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之「不動肘」原理的運用

詠春拳之「不動肘」原理的運用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格鬥吧詠春拳之「不動肘」原理的運用在詠春拳中,「不動肘」主要是相對於防守而言,當然也並不是說在防禦或格擋敵方的攻擊之時已方肘部是完全不動的,而是肘部幾乎不動或者應盡量少動,僅用手或前臂的動作來完成防禦,以避免因已方手臂的過大防禦動作而使自身更加暴露。因為我們都知道,「擺樁法」或「戒備勢」是防護最嚴密的姿勢,你一旦發出攻擊或去做過大的防禦動作時,必會將你的手臂對自己的相應的要害部位的防護放開,從而遭到對手乘虛而入的突然打擊,所以說你的防守動作應恰到好處,肘部盡量不要做幅度較大的動作。當然,「不動肘」最好能和詠春拳的其它要訣結合起來運用,例如和「四門」原理配合運用便可稱得上是完美結合;根據「不動肘」原理,手臂及雙手的活動範圍以「上至眉毛、下至大腿水平線、左右以兩肩寬」為限度,在此標準內所構成的「四方形」內肘部當可發揮出最高效能。通過李小龍以上講解,我們可以具體得知「不動肘」將具有以下幾個方面優點:一、以肘部為軸而用手臂去進行防禦。也就是以肘關節為轉軸而用手臂去做恰到好處的防禦動作,這樣既可以避免自身動作過大,又可以手臂的精簡動作去迅速完成防禦動作。二、肘部不動本身就是對身體的最佳屏護。因為不動肘或者說肘部屈曲可用來有效地保護與封閉身體上的諸多要害部位,如肋、胸、腰等,同時手及手臂還可快速地去格擋對手的攻擊動作。三、肘部的「颱風眼」作用。詠春拳中的「不動肘」原理就同颱風的原理一樣,它的風眼通常是靜止的,但其外圍卻具有極其強大的威力與破壞力,不動肘的原理亦即以肘部為中心,而手及手臂則可以做任何方向與角度的動作,並由此產生極大地打擊威力。在這裡,肘部及乎是始終不動,肘部與身體的間隔差不多有10厘米。當然,肘部雖然不動而做為活動的軸心,但卻不是僵化的,它可以做為一種輔助手部運動的有效裝置。例如手與腕一旦無法控制對手的動作時,肘部可以做為輔助力量來協助手或腕化解對手的勁道與壓力。四、肘部不動還可保持詠春拳獨有的「肘底勁」的優勢而使手部強勁有力地攻出。也就是攻擊時直接以肘部為動力並從「中線」上果斷攻出,用短促的「瞬間爆炸力」去重創對手或「洞穿」目標。當然,這種中線攻擊動作亦符合「守中用中」的要求。
推薦閱讀:

詠春之手法(一)
詠春拳譜(注釋)
詠春拳散打技術
詠春——控制
詠春八手攻防之捆手和攔手和耕手和攤手

TAG:詠春 | 原理 | 詠春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