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根塵老師講《四聖心源》第六講

根塵老師講《四聖心源》第六講 整理:落塵子 月射寒江 我愛金毛 光生 貓熊 校對: 蘭花光生 先試一下聲音,能聽得清楚嗎?過年快過完了,過了十五就算過完年了。所以今天一塊來學習四聖。首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都能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一卷很多朋友反應不好理解,看四聖,最頭疼的就是卷二六氣解,因為它牽涉內容比較繁雜,再加上黃老在講的時候又比較刻意追求辭藻,追求文辭工整,所以,有些地方行文講述的時候,故意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搞得很多人更稀里糊塗,霧裡看花似的。我個人對五運六氣也沒有很深入的理解,學習得也不是很深,所以六氣解讓我來講,很沒有底氣,我也很害怕,只是把我個人的理解,跟大家交流下。我也不敢說我的理解是對的,我們互相學習互相交流,講得不對的,請大家多多指教。 我們知道四聖理論體系是土樞四象、一氣周流為核心框架的體系,也是說以五行為主,中土斡旋,四象輪轉,它是五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行。那麼六氣呢,它分成六塊。五和六不是一個體系,這是一個問題。今晚我們來談談六氣解,雖然分為六氣,本質上依然是五行,它的核心還是五行,這是一個問題。再一個,講一下,根據六氣的名目,根據六氣對應六經,人身十二經絡的周流,講的就是這麼個問題。 我在四聖的群里上傳了一張六氣圖的圖片,可以下載下來看下,因為一會講的時候,照著我畫的圖來講,所以大家可以先下載下來看一下。大家找不到圖的,圖是在qq群,如果沒在群里的朋友,大家看下有沒辦法把圖傳過去。群已滿,加不進去了。在群的同學看來有沒什麼辦法讓不在群的朋友也能看到這個圖。有會的給大家提供下。這裡好像發不了截圖。這樣吧,看看誰有網上空間。我再給大家一點時間,好把這圖拿到,我們好下一步好講。這段時間,我把六氣的名目說一下。內經講的五運六氣,五運大家都知道-木火土金水。六氣呢,就是風火暑濕燥寒。五運六氣跟人體的五臟六腑是相對應的。我看大家已經發了好幾個可以下載圖片的網址了,大家抓緊時間下載,稍後我們講正式內容。這是我自己畫的一個圖,大家能看得清楚嘛?我們就開始講了,看著圖講。 今天講的六氣,實際上是有一個跟三陰三陽相結合的命名原則,有特定的名稱。大家翻到第二卷六氣解,第一小節,六氣名目,六氣名稱: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我們剛才講的五運六氣。六氣里實際上有兩個火用的是五行的名稱,多了一個火。五行各一,火分君相,這樣五變為六。上一次跟大家講的時候,曾經談到五和六的問題,天地之道是以「五」為一個變化規律,咱們內經里還講到我們傳統文化的源頭,像河圖,講的都是以五為周期,以五為規律的天地之道變化。那為什麼有六氣,包括周易的卦相有六爻,一年有十二個月,人生有十二條經絡,有6對,三陰三了加起來也是6。為什麼還有6的規律呢?我的個人觀點,這個大的周期,本質上的周期,普遍的規律應該是5,而由於月球,離咱們地球比較近,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影響。它對地球的影響,就是一年有12個月,就是6對,這樣引出6的周期,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那麼這個6的周期,他是本質上不脫離「五」,他的內部本質還是「五的」規律,只不過在形式上表現為六。咱們可以這麼理解,從小的方面來講,每一天,相當於分成4個半天,上半天,下半天,上半夜,下半夜,這一天,整個一天,這就是四象,這個四象有一個核心,你可以理解為中土, 這就是五分法。那麼一氣周流就是這麼一個體系。從一年四季來講,春夏秋冬也是。不管從小的分還是大的分,這種五,就是土樞四象,一氣輪旋,一氣周流這個規律 ,他在任何一個層面都是存在的,但是你把這小的一氣,一天可以理解成小的一氣周流,那麼一個小時甚至一個分鐘,可能也有這個規律,在不同的地方會有這個規律。我們把一天作為一個小的單位來講的話,那麼一個月呢,是30個這樣的小的一氣周流,兩個月,就是60個這麼小的一氣周流,那麼這一氣從實際上講六氣,一年分為六氣的話,一氣大概是60個這樣小的這樣的一氣周流,他的規律是5。所以我們看大的方面來講表現的規律是6,實際上他的每一步每一氣內部核心變化實質是5,仍然符合天道本來以5為核心的規律。6隻是在地球表現出來的一種現象,實質仍然是5。這是我們從大的時間層面上來講,5和6他的實質是以5為主,6隻是5的一種特殊表現,可以這麼來理解。 當然還有其他的規律,像8卦,它8的規律,剛才講到女孩8男孩7的規律,8也是一種周期,不同的周期,他們都是不同的層面不同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額外的規律現象,但從本質上講天地之間根本變化之道是以5為主的規律,所以四聖這本書,他講的理論體系,講結構的時候,是以五行為主的,中土在中間,斡旋周流,產生四象,四象輪旋,循環不息,周流不止,那麼是這麼一種規律,他並沒有把六氣作為全書的理論核心來講,而是以五行來講,遵從大道,但是人體生活在地球上,確實有這種很明顯、很實際的六的這種規律,一年12個月,是六的周期,人體從經絡的角度來講,有十二經絡,從解剖結構來講,有十二對肋骨。你看,這也都是很現實的六的規律。也不可避免。所以呢,四聖心源這本書呢,它也從經典的著作裡面,遵從經典著作的論述,也給大家闡述一下六氣,實際上是六經的一些內容。放到卷二裡面,專門做六氣解來講。 那麼我們現在呢,大家就看著這個圖,我們看圖的目的是什麼呢,我主要給大家講的目的就是講六氣的實質仍然是五行,主要是講這麼一個目的。大家看的時候呢,我畫的圖可能有點亂,大家不要頭疼,我一點一點的給大家講,講完了,大家應該看的就比較清晰了。首先呢,我們要知道,《四聖心源》講的六氣它在內經裡面,就是內經講的,它這個說法是繼承於內經經典裡面的,並不是它自己的發明創造。剛才六氣的名目,就是六氣叫什麼名字呢,我已經給大家念了一遍了,不再重複,大家有四聖心源這本書的,還是把書打開,看卷二第一小節六氣名目,它是以表格,那麼這個表格裡面呢,大家看厥陰風木它分為足厥陰肝和手厥陰心主兩條經脈,或者說是兩個臟腑。大家看後面,中間的也好看。前面是六氣中間對應的是臟腑。後面的這個足厥陰肝它又叫乙木,手厥陰心主它又叫相火。那麼下面少陰君火裡面呢手少陰心又叫丁火,足少陰腎又叫癸水。前面大家可能還比較熟悉。大家對於中醫基礎理論啊,稍微熟悉一點的。厥陰風木,少陰君火這都是常識。不會覺得陌生。但是對於後面的什麼乙木、癸水、丙火啊這個很多朋友可能會比較生疏,這個東西呢。這也不是黃元御的原創,不是他創造出來的,這實際上都是傳統文化裡面的一些內容。在內經裡面呢,它沒有直接說甲木,乙木,但是呢它有這個說法。我給大家敲一段文字大家看一下……。這是素問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我截取的一段文字,大家看第二段。第二段「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之,其日甲乙。」足厥陰就是肝,足少陽就是膽,「其日甲乙」,就是分屬甲乙,甲為陽,甲木就是少陽膽,乙為陰就是厥陰肝。雖然它沒有明確的講甲木乙木。實際上內經的說法跟黃元御的這裡講的甲木乙木意思是完全一樣的。甲木乙木直接有名稱的在易經很多書裡面都有很多明確的說法。甲乙丙丁,這就是十天干,天乾和五行相配,這個是不是叫納甲啊,易經我沒有很好的研究,我說不準。可能這種相配是不是叫納甲,納天乾的意思。 所以你看乙木啊,甲木啊;戊土,己土, 這種天乾和五行相配。這種說法在內經裡面就有,就是它沒有明確的說出來,但是對應都是一致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只是沒有明確的名稱說出來。這個和我們傳統文化裡面易經裡面的很多論述也都是完全一致的,都是相通的。這是給大家講六氣名目裡面它有不同的名稱、名目。中間十二臟腑實際上代表了人體的十二經絡。前面六氣的名目呢它實際上代表了三陰三陽六氣。上次我跟大家講三陰三陽的時候也說過了。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所以成就了三陰三陽。三陰三陽它本身也代表了陰陽之氣的陰陽的變化。所以六氣呢它從本質上來講也是講了陰陽之氣的變化規律。它講六氣名目的時候它是從人體的十二經絡相對應的角度來講的。就是說天地之間的六氣它統攝人體十二經絡。或者說人體十二經絡它是表裡相應,相對應的六對,那麼這六對呢也相對應天地之間的六氣。這也是天人合一的一個意思,天人相對應。因為它是結合人體的經絡來講,結合人體十二正經來講的。所以呢,我們今天晚上來分析六氣的時候呢,我們也是按照人體十二經絡周流的次序,人體十二經絡經氣的流行,它是怎麼流通的啊,根據這個經絡流通的層面上,我們來看,六氣它有什麼規律,它是不是也表現出土樞四象,一氣周流這個五行的規律。咱們來看是不是有這個規律。 大家現在來看這個圖表,看這個圖。熟悉的人呢,人體十二經絡的流行次序有一句順口溜。肺大胃脾心小腸,胱腎包焦膽肝詳。給大家打一下。沒關係我給大家打一下。網上鄰居老師已經把這句話打出來了。我就不再打了,就是這個意思。這個呢就是內經上講了人體十二正經它這個經氣流行貫入的一個次序,五臟六腑的經氣如環無端貫通周流不息,是按這個順序來的。大家來看這個圖,圖的中央部分我用圓圈畫都是人體內部的五臟六腑。首先肺氣它先是往外走,肺這個氣,順著肺經,往外流通。這就是手太陰肺經,你看經氣是往上畫的,它往外流通。它實際上是沿著胳膊出來了。肺經在人體的上肢內側前緣。所以你看,我這個圖上面是手,下面是足。先把這個圖的總體結構跟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圖的中間的圈寫著五臟六腑的名字,中間的圈呢,這些圈這就是身體的內臟內部。畫的一圈一圈的線,代表十二經絡。十二經絡主要循行部分都在人體的四肢。上面的是上肢,下面的是下肢。等於中間是內臟,上下的兩部分是外在的四肢。它是經絡循行的主要部位,這是個示意圖。我們看,從肺經開始,沿著箭頭,我都標上箭頭,咱看順序,肺經出來,然後呢,到了大腸經。肺和大腸相表裡,經絡是相通的。左邊,大家看,這個圖的左邊都是臟,右邊都是腑。臟腑互為表裡,所以中間都用虛線連起來了就是互為表裡的意思。實際上肺呢,它是在這個手足肢體的末端,經絡的末端,相為表裡的臟腑它的經絡在肢體的末端,手腳啊,它是有相互接通的地方。所以肺經,你看,肺經出來經氣出來之後到了手陽明大腸經。然後呢大腸經和胃經都屬於陽明之氣,它們這兩個也是走這個相互溝通的地方。大腸經和胃經的經氣在接下來會流通到胃經。胃呢,下來會流通到脾,脾經呢,再下來沿著虛線走,就會流通到最左邊的心。心經呢,沿著虛線走到右邊的小腸,小腸經。大家按照這個順序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胱,下來,是腎,下來是心包經,然後是三焦經,然後是膽經,然後是肝經,最後又回到肺,這一圈。通過這個圖能看出什麼?首先我們能看到五臟六腑的這個氣從內經的講述來看呢,。所以我畫的這個圖呢,大家看一下,實際上是按照內經講的。通過這個圖,我們能看到一個。首先我們能看到五臟六腑的這個氣從內經的講述來看呢,它都連到一塊,它講一氣周流,一氣周流怎麼體現?在這經絡循行它就有一個體現,你看,他是一個整體,轉了一圈,確實是如環無端,整個經氣的周流是連在一塊,不是分開的。這是一個我們可以得出這一個結論的。另一方面呢,臟腑在內為陰,四肢百骸在外為陽,這都是內經的一些論述。 那麼我們如果把這些線看成跑道的話,他不是一個人沿著跑道在跑,不是這個意思啊,他是這個跑道上都站滿了人,就是這個跑道上全都是氣沒有空的地方,是一塊兒在動,同時在周流,是這個意思。這個大家要能想像,就是我畫的所以這些線都充滿了氣血,他都同時在周流,按著一個方向,所有的地方都在動。這樣我們就好理解了。你看這個氣呢,他在同一時刻,(我這畫的,咱看上半部分,上肢相當一個胳膊,上肢內側和外側,就是陰陽不同,一個對應臟一個對應腑)有從內臟往外出的氣,你看這三股氣,少陰、厥陰、太陰,這三股經氣都在由內臟往外出,同時右邊這三股氣陽明、少陽、太陽他都由外在的肢節向內在的臟腑入,一個出一個入,他是同時的。臟腑在內,四肢百節在外,在內為陰,在外為陽,所以這個經氣由臟腑往外走,就是由陰出陽,(經氣)由肢節向內臟即向六腑裡面回,就是由陽入陰,大家去想這個過程。看圖的上半部分,左邊是往外出的,由陰出陽,右邊是往裡進的,由陽入陰,即由外入內嘛,這個本身就是咱們講的一氣周流的左升右降,咱們講的一氣周流的土樞四象,既是理論模型是概括出來的,不是一個實際東西;同時他是確實存在的真實的一個狀態,就好比我們的經絡循行。 我們看下面也是這樣的,來看下半部分的圖,胃、膽、膀胱這三個腑,它的經氣由內在的三個腑往下即往外走,由陰出陽,這是由內向外。左邊這個腎、脾、肝臟他的經氣由腿向內臟去的時候,是由外入內,這也是一氣周流的意思,也是一升一降。我們如果看經絡的圖上,你看圖的兩端,每一條經絡的圖上我都寫上了三陰三陽的名字,即六氣的名稱,最左邊是少陰,下面也是少陰,一個是手少陰心,一個是足少陰腎,再往裡走,手厥陰心包,足厥陰肝,都是相對應的,少陰對少陰,厥陰對厥陰,只是手足分布不同,再往裡手太陰肺,足太陰脾,右邊是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手太陽小腸和足太陽膀胱,你看這五臟六腑十二經絡。那麼這六氣,我們知道人體這一氣,十二經絡,整個十二條經絡穿在一塊周流的,這是一個層面;另一個層面,我剛才講的,從內在臟腑、外在肢節這個層面來講,他是有出有入,有升有降,內經講人體一氣周流,臟腑為本、經絡為標,就是說外在經絡,胳膊腿上這些經絡的氣血,他是來源於內在臟腑的,他不是憑空的自己產生的,他的根源還是在內在臟腑的。所以你看內在臟腑,十二個臟腑我都用圈給他圈起來了,還畫了一個框把他框起來了,這就代表了人體的內部。那麼這個人體的一氣,在這個升降出入,循環周流這個過程中,誰讓他升,誰讓他降,誰讓他走,誰讓他走的快,誰讓他走的慢,誰讓他回來,誰讓他出去,這個臟腑是有分工的呀,當然臟腑是應天地陰陽之道來產生一些自然的變化,但是在人體十二經脈氣血流通的過程中他這個五臟六腑是有分工的。有什麼不同呢,拿這個圖來說,大家看這個四聖心源卷二六氣解,剛開始六氣名目,大家熟悉一下六氣的名字。第二小節就是六氣的從化,六氣從化這一部分,很多人跟我講說理解不了,因為人體有十二經,十二經呢,只對應著六氣,所以他有一個從一個化的問題,就是有個主次的問題。打個比方說,咱們看中間的太陰這個經脈,就是手太陰肺和足太陰脾,肺呢,屬於辛金,脾呢,屬於己土,他們從六氣來講都屬於太陰之氣,為什麼我們講這個太陰,六氣名目他叫太陰濕土,以脾為主,好象是沒有管肺的問題,以脾為主,所以,那就是從化了,肺服從於脾的一些規律。我們這個地方,黃元御在第二小節六氣從化裡面,他是用的從化,什麼七月從夫,子母相生,講的比較繁瑣,很多人一看就頭疼,覺得不好理解,所以今天我就把這一小節結合這個圖,給大家講一講我的理解,我不用黃元御的這種說法,照這個圖給大家講。 首先,從臟腑陰陽的角度來講,臟為陰腑為陽,你看臟腑都在人體的內部,都屬陰,但是陰陽這中復有陰陽,內臟裡面,五臟加上心包是六臟,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臟之氣他這個由內向外宣發,認為是由陰出陽的一個層面,而這個六腑之氣呢,由外向內,是由陽入陰的過程。這個升降的過程,因為陽氣升而為降,陰氣是降而為升,陰在內主升,有往外走的趨勢,陽呢在外主降,有往回走的趨勢。這是他們不同的趨勢,這實際就是陰陽循環無端的意思,要不然就不會產生一氣周流了。所以呢,我們從陰陽相對的這個角度看這個圖,你看左邊,腎、肝、脾,他的氣,經絡循行箭頭都朝上畫,現在大家先暫時不要理解為十二經脈,只要臟,就是,上肢下肢箭頭都往上代表陰氣主升,右邊六腑箭頭都朝下,代表陽氣下降,你暫時不要把他理解成經氣的循行,理解成五臟六腑的本身氣的特性,一個主升一個主降,他這個自然規律就是陰昇陽降,形成循環。咱們看左邊這個六臟氣都是升的,由下往上升,右邊六腑都是降的,由上往下降。這個講的是陰陽升降的規律。我們看為什麼手太陰肺足太陰脾,都是太陰氣都主升,都是往上升的,內經里的名字,叫太陰濕土,實際上它講的是脾,脾為土,太陰這股氣的特性,是以脾氣的特性來概括,濕氣,容易產生濕,因為脾屬土肺屬金,他們不一樣,為什麼用脾來概括整個太陰之氣的特點,而不是用肺的辛金來概括,我是這樣理解的,這個脾的經氣通於下肢,肺的經氣通於上肢,上肢為陽,下肢為陰,從陰陽的角度來講,脾氣,脾的這股太陰之氣他的陰柔之性比肺的這股太陰之氣更偏於陰一些。不過從陰的角度理解,誰的力量大,脾的力量大,他在下面,所以兩者靠實力來說話,誰來主宰?太陰之氣,把他理解成一個單位的話,誰來當老大?誰管全局?就脾來管。肺雖然也是我這個部門,但他力量不夠,沒有脾有實力,偏上了,沒有那麼多陰氣,所以,脾來管這個事兒。用濕土來概括太陰的特點,原因就在這裡。同樣的道理,再往左看厥陰,我們知道他有名字叫厥陰風木,我們知道厥陰心包經他實際上是相火,同樣的道理,也是因為肝的陰柔之性比心包的陰柔之性更陰,陰氣更重,所以從陰的角度來講,肝木就是乙木,厥陰肝木的這個能量要強於厥陰心包,陰氣更勝,所以用厥陰肝(肝屬木,所以厥陰就是風木)用他的特性來概括描述厥陰的特點。所以一提到厥陰,我們就知道是肝木,因為心包代表不了厥陰,他的實力沒有肝強。 大家看右側,陽氣是主降的,所以呢,手陽明大腸和足陽明胃,都是主降,都是陽明,誰說了算啊?手陽明大腸在上肢,足陽明胃在下肢,上為陽下為陰,上面的肯定是陽氣更盛,陽中之陽;足陽明胃經陽氣相對就弱一些,他在下面哪,有點陰氣,他就不如手陽明大腸經陽氣盛,所以誰說了算?手陽明大腸經實力比較強,所以他說了算,因為大腸是庚金,屬於這個金氣,所以他的特點就是陽明燥金而不是土,因為足陽明胃他屬土啊,所以陽明之氣,他的特性是金氣,由大腸足陽明庚金說了算而不是土陽明胃說了算。 同樣看少陽,手少陽三焦和足少陽膽,也是,上肢是陽下肢是陰,上肢陽氣就重,下肢陽氣就弱一些,上為陽下為陰嘛,所以手少陽相火他的力量就強大一些,足少陽膽呢,他的陽氣啊,力量就弱一些,所以他說了不算,他得聽手少陽三焦的,聽相火的,所以呢,我們一提到少陽的時候,我們知道是少陽相火。這個膽他屬木啊,膽雖然屬於少陽,但是呢,他更多的表現出相火的特性,原因在這裡,他說了不算。這四對,厥陰和太陰是從陰的角度來講,循行於下的這一臟他陰氣更重,所以用他的特性來概括整個本氣的特點;而陽經呢,陽明和少陽,循行上肢的臟腑陽氣更重,所以是由相應的大腸和三焦他們的特性:燥金和相火,分別來概括陽明和少陽的特性。這樣理解,就不是所謂的從誰化、誰生誰的問題了,當然黃元御說的也對,不是他說的不對,黃元御跟我說的是一樣,只不過他可能更喜歡把這個描述從文字的角度把它寫的更工整更華麗一些,反而很多人摸不著頭腦,實際他說的就是這麼個意思,我只是更通俗更直觀的把它重新說一遍,變了個說法,意思是一樣的。剛才我們講六氣都有自己的特點,那麼他這個特點跟這一對臟腑裡邊呢,只是由某一個臟、實力比較強的一臟來決定,但是呢,有兩個是例外的,大家看最邊兒上,最左邊是足少陰腎和手少陰心,最右邊是足太陽膀胱和手太陽小腸,這兩個跟裡邊的規律是相反的,按說呢,看左邊足少陰腎經呢,它這個陰氣要比手少陰心的陰氣還要重一些;應該足少陰腎選作代表.手太陽小腸在上,它的陽氣應該比下面的足太陽膀胱的陽氣要盛啊,為什麼要選足太陽膀胱? 這個太陽叫太陽寒水,膀胱之氣;少陰叫少陰心火,選的是心火之氣. 反而選了我們理解相對比較弱的一個,跟我們前面理解的恰好相反。這一點我個人理解是這麼個原因:人體一氣周流,左升右降,水火立極,到了水火的時候這就走到兩頭了,到了火是最高了,到了水是最低了,再不能走了,再走就陰陽離決了,就該回頭了,那怎麼辦呢,那就趕緊拐彎,所以,最邊上這個水火,最邊上的心腎小腸膀胱, 這兩臟兩腑代表的是水火之氣,水火之氣就是物極必反,就是它要回頭啊,所以呢,代表本氣特性的臟腑和其他的正好相反,原因在這裡,大家把這一點看明白了,再看《四聖心源·卷二·六氣解》的時候啊,就容易的多,六氣的從化,黃元御講的六氣的從化就是五臟六腑表現的特性啊,為什麼他還表現出太陰濕土的特性來呢?一感冒就老咳嗽老有痰啊,痰不就是濕氣變來的嗎?金氣本來是一種金燥之氣,乾燥的,肺喜燥,但是他最容易產生濕氣,就是因為它與太陰濕氣相對應,所以他更多的體現出濕氣的特性,因為他本身的金氣,不如太陰濕氣的力量強,所以他很容易表現出太陰濕土的很多特點,所以我們有痰的時候,我們講肺里有痰要溫化中土,為什麼要溫化中土,你把太陰濕土的濕氣一散,肺里自然就沒痰了,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再看黃元御講的六氣從化的時候,就比較簡單了,大家看這個圖來理解,六氣從化實際就是誰有實力誰說話,誰有實力誰就管事兒,決定這一氣的特點,就是這麼個意思,很簡單,大家不要再去執著於文字上去糾結,什麼夫妻啊、母子啊,到底誰聽誰啊,黃元御的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這麼理解就可以了,不要再在文字上掉進去出不來了。 那麼咱把六氣從化,從這個陰陽強弱(聽不清)的角度給大家講了一下,這就是把第二小節就講完了,《四聖心源》卷二第二小節六氣從化給大家說了,下一步說什麼呢,給大家講六氣雖然是從六的角度來講,它本身實際上還是五行的結構,那麼我們就從這個圖表,圖表就是:六經六氣十二經絡、五臟六腑(加上心包六臟六腑了),我們怎麼從這個圖裡邊推導出五行這個模式來,土樞四象,我們如何從這裡邊把它演變成,大家看左邊有一個中土斡旋、四象輪周、一氣周流的模式圖,我們現在就從右邊這個十二經脈流行這個圖,推導出左下方的土樞四象這個一氣周流圖,現在來做這個工作,大家來看:我們既然知道黃元御講了六氣從化,就是只有一個說了算的,那我們就可以簡化啊,咱看太陰,太陰之氣是脾說了算,你看我在脾這個經脈上畫了個圈啊,看到了沒有,那麼厥陰之氣誰說了算,肝說了算,對不對?厥陰風木,乙木說了算.右邊陽明之氣是大腸說了算,是吧,所以我在手陽明大腸這個經脈上也畫了一個圈. 少陽這個呢,少陽相火說了算,所以我在手少陽三焦相火這個經脈上畫了一個圈,那麼大家看我現在畫了幾個圈呢?肝一個、脾一個、大腸一個、三焦相火一個,一共畫了四個圈了,五臟六腑裡邊有實力有代表性的,那麼其他我可以不管了,我只看這四個,這四個裡邊,一升一降,脾屬土,肝屬木,大腸屬金,三焦屬火,我們從五行的角度來講,木火金土都有了,還差一個水,還沒有水,水在哪裡呢?我們來找找水,我們看最右邊的太陽之氣,太陽寒水,水在這兒。我們剛才講水火立極,他代表性的臟腑跟其他的規律是相反的,因為這個小腸太陽丙火之氣,他實際上要斂藏,他要斂藏到膀胱壬水之內,然後才能演變成腎水,才能藏精,陽氣才能藏起來,太陽之氣,按說是陽氣最盛的,大陽嗎, 陽氣比較盛,為什麼要用寒水來代表這個氣?就是講陽氣最盛的時候一定要藏起來,不要張揚,陽氣越盛越要藏好,要不然全散了,所以他用寒水來代表這個特性。那麼最左邊這個君火,手少陰心火,我們知道火分君相,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王很少見人,都藏在深宮裡。 所以我們呢,你看這個腎氣,看我畫的這個線,他到手少陰經心包里去,他不是直接上心裡去,為什麼呢,因為腎為水,它裡面是內藏著元陽之火,這個火是藏在裡面不外露的,一旦它發動外出的時候,他實際上就是相火,這個相火就跟宰相一樣,大臣是可以出去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君火呢,正常情況下是藏而不外露的,他含蓄地藏於內,足少陰腎是癸水,有火的特性,他是強調這裡邊一股陽熱之氣,你這股水不能收藏,腎主藏.水中的真火,所以這樣呢,我們就把兩邊的火,都可以用水來解釋,兩邊一個是火,一個是水,他這個水火立極,水火立極,他的根源在哪裡呢,根源在腎水,也就是說下焦,下焦實際上是水火合一,水中蘊有微陽,或者說真陽藏於水中,是這麼一個狀態。這樣我們就把這個少陰君火和太陽寒水,我們可以把他合併為一行,都是水。這樣,我們就把這個六氣,六藏六腑十二經,把這麼多東西選出了五個代表來,這五個代表就是我們講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其中土氣,咱們看這個十二經絡的循行也是,你看脾胃它在中間的,中土斡旋,脾胃接納水谷,推陳至新,化生氣血,這是一氣的來源。那麼這一氣灌注五臟六腑的時候,學內經講營衛氣血的時候,說水谷精微灑布五臟六腑,都輸布到五臟六腑里去了,那麼他又在這個全身經絡循行的時候,誰來主這個生髮,誰來鼓動這個一氣往外走呢?是肝來鼓動的,肝為乙木,肝就好像一氣的一個,理解成一個水泵也好,理解成這個一股有推力的力量也好,肝臟乙木這股氣他推動全身五臟六腑這股氣,在流動,動力來源於他啊,肝是主生髮的啊,沒有他這個功能,五臟六腑這個氣升不起來出不來。同樣的道理,金氣,大腸庚金這股氣主肅降,五臟六腑的氣沒有大腸庚金這股金氣的斂降,就回不來。而這個相火呢,他一定要,升已而降,而水氣呢,他一定是把火藏的是非常嚴密,然後藏已而升,就是兩頭的水火,實際上的一體的。這樣的話,我們就相當於十二經脈循行的大的周流圖,跟我們講的三陰三陽的六氣,相對應。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這六氣,它們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我們都選出一個代表來,它們各有各的功能。它們的功能可以概括為左下角這個圖,就是土氣斡旋中焦,乙木之氣負責鼓動生髮,庚金之氣斂降,水(聽不清)降已而升。我們通過分析發現,儘管六氣是六塊,是十二經,是六部分十二部分也好,實際上本質仍然是五行的規律,仍然是土樞四象一氣周流的規律。目的呢,其實就是跟大家講這個我們人體有五臟六腑,有十二經絡,這個呢,也是客觀存在的,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我們不否認,這個規律本身是符合土樞四象這個五行的這個規律的,他的本質仍然是五行在周流,我們可以說,六經六氣十二經絡他是外在的表象,他內在的規律仍然是土樞四象一氣周流的五行規律。 如果大家看過《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密》,這本書是一個祝道長寫的,網上有這本書大家可以下載來看。那麼祝道長講呢,他說這個黃帝內經只是畫了一側,實際上是上肢下肢嘛,祝道長在胎息狀態他自己的體驗,他說這個,人體左右同時存在一氣周流,就是十二經脈同時在周流,而且是方向相反,就是我們看到畫的這個假設是左邊的,所有的經脈按這個方向在周流,同樣的經脈就是正好按相反的次序在周流的。我在紙的左上角畫了一個8字型,代表人體左右兩側,一氣周流的相反同時進行的。他也是貫通如一的,把左右兩側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更大的一氣周流。因為單從一個小的方面來講,假設脾胃,你看我下面畫了兩個脾胃,左側右側脾胃周流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呢,脾升胃降,脾胃呢又互相絡屬,單純脾胃本身也是一個小的周流啊,人體左右兩側大的周流,兩側各有十二經脈的周流,連在一起就是一個更大的一氣周流。所以我們說人體的一氣周流有很多層次,每一個層次上都是在如環無端的周流。只要是如環無端的周流我們都可以概括為左下角這個,中土斡旋,四象輪周,一氣周流的這個模式,都可以用這個模式概括。他的每一個層次上都符合這個規律。黃元御先生非常了不起,他能把這麼複雜的東西用這麼一個簡潔的模式,放到哪都是適用的,準確無誤,在哪都適用,是很了不起的一個貢獻。這個不是他拍拍腦袋就想出來了,我個人認為他體驗的周流就是這樣的他才能講出來。 所以我今天給大家講呢,這個六氣跟三陰三陽相配,對應人體的十二經脈規律,屬於一氣周流,他都是串在一塊的,那麼一氣周流也是一個小圈。六氣,主氣的這個角度,誰說了算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找出五個代表來,他仍然是一圈,仍然可以概括為一氣周流的模式。所以大家學習四聖心源呢,不要學了六氣解就糊塗了,說前面講的是五行,後面成了六氣,一會兒是五一會兒是六,這到底哪個為標準呢?照哪個學呢?今天我跟大家講呢,你就照這個五行這個五來學就可以了,這個六氣的本質上仍然是五行。就是這麼個意思。 你們臨床臨證診病治病的時候,我們就直接用五行,用這個一氣周流的五行模式圖來分析判斷人體所有的疾病,打個比方說,我摸脈,咱們看右邊這個十二經脈循行圖,中間是臟腑,外面是四肢經絡,我們摸的是寸口,手太陰肺經上的一個部位, 相當於診的是經絡之氣.通過感知外在肢體的(不清楚),是這麼個意思.假設我們可以直接把手放在我畫的這個圖(不清楚),上下各有三條虛線代表的是三陰三陽經絡之氣交接的地方。假設我把手放在最上面的虛線上,可能就感受到經絡之氣了。就是我們把手放在這個經絡線上,你就能感應到這個氣的話,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個經脈之氣的盛衰,能夠感受到裡面內髒的這個氣的盛衰,那就是這個道理啊。通過外在經絡之氣感知內臟之氣盛衰,因為人體之氣根源在內臟.你就可以去調內臟之氣. 比方說,我的手不管放到哪個經脈上,我覺得它很弱,我就知道他哪裡出了問題,就知道是肝臟出了問題,所有的經脈,只有生髮之氣才能讓它有旺盛往上生髮的力量,你就去調達肝氣就可以了。假如我摸著這個脈,這個脈氣很洪大,寸脈大,上面的脈氣很大,放到下面,感覺脈氣很小.實際上是寸大尺小,這個火氣下不去,我就知道相火不降,要用降相火的葯。從中焦脾胃的角度,運轉中焦,降胃從而達到降火的目的。所以我講這個一氣周流這個左下角的模式圖,他實際上不是一個憑空得來的一個圖,他是很實在的,他和這個人體這個一氣周流,十二經脈的循行,是完全對應的。不要把他認為只是一個模型,只是一種概括的抽象的規律,他就是實實在在的真正的狀態。那麼我們看著左下角這個圖好像只是很簡單的中土斡旋一氣周流這麼一個模式,實際上我們在臨床上,你摸脈的水平如果達到一定的水平的時候,你搭上脈,五臟六腑這個氣就直接在你面前展現出來了,應該能達到這種狀態。很清晰的就跟看一樣,所以我希望大家呢,如果你搭了脈之後,按照土樞四象一氣周流這個模式去分析,分析出什麼結果來? 你就能直接分析出十二經脈循行這個圖,在這個大圖上就直接能知道是哪些地方出了問題,能達到這個水平看病就很好看了。 所以我們今晚晚上主要是講這麼多,一個是講了六氣是什麼東西,六氣就是三陰三陽,所代表的和五臟六腑相對應的六氣所各有的特點,就是六種不同的陰陽之氣.六氣有不同的代表臟腑,為什麼會有不同的代表臟腑呢,是因為這個,他們是能者說了算,或者說是能者為主。誰能量大誰就做主。另外一個特例就是水火立極,他們選的代表是相反的,這是講的從化。另一個就是六氣本身雖然分為六塊,他本質還是五行。你看我們講了半天,從六氣的角度,實際上他還是一個五行的規律。不管在哪一個層面上,他都是五行的規律。所以呢我們在臨床上分析問題的時候,直接用五行來分析,沒有必要非要用六氣來分析,這樣簡潔。但是用六氣分析也沒有錯,我個人覺得你要是用針灸的話,從六氣的角度就是從十二經脈的角度來分析,他更方便,更準確,對應性更好,如果只是從臟腑的角度調氣用藥的話,直接用五行更方便。也更便利,這是我們今天晚上講的主要內容,我就講這麼多。大家有什麼問題再交流,這都是我個人的理解,也不一定都對,供大家參考。
推薦閱讀:

奭雨、乂爻、張頔等「生猛」姓名驚呆老師
當老師說肩膀下沉的時候,你到底要怎樣做?
劉東亮老師講六祖壇經(18)
大千老師講《氣道中醫》之三十三

TAG: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