式完整,注重提高學生認識   這項活動由動員、準備、中隊會、會後反思等環節組成,中隊會的安排也比較合理,開展活動的思路非常清晰。通過學生們親身體驗以及體驗後的內心感受分析,提高了學生關心、關懷、幫助殘疾人的認識。認識提高了,知道如何去做也才有可能有正確的道德行為。 3、對活動的建議   (1)、設計和規劃好體驗活動   案例中,班主任老師把中隊會作為活動的中心,調查、體驗殘疾人是會前準備,關愛殘疾人、為殘疾人做好事是會後效果。這種把班隊會作為班級活動的中心,甚至等同於班級活動的思維模式,並不只是本案例才有,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因此值得關注。本次活動中,體驗肯定是關鍵,它決定著活動的成敗,因此,怎麼設計和規劃好體驗活動,讓體驗真正發揮作用,應該是整個活動關注和研究的焦點。   對中小學生來說,改變他們原有的生活,體驗殘疾人的活動是很難堅持的。活動剛開始肯定有一些新奇感,但體驗時間長達一天,且又在家裡進行,再加上父母不一定完全認識到這種體驗的重要性,看到子女生活不便肯定會心疼,如果缺乏有效的組織與監督,同學們的體驗活動就難以堅持下去。一旦體驗流於形式,活動的效果肯定會打折扣。因此,體驗活動必須好好設計與規劃。如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確定體驗主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動機,調動學生參與體驗的積極性;如何讓學生親身感受;如何內化學生的體驗感受;如何採取正確的道德行為幫助殘疾人等,都需要教師事先設計和規劃好,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確的目的。   當然考慮到學生體驗的安全性,教師還要和家長進行溝通,爭取他們的配合和支持;以兩三人為一組開展活動,大家相互幫助與監督;在安全的環境進行體驗等。   (2)、挖掘學生體驗後的感悟   體驗是為了讓學生感同身受,從中悟出道理,然後知道如何行動。而案例中學生彙報「做一天殘疾人」的感受,結論只有殘疾人太需要關心、理解和尊重,感悟比較表面化。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把這一天和平時生活進行比較,把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感悟作進一步提升。或者進一步延續此活動,請殘疾人來和學生交流,在體驗基礎上增加互動,讓學生明白殘疾人到底需要什麼,感悟殘疾人雖然生活上不方便,但他們不一定都是無助和自卑的,他們可能有更強的信念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有更樂觀的生活心態。通過活動讓學生真正走進殘疾人的心理去感受殘疾人需要正常人怎麼對待和幫助他們。這樣學生的認識才是真正人性和平等的,情感才是感同身受的,其行為也才可能是真正的尊重殘疾人。   (3)、進一步拓展活動   

  開展活動不僅僅是讓學生認識到殘疾人生活的不便並去理解、關心和尊重他們,更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去幫助殘疾人並落實到日常的行動中。因此,建議進一步拓展此活動,設計若干不同的小主題,進一步深化此活動,使學生從情感觸動到行為轉變到行為建立。例如可以讓學生制定「幫助殘疾人」的計劃,站在殘疾人的角度看能給他們一些什麼幫助,然後進行反饋、交流、展示,讓愛心的種子深深埋在學生們的心裡並轉化到自覺的行動中;也可以進行另外一種拓展,讓學生認識到健康的可貴,學會感恩和珍惜生活。  

三、案例拓展:紅絲帶——世界防艾滋病日主題活動  

 12月1日 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依然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青少年應該做紅絲帶精神的倡導者、傳播者和實踐者。 Ⅰ、活動目的   1.提高認識,防範艾滋   青少年的思想還不成熟,識別事物的能力較弱,而好奇心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易在性和毒品方面誤入歧途,從而成為艾滋病易感人群。我國10%左右的感染者年齡在20歲以下,超過50%的HIV感染者年齡在15~29歲。因此,在青少年人群中開展預防艾滋病教育的工作已刻不容緩。通過主題日活動,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防艾教育,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達到自我保護、預防艾滋病的目的。   2.克服無知,消除恐懼   艾滋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傳染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也無有效治癒的藥物,很多人談「艾」色變。其實,艾滋病雖可怕,但恐懼與無知比艾滋病更可怕。實踐證明,宣傳教育與干預是預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通過本次主題日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艾滋病的現狀、癥狀、傳播途徑、預防的方法,提高對艾滋病的認知水平;讓學生明確艾滋病雖然尚不可治,但可預防,克服恐懼心理,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艾滋病及其艾滋病患者。   3.明確責任,貢獻力量   艾滋病是人類的敵人,而艾滋病感染者卻依然是大家的朋友!中學生要增強預防艾滋病的社會責任感,關懷和理解艾滋病感染者,用關愛化解艾滋病感染者心靈上的冰霜。青少年不只是一個易感人群,他們更是一種資源和力量,他們是迎戰艾滋病的生力軍。通過這次主題日活動,班主任要鼓勵學生積极參与到學校和社會防治艾滋病的宣傳教育話動中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有關艾滋病的知識,讓更多的人重視並從身邊的事情做起:要遠離毒品,行為謹慎,潔身自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消除歧視,奉獻愛心   社會上很多人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存在偏見和歧視,錯誤地把他們與生活不潔和道德敗壞聯繫在一起,其實不然。我們要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及家屬多一點人性關懷,這不僅有利於幫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改善日益惡化的健康狀況,幫助他們在不受歧視的環境中生活,促進其適應社會生活,也可以讓未被感染的人不被感染,讓已被感染的人不要傳染給他人。通過這次主題日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消除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歧視,用自己的積極行動向他們奉獻愛心,共創和諧社會。 Ⅱ、活動準備   1.組織準備   (1)召開班委、團幹部會議,商討主題日活動方案,進行活動動員  (2)成立主題日活動領導小組,任命班長、組長統籌全面工作,團支書、文娛委員、體育委員、學習委員為主委,分別負責社交聯繫、節目排練,準備保管設備、資料編輯印刷工作,要求他們制定工作計劃書和時間表。   (3)班長負責把全班同學劃分為八大活動小組,並要求他注意按照性別、個性、特長統籌分配,並由他負責選舉任命活動小組組長。   (4)邀請校醫、相關領導參加活動。   2.物質準備   (1)提請借用校學生文化活動中心。   (2)利用手工課學生自己動手製作紅絲帶,購買別針若干。   (3)準備白紙若干,製作用於遊戲活動的紙條八份,上網查閱防艾資料,編輯印刷宣傳材料若干。   (4)購買製作宣傳橫幅一塊。   (5)向衛生防疫站借用防艾宣傳片一部,下載紀錄片《潁州的孩子》。   (6)製作募款箱一隻。   (7)借用電腦、音響各一套,用於社區宣傳,準備DV、數碼相機各一部。 Ⅲ、過程導引   1.認識艾滋病   班主任組織學生觀看艾滋病防治宣傳片,讓學生了解艾滋病的發展現狀、發病癥狀、傳播途徑、危害等知識,以提高學生對艾滋病及其防治事業的認知。   2.遊戲活動——危險地帶   (1)分發分別寫有「高危、低危、無危」的分類卡片:每小組一份。   (2)分發寫有日常生活行為的小紙條數份(每張紙條只寫一條),每小組一份。具體內容有:社交性親吻、共用餐具、擁抱握手、使用同一廁所的、共用針頭吸毒、打籃球、共用剃鬚刀、使用公用電話、蚊蟲叮咬、受感染母親的嬰兒、幫助流鼻血的人、打噴嚏、照看寵物或動物、穿其他人的衣服、使用未經消毒的器械扎耳眼、接受未經檢測的血液、在同一個游泳池裡游泳、共用一個水杯、共乘一輛擁擠的公共汽車、獻血、有多個性夥伴、共用牙刷。   (3)假設在每種情況下都有艾滋病病毒的存在,請各組同學將這些小紙條按危險程度進行分類。   (4)各組都完成後,針對組間存在的差異展開討論,找出公認的或對立的觀點。   

(5)總結:請校醫用投影儀或在黑板上進行總結,根據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闡述,並進一步說明艾滋病病毒傳播和不傳播的途徑,以及如何預防的具體技能。(活動中要明確地告訴學生,每種回答都要建立在「可能存在」的基礎上。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知道自己周圍的人中是否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時刻警惕,並隨時作出最安全的選擇。)   3.走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   (1)觀看華人導演楊紫燁拍攝的奧斯卡獲獎紀錄片《潁州的孩子》。   《潁州的孩子》主要講述了一個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峻的真實生活狀態。高峻的父母因患艾滋病去世,唯一與他相依為命的奶奶也離開了人世。叔叔因怕別人的歧視而不願收養高峻。在阜愛協會的幫助下,高峻走入艾滋病家庭,在那裡開始了他短暫而快樂的童年生活。但是,隨著艾滋病的惡化,高峻又不得不再一次地離開……(全片中不時穿插任楠楠、黃家三姐妹,這些受艾滋病侵擾的孩子的生活——家庭的貧窮與無力,親情的冷漠與無奈,周圍人的歧視與無知,自己的恐懼與無助……)最終,高峻在社會各界的大力幫助下,漸漸走出艾滋病魔的陰影,快樂、自信而堅強地生活。   (2)師生交流觀後感,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艾滋兒童身上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激發學生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關愛之情,為下一環節的活動作準備。   4.愛心行動   (1)佩戴紅絲帶:每人發一條紅絲帶與別針。全體起立。播放配樂朗誦《以紅絲帶的名義祈願》。與此同時,每人把紅絲帶端正地佩戴在自己的胸前。   (2)大家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募捐,或給艾滋兒童捐書寫信。   5.社區志願者行動   (1)張掛自己製作的防艾的宣傳橫幅,播放音樂營造氣氛。   (2)發放紅絲帶、防艾資料,幫助人們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預防辦法等相關知識。   (3)表揚自創的防艾文藝節目(歌唱、小品、情景劇等)。   朗誦詩歌《不由得握住你的手》——獻給艾滋病患者的關愛;歌曲《愛在陽光下》;   表演手語《感恩的心》。   (4)共抗艾滋聯合簽名,在「用自己的行動,履行關愛的承諾」主題長卷上簽名。   (5)為社區出一期防艾宣傳牆報。   (6)有條件的話,愛心志願者可與艾滋兒童共度一日,了解他們的生活,與他們結成夥伴,向他們學習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幫助他們走出艾滋的陰影。 Ⅳ、效果反思   1.活動中要注意加強安全教育。本次主題日活動有一部分內容要在社區進行,有些社區的交通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活動之前加強安全教育十分必要,活動中班主任要邀請其他老師協助管理,要充分發揮班級組織的中堅作用,防患於未然。   2.活動中要給予學生評價激勵。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感,也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激起進一步成功的動力。活動中班主任要注重對學生給予評價激勵,對他們的積極行為要及時表揚,對他們的進步要及時肯定。我們不能吝嗇我們的表揚,過程中的讚許和活動後的讚揚都是不能少的,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也能在活動中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3.活動中有效地實施了生命教育,提升了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在本次主題日活動中,通過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生活的了解,我們的學生豐富了人生閱歷,獲得了生命體驗,他們的靈魂得到了一次凈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提升。他們更加懂得了要熱愛生命,履行承諾,加強防範,遠離艾滋;他們增進了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理解,初步學會了人文關懷。不難看出,他們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關愛,再也不是廉價的憐憫,而是共同面對艾滋噩夢的共勉與堅定。 Ⅴ、相關鏈接   以紅絲帶的名義祈願   艾滋病,這個在大多數人聽來有些遙遠又充滿恐懼的病症,從出現到現在的短短20多年時間裡,帶給世界的是巨大的災難和損失。 那些不幸身染此病的人們,飽受人生毀滅性的打擊,或來自病痛的折磨,或來自心靈的絕望,或來自他人的歧視。   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一些藝術家用紅絲帶來默默悼念身邊死於艾滋病的同伴們。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會上,一條長長的紅絲帶在會場上空拋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此呼籲人們的理解,支持者們將其剪成小段,並用別針將摺疊好的紅絲帶標誌別在胸前。後來,許多關注艾滋病的愛心組織、醫療機構、諮詢電話紛紛以「紅絲帶」命名,「紅絲帶」逐漸成為呼喚全社會關注艾滋病的防治問題,理解、關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國際性標誌。  紅絲帶,寄託了人們三重象徵意義: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關心和支持;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平等的渴望;對每個人用「心」參與預防艾滋病工作的希望。   研究表明,當前世界70%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由於性接觸而傳播,感染者中超過50%是14~25歲的青少年。我國的病毒感染者,也以青壯年為主。當這些生命之花徒然消殞,我們除扼腕嘆息之外,還有一種刻不容緩的警示。因為,我們失去了他們,社會也就失去了更為美好的未來!更令人痛惜的是,作為生命的個體,他們則失去了寶貴的健康乃至整個人生的美好前程和夢想。   國人生活觀念日益開放,今天或將來,我們如何避免年輕一代乃至全社會繼續遭受來自艾滋病的威脅和恐懼。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的攀升也在不斷提醒我們,了解艾滋病、預防艾滋病、普及健康知識特別是性健康知識已經非常迫切。   紅絲帶——   在那些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眼裡,是荒漠中的綠色,是堅持生命的一種力量;   在那些為防治艾滋病晝夜奔走的「高耀潔」們的眼裡,是一種悲天憫人的胸懷;   而在我們中學生的眼裡,應該是一種態度和一份責任。   今年12月1日,是第19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們以紅絲帶的名義,鄭重祈願:   所有已經承受不幸的人,能夠得到幸運,包括治療、關愛和尊嚴;   所有健康的人們,能夠永遠擁有幸福,包括健康、寬容和愛心。  

  

  

第三講: 班主任與每次活動  

  

第八節:心理健康主題活動——心理學是教人自我欺騙嗎?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  

  1、導入  

心理學中有一個實驗。以一死囚犯為樣本,對他說:「我們執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放血而死,這是你死前對人類做的一點有益的事情。」這位犯人表示願意這樣做。實驗在手術室里進行,犯人在一個小間里躺在床上,一隻手伸到隔壁的一個大間。他聽到隔壁的護士與醫生在忙碌著,準備對他放血。護士問醫生:「放血瓶準備5個夠嗎?」醫生回答:「不夠,這個人塊頭大,要準備7個。」護士在他的手臂上用刀尖點一下,算是開始放血,並在他手臂上方用一根細管子放熱水,水順著手臂一滴一滴地滴進瓶子里。犯人只覺得自己的血在一滴一滴地流出。滴了3瓶,他已經休克,滴了5瓶他已經死亡,死亡的癥狀與因放血而死一樣。但實際上他一滴血也沒有流。    他為什麼會死呢?    (學生髮言討論)   教師總結:是「自己的血正在流淌,自己正在死去」的心理暗示致他於死地。自我暗示的力量實在太大了。 消極的自我暗示會對人產生極大的負作用,積極的自我暗示則能夠激勵人、鼓舞人。    1983年,有一位美國擊劍運動員,知道在將舉行的比賽中會遇到一位曾經兩次擊敗過自己的古巴選手,因而缺乏信心。心理學家為他反覆播放一段講話,敘述在未來的比賽中,為什麼那名古巴選手反而一見他就害怕的理由。他聽了幾十次,越聽越有道理,便從害怕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並在泛美運動會上戰勝了對手,奪得了冠軍。 2、自我暗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心理暗示對人的作用非常大。同學們在平時有沒有過心理暗示影響自己學習生活的例子?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會一帆風順,誰都有困惑、沮喪的時候,老師也是這樣。每當我感到失落、壓抑、困惑、不自信的時候,我就閉上眼,想像自己站在天地之間,頭頂天,腳踏地,頂天立地,天地之間唯我一人。在靜靜站立的我的腳邊,有三山五嶽,有世間萬象。心中勾勒出一個自我的高大形象,讓自己一下子就有了面對這世界的信心,有了克服困難的決心。要想進行有效的自我暗示,掌握一些心理暗示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3、掌握幾種心理暗示的方法   ①.給自己一個微笑    這裡有五種表情:大笑、微笑、平靜、不高興、悲傷。    你經常見到的是自己的哪種表情?    你希望自己經常是什麼表情? 學生認可的是前三種)   你的微笑,首先是給自己的。當你綻開笑臉時,實際上已經在給自己一個暗示:我很快樂。微笑將驅走你的焦慮和煩悶,帶來輕鬆、愉快和自信。    每天多給自己幾個笑臉,大家能不能做到?    ②.設計一個鼓勵自己的常用語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好多人都有自己的習慣用語,它們以很高的頻率出現。比如,有人喜歡說:「煩死人」;有人喜歡說:「沒問題」;也有人喜歡說:「真有意思」。大家能從這三種習慣用語中感受三種不同的性格嗎?    (學生討論,明確三種心態:消極沮喪、樂觀積極、豁達寬容)   習慣用語也能塑造人的性格,這些經常使用的口頭語反反覆復地暗示著自己,對人的心理產生著影響。一個豁達、樂觀的口頭語能讓自己在很喪氣時一下釋然。你欣賞什麼樣的口頭語?能為自己設計一個鼓舞人心的口頭語嗎?    (學生思考,討論。設計有「我挺棒」、「沒關係」等)   ③.以理想中「我」的眼睛看生活    人們都喜歡在心中設計自己未來的形象,你心中的「自我」是什麼樣的?    (找幾位同學談一談對未來的「自我」形象的設計。)   路上有塊磚頭,在小爬蟲看來,它是龐然大物,對我們來說,一腳踢開,小事一樁。學習、生活中的好多麻煩,如果站高一點、換個角度看,也是類似的感覺。我們希望未來的我成熟、堅強、自信,有足夠的能力處理人生事務,那麼當未來的你用那雙智慧的眼睛評價今天的處境時,會有什麼想法呢?    (學生討論發言)   無疑會有一種超脫感,會有衝破障礙的信心產生。    ④.用日記肯定自己    有的外國公司專門設一個「心理調節室」,在裡面樹起公司負責人的橡皮塑像,供有不滿情緒的員工拳打腳踢,卻使得公司人員上下和諧,是什麼原因?    (學生思考、討論:情緒需要宣洩,心理能量需要釋放)   把一天的不痛快宣洩出來,就能尋得心理的平衡,寫日記是宣洩的重要方式。    如果你能夠在每天結束時,對一天的成功做一小結,充分肯定,日記就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人在內心深處都需要喝彩,但並不是每天都有人為你喝彩,那麼,就讓我們為自己喝彩,這「叫好」之聲能使疲憊的心靈鼓起奮爭的激情。每天讓自己在「成功者」的坦然中入睡,第二天一定能信心十足,幹勁十足。    堅持下去,就會天天都有好心情。    ⑤.將積極情緒與某種行為建立起聯繫    常聽有的人說:「我洗頭就感覺心情舒暢。」也有人說:「我跨上摩托車就覺得特舒坦。」他們實際上是把這些事情跟自己的心情建立了一種固定的聯繫,每當做這件事時,就有了相應的心情。這種心理暗示的方法我們不妨借用到學習中來。    比如相信考前洗頭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績,相信每天晨練就一定能頭腦敏捷,相信每天晚上燙腳就一定精力充沛。經過經常性聯繫,每次洗頭、每次晨練、每天燙腳時就產生了信心,好心情不期而至。    ⑥、來點阿Q精神    大家都學過魯迅的《阿Q正傳》,肯定對主人公阿Q印象深刻,他每次遭到人欺凌就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讓自己心理好受一些。那麼在今天我們可不可以用阿Q的 「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忘記痛苦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阿Q精神確實像有些同學說的是自欺欺人,但有些令人煩惱和不如意的事擺在面前,如能改變,當然該向好處努力。如已成定局,無法換回,不妨來點阿Q精神寬慰自己,承認現實,擺脫心理困境,追求精神勝利,這總比垂頭喪氣,痛不欲生要好得多。魏書生曾在《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一文中寫道:有人說:「阿Q精神是戴著鐐銬跳舞。」我認為戴著鐐銬跳舞顯然比戴著鐐銬哭泣更有利於自己的健康。……面對不幸,哭只能失去得更多,笑則至少能抑制不幸的增加,還可能減輕損失,使不幸減半。 4、總結    我們介紹了六種心理暗示的方法。學會運用這些方法,我們將天天充滿信心,時時心情愉快。心理暗示最重要的規律叫做重複,我們讓那些鼓勵自己的表情、語言、動作反覆出現,就會使樂觀的態度、堅定的情緒成為自我的主宰。    最後,讓我們一起滿懷激情地朗讀下面一段誓詞:    我微笑、樂觀、自信、堅強;   我輕鬆、積極、不卑、不亢;   我健康、豁達、心胸寬廣;我將百折不撓,去實現理想;   我要不斷超越,走向輝煌,走向輝煌  

二、案例綜合評析:  

1、活動的主要內容   本活動先通過兩個故事導入,讓學生了解消極的自我暗示會對人產生極大的負作用,積極的自我暗示則能激勵人、鼓舞人,產生良好的效果,然後分析了自我暗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最後教給學生幾種心理暗示的方法。 2、值得借鑒之處   (1)、體現了主題班隊會活動和心理輔導活動的相互結合與滲透。   主題班隊會一般強調教育性,旨在通過班會活動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幫助學生成長。此活動是教會學生一種方法,似乎它的教育作用不強,但其實它體現了「助人自助」的輔導和教育理念。教師不可能永遠跟著學生,也不可能幫助學生解決所有的問題,重要的是「助人自助」,也就是教會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知道應該如何分析、如何面對、如何解決。本活動把心理輔導的方法運用到班隊會活動中,讓學生看到自我暗示的作用,學會行之有效簡單易用的自我暗示方法,表面上缺乏主題班會的顯性教育作用和效果,但實際上隱性地發揮著作用。學生學會了這種積極自我暗示的方法而且堅持在學習、生活中運用它,相信以後在煩惱時、在不自信時、在失敗時、在遇到挑戰時學生都會通過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的方法讓自己自信和快樂起來,這不就是發揮了最大的教育作用嗎?  (2)、自我暗示方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作者選用了六種自我暗示的方法教給學生,這六種方法容易操作,適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對阿Q精神勝利法的肯定符合心理輔導的理念。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心理學上叫「自我安慰法」,當一個人遇到不幸或挫折時,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合乎內心需要的理由來說明或辯解,以求心理獲得新的平衡的有效方法。傳統的教育是不提倡這種方法的,傳統教育要求學生勇於面對現實,用堅強的意志戰勝困難和痛苦。但心理輔導卻允許學生暫時地迴避現實,減輕壓力,渡過難關,不至於精神崩潰。就像文中的教師所說的那樣:「有些令人煩惱和不如意的事擺在面前,如仍有更改和迴旋的餘地,當然該向好處努力。如已成定局,無法挽回,不妨來點阿Q精神寬慰自己,承認現實,擺脫心理困境,追求精神勝利。這總比垂頭喪氣,痛不欲生要好得多。」這些方法體現了心理輔導以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本的原則。  (3)、活動方式具有開放性。   此活動符合心理輔導所強調的尊重和接納學生的基本原則。教師沒有把自己的看法、觀念直接傳授給學生,整個活動中教師一直是開放的態度,讓學生自由發言,自由選擇,通過思考討論得出觀點,整個過程步步相連、環環相扣,學生在活動中邊消化、邊受教育、邊提高。   (4)、重點突出。   一個主題班會活動往往是由許多小活動、小主題組合而成的,怎樣進行設計和取捨使整個活動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也是很重要的。此活動課教師很好把握了活動的重點:教會學生自我暗示的方法。所以教師用了大量時間教給學生六種心理暗示的方法,而且讓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討論、思考、設計、想像,使每種方法更具體且適合自己。相信此活動課上完後學生一定會對這六種方法印象深刻,會嘗試在學習生活中加以運用的。 3、對活動的建議  (1)、提高學生自覺使用積極暗示方法的動機   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使用過暗示方法,但不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不一定看到了其積極的效果。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使用過暗示方法,怎樣使用的,效果如何,怎樣改進等幫助學生理解積極暗示方法,促使學生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而增強他們自覺使用積極暗示方法的動力。  (2)、通過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對比分析,幫助學生明辨是非   本活動旨在讓學生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全文所教的心理暗示方法也都是積極的,緊緊圍繞主題開展活動很好,但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積極的自我暗示方法,建議和消極暗示進行對比講解,幫助學生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不好,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學生們在生活中更多時候使用的是消極暗示,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進行對比講述,讓學生看到消極暗示的不良後果,積極暗示的積極作用,貼近學生生活,可以產生共鳴,更大地觸動學生的內心。   (3)、進一步深化主題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媽媽讓她的兩個女兒到玫瑰園裡摘玫瑰,姐姐回來後哭喪著臉對媽媽說,真討厭,花下面竟然有那麼多刺。妹妹回來後高興地對媽媽說,真高興,刺上面竟然有那麼美麗的花。這個故事說明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人們因為有不同人生觀而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樂觀的人看到的是刺上的花,悲觀的人看到的是花下的刺。自我暗示其實也反映了人生觀的問題。樂觀的人什麼時候都能看到事情的積極面,即使是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會看到它的正面作用,用積極的自我暗示給自己打氣,讓自己快樂自信起來。悲觀的人則正好相反,他們也有暗示,但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否定,這樣就愈來愈不自信,愈來愈消極。建議教師對此主題進一步深化或拓展,讓學生認識到自我暗示不僅是一種方法,還反映了自己的人生觀問題,讓學生理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學會用樂觀的態度積極看待做人做事。挖掘和升華主題的深層內涵可以增加學生使用積極自我暗示的內驅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選取合適的故事引出教育的主題   用故事的方式導入是比較吸引學生的,但選取故事一定要合理,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本文選取的故事一個是心理學的實驗,一個是美國擊劍運動員的故事。第一個故事恐怖,也有不人道的成分,它有可能會產生副作用,使學生對心理暗示產生恐懼感;第二個故事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遠,無法感同身受,觸發內心體驗和深思。建議結合學生實際選取他們生活中的例子或熟悉的故事來引出主題,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暗示的作用。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暗示的意義才會更願意深入了解和使用此方法。  (5)、幫助學生認識有些方法的兩面性   

如第五種方法:「將積極情緒與某種行為建立起聯繫」,相信考前洗頭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績,如果學生每次都這樣想和做,有可能某次考前沒洗成頭就會產生焦慮,認為自己一定考不好。第六種方法:「阿Q的精神勝利法」雖然符合心理輔導的理念,能使人達到暫時的平衡,避免精神的崩潰,但它也易使人安於現狀、不求進取。中學生受知識和經驗所限,有時看不到方法的兩面性,使用時容易走極端,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樣的方法進行正反兩面的分析,教會學生把握好使用的「度」。                                       

三、案例拓展:《走近父母》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1、活動目的:  

(1).通過遊戲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父母的了解,學會尊重父母,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   (2).引導學生學會和父母和諧相處,學會感激父母付出的辛勞,並能把感恩的意識融入平常的生活中。 2、活動準備:   背景音樂《仙境》、《風的氣息》、《回家》、《魯冰花》、《感恩的心》;親子遊戲需要的眼罩;調查問卷《親情檔案》;彩色紙包裝的磚頭;感恩卡。 3、活動對象:四年級 4、活動場地:室內 5、活動時間:40分鐘 6、活動程序:   課前準備選用背景音樂:薩克斯《回家》   A.活動課前的師生溝通 ——貼花瓣。(目的在於消除師生之間的陌生感,也為後面的活動環節做鋪墊。)   老師:同學們,我很高興能夠認識大家,並且和你們一起參加今天的活動。在開始活動之前,我想請大家先幫個忙,幫我把這些玫瑰花瓣貼到卡紙上,讓它形成一顆愛心。誰願意幫助我?(教師指名上台貼花瓣,並指導學生在音樂背景中完成愛心的粘貼。)   導語:謝謝這幾位同學精心地為我們粘貼了這麼漂亮的愛心。可見心中有愛,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B.體驗緊張的心理遊戲。 老師:我想問問大家,喜歡做遊戲嗎?(喜歡)今天陳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很有趣的遊戲,我們一起來嘗試一下好嗎?請大家聽清楚遊戲規則:首先,請全體同學保持站立的姿勢,伸出左手讓手心向下,同時右手食指向上與旁邊同學的左手手心相接觸。當你聽到歌曲中出現「泥鰍」倆字的時候,要想辦法用左手抓別人的手指頭,而右手要迅速逃離,大家聽明白了嗎?現在,讓我們開始好嗎?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通過體驗心理緊張的感覺,學會釋放緊張的情緒,懂得鬆弛之道。)   導語:同學們,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緊張疲勞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放鬆,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以更好的狀態去迎接每天的學習生活!   Ⅰ、親子遊戲(通過身體的接觸,感受與父母的交流)   導語:剛才我們集體參與了遊戲,不知道你們在家和父母親玩過遊戲嗎?今天老師請了幾位同學的家長和我們一起參加活動,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把爸爸媽媽們請上台。   老師:你們好!歡迎你們幾位的到來!平時你們的工作也很忙,今天就放鬆放鬆,在這兒和你們的孩子一起做做遊戲,好嗎?   老師:我們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請家長先用眼罩蒙住孩子的雙眼,然後和你們的孩子分兩邊相向站立;孩子要走到家長面前,通過觸摸家長的雙手來辨認誰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大家聽清楚了嗎?現在先由爸爸媽媽為孩子戴上眼罩,注意不要過緊也不要太松。好,選手準備完畢,請爸爸媽媽走到對面,交換位置站立,給孩子們增加點難度。孩子們也站成一排,音樂一開始,就往前走,去尋找自己的父母;音樂停止,我們的遊戲就結束。(背景音樂:《魯冰花》高潮部分)   (遊戲的結果可能會產生兩種情況:有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父母,有的孩子認錯了。)   老師:看來你們這個家庭很默契,能不能告訴老師,你是怎樣準確地找到媽媽的?(學生說)你呢?媽媽有沒有給孩子一些什麼樣的暗示呢?   (安慰找錯的家庭:你沒有找著自己的父母,也沒關係。回家以後經常給爸爸媽媽按摩雙手,有助於血液循環,也能使你走到哪兒都忘不了他們溫暖的手,好嗎?)   老師:謝謝這幾位家長和同學們的參與,也希望我們的遊戲能給你們帶來好心情。導語:孩子們,除了能辨認父母的雙手,你們還知道爸爸媽媽的什麼情況呢?你們想不想去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呢?(想)那就讓老師和你們一起走近父母,好嗎?(出示課題:走近父母)   Ⅱ、心有靈犀(通過填寫問卷,收集關於父母的基本信息,加深對父母的了解)   老師:作為父母,一定很了解你們的喜好。因為你們的成長始終牽掛著父母的心。   可今天,我想考考大家,看看你們是否也對父母有所了解?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份「親情檔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給爸爸或者媽媽建立一個小檔案。(注意: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只選填一位家長的信息)   課件展示:心有靈犀   親情檔案   爸爸(媽媽)的出生年月   爸爸(媽媽)的業餘愛好   爸爸(媽媽)的興趣特長   爸爸(媽媽)最愛吃的食物   爸爸(媽媽)的鞋子尺碼  爸爸(媽媽)最煩惱的事情   爸爸(媽媽)最大的願望   (學生現場填寫,背景音樂:鋼琴曲《仙境》)   老師:我想現場採訪幾位同學。(任意學生)你好,能跟我們介紹一下你的爸爸嗎?(學生介紹爸爸的情況)你好,你覺得自己對媽媽了解嗎?跟大家說說你是怎麼填的?(學生髮言)那麼,父母的基本情況是否和你們填寫的一樣呢?讓我們打開信封來個現場揭密,看看爸爸媽媽為我們提供的信息是什麼?(任意學生)你來介紹一下爸爸的小檔案。你寫對了幾項呢?(任意學生)和媽媽提供的資料對比,你覺得自己對媽媽的了解多嗎?   老師的評價:①為什麼你能寫對那麼多內容呢?/你真棒!能把爸爸(媽媽)的生日、愛好都記得那麼清楚,真是個細心的孩子!②你能把父母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老師覺得你真不簡單!③為什麼你只寫對了一樣呢?/看來,你還得多花點時間,多下點工夫去關心關心父母,好嗎? Ⅲ、心靈解密   導語: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是我們成長的守護者。可有些同學卻向我表示了對自己父母的不滿。我從他們的來信中選取了一些現象,大家看看你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課件出示:   現象一,父母親對我的成績要求太高,沒達到的時候,就會嚴厲地批評,甚至打我;   現象二,父母親總是限制我玩的時間,雙休日還得做額外的作業;   現象三,父母親給我的零花錢太少;   現象四,父母親總是忙著工作,陪伴我的時間太少;   現象五,父母親每天總是嘮叨我;   現象六,父母親很少聽我說心裡話;   現象七,父母親總是拿我的缺點和其他孩子的優點作比較;   ……   老師:哪位同學願意大聲地把這些現象說給大夥聽?(指名讀現象)其他同學認真聽,你覺得哪個現象和你比較類似,就舉手示意我,明白了嗎?   老師(在學生中選取目標讓學生髮表感言):   你能告訴我,當你的父母批評,甚至打你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嗎?   (我理解你的心情,也為你感動。因為你能理解父母的苦心,說明你是個懂事的孩子。)   當爸爸忙於工作而抽不出時間陪伴你,你是什麼感受呢?你知道他們為什麼不能陪伴你嗎?(我能體會到你的孤獨。爸爸雖然很少有時間陪伴你們,可他卻給了你們一個安寧、幸福的港灣,所以你也要多體諒、關心他,好嗎?)   聽到媽媽在你面前提到別的孩子的優點,你有什麼心裡話想和媽媽說嗎?   (你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只是和父母在認識上有些分歧,我建議你和家長再多一些溝通,也許情況會有所改善。)   老師:我很高興大家如此地信任我,和我說了這麼多你們的想法。不過,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每個人在和父母的相處中,總會出現那麼多不和諧的音符呢?   導語:這兒有一封媽媽寫給孩子的信,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Ⅳ、心靈獨白——《孩子,我為什麼打你》   (通過配樂朗誦一封母親的信,引領孩子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認識了解父母;引導孩子尋找自身的共同點,引起情感共鳴。)   (教師配樂朗讀,課件展示信件內容。背景音樂:《風的氣息》)   老師:孩子們,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為我們做的哪些事情讓我們感動呢?哪怕是很細小的一件事?而我們又是怎樣對待父母的呢?就讓我們閉上眼睛,在流動的音樂中,一起來靜心回味吧!   (在背景音樂中,孩子靜靜回想,感受父母的愛,從內心深處進行自我反省。)   導語:此時的沉默,是不是因為你們的內心都有所感受呢?   老師:①你能給我們說說,哪件事情讓你感受到父母的愛呢?(學生感言,老師進一步啟發)你又是怎麼做的?(你不但能感受到父母對你的深情,還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我相信你從今往後你會做得更好!)   ②你呢?願意讓我們分享和父母之間感人的故事嗎?(老師被你們父女(父子)之間的深情打動了!我想經過今天的活動,你會更愛你的爸爸(媽媽),對嗎?   導語:是啊!父母的心細如髮,父母的情深似海,沒有溝通和交流,我們還真難以理解呢!告訴老師,你們愛爸爸媽媽嗎?把你們的愛大聲地表達出來!怎麼愛?誰來說說?(學生說) Ⅴ、親身體驗,心理透析(從平凡瑣事感悟父母的辛苦,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老師:孩子們,我們除了用優異的成績、良好的表現來回報父母,還可以為父母做些什麼具體的事情呢?(學生說,並請上台體驗)今天你來當爸爸(媽媽),好不好?告訴我,平時你們家要做哪些家務活?(學生舉例,教師相應拿出用彩色紙包裝的磚頭代表「家務活」,把這些「家務活」一項一項地放到學生手裡,都讓學生捧著,直到學生捧不住)   老師:辛苦辛苦!你們當爹當媽的確實不容易啊!想過請誰幫忙嗎?(孩子)好,誰願意自告奮勇地來當他們的幫手?(再請學生上台,把「家務活」讓他們分擔)   老師問「父母」:你們二位感覺怎麼樣?(學生感言)再問「孩子」:你呢?(學生說內心體會)你真是父母的好幫手! Ⅵ、真情互動,情感升華   導語:經過這樣的一次體驗,同學們的心中是不是也有很多感受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感謝卡,你們可以在上面寫上一句最想對父母說的話,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激和愛。(音樂背景中學生寫感言)(對家長在現場的孩子說)孩子們,你們的爸爸媽媽正用慈愛的目光望著你們呢!走過去吧!走到父母身邊,一個輕輕的擁抱,幾句貼心的話,都能表達你們的愛!(孩子和現場的家長說心裡話。)   A.老師請學生說說自己所寫的內容,並粘貼在卡紙上,豐富愛心的內涵。(注意:因場地和時間的關係,只請少數同學上台粘貼。)   B.老師請家長對現場的孩子們各說一句話,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老師:我們的爸爸媽媽內心肯定也深有感觸,請你們給孩子們說一句心裡話,好嗎?(家長感言)   老師:謝謝你們參與今天的活動;也謝謝你們對孩子們的鼓勵;更謝謝你們平日里為孩子付出的辛勞! Ⅶ、活動小結(在背景音樂中結束活動)   老師:同學們,普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顆關愛、呵護我們的心;而我們也同樣要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走近父母,理解父母,關愛父母!愛,不僅表現在語言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中。老師給你們一個建議,回家以後,為父母做一件事,讓爸爸媽媽也能感受到你們的愛,好嗎?最後,讓我們一起站起來大聲地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推薦閱讀:

夢幻西遊墓影迷城·劍陵魔影是什麼活動?
2018年NCS色彩潮流及色彩管理與應用
活動理論
王智出席的活動有哪些?
等你來撩,星冰樂整組送!

TAG:工作 | 活動 | 班主任 | 日常 | 規範 | 日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