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你一生的20位西方哲人(6)
第十九章 帕斯卡爾
布萊斯·帕斯卡爾(1623——1662),十七世紀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哲學家、散文大師和宗教聖徒式的人物。
帕斯卡爾橫跨數學、物理、發明、文學等領域,而且在這幾個領域中,都不是簡單的涉水而過濺起一些表面的水花,而是影響到水下的深流。在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兩方面他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幾何學上的帕斯卡爾六邊形定理、帕斯卡爾三角形,物理學上的帕斯卡爾定理等均是他的貢獻。他還創製了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著名編程語言「帕斯卡爾」就是為紀念他設計人類第一架手搖計算機而命名的。製作了水銀氣壓計。他同時還是概率論的創立人之一。
帕斯卡爾生平
<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623年6月19日,帕斯卡爾出生在法國奧弗涅的克萊蒙費朗,他4歲時母親病故。從小父親對小帕斯卡爾的影響很大,他是一位文職官員,卻很精通數學。
帕斯卡爾自小就在數學方面表現出超凡的天賦,在父親的精心指導下,他小時就精通歐幾里得幾何,還發現了歐幾里得的前32條定理,而且順序也完全一致。
1631年,為了使子女們受到更好的教育,父親決定放棄官職,舉家遷往巴黎,以便讓孩子們和當時法國的學術名流交往。此時的帕斯卡爾已在數學界嶄露頭角,並成為了巴黎「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小組」(法國科學院的前身)中的成員,受到法國大數學家、哲學家笛卡爾的高度關注;11歲的時候他寫成了他的第一篇論文《論聲音》。在12歲時,帕斯卡爾又獨自發現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的幾何原理。在1639年至1640年間寫成了著名的《圓錐曲線之幾何》一書,其水平之高,甚至就連笛卡爾都堅決不相信這樣一個孩子能夠寫出這樣的書來。反過來,在書中,帕斯卡爾否認了笛卡爾的解析幾何的價值。
1642年,帕斯卡爾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機械式計算裝置——加法器,這時,他才剛滿19歲,這位天才的創造直到現在還陳列於法國博物館中——它用齒輪的運轉來進行加減運算,成為後來更為複雜計算機的雛型。而1971年問世的計算機PASCAl語言正是為了紀念帕斯卡爾這位計算機科學的先驅。
1646年至1653年,帕斯卡爾開始對「真空和流體靜力學」集中精力研究,並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647年,帕斯卡爾根據托里拆利的理論,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他的實驗轟動了整個巴黎。後來,壓強的國際制單位「帕斯卡」就是以帕斯卡爾的名字命名的。帕斯卡爾實驗的根本指導思想就是反對「自然厭惡真空」的傳統觀念。並於1648年,帕斯卡爾關於「真空」問題的論文與人們見面。
同年,帕斯卡爾通過對同一地區不同高度大氣壓強測量的實驗驗證:「隨著高度降低,大氣壓強增大。」並由此發明了注射器、水壓機,改進了「托里拆利水銀氣壓計」。
1649年到1651年,帕斯卡爾利用這兩年的時間與合作者皮埃爾一起詳細測量同一地點的大氣壓變化情況,從而成為了利用氣壓計進行天氣預報的先驅。
1651年本來從小就體質虛弱的帕斯卡爾,加上過度勞累導致疾病纏身,不得已進行病休,就在從1651——1654年的病休期間里,帕斯卡爾研究了關於液體平衡、空氣的重量和密度及算術三角形等方面的多篇論文,並完成了《液體平衡及空氣重量的論文集》。關於「算術三角形」論文成為後世概率論的基礎。
這時,由於帕斯卡爾為基督教派冉森派的著作所折服,而從此接近這一派主持的波爾·羅亞爾修道院。帕斯卡爾和其中一些有著宗教自由思想的人來往,以欣賞的態度來看待他們所思考的神學問題。
1654年11月,帕斯卡爾辭去所有的僕役,遷往平民區居住,開始自力更生,他學著料理家務,並以極大的愛心照顧附近的貧苦兒童。
1656年,巴黎索邦神學院揭發冉森派領袖阿爾諾,認為他們的思想學說是離經叛道,並對冉森派的學說發動猛烈攻擊。帕斯卡爾也捲入了這場宗教神學的大辯論,並寫下了大量的經典篇章。此後,帕斯卡爾就轉入了神學研究。
1659年,帕斯卡爾的身體極度惡化,在幾乎瀕臨死亡的狀態之中,寫就了《論疾病———就疾病的真正好處求教上帝的祈禱》。
1662年8月19日,體弱多病的帕斯卡爾與世長辭,逝世時只有39歲。
帕斯卡著作
帕斯卡爾的主要著作有:
《圓錐曲線之幾何》(1639——1640)
在本書中最突出的是著名的「帕斯卡定理——帕斯卡定理是射影幾何的一個重要定理,即「圓錐曲線內接六邊形其三對邊的交點共線」。
《論愛的激情》(1653——1654)
在《論愛的激情》中帕斯卡爾分析了愛情和野心(即事業心)的關係,闡述了愛情的「必然性」、「愛與美」、戀人們的心理以及愛情的方式等許多問題。它不但是一篇洋溢著人文主義精神的作品,也是一篇絕妙的愛情心理學的傑作。
《外省通信》(1656——1657)
《外省通信》的寫作起因於冉森派與耶穌會的衝突。於是帕斯卡爾代表冉森派,以「蒙達爾脫」為筆名,假託寫給一個外省朋友的信件,在信中揭露和抨擊了耶穌會士的道德鬆弛傾向,從而捍衛了冉森派的立場。這些信件常常被看做是法國古典主義散文的奠基之作。
《論幾何學精神和說服的藝術》(1657)
這篇論文涉及到了認識論、科學哲學兩個方面的內容。論文中,帕斯卡爾提出,人的靈魂有兩個接受別人意見的入口,即「理智和意志」,而且人們更多地去接受他們意欲、喜歡的東西而非他們不得不承認對的東西,因此說服的藝術就是既要使人信服又要使人滿意的藝術。為此,帕斯卡爾提出了一些有關訴諸人們理智的說服藝術的一些規則。
《論疾病———就疾病的真正好處求教上帝的祈禱》(1659)
這篇著作是帕斯卡爾在身體極度惡化,瀕臨死亡狀態時所寫的,在文中他向上帝的祈禱,並不是要求免除痛苦,而是要求在沒有認識到上帝的精神前不失去這種痛苦,他祈求神恩,祈求心的皈依,他認為疾病既是靈魂之惡的懲罰,又是它的救藥。
《思想錄》(1623——1662)
本書是由作者生前的一些未完成的手稿整理編排而成,在他去世之後出版的。它涉及人性、人生、社會、哲學、宗教等諸多方面,被視為法國古典主義散文的奠基之作。在西方思想史上,它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在書中,帕斯卡爾說出了我們雖有感悟但永遠也說不出的話。
帕斯卡爾的思想
帕斯卡爾的思想成果集中體現於《思想錄》之中,它涉及人性、人生、社會、哲學、宗教等諸多方面。在《思想錄》中,帕斯卡爾說出了我們雖有感悟但永遠也說不出的話。
他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就這樣,帕斯卡爾用一串串精神的記錄證明,他是一根最有尊嚴的蘆葦。這個體弱多病的人,就像蘆葦在風中搖擺,但在思想中,他有著哲學家的堅定。
他是一位思想的鬥士,毫不妥協地說出世間的一切,向我們指明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事實。
人的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帕斯卡爾認為,人擁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數理思維與直觀思維。這兩種思維具有本質的區別。
在他看來,在數理思維中,原理是顯而易見的,但卻遠離日常的運用。由於習慣的原因,人們的思維很難轉到這上面來,倘若稍稍轉向這一方面,原理就不難看清。如果誰從這些清晰的原理中做出錯誤的推理,那麼,他的思維一定非常混亂。
而在直觀思維中,原理就在每個人的眼前,就在日常的運用中。人們只要睜眼去看,而無需費力,這只是眼光好壞的問題。眼光必須好,因為原理如此微妙而眾多,以致於人們不可能不發生錯漏。漏掉一個原理就會導致錯誤,因此,人們必須有足夠敏銳的眼光,要看到全部的原理,而且還要有精密的思維,切不可從已知的原理中做出錯誤的推理。
在此,帕斯卡爾強調。僅憑直觀思維看待事物的直觀者,他們沒有耐心進入思辨性的和概念性的事物的根本原理中去,這些原理是他們在世界上從未見到的、完全脫離日常生活的。
他認為,正確理解的途徑多種多樣。有些人在某一類事物上有正確的理解,但在另一類事物上則並非如此,往往誤入歧途。有些人僅僅根據幾個前提就可以很容易得出結論,這顯示了他們敏銳的判斷力。還有些人在前提較多的情況下很容易得出結論。
在他看來,存在兩種智力:一種能敏銳而深刻地看透既定前提的結論,這是精確性的智力;另一種能理解眾多的前提而不致於混亂,這是數理方面的智力。前一種智力,有力而精確;後一種智力,全面而廣博。一種品質可以在沒有另一種品質的情況下存在,智力可能是強大而狹隘的,也可能是全面而脆弱的。
真誠的評判
帕斯卡爾說,如果一個人沒有亮出詩人或數學家的標誌,他就不會被人認為是詩人或數學家。然而,有教養的人根本不需要什麼標誌,也不需要在詩人的行業與刺繡者的行業之間加以區分。
在他看來,有教養的人不會被稱為詩人或數學家或其它的什麼,但他們卻是這一切人,也是這一切人的評判者。帕斯卡爾還強調,誰也猜不出他們到底是什麼人。他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談論著其它人所談論的事情。除非他們加以展示,否則我們無法看出他們有這種品質還是有那種品質。但我們總會記起他們的品質,因為這些人的特點就在於:當涉及的不是講演問題時,我們就說他們不是優秀的演說家;當涉及的正是講演問題時,我們就說他們是優秀的演說家。
所以,帕斯卡爾說,當一個人一走進來,人們就說他是一個睿智的詩人,這是一種虛偽的讚揚。而且當人們要評判某些詩,卻又不去請教他,那就是更加糟糕的情形了。
在他看來,談起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不能說「他是一個數學家」,或者說「他是一位傳教士」,或者說「他善於雄辯」,但可以說「他是一位有教養的人」。
人沒有上帝是可悲的
帕斯卡爾這樣說過:人沒有上帝是可悲的!
他認為,不信仰者的希望就像是風中飄揚的茸毛,就像是被浪拍起的泡沫,就像是被風吹散的煙霧,就像是對往日客人的回憶。
帕斯卡爾說,從那些看到自己沒有信仰而陷於悲傷的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上帝並沒有照亮他們一共有三種人,那些找到了上帝並為上帝服務的人;那些沒有找到上帝而一心要尋找上帝的人;其餘是那些沒有找到上帝,活著也不去尋找上帝的人。他認為,第一種人是有理性的、快樂的人,最後一種人是愚蠢的、不幸的人,兩者之間是既不幸福也沒有理性的人。
帕斯卡爾強調,認識上帝與熱愛上帝相距甚遠。
在他看來,大地沒有一樣東西不顯示人的可悲和上帝的仁慈,要麼是人沒有上帝是可悲的,要麼是人有了上帝的幸福。
他是這樣說的:沒有耶穌基督,世界將不復存在,因為要是那樣的話,世界要麼將會毀滅,要麼成為地獄;沒有耶穌基督,人類就一定會處在邪惡和悲慘之中;有了耶穌基督,人類就能脫離邪惡和悲慘的境地。我們一切德行和幸福全都在神那裡。離開了神,我們就只有惡了,只有可悲、愚昧、死亡和絕望。
論人的狀況
在帕斯卡爾看來,人天生既輕信又多疑,既膽小又魯莽。他用「依賴性,獨立的願望,生活的需求。」這句話來對人進行描述。對於人的狀況他給予了這樣一種評價:變化無常,無聊,不安。
帕斯卡爾認為,如果我們放棄了所依附的追求時,我們都會感到無聊。
帕斯卡爾強調,人的本性在於運動;完全安息等於死亡。而人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就要予以褻瀆。
而人類的狀況到底如何?帕斯卡爾用一個比喻的方式為我們描述了一個人類狀況的縮影:讓我們想像有一大群人披枷帶鎖,都被判了死刑,他們之中天天有一些人在其餘人的眼前被處決,那些活下來的人就從他們同伴的狀況里看到了自身的狀況,他們充滿悲痛而又毫無希望地面面相覷,都在等待著輪到自己。
帕斯卡爾認為,人只不過是一種天生充滿無法消除的謬誤的主體,並無斯文可言。沒有任何東西讓他看到真理。一切都在騙他。在他看來,真理的來源只有兩個:一是理性,一是感官,但是兩者除沒有誠信可言之外,還彼此相互欺騙。感官以虛假的外表誤導理性,之後又從理性那裡得到自己給予理性的同樣的欺騙。理性就此報了仇。靈魂的激情讓感官困惑,並在感官上形成虛假的印象。它們在虛假和欺騙上彼此爭鬥。
人在自然中到底是什麼
我們天生的知識引導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人的比例失當。針對這個觀點,帕斯卡爾提出了兩個假設:如果這一點不是真的,那人就沒有什麼真理可言;如果這一點是真的,那人將被迫不得不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低頭,從而發現有極大的理由應該謙卑。他認為,由於人活著就不可能不具備這樣的認識,所以,他希望,在更深一步探索自然之前,先能認真而又心情輕鬆地考慮一下自然,並且能夠反省自身,明白這裡存在什麼樣的一種比例……
因此,讓人思考自然完整和宏大的威儀,並使自己的眼光暫離身邊卑微的事物。
帕斯卡爾指出,我們的身體不久之前還在宇宙里找不到蹤影,而這個宇宙本身在整體的懷抱里也不見蹤影,但它現在卻成為一個巨大的事物,一個世界,或者叫一個整體,相對於我們無法企及的虛無來說,這樣一個事實難道會有人不為之驚奇嗎?在他看來,以這樣一種眼光看待自身的人,一定會害怕自己。看到自己在夾在無限與虛無這兩個深淵之間的自然給予自己的這個身體裡面,人會因為這些奇蹟而戰慄。帕斯卡爾覺得,當人的好奇心變成讚歎的時候,他會更傾向於在沉默中思考這些奇蹟,而不願帶著假定一一審視它們。
而人在自然中到底是什麼?帕斯卡爾說,與無限比較起來是虛無,與虛無比較起來是無限,人是虛無與無限之間的一個中項。
在他看來,由於人無限遠離了理解極端的能力,事物的終止和開始就在無法穿透的秘密中隱藏在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一點希望都沒有。他同樣無法看到自己所誕生的虛無,也看不到自己被吞沒其中的無限。
人的感觀不能感受無限
帕斯卡爾說,人們沒有深思這些無限,就貿然去探索自然,就好像他們與自然之間存在某種比例似的。帕斯卡爾還強調,奇怪的是,人們希望理解事物的開端,從而達到全面的認識,但卻根據一種有如他們的對象那樣的無盡的臆測。
在他看來,人們很自然地相信自己更有可能到達事物的中心,而不太可能伸及其周邊。人們的身體在自然的領域裡佔據一個位置,而智力在思想的世界裡也佔據同樣的一個位置。
帕斯卡爾認為,人們在各個方面都是極其有限的,因而在我們能力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這種在兩個極端之間處於中項的狀態。所以,我們的感官不能感受無限,一切過度的品質都是我們的敵人,並且是不可能感覺的——我們不會有所感覺,否則只會深受其害;太年輕和太老都會阻礙思想,如同太多和太少的教育一樣。總之,極端對我們來說就如同它們不是極端一樣,我們並不在它們的注意之中。它們逃避我們的注意,我們也逃避它們的注意。
在他看來,這就是人們的真實狀態,這就使我們無法掌握某些知識,也無法絕對無知。虛無與我們在一起。這就是人們的自然條件,然而,卻與人們的偏好完全相反。
因此,帕斯卡爾說:我們就不要尋找確定性和穩定性了。我們的理性總是受到變幻無常的表象所欺騙,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固定兩個無限之間的有限。
人的兩種相反的品性
帕斯卡爾認為,我們就應該保持安定,安定在大自然所安排給我們的那種狀態之中。由於註定降臨到我們頭上的這個空間總是遠離兩個極端,所以,在他看來,我們多了解一點宇宙的知識又有什麼用處呢?就算多了解一些,也只會長進一點點。我們不總是無限遠離終極嗎?即使多活十年,我們的生命不是同樣遠離永恆嗎?
與這些無限比較起來,所有的有限都是相同的,所以,帕斯卡爾說他找不出任何理由要把我們的想像力放在某一個有限上而不是放在另一個有限上。僅僅以我們自身來和有限作比較,就足以使我們痛苦了。
因為萬事萬物既是因又是果,既有所依賴又有所支持,既是遠親又是近鄰,一切都由一條天然的卻又是不可察覺的紐帶連接起來,這條紐帶可以使極其遙遠的和極其不同的事物發生聯繫,所以,帕斯卡爾認為,不了解整體就無法認識部分,同樣的,不詳盡地認識部分就無法了解整體。
事物的永恆,也一定會使我們短暫的生命驚訝不已。大自然恆定不變的穩定性,和我們自身經久不息的變化比起來,一定有著同樣的效果。
在帕斯卡爾看來,造成我們無法認識事物的原因就在於,事物是單一的,而我們卻是由兩種相反的、種類不同的本性構成的,即靈魂和肉體。
帕斯卡爾還強調,我們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精神和肉體的結合,人人都認為這種結合對我們是非常容易理解的。然而,這恰是我們理解的最少的地方。對人類而言,其自身便是自然界中最奇妙的對象,因為人無法理解肉體是什麼,更無法理解精神是什麼,最無法理解的是肉體如何竟與精神結合在一起了。這是人最大的困難,也是他生存的本質。
論想像力
帕斯卡爾說:想像力——這是人身上最具欺騙性的部分,是謬誤和虛假的主人,因為它並不總是在欺騙人,因而更具欺騙性。如果它是謬誤永不出錯的尺度,那麼,它也是真理永不出錯的尺度。但由於大部分情況下它都是虛妄的,因此看不出任何可以顯示其本性的跡象,它在真和假上都留下了同樣的印跡。
同時,他也強調,在此並不是說愚蠢的人,而是指最聰明的人。正是在最聰明的人中,想像力才有這麼大的說服力。儘管理智在抗議,卻不能為事物確立真正的價值。
帕斯卡爾把想像力視為一種高傲的力量,一位理性的大敵,在他看來,它喜歡駕馭理性並統治理性;它為了顯示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就為人類建立了一種第二天性。
帕斯卡爾說:那些有生動想像力的人,他們滿足於自身的程度遠遠超出聰明的人在合理範圍內對自己的滿足。他們趾高氣揚,看不起人,他們爭論的時候膽大底氣足,而別人卻左顧右盼、猶豫不決。這樣快樂的神情往往會在聽眾的觀點上形成優勢,在性情相投的評判者那裡,這種想像中的聰明人會得到極多好處。
他認為,想像力不會使愚人聰明,但可以讓他們快樂,這讓理性羨慕不已,理性只會給它的朋友帶來悲傷、痛苦。想像力使人得到榮耀,而理性則使人蒙受羞恥。
除了這種想像力之外,還有什麼能帶來榮譽?還有什麼將尊重和敬仰賦予人、作品、法律和其它偉大的事物呢?因此,帕斯卡爾說:沒有它的贊同,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都會顯得微不足道!
在帕斯卡爾看來,想像力,把小的東西放大,好讓我們的靈魂充滿奇異的判斷。而在性急的傲慢中,它又讓龐大無邊的東西縮小到自己能夠理解的尺寸。
所以,人類經常拿自己的想像力當自己的心,他們認為,一旦自己覺得已經皈依了,那就是真的皈依了。
謬誤的來源
不僅僅舊有的印象能夠誤導我們,新奇的事物也有同樣的魔力。帕斯卡爾認為,這是引起人們各種各樣的爭論的主要來源,人們彼此攻擊,要麼是因為緊抱著兒童時期的錯誤印象不放,要麼是急忙追求新奇事物所致。
誰掌握著正確的方法呢?讓他出現並加以證明吧。
帕斯卡爾認為從兒時起就再自然不過的原則,無一不能被我們看成是一種教育上或感官上的錯誤印象。
帕斯卡爾這樣舉例說明:「如果盒子裡面什麼也沒有,」會出現以下兩種狀況,有人說,「你們從兒時起就相信這隻盒子是空的,你們相信存在虛空的可能性。這是你們感官的錯覺,又由習俗予以強化,而科學卻必須要糾正習俗。」則又有人說:「因為你們在學校里接受的教育說沒有虛空,你們就把本來能夠清楚地理解它的常識顛倒了,你們必須回到最初的狀態才能糾正這樣的錯誤。」到底是什麼欺騙了你們,感官還是教育呢?
帕斯卡爾還強調,疾病也會成為我們的謬誤來源。疾病會破壞判斷力和感覺能力。如果嚴重的疾病產生感覺上的變化,那我並不會懷疑較輕的疾病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帕斯卡爾指出,我們自己的利益也會成為以巧妙的方式蒙蔽我們雙眼的驚人工具。世界上最公正的人也不許成為涉及他自己的案件的判官。
在他看來,公正和真理就是看不太清楚的兩個點,而我們的工具太粗鈍,無法準確地觸及它們。就算觸及了,要麼是壓碎它,要麼是依靠別的許多東西,更多的是依靠錯誤而非真理。
帕斯卡爾說:人是如此的幸運,他從真理中得不到什麼好處,弄虛作假倒是好處很多。然而,人最大的謬誤來源在於感覺和理性之間的鬥爭。
習慣的力量
習慣是我們的天性。帕斯卡爾說,習慣於某種信仰的人就會相信這種信仰,不再懼怕地獄,也不會再相信其它任何東西。
帕斯卡爾說:當我們看到一種效果總是重複出現時,我們就推斷說其中有一種自然的必然性,就如同肯定會有明天一樣。
帕斯卡爾認為,不同的習慣將會賦予我們不同的天賦的原則,這可以從經驗中看出來。如果說有些天賦的原則因為習慣而變得根深蒂固,那麼,也有一些習慣是與天賦相對的,因為天賦而根深蒂固,或者因為第二習慣。這取決於不同的性情。
帕斯卡爾說,父母害怕孩子們的天賦的愛會消逝。可是那種可以消逝的天性又是什麼呢?習慣就是第二天性,它摧毀了第一天性。然而天性又是什麼呢?為什麼習慣就不是天然的呢?我倒非常擔心那種天性其本身也只不過是第一習慣而已,正如習慣就是第二天性一樣。
如果我們習慣於利用錯誤的理由證明自然的效果,發現正確的理由時我們就會不願意接受它們。
就如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職業的選擇,機會決定了這樣的選擇。我們選擇自己的職業,根據的是小時候聽到人們稱讚或貶低的話,因為我們天生就愛真理而不喜歡愚笨。這些話打動了我們,我們只是在實踐上犯了錯誤。帕斯卡爾說,習慣的力量如此強大,人類的一切境況都是從僅僅將他們造就為某種人的那些人當中形成的。在他看來,天性絕不會是如此整齊劃一的。因此,是習慣造就這一切的,因為習慣束縛了天性。但有時候,天性取得優勢地位,保存住了人的本能,而不是或好或環的所有習慣。
帕斯卡爾還進一強調,導致謬誤的偏見——所有人都僅僅在方法上深思熟慮而不在乎目的,看起來真是讓人覺得可悲。每個人都認為在自己那種條件下已經盡了全力,至於條件的選擇,或者地點的選擇,那便只好聽憑命運安排給我們。
人不甘寂寞
帕斯卡爾有時候認真考慮人們不同的煩心事,考慮人們將自己置於法庭上或戰爭中,那種種爭吵、激情、大膽而又惡劣的冒險所帶來的痛苦和危險,此時帕斯卡爾發現,所有這些不幸都來源於這樣一個事實:他們無法安安靜靜地呆在自己的房間里。
在帕斯卡爾發現我們一切不幸的根源後,他還想找出其中的原因,即我們人類非常脆弱和終有一死的那種狀況是如此地令人悲傷。以致於當我們仔細地想到它時,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安慰我們。
帕斯卡爾說,請求一個人過平靜的生活,就是祝願他過幸福的生活,也就是建議他處在完全幸福的狀態下,可以悠閑地思考,而不會從中發現不幸的根源。然而,這卻是不了解人的天性。
在他看來,人天生就明白自己的狀況,由於人會儘力避免無所事事,因此,在尋求混亂的過程當中,他們會無所不及,什麼都干。並不是因為他們對真正的幸福有本能的理解……
在此,帕斯卡爾還強調,他們有一種秘密的本能驅使他們四處去尋求娛樂和活動,這種。本能源於自身連續不斷的不幸感。除此以外,他們還有另一種秘密的本能,它是我們偉大的原始天性的殘跡,這種本能告訴他們說,在現實中,幸福僅僅在於安寧,而不在於紛亂。
帕斯卡爾認為,這兩種相反的本能在他們心中形成了一個混亂的想法,這個想法隱藏在他們的靈魂深處,卻不為他們自己所知,它鼓勵他們通過刺激得到安寧並讓他們幻想著現在得不到以後總會得到。如果克服了所面臨的任何困難,他們就因此打開了通往安寧的大門
人因為思想而偉大
人因為思想而偉大!
帕斯卡爾說,他很容易就能想像出一個沒有手、腳、頭的人(僅僅是經驗告訴我們,頭比腳更必不可少)。然而,他無法想像沒有思想的人,那就成了一塊頑石或一頭野獸了。
我們都有這樣一個體驗:僅有一個念頭能夠佔據我們的思想,我們不可能同時思考兩件事情。
帕斯卡爾也認為,人顯然是因為思想而生的,人的全部優點盡在於此,人的全部責任也在於按恰當的方式思想。
但世人在思考什麼呢?是跳舞、吹笛、唱歌、做詩、鈴響了就賽跑,還有打鬥,讓自己當國王,根本不想想當國王是怎麼一回事,當普通人又是怎麼一回事。
在帕斯卡爾看來,靈魂所時而觸及的那些偉大的精神努力,都是它所沒有把握住的事物,它僅僅是跳到那上面,而不像在寶座上那樣永遠坐定,並且僅僅是一瞬間而已。
而人類的全部尊嚴都在於思想。因而,思想按其本性而言,是令人驚奇而又無可比擬的東西。它除非有著出奇的缺陷才會被人蔑視。但是,思想確實有這樣的缺陷,所以再沒有比這更荒唐可笑的了。思想的本性是多麼偉大啊!思想的缺陷又是多麼卑賤啊!
帕斯卡爾認為,思想還沒有獨立到不易受周圍任何噪音所干擾的地步。並不需要大炮的聲音才能妨礙人的思想,只需要一個風向標或滑輪的吱吱嘎嘎聲響就可以了。
在此,帕斯卡爾還進一步強調,如果思想此刻沒能好好地推理,請不要驚奇,有隻蒼蠅正在人耳邊嗡嗡叫,這足夠讓它無法進行順利的判斷了。如果你想讓思想達到真理,那就趕走那隻小動物吧——它阻礙理性並干擾那統治著城鎮和王國的強大智慧。這是一位搞笑的上帝!
人的狂妄與虛榮
榮耀——讚揚從人的嬰兒期就開始嬌慣人了。
驕傲——好奇心只不過是虛榮。
虛榮:遊戲,狩獵,訪問,虛假的羞恥,持久的名聲。
在帕斯卡爾看來,我們是如此狂妄,竟然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們,甚至是後來者,哪怕那時我們已經不在人世。我們又是如此虛榮,哪怕我們周圍五、六個人的尊敬就會使我們開心和滿足。
帕斯卡爾認為,我們並不滿足於我們自身之中和我們自己的生存之中所具有的那個生命,我們希望能有一種想像的生命存在於別人的觀念里,為此目的,我們儘力表現自己。我們不斷地努力裝扮並保持我們這種想像之中的生存,而忽略了真正的生活。
如果我們心態平和,或為人慷慨,或說實話辦實事,我們就急於讓別人知道,這樣就可以把這些美德與想像中的生存聯繫起來。我們寧願這些美德從我們身上剝離,也要將它們加到另一個生存之上。為了獲取勇敢的名聲,我們不惜當懦夫。我們自身生存之空虛的一大標誌,就是我們不滿足於只有這一個而沒有另一個,並往往要以這一個去換取另一個!
他看來,誰要是不肯為保全自己的榮譽而獻身,那他一定會身敗名裂。
帕斯卡爾說:高貴的行為若能隱藏起來則最為可敬。當他在歷史書中看到這樣一些行為時,真的讓他欣喜不已。但是,畢竟它們沒有完全隱藏,因為它們還是為人所知了。帕斯卡爾認為,雖然人們儘力去隱藏它們,但只要公布很少一點就會破壞整體,因為其中最美好的就在於把它們隱藏起來的那種意圖。
對不幸的思考
帕斯卡爾說,如果我們真的處於幸福之中,那麼,我們就不會需要娛樂來轉移我們對不幸的思考,以便使我們得到幸福;如果我們不考慮死亡,則自然的死亡,遠比思考沒有危險的死亡,更容易讓我們接受。
人生的不幸確立了這樣一個事實:由於人清楚了關於不幸的道理,因而他們就去想方設法地找樂子。
帕斯卡爾認為,由於人無法與死亡、悲苦、無知抗爭,他們就把這些東西收進腦海里,目的是要讓自己開心,而根本不會再去思考這些東西了。
在他看來,如果人是幸福的,那麼,他越是不消遣就會越幸福,就像聖人那樣。
但是,能夠享受消遣,難道不也是幸福的嗎?關於這個問題,帕斯卡爾是持否定的態度的,在他看來,娛樂來自於別處,來自於外部,因此,它是具有依賴性的,並可能受到許多事物的干擾,這就肯定會帶來悲傷了。
偉大的人和渺小的人都有同樣的不幸,同樣的痛苦,也有同樣的激情,然而,一種人處於輪子的邊緣,另一種人接近輪子的中心,因而在同樣一種旋轉中後者所受的影響就要小一些。
帕斯卡爾認為,我們是如此不幸,以致於只有在某件事難以處理、令人煩亂的情況下,才能得到快樂,成千上萬的事情都是這樣,事事如此。發現了好的事物,並能在其中取樂,而不為壞事煩惱的人,一定是知道了這個秘密的人。這就是永恆的運動。
論信仰
帕斯卡爾對於那些敢於談論上帝的人而言,是極其佩服他們的勇氣的。,在對不信仰的人宣講自己的觀點時,他們開篇就以大自然的創造來證明神性。在他看來,對於那些心中有信仰的人而言,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一切的存在物只不過是他們所崇拜的上帝的創造。
一般來說,信仰有三種來源:理性、習慣和啟示。
但帕斯卡爾指出,理性的行動緩慢,它需要進行那麼多的檢查工作,而且要對如此之多必須永遠在場的原則發揮作用,結果理性隨時都會沉睡或渙散,因為並非所有的原理都在場。在這裡,他又強調,感覺卻並非如此,它行動迅速,並隨時準備行動。帕斯卡爾說:我們必須把信仰置於感覺之中,否則信仰就會猶豫不決。
帕斯卡爾說,信仰的確能夠說出感官說不出來的話,但不是感官看到的相反面。看到的東西在它們之上,而不是與它們相反。
他認為,由心靈來感受,而並不是由理智來感受,這就是信仰。
所以,看到頭腦簡單的人不加推理就去信仰,你不要驚奇,因為信仰並不是根據推理而來的。
人沒有信仰就無法認識真正的美好,也無法認識正義。
帕斯卡爾說,意志的行動與其它所有行動之間,存在著普遍和根本的差別。
在他看來,意志才是信仰中的要素之一,並不是說它創造了信仰,而是因為事物的真假有賴於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意誌喜歡一種角度而不喜歡另一種角度,如果意志不喜歡看到什麼東西,它會使人的思想不再考慮那種東西的品質。因此,人的思想跟著意志跑,不再考慮它喜歡的角度,而是根據自己看到的東西做出評判。
習俗是正義的本質
帕斯卡爾說,人類承認正義並不在這些習俗之中,而在一切自然之中,所有的國家都是如此。如果分配人類法律的並無秩序可言的機緣,碰巧有一條是普遍適用的,則人們就一定會頑固地堅持它。然而,滑稽可笑的是,人類反覆無常的想法,多到了竟然找不到一條這樣的法律。
毋庸置疑,在他看來,自然法是存在的,但是,清晰的理性一旦腐化,它便會使一切都腐化了。
有人說,立法者的權威就是正義的本質;有人說,君主的利益就是正義的本質;而在帕斯卡爾看來,習俗就是正義的本質,而這是最確切的。
他認為,僅僅根據理性,沒有任何東西本身是正義的,一切都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習俗確立了一切正義,僅僅由於其為人所接受的緣故,這也就是它那權威的奧秘所在了。無論是誰,將它引回到最初原則就是毀滅它。
在帕斯卡爾看來,沒有任何東西比糾正錯誤的法律錯得更厲害的了。他說,那些因為它們是正義的而服從它們的人,就是在遵守想像中的正義,而不是法律的本質。
法律是靠自身的力量而完備的,它是法律,而不是別的什麼東西。誰要是審查其動機將發現它是那樣的脆弱和輕浮,如果他不習慣于思考人類想像力的奇妙,就一定會驚奇地發現,一個世紀為它堆積了如此之多的浮華與威儀。
帕斯卡爾認為,對抗與革命的藝術,就是要革除確定的習俗,一直追溯到它的根源,指出它缺乏的權威和公正。
然而,人們一旦認識到束縛,就會立即擺脫它,而大人物們則從他們的毀滅,以及那些對既成習俗懷有好奇心的考察者們的毀滅中,而大獲其利。
但是,根據一個相反的錯誤,而這並不是沒有先例的。這就是為什麼最明智的立法者說:「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欺騙人民是有必要的。」
人人渴求普遍的美好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這沒有例外。
帕斯卡爾也認為,無論人們用什麼樣的方法,都是趨向這一目標。使一些人投入戰爭而另一些人逃避戰爭的,是同一種慾望,只是他們持有的觀點不同而已。意志除了趨向這個目標之外,是絕不會向前邁出一小步的。這就是每個人,甚至那些上吊自殺的人,全部行為的動機所在。
有人說人內心裡以前是有過一種真正的幸福的,而現在留給人的僅僅只是那種幸福的標誌和空洞的痕迹,人在徒勞無益地力求能以自己周圍的一切事物來填充自己,要從並不存在的事物之中尋求他所不能從現存事物中得到的那種支持。在帕斯卡爾看來,這一切都是做不到的,因為那無限的深淵只能被一種無限和不變的物體所填充,也就是說,只有上帝本身能填充。他認為,惟有上帝才是人類真正的美好。
有些人在權威中尋求美好,有些人在科學研究中尋求美好,有些人在快樂中尋求美好。還有些人,他們事實上離真理很近,認為所有人渴望的普遍的美好,必然不存在於只能為一個人所擁有的任何個別事物中,個別事物一旦被分享,就會使它的分享者因缺少自己所沒有的那部分而感到痛苦,這痛苦甚至超過了擁有的那部分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他們認識到,真正的美好應該是所有人都能立即享有的東西,不會縮減,沒有嫉妒,沒有人會違反自己的意願而喪失它。帕斯卡爾認為,他們的理由是,這願望是人天生就有的,因為所有人都必然有而且不可能沒有。
於是帕斯卡爾就推論說:權威、好奇心與肉慾三者在本質上均屬於個人,惟有理性的思想是以普遍的美好為其對象,它只在於內心的自由,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同等地獲得它而不必傷害或嫉妒他人。
人的偉大和悲哀
帕斯卡爾說,人的偉大和悲哀,是如此地明顯;人身上既有偉大的重要源泉,也有悲哀的重要源泉。
人的偉大和悲哀——人身上有越多的偉大,就能發現有越多的悲哀。
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認識自己的可悲。一棵樹並不知道自己是可悲的。
因此,帕斯卡爾認為,可悲的事情就在於認識自己是可悲的。然而,知道自己的可悲也是偉大的。
我們沒有感覺就不會可悲;就如一棟破舊的房屋不會可悲。只有人才會可悲一樣
帕斯卡爾認為,人的偉大——我們對於人的靈魂具有一種如此偉大的觀念,以致於我們不能忍受它受人蔑視,或不受別人的靈魂尊敬;而人的全部的幸福就在於這種尊敬。
而人的偉大甚至在於其貪慾,他知道如何從中提煉出令人驚奇的幌子,也知道如何從中描繪出仁善的圖景。
帕斯卡爾認為,人類的偉大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可以從他的不幸中看出來。
偉大與不幸——不幸是從偉大之中推導出來的,而偉大也是從不幸之中推導出來的。有些人推知人類不幸更多,因為他們拿自己的偉大當作這個推斷的證明,另外一些人推知人類的偉大更多,因為他們是從自己的不幸之中進行推導的。
人的這種雙重本質是如此明顯,因此有人認為我們有兩個靈魂。單獨一個主體在他們看來不能夠產生如此突然的變化,一會兒趾高氣揚,一會沮喪到極點。
因此,帕斯卡爾說:「我要同等地譴責那些下定決心讚美人類的人,也譴責那些下定決心譴責人類的人,還要譴責那些下定決心自尋其樂的人;我只能讚許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著的人。」
論慾望
對於貪慾而言,人除了傷害別人之外,還沒有找到任何其它的辦法來滿足自己的貪慾。
帕斯卡爾並不贊同這個一點,他說同情不幸者並不與貪慾相矛盾。我們完全可以拿出友誼的證據,並獲得仁慈、友善的名聲,而又不必奉獻出任何的東西。
從貪慾之中,人發現並制定了政策、道德和公正的良好規則;但在現實中,人的邪惡根源只是得到了掩蓋,卻沒有徹底消除。
為此,帕斯卡爾說,如果總是為別人行方便,別人是沒有理由恨我們的。
帕斯卡爾把世上的一切都是肉體的慾望,或者是眼睛的慾望,或者是生命的傲慢。
他認為,肉體的貪慾、眼睛的貪慾、驕傲等。事物有三種秩序:肉體的秩序、精神的秩序和意志的秩序。講名利的人是富人的國王,他們把肉體當作自己的目標;詢問者和科學家,他們拿思想當作自己的目標;智者,他們拿正義當作自己的目標。
而這三種慾望形成了三種派別,而哲學上所做的事無非就是追隨三種之中的一種罷了。
尋求真正的利益——普通人把利益放在運氣和外部的物品中,或者至少要放在娛樂中。哲學家顯示了這裡面的虛妄,並把真正的利益放在了他們能夠放的地方。
而自我意志永遠也不會得到滿足,儘管它能掌握自己意願的一切,但是,放棄它的那一刻,我們就會得到滿足。沒有它,我們就會滿足;有了它,我們就不可能滿足。
帕斯卡爾說也說,有些人確實看到人類除了慾念之外就沒有別的敵人。那些相信人類的美好只在於肉體、而邪惡只在於使他們脫離感官歡樂的人們,就讓他們沉溺於其中並讓他們死於其中吧!
整體的利益
帕斯卡爾這樣呼籲:讓我們想像一個身軀充滿了能思想的軀體吧!
在他看來,我們必須想像一個身軀充滿了能思想的軀體,因為我們自己就是一個整體的一部分,我們必須看到各個部分是如何愛自己的……
比如手和腳都有它們自己的意志,那麼,除非它們能以這種個別的意志服從於統治著全身的整體的意志。否則,它們會處於無序之中,處於極端混亂之中。然而,在只想著整體的利益時,它們卻成就了自己的利益。
在生活中,如果認為我們配接受別人的愛是錯誤的想法,我們欲求別人的愛也是不公平的,如果我們天生就理智而又大公無私,我們就絕不會把這種偏見賦予我們的意志。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天生就有這樣的偏見,因此,我們生來就是不公平的,因為人人都在趨向自我。這是與所有秩序相對立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考慮普遍的美好,而趨向著自我的傾向就是所有無序的起源,在戰爭中,在政治中,在經濟中,而且在人的特別部位也是如此。
為了使成員們能夠幸福,他們必須有一個意志,並且使這個意志服從於整體。帕斯卡爾非常贊同這一點。他說,作為一個成員,只有通過整體的精神,而且也只有為了整體,才有自己的生命、存在和運動。
成員彼此分離,就再也看不見自己所屬的整體,因此,就只不過成為一個正在消逝的、垂死的存在而已。
懷疑主義
帕斯卡爾認為,這個世上,最讓他感到驚訝的,莫過於沒有人為自己的弱點感到驚訝。
人們行為謹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不是因為這種生活方式的確很好,而是由於好像每一個人都確切地知道理性與正義的所在。他們發現自己不斷地被欺騙,但由於可笑的謙恭他們認為這是自己的過錯,而不是他們向來宣稱所擁有的那門技藝的過錯。
然而,世界上有那麼多這樣的人,他們因為懷疑主義的榮耀而不做懷疑主義者,以便顯示自己能夠具有最奇妙的見解,他們相信自己處於天生的智慧之中,而不是處於天生的、不可避免的軟弱之中。
沒有什麼能夠比有些人根本就不是懷疑主義者更能加強懷疑主義的了,如果所有人都是懷疑主義者,那他們可能就錯了。
而懷疑主義又是什麼呢?帕斯卡爾是這樣看待懷疑主義的:
懷疑主義者——極端就像缺乏智力一樣,被指責為瘋狂。
懷疑主義——這裡的每一件事物都半真半假。本質上的真理並非如此,它是純粹且完全真實的。這種混合既玷污真理也毀滅真理。那沒有什麼是純粹真實的了,因而如果真實指的是純粹真實,就沒有什麼是真實的。
帕斯卡爾認為,反對懷疑主義。這是一個奇怪的事實,不把這些東西搞得模糊不清我們就不能給它們下定義,而我們卻又信心十足地談論它們。即使我們盡可以對其確實性打賭,但這並不就是絕對令人信服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經常從不同的前提下得出相同的結論。
第二十章 奧維德
奧維德(公元前43-18年),古羅馬詩人。生於羅馬附近的蘇爾莫,卒於黑海邊的托彌。年輕時在羅馬學習修辭,對詩歌充滿興趣。公元1年,出版了《愛經》一書,描寫愛的技巧,傳授引誘及私通之術,與奧古斯都推行的道德改革政策發生衝突。公元8年,被流放到托彌,10年後憂鬱而終。
《愛經》是古羅馬文學史上一部有爭議的、獨特的名篇。作者奧維德聲稱自己是愛情藝術的「啟蒙者」,他分別向男女宣講了愛情的藝術。書中細膩的心理描寫、巧妙的寓意和對比無不與藝術密切相連,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奧維德還引用了大量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愛情故事,極為動人,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奧維德生平
奧維德全名波孛利烏思·奧維提烏思·納索。公元前43年3月20日出生於離羅馬城北九十英里的蘇爾莫(今蘇爾莫納)。奧維德的父親是一位富裕的山民。
就在奧維德出生的那一年,久欠糧餉的飢餓士兵起來暴動,殺死了兩位元老,因此引起了統治階層的政治鬥爭。內戰延續了十年之久,成為羅馬史上災禍最殘酷的年代。
幸福的家庭生活,使奧維德沒有受到政治、社會動亂的影響。在12歲的那年,他和他13歲的哥哥一起到羅馬和雅典去求學。5年之後,兄弟二人都通過了文法學的考試。17歲,奧維德學成了修辭學,這是羅馬青少年教育的最後歷程。
結業以後,奧維德用遊學來代替了服兵役,這是當時羅馬兵役的制度對門第較高的青年的特許。他在希臘、西西里島等處漫遊了3年,得到許多浪漫的遭遇和見聞,後來都成為他寫作的題材。
回到家裡,他的哥哥已經病故;這使他不得不找一個正式工作以維護家聲。他當過警官之類的差使,又當過法官,但是都令他不滿意。於是,他決定到首都去做作家,做一個詩人。為此,他的父親極力反對,但又無可奈何,只好訓斥他一頓,還說:「你即使成為荷馬,也還是一個身無分文的窮鬼。」
奧維德來到首都羅馬,他運用美麗的辭藻和熱烈的情感,寫了許多詩篇,呈獻給各階層的美貌女人。沒用多久,他就聲名鵲起,羅馬城中所有的女人都對他張臂歡迎。於是他先後寫出了《情詩集》、《神與巨人的戰鬥》、《女傑傳》、《婦女美容劑》和《變形記》等著作,極為當時羅馬女士所喜愛。
當時的羅馬社會,正是新舊思潮矛盾尖銳的時期。舊派的清教徒要維護傳統的道德、倫理、節儉的生活方式,得到家長、宗教和官方同意的婚姻關係,但新一代的青年卻突破一切傳統,要求生活的自由,戀愛的自由,以享樂為人生的目的。
當時執政者奧古斯都的家庭,就是新舊兩派鬥爭的中心。奧古斯都的妻子李薇亞是嚴肅的保守派,她生活樸素儉約,重視傳統道德。李薇亞的支持者有她的和前夫所生的兒子諦貝里烏思和一批元老,還有一些著名文人。另一方面,奧古斯都的女兒,執政官兼艦隊統帥亞格列巴的妻子茹麗亞,是一個放誕不羈的新派女人。她愛好詩酒樂舞,左右簇擁著一群才情浪漫的青年男女,包括詩人奧維德。
在李薇亞和諦貝里烏思堅持下,奧古斯都於公元前十八年頒布了幾項法令,有《婚姻法》、《懲治淫亂法》等總稱為《茹麗亞法令》。新的法令在青年人的愛情生活中,布下了重重荊棘和羅網。
公元前12年,茹麗亞的丈夫亞格列巴病故,李薇亞說服奧古斯都把茹麗亞嫁給自己的兒子諦貝里烏思。茹麗亞的浪漫行為暫時收斂了一點,一二年後,茹麗亞故態復萌,恢復了一切豪奢的風流生活。公元前6年,諦貝里烏在一怒之下,隱居於羅特島。
在諦貝里烏思退隱之後4年,即公元前2年,奧維德寫出了《愛經》。顯然,這是對《茹麗亞法令》的公開對抗,雖然茹麗亞給他以肯定的讚賞,但當時還沒有被重視。不久以後,茹麗亞被人揭發,登時,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奧古斯都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把她流放到一個名為般達塔利亞的孤島上。
4年以後,諦貝里烏思回到羅馬,成為奧古斯都的首席親信。從此,那些保守的清教徒派的勢力又抬頭了。他們要對那些耽於聲色的享樂派採取措施。茹麗亞的黨羽,在茹麗亞倒台之後不久就結集在茹麗亞的長女小茹麗亞的左右。小茹麗亞非常像她的母親,也是一個風流的女人。她嫁了給大貴族愛米利烏思·保羅思,但還是行為不檢。在被清教徒派揭發之後發,也如同她的母親那樣被流放到一個名為特萊梅羅的荒島上。
奧維德因和這個案子有牽連,也被判了流刑,據說小茹麗亞和西拉奴思在月神祠中幽會的事,奧維德也秘密參與。因此,奧維德的罪狀有兩條:一是參與淫亂行為,一是寫作誨淫詩篇。從此,奧維德的著作全被禁止,公共圖書館的藏本也一律銷毀。奧維德被流放到多瑙河口的一個小城托彌。公元18年,奧維德憂鬱地死在了那裡。
奧維德著作
奧維德的主要著作有:
《愛經》(公元前2年)
《愛經》是古羅馬文學名篇。在書中,奧維德聲稱自己是愛情藝術的「啟蒙者」,他分別向男女宣講了愛情的藝術。書中細膩的心理描寫、巧妙的寓意和對比無不與藝術密切相連,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奧維德還引用了大量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愛情故事,極為動人,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變形記》(公元7年)
代表了奧維德的最高水平。該書用六音步詩行寫成,全詩共15卷,包括約250個神話故事。全書以編年體的形式,從創世寫到凱撒之死,奧古斯都繼位。故事人物有神話中的神,男女英雄和歷史人物。《變形記》的總的美學價值在於它給予讀者以新鮮活潑的感覺。詩人以充沛的、豪不費力的想像力使許多古老的傳說重新獲得生命。
《歲時記》(公元7—8年)
奧維德因被流放只完成前6卷,內容多反映羅馬宗教節日、祭祀儀典和民間風情,具有一定史料價值。
《哀歌》、《黑海零簡》(公元8年後)
被流放後,奧維德心情憂鬱、生活凄苦,寫下《哀歌》5卷和《黑海零簡》4卷。前者反映流放的生活感受,表達孤寂、怨悔的心情;後者多為懇求皇帝寬恕的信件。
奧維德愛情哲學
薩德寫下眾多經典的現代愛情故事,但與這本兩千多年前奧維德的《愛經》相比可謂是小巫見大巫。儘管同屬於奉獻給維納斯女神的偉大祭品,後者卻顯得溫柔輕快很多。奧維德循循善誘的口吻,更像一位老者,正在給那些不諳世事的人們講解愛情的藝術。言語間無可否認的魅惑力量,使他在今天看來也無愧於被稱之為「愛情藝術的導師」。
毋庸置疑,奧維德的《愛經》不可不讀,它能讓你掌握愛情的藝術,讓你在愛情面前不再盲目,不再不知所措,不再輕易踏入愛情的雷區,不再中那甜蜜的圈套,你將輕鬆應對複雜的情場狀況,提高愛情之箭的命中率,盡情享受愛的浪漫、愛的溫馨、愛的激情。
第一卷如何獲得愛情
對於愛情,無論用多麼優美的辭藻來讚美都不為過。愛情是人類最永恆、最持久的生命之火,是人生中最亮麗、最迷人的嬌艷之虹,是人性中最真摯、最純潔的情感之花。那麼,如何獲得愛情呢?奧維德說:「哦!你對愛的藝術一無所知嗎?那麼,來讀讀吧!讀完之後,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你就可以去向愛神簽名報到了。」
愛情是一門藝術
奧維德在《愛經》的開篇便指出:愛情不只是一種感情,同樣也是一門藝術。
奧維德說:「藝術的作用該有多大呢?通過藝術,我們可以使有帆和槳的船隻航行如飛;通過藝術,我們可以使車馬輕捷賓士。愛情也不例外,它也應該有藝術來引導。」
接著,奧維德引用了希臘神話:「奧托墨冬(希臘神話傳說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駕車手)駕車的藝術爐火純青,他懂得怎樣去操縱柔軟的韁繩;提費斯(希臘神話傳說中阿耳戈大船上的掌舵人),他的技藝也是完美無比。我曾經被維納斯女神指定為溫順愛神的導師。所以,我必定會作為愛神的提費斯和奧托墨冬而馳名。」
愛神丘比特(圖)
在奧維德看來,愛情也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用心靈的甘泉去澆灌,用生命的激情去燃燒。因此,你在尋找戀人或在處理與戀人的關係時,不能只讓其悄然發生,自然生長,而應該用心去栽培,用心去經營。只有這樣,愛情才能開出燦爛之花,結出輝煌之果。漫不經心、馬馬虎虎,只會坐失良機,或使愛情變得平平淡淡,蒼白無力。
所謂愛情的藝術,通俗地說就是為一個需要愛情的人,定一個合適的愛情目標,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手段,使他們發生愛情並最終結合。如果把愛情比作一個市場消費過程,愛情的藝術就是為你這「忠實消費者」,找到一個最合適的世間絕品。讓你盡情享受愛的浪漫,愛的溫馨,愛的激情。
需要指出的是,奧維德雖然強調愛情的藝術,但卻無意教你把愛情變成一種陰謀,只是提醒你,愛情可以通過認真分析,仔細研究,精心策劃,找到愛的規律,讓愛情達到科學的完美。掌握了愛情的藝術,奧維德說:「你就可以去向愛神簽名報到了。」
目標需要定位
真正的愛情,就激情來說,是生命的一次震撼;就溫柔來說,是彼此的呵護與關愛;就時間來說,是焦慮的等待,熱切的期盼;就空間來說,有時大得可以容納整個世界,有時卻小得容不下半點猜疑。
愛情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生活情趣,是一種全身心的強烈投入。
奧維德讚美愛情,他在宣講了「愛情是一門藝術」之後,呼籲道:「願意投到維納斯的旗幟下操戈戰鬥的男士啊!首先,你要留心去尋找你喜歡去愛的女子。」
奧維德告訴我們,愛情不可盲目,需要我們進行正確的目標定位,而不是毫無目的的去追求。
愛情不可盲目,但人們往往忽略了這一規則。由於心理的不成熟,許多人因控制不了青春的躁動,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認識,便盲目地「一見鍾情」,蹚入了愛情之河,然而卻迅速地被卷進了漩渦。經過了一段短暫、難忘、迷狂的愛情體驗之後,他們大多變得憂鬱起來,有的甚至不敢再言愛情。他們的愛情就像一閃即滅的火花一樣,永遠不能照亮今後漫長的一生。
除此之外,許多年輕人戀愛伊始往往懷著美好的憧憬,希望戀人完美無缺。遇到了好的姻緣,明明幸福就在眼前,卻不著邊際地遐想,可能還有更好的,於是便放棄了近在咫尺的幸福,去追求雨後彩虹般的美麗。這也是不懂目標定位的表現。這樣的人應該認識到:最愛就是最好。當然,我們這樣說,絕不是說愛情可以不經過慎重的選擇,但是應該明確:愛情絕不能湊合。
總之,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奧維德提醒我們:對於愛,我們既要珍惜,又要保持冷靜;既要用心選擇,又要用心策劃。
你會附和嗎
能不能虜獲芳心,「會不會說話」很重要。其實,這裡所指的「說話」,有時應該換成「附和」才對。說話是互動的行為,猶如舞台上的兩人一唱一和才有意思。
對於「附和」,奧維德這樣說:「要是看見一些馬正在進入賽場,你就急忙去向她詢問那些馬的主人是誰,而且不論她喜歡哪一匹馬,你均應立刻去附和她。」
奧維德認為,「附和」是愛情的藝術之一。它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使你贏得她的好感。
所謂「附和」,無非是在對方說話告一段落或說不下去的時候,以「哦」、「原來如此」、「那真有趣」、「後來呢」等詞語來迎合對方的興緻,使談話的氣氛更加融洽。
必須指出的是,女性最討厭有些男人只顧自己說個不停,完全不讓人有插嘴的餘地。這些男人之所以如此,或許是想讓女性多了解一些自己的事情,或許只是簡單的怕冷場,讓兩人都感到尷尬,也可能另有其他的原因。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種類型的男性一定不擅長「附和」,正因為不諳熟此道,惟恐無法獲得對方的好感,所以,只好自己拚命地說。殊不知,最後反而在對方心目中留下「無聊男子」的印象。
展現「紳士風度」
一個有涵養的女子,最欣賞的必是風度翩翩、彬彬有禮、有「紳士風度」的男士。
所謂「紳士風度」,不是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而是指適時地表現出來的禮貌。奧維德認為,男人是否具有紳士風度,可以從他的一言一行中看出來。
「如果,有一些飛塵落到了你心上人的身上,你就輕輕地用手指將它拂去。」
「她的禮服拖在地上了嗎?你趕快把它提起來,特別小心,不要讓任何東西弄髒了它。」
「你應該留隻眼睛注意著那坐在她後面的一排看客,提防著他把伸出的肘部頂在她柔軟的肩上。」
「啊!多少男人成功地贏得一個女人的芳心,僅僅是因為他小心翼翼替她安置了一張坐墊,用一把蒲扇為她扇一扇風,或是在她纖雅的腳下替她安放一把踏腳凳。」
在奧維德看來,紳士風度表現了對女性的尊重,是男性良好修養的表現。其實,男人的身體比女人強壯,力氣比女人大,動作也比女人敏捷……具有如此多的先天優勢,男人對女人的照顧也在情理之中,這是男人應有的責任。
以溫文爾雅的態度為女性效勞,於細微處展示你的紳士風度。奧維德說:「諸如此類的瑣事雖然微不足道,卻能使你贏得女士的芳心。」
聚會上如何得到心儀女性的青睞
奧維德說:「在筵席酒宴上,愛神時常臉頰上泛著玫瑰紅,將巴克科斯的雙耳酒罐牢牢地抓在纖嫩的手裡。等到他的羽翼讓酒浸濕了,他就會變得昏昏沉沉,停留在他的位置上不能動彈了。然而,不用多久,他會站起身來,搖動他那讓酒浸透的翅膀。於是,那些沾著從愛神的翅膀上抖落的酒滴的男男女女便要遭殃了。」
奧維德指出:「在筵席酒宴上,也有許多虜獲芳心的大好機會。」
在筵席酒宴上,或者說在一個聚會上,你遇見了自己心儀已久的女子,你很想讓她對你產生好感,於是你開始跟她有意接觸。你極盡殷勤,滔滔不絕地讚美她,與她聊天,然而,她卻始終冷冰冰的,不與你來電。你在心中問自己:我究竟什麼地方令她不滿意?是我不夠英俊有型?當你看見她與各方面條件明顯都不如你的男士聊得很開心時,你氣得眼冒金星想著如何反敗為勝。
要想得到愛神的眷顧,被心儀女性青睞,奧維德勸你學上幾招:
在接近心儀女性後,要面帶成熟、親切的微笑;
每隔幾分鐘,看她一次;
對她談她所感興趣而你比較熟悉的話題;
與心儀的女性熟悉後,可以在談話中遞水或飲料時,輕觸她的手或肩膀。
以書寄情
情書是求愛、戀愛甚至婚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在求愛與戀愛中,有些時候沒有情書作媒介,很容易使戀愛的美夢變成泡影。
奧維德也說:「你最好是給她送一封情書,只為了去探探路。在這封情書里,你要讓她知道你是如何全心全意愛戀著她;你要在上面寫下殷勤的頌詞和戀人們常說的動情的蜜語。」
情書是男女營造感情氛圍的「魔力香薰」,是愛情「蹺蹺板」當中的「軸心」,運用得好,則能保留愛的永久溫度。
不過,寫情書的訣竅很多,這種看似「愛的遊戲」還是很有講究的。
少寫「我」,多寫「您」,女性天然需要男性的更多注意。
盡量用一種別緻的昵稱來替代她的真名。
大膽地表露你的愛,寫一些粗獷的情感和細膩的感受。
遇到戀愛危機,用「我不願意使你悲傷」的基調來調動女性本有的同情心。
明明今天無話可寫了,但寫在紙上的是「一言難盡」,讓對方有所期待。
在情書中寫下那些歷歷在目的往事回憶,這些點點滴滴會再一次激起你們之間的熱情。
經常變換情書的形式,可用小禮物繫上小卡片,還可在書籍中夾帶小書籤。
除此之外,奧維德給你以忠告:「千萬不要過於露骨地表現你的誘惑手段,也千萬不要急不可耐地炫耀你口才的威力。至於學究氣十足的辭章,更是萬萬要不得……寫情書的時候,行文要自然,詞句要簡潔,但一定要含蓄委婉。一句話,即如果想要向對方傾訴衷腸,那你就只寫你想說的話。這樣,別人讀著你的信,就彷彿你本人正在眼前。」
愛需要承諾
「只要有愛存在於兩人心中,不需要任何承諾。」
這句話很值得懷疑,因為愛即是承諾。
對於承諾,奧維德說:「你要許諾,許諾,再許諾;因為許諾能使你損失什麼呢?在許諾方面,有誰不是腰纏萬貫的巨富?」
雖然現在已沒有人會天真地信守忠貞的觀念來維持社會的秩序,但是,作為雙方情感的融合與依賴的承諾,仍然存在於人性之中。
在女人看來,承諾象徵著男人對她們的重視程度,承諾也代表著她們希望的一種契約關係的形成。承諾還強調了男人所能提供給女人的保護。
愛需要承諾。當兩人交往時,承諾給雙方提供了安全感,可以讓兩人順利地交往下去。如果兩人誰也不承諾什麼,那麼交往時何談信任。承諾也是一種責任。懦弱的人之所以不敢承諾,是因為無法承擔承諾帶來的責任。但必須清楚:愛情可以很浪漫,責任卻很現實。
此外,針對未來的承諾,對女人極具吸引力。奧維德說:「希望女神,只要她得到了充分的鼓舞,她是能保持長久的。她雖然是個愛欺騙的女神,但卻非常有用。」
善於用眼神去傳情示愛
人的目光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在戀愛與婚姻生活中,極大一部分的情感、慾望是用眼睛交流的。所以,要相愛就不能不認真了解一些眼睛傳神的藝術。
奧維德說:「把你的火辣辣的眼睛凝視在她身上,從而證實你熱戀著她的美意。很多時候,不是嘴巴,而是眼睛能夠涌瀉出一曲絕妙無比的傾訴來。」
的確,人的眼睛具有十分微妙的傳情功能。許多時候,一個含情脈脈的眼神,便能讓她了解你的愛意,甚至立即讓她動心。
然而,直到今天也沒有「目光辭典」來專門解釋各種目光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奧維德也沒有過多的介紹,只是指出一切全憑經驗的積累。
以下便是一些用眼神傳情示愛的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盯視:即目不轉睛地看著對方,是一種無聲的傾訴,它把心中的千言萬語傾注於一視之中。
無意對視:無意對視也能為愛情「搭橋牽線」,成為愛情的開始。
脈視:即脈脈含情的注視,它充滿溫柔、愛慕、敬仰、嚮往、追求、眷戀綿綿柔情。
對付情敵的藝術
戀人身邊多了一位競爭對手,你肯定不舒服。面對他,你採取「角斗」的方式,只會加快戀人倒向「敵方」的步伐。其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冷處理」,大多數情況下,它比「熱處理」的效果更好。
奧維德指出:「一個人,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在愛情中遵循智慧的箴言;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量力而行。」當「情敵」出現時,首先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一般而言,你的「情敵」與你基本上是一個重量級的。因為其條件太高,通常不會看上你的女友;如果條件太低,你的女友也很難看上他。這是一種平衡原理。既然你與他在你女友面前一樣,那麼,你不應該對她更熱、更不能對他膽怯,否則,女友會覺得身價倍增、而你的情敵會更加張狂,這是極其危險的信號。
除此之外,你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保持禮貌與氣質。奧維德強調:「在酒宴上,對於那位女子的追求者,你也應該謙恭有禮。」假如你和女友參加聚會,恰逢情敵也在,你可以溫文爾雅地說:「嗨!真是太巧了,很高興見到你。」不管對方反應如何,女友會因為你讓她在這種場合不至於太尷尬留下好印象。
勿在女友面前批評情敵。奧維德說:「她若在你的面前誇講那位追求者的優點,你千萬不要反駁,更不能嗤之以鼻。」你應該表現出你的風度,你要察言觀色,聽話聽音,她可能希望你也具備這些優點呢!
勿過分追逐時尚。不必為取悅女友而嘩眾取寵,也不必以此與情敵媲美。那樣不但會給人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而且會使女友懷疑你在談情說愛方面也追新求異,不可靠。正如奧維德所說:「樸實無華的裝束對男人來說,即是一種合適的美。」
毫不吝嗇地讚美她
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更喜歡被人讚美、奉承,這不只是心情愉悅的問題,主要是女性能從別人的讚美與奉承中,確認自己的價值與存在感,從而滿足自己的自尊。
對於讚美,奧維德有個有趣的比喻:「瞧,那邊的那隻孔雀,假如你讚美它的翎羽,它就會自豪地向你開屏;可是,如果你只是冷漠地看著它,它就會把它的寶物隱藏起來。」
讚美,是男女雙方將吸引力傳達給對方最好的方法;讚美,也使雙方的吸引力有增強的機會。如果你對某個女人有好感,你可以通過讚美讓對方了解你的心意。
奧維德指出:「要贏得歡心,你可以藉助巧妙的奉承來悄悄地達到,就像河水神不知鬼不覺地溢上兩邊的堤岸。」
然而,生活中有人卻認為「找不到可讚美的題材」,那麼他必然不懂「讚美」的本質。
讚美並非就現成的題材去發揮,讚美的前提是「找尋可讚美的題材」,即使不是十分相關的事物,有時候也可以找出可讚美之處。
事實上,只要是誠懇的讚美,總會令人高興。尤其當你運用一些特別的形容詞,她會更加欣喜。當你讚美她時,如果能在形容詞前妥善地運用「很」、「真的」、「非常」、「總是」、「這麼的」這幾個辭彙,可以使效果更好。而這些詞的使用,也讓你可以輕鬆地向她表達她的吸引力。
第二卷如何保持愛情
「創業難,守業更難。」世上沒有什麼事業是可以一勞永逸的。當然,愛情也是如此,在贏得愛情後,如何來長久地保持它呢?
奧維德說:「征服一個女人當然是光榮的,可是長久留住一個女人更加光榮。前者有些時候是機遇的功勞,但後者則完全是依靠戀愛的藝術。」
溫柔的情話是愛情的食糧
奧維德《愛經》的第二卷講的是「如何保持愛情」。
那麼,如何保持愛情呢?
方法不一而足,第二卷的開篇奧維德便提出了保持愛情的秘訣之一,即「溫柔的情話是愛情的食糧」。
溫柔的情話的確能保持愛情的溫度,往往一句溫柔而體貼的情話會使她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所以,儘可能多地用溫柔的情話去打動她吧!以下便是一些能打動她的綿綿情話:
我想在五十年之後,我一定還是像現在一樣愛你!
我不要短暫的溫存,只要你一世的陪伴。
沒什麼特別的事,只想聽聽你的聲音。
我想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自從你出現後,我才知道原來有人愛是那麼美好!
和你一起總會令我忘記時間的存在。
此刻我很挂念你,請你為我小心照顧自己。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已學會依賴你。
因為知道不能沒有你,所以我會更珍惜……
每天……很想你……
人總是會老的,希望到老時,你還在我身邊。
今生……如果……不能擁有你,我會……好恨自己!
男人也需要溫柔
男人也需要溫柔。男人的溫柔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寬厚,更是一種體貼。溫柔的男人也許不善言詞,但擅長用肢體語言表達,精於細節處理,所以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溫柔的人格魅力。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一個動作,足以融化一座冰山。
奧維德說:「在女人當中,可曾有哪一位比諾拿科里斯的阿塔蘭塔更暴烈難馴的嗎?然而,任憑她如何狂妄自大,最終還是向一位男子充滿柔情的殷勤屈服了。」
奧維德推崇溫柔,溫柔的男人「情感細膩、氣質溫和」。
在女人的經驗里,男人最溫柔的時候是在戀愛中,儘管它有些矯情。因為戀愛中的男人為贏得女人的愛,總是盡量表現得和顏悅色,體貼備至。但某些男人的溫柔卻不能持久,一旦走進婚姻的殿堂,大丈夫的「氣概」就會佔了上風。
其實,男人的溫柔體貼,既滿足了女人的心愿,也使男人自己受益良多,變得輕鬆自在而富有人情味。當男人撇開所謂的剛強和威嚴,表現出另一種風采,對女人特有的小情調不是漠然處之,而是主動地去接受和欣賞時,在女人的心目中,男人肯定就變得可愛起來。如果說溫柔是女人的主旋律,那麼它對男人則是個性的點綴,是通過知識和修養所培育出來的一種美好的情感。
女人的溫柔如鮮花般清香撲鼻,讓人沉醉其中;男人的溫柔如清風細雨,一點一滴,沁人心脾。敏感的女人會充分感受到男人身上散發出的溫柔氣息。男人的溫柔雖不經常流露,卻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它猶如春的喜悅、秋的厚重,讓女人為之沉醉。
創造彼此的「共鳴區域」
與異性交往時應留心兩人的「共鳴區域」,因為許多故事的發生都是始於這個細微的相似之處。
製造共鳴區域,可以從籍貫、學校、興趣等「事實關係」中尋找根源;或是從電影和電視劇的感想、自己的志向和夢想等「心理層面」中開創關係。
事實關係的根源在某些場合中確實有效,不過,由心理層面開創的關係,也能讓彼此交往順利。所以,意識到和對方的共同點,就必須迅速加以強調擴大。如果她說:「我最喜歡孫燕姿。」而你只回答「是這樣嗎?」這顯然不夠,如果稍微有點這方面知識的話,可以回答:「是嗎?我也很喜歡她,她的那首《奔》很好聽。」強調彼此共同的興趣,就算真的沒什麼興趣也無所謂,目的是為了和對方搞好關係,讓彼此更親密。
對此,奧維德講得很透徹:「她責備什麼,你就責備什麼;她喜歡什麼,你就也跟著去喜歡。講她願意講的話;否定她執意要否定的事。」
此外,創造「共鳴區域」,你還可以配合她的情緒。
奧維德說:「她歡笑的時候,你就陪著她歡笑;她悲傷垂淚的時候,你就讓淚水潸然而下。」
依照她的情緒來設計你的情緒,往往會使她在感動中芳心暗許。
對她的欣賞要及時表達
奧維德告訴你,愛一個人,要懂得欣賞對方,將你的欣賞表達出來,讓你的戀人知道。
奧維德說:「要想維繫住你的情人的愛情,你必須使她相信她的美貌搞得你神魂顛倒。」
「她戴著光燦燦的金飾嗎?你就告訴她,在你的心目中,金飾固然很美,但終究比不上她的姿韻令人銷魂。」
「在冬日,她若披著禦寒的裘裝,你就竭力稱頌她的裘衣是多麼地雍容華貴;她要是僅穿著一件薄衫,你便告訴她你正為她那迷人的身姿而燃燒,同時又要關切地請她當心身體,不要感冒。」
「她前額上的頭髮很美地分開著嗎?那麼,你就說你最喜歡的便是這種髮式。她要是把頭髮燙得像絨毛一樣曲鬈呢?你就對她說:『啊,我真是太喜歡你的鬈髮啦!』」
「在她跳舞的時候,你要讚美她的玉臂;在她唱歌的時候,你要稱頌她的歌喉;而當她停止跳舞或唱歌時,你要告訴她這麼快就結束了,真令你惋惜。「
奧維德指出,盡量讚美她吧,無論是她的容貌、髮式,還是衣著、舞姿,請你對她說,她是你見過的最完美的女性,即使她明知你在恭維她,她心裡也會喜滋滋的。
在擒與縱之間進行愛情演習
關於如何保持愛情,奧維德為我們指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欲擒故縱」。
奧維德說:「當你確信她十分想念你的時候,你要暫時不去理會她,讓她獨自一人去思念。你遲遲不出現可以讓她產生一些牽掛和顧慮。」
奧維德又舉例證明了這一方法的可行性:「當得摩福翁滯留在費利斯的身旁時,費利斯對他的愛情並不熾熱。可是一旦他航海而去後,費利斯的情火便猛燒起來,甚至為此而走向毀滅。足智多謀的俄底修斯曾以別離的方法讓珀涅洛珀遭受折磨。而拉俄達彌亞,她為喚回普洛忒西拉俄斯,難道不是痛苦得淚流滿面嗎?」
對於「欲擒故縱」的方法,奧維德作了一個有趣的比喻:「那休耕過的農田播種起來就會越加豐收,而乾燥的土地吸收起天上的雨水來就會更加貪婪。」
當然,凡事過猶不及,使用「欲擒故縱」的方法也需要講求分寸尺度。正如奧維德所說:「為了穩妥可靠,你別離的時間千萬不要太長,因為時間是會削弱思念之苦的。長時間看不見某個事物,這個事物就會從你的心中消失。同樣,長久看不見的戀人容易被他的情人給遺忘,而他的位置就會被別人所取代。」
用浪漫打動她的心
女人喜歡浪漫,男人的浪漫永遠是征服女人最有效的殺手鐧。
奧維德說:「要想使你的愛情牢固長久,你就必須學會浪漫。」
「如果平時你總是從一條途徑去會你的情人,如果你總是打開她的房門走進去。那麼今天,你可以爬上房頂,順著煙囪或天窗溜進去。你的情人要是知道你為了她所冒的危險,她一定會高興不已!」
女人喜歡浪漫,她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能羅曼蒂克些。因此,要打動她的心,你為什麼就不能浪漫一些呢?
說到浪漫,我們的腦海里會馬上浮現出這樣幾個詞語:玫瑰、燭光晚餐、情書、甜言蜜語。送她一束玫瑰,並對她說:「我愛你!」很少有女人能抵擋住這樣的攻勢;在特殊的日子裡,與她共享燭光晚餐,她會記住一輩子;情書是愛情的「催化劑」,只要情真意切,她就能明白你的濃濃情意……
雖然有些構想在你看來可能毫無浪漫可言,但她一定會覺得它很浪漫。因為,你不會為其他人做這些事情,你這麼做只是為了她。奧維德說:「這就是愛她的證明!」
關心和體貼她
生活中,男人與女人交往時,常常顯得粗枝大葉,不會用心去照顧對方。相反,女人則以自己的細心關心著他們。其實,女人更需要細緻入微的體貼,因為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她們都是「弱小」的,來自男性的體貼和照顧會讓她們覺得幸福,從而為這個世界增添更多的嫵媚。
在奧維德看來,如果你能從一些小事做起,用心去體貼和照顧她,那麼無疑會增添你作為男性的魅力。
奧維德說:「在秋天將要來臨的時節,大地通常會展露她所有的風采和魅力。那時,熟透的葡萄里飽漲著紫紅色的甜汁兒。人們會時而感到一陣透骨的新寒,時而感到一股炙膚的炎熱。這種天氣的變化無常極易把人們搞得既倦怠又鬱悶。那時,你要衷心祝願你的情人身體健康。」
「但是,假如有些微恙使得她卧床不起,假如乘戾無常的時令搞得她病魔纏身,那麼這正是你顯示自己多麼關心她、愛戀她的機會,正是你撒下良種以求日後收穫的機會。你要毫不猶豫、不厭其煩地照顧她。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她願意接受,你都要非常愉快地去為她做到。」
女人很脆弱,需要男人溫暖的懷抱,男人不應該對心愛的女人吝嗇自己的體貼:上班下班不妨給女人一個擁抱、一個輕吻;寒風凜冽的冬天,男人不妨替外出的女人戴上圍巾;出門在外、出差回來,順便帶上點小禮物,給女人一個驚喜;面對越來越多的應酬,盡量推掉一些,陪女人吃頓家常飯……浪漫和激情其實很簡單,就看自己是否有心。
巧妙渡過「吵架」關
生活中,許多夫妻感情的破裂,都是由爭吵引起的。
奧維德說:「爭吵是已婚男女雙方互相饋贈的嫁妝。可是對於情人,你卻只能讓她聽到悅耳中聽的話語。」
「女人疏遠丈夫,丈夫離開妻子,常常都是由於爭吵而發生的。他們還自以為這樣做乃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合情合理的呢。但還是讓這種行為離遠一些吧!」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爭吵雖然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但肯定會傷害感情,弊大於利。因此,最好還是不要爭吵,如實在避免不了,也應「約法三章」:三不許——不許打人罵人,不許摔東西,不許離家出走;三不得——不得翻舊賬,不得揭傷痕,不得提「滾」、「離婚」等帶刺激性的字眼;不要——不要「老婆是人家的好」,不要動輒說「我們沒有共同語言」,不要挑對方的毛病,不要與家庭外的人員「結盟」,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第三卷愛情的良方
愛情的良方主要體現在奧維德《愛經》的第三卷里,這裡是女性的課堂,指導女性如何贏得男人的心,如何使愛情長久。
在奧維德看來,女人贏得男人的心並不是靠美麗的容貌,因為美麗的容貌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殘的,只有知識和智慧才能永遠為女人的美麗加分,才會使美麗永不裉色。
另外想在情場上取勝,女人還必須懂得一些「愛情戰術」和「愛情的良方」。
不同季節的魅力著裝
奧維德從女性的衣著打扮談起,他說:「細心栽培可以使葡萄多產,精耕細作可以使莊稼豐收。漂亮的容貌是天賜的禮物,但是擁有這種禮物並為之自豪的女人卻寥寥無幾。為數眾多的女人都是與此天生的美貌無緣的。然而,精心打扮可以彌補這種不足,可以使你美麗動人。一張漂亮的臉蛋,即使可以與維納斯女神相媲美,然而如果不加修飾,也會喪失它的全部光彩。」
接著,奧維德便具體地介紹了女性的魅力著裝。
奧維德說:「季節不同你也應該選擇不同的服飾。一年四季色彩分明,給人的印象、感覺也各有差異,春天色彩乾淨、清新,讓人感覺一切欣欣向榮、充滿活力;夏季色彩繽紛燦爛,讓人感覺溫柔而浪漫;秋天色彩華麗豐滿,讓人感覺深邃嫵媚;冬季色彩純正、明亮,讓人感覺冰清玉潔。聰明的女人啊!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裝飾,會使你更加多姿多彩。」
對於女性魅力著裝,有一條國際上公認的原則——T.P.O的著裝原則。所謂T.P.O是英文Time.Place.Object三個詞的第一個字母。T代表時間,通常也用來表示時期、季節;P代表場所;O代表目的、對象。服飾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道出了你的著裝品位、你對服飾的理解和應有的禮儀常識,這是你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因此,當你決定穿某套衣服時,一定要考慮你穿著它到什麼地方去?要與誰見面?是在什麼時間?
根據臉型選擇相應的髮型
奧維德在闡釋了女性的魅力著裝之後,又論述了女性的髮型問題:「每個女人都應該仔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髮型。」
奧維德舉例說:「臉型長的女人可以把頭髮分梳在前額的兩旁,這叫做拉俄達彌亞髮型。臉型圓的女人則適宜把頭髮梳起來,在頭頂做成高髻,讓兩隻耳朵袒露著。」
「有的女人讓自己長長的頭髮披拂在肩頭,就像撫弄琴弦、演奏美妙音樂的阿波羅那樣。另有一些女人則需要把頭髮在腦後梳成長辮,如同總是身著短衫、在林間追逐野獸的黛安娜女神。有些女人讓鬆鬆的長髮飄蕩在後面,使我們為之著迷;有些則把頭髮梳得平平的、緊貼在鬢角,同樣會使我們心醉。」
「有的女人喜歡用有著玳瑁的梳子做頭飾;有的則喜歡把頭髮捲成波浪式。」
「茂盛橡樹的果子,希勃拉山上的蜜蜂、阿爾卑斯山中的野獸數量再多,也多不過女人做出的髮型。況且,她們的髮型還在日新月異地發展呢。」
選擇髮型非常重要,但無論梳什麼樣的髮型,有一個總的原則——切忌矯揉造作。奧維德說:「對很多女人來說,隨便自然的梳妝最為適宜。這種髮式在別人看來彷彿是昨天梳過後一直沒再動過,而事實上卻是剛剛梳罷的。藝術應當自然,切忌矯揉造作。」
笑容是女人最好的裝飾品
奧維德說:「誰會相信呢?女人甚至還應該學會怎麼去笑。」
女人的微笑,有著無窮的魅力,所謂「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指的就是微笑的不可抗拒性。
女人楚楚動人的一笑,會讓男人回味無窮。女人像美麗的天仙,純潔無瑕;又像盛開的鮮花,艷麗典雅。雖然那只是發生在瞬間,但在男人的心頭卻久久地縈繞,甚至渴望能夠領會得更多。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笑都會受到歡迎。
奧維德說:「啊!千萬不要把嘴張得太大;要讓你面頰的兩側盪起小小的酒窩兒;要使你的唇邊遮住你的牙齒。」
「笑的時候,次數不可太多,聲音不可太高;這樣,你的笑就會帶有女性的溫柔細膩,動聽悅耳!」
「有這樣一些女人,她們若不做出駭人的怪相,就沒法笑出口。還有一些女人,為了表示她們很快活,就發出古怪的笑聲,可是讓人覺得她們好像是在哭嚎。更有一些女人,常常用粗俗刺耳的笑聲使我們難以忍受。這些女人都是你不應該學習的對象。」
你應該明白,親切的笑容就是你最動人的表情。你的微笑不應該是一種偽裝,在臉上矯揉造作地擺出來。不要以為別人在期待自己的微笑而微笑,這種微笑只會招來反感。你的微笑應當發自內心,是來自心靈深處,是誠摯真實的。
只要了解微笑必須有「心」的融入,你自然就會知道什麼樣的笑臉比較受歡迎。下顎誠懇地面向正前方,嘴角微微上翹,一邊看著對方,一邊保持愉悅的笑臉最理想。
女人的柔情是一道風景
奧維德說:「傲慢對美貌也有損害。要想吸引住你的戀人,你的一舉一動都必須溫柔多情。」
「請相信我的經驗之談吧!任何傲慢、蔑視人的神氣,都會立刻使男人產生憎惡之感。」
「有時候,一個女人儘管沒有說一句話,但她的臉色卻顯示著敵意和不快,這使她的魅力打了多少折扣啊!」
「因此,我的建議是:誰若朝你微笑,你就一定要報以溫柔的微笑;誰若朝你點頭示意,你也要親切地向他打招呼;即使有誰瞪你,你也應該以和藹的笑容視之。」
「你應該明白,你的溫柔會讓你具有十足的女人味。」
奧維德欣賞女性的溫柔、讚美女性的溫柔。因為,溫柔的女人最具女人味。
溫柔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一種誘人之美,是一種高尚的修養。
造物者用了最和諧的美學原則來創造人類,它賦予了男性陽剛之美,又賦予女性陰柔之美,正因為兩性之間各有其獨特形態而形成鮮明對比,才使男女對立統一地組成了人類這絕妙完美的世界。
美麗源於你的底蘊
擁有美麗的容貌值得慶幸,但是要知道,「僅憑漂亮的容貌和優美的身段是不夠的。即使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你也一樣不足以使愛情常青永駐」。
因為,「美麗只是一種容易消逝的上天的恩賜;隨著時光的流逝,它會漸漸地消殘;時間愈長久,它就越接近消亡。」
奧維德提醒你:「紫羅蘭和百合花不會永久地在枝頭開放;薔薇花一旦凋謝,它的空枝上就會只剩下棘刺兒。同樣,美麗的女人啊!不久之後,你的頭髮會變得灰白,你的臉上會留下道道皺紋。所以,請培養你的智慧,用它來襯托你的美麗吧!」
真正有智慧的女人不是臉蛋長得最漂亮的,而是看上去賞心悅目,因為她有一種知識帶來的氣質。思想讓人心靈鮮活起來。擁有智慧的女性都有極強的「保鮮」能力,歲月與生活的瑣碎無法在她的心靈烙下庸俗的痕迹,她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與輝煌,藉以衝破無邊無際的黑暗,重獲新生。她喜歡親近自然,遠方的風景和清冽的空氣能撫慰她的疲憊與彷惶,不經意間流露的未泯童心,令人莞爾。
知識能美化人的心性。智慧的女人喜歡讀書,而讀書的女人沒有不美麗的。她的微笑,她的聰慧,她的妙語連珠,甚至她的晶亮的眸子,都是整體風景的青山綠水,是空谷的幽蘭、月夜的笛音。這種自生命中流露出來的美麗,似乎與生俱來令人難以抗拒。
因此,努力成為一個智慧的女人吧!美麗的容貌會隨時光而流逝,智慧卻能伴隨你一生,正如《愛經》所說:「那惟一能夠伴你終生,直至墳墓的瑰寶就是智慧啊!」倘若你不但擁有美麗的容貌,還擁有智慧,那麼你就一定會更加美麗動人。外在美與內在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女人,才是最完美的女人。
眼淚是女人很管用的武器
奧維德認為:「眼淚是女人很管用的武器,它往往能使女人在男人面前輕鬆地達到目的。」
眼淚,能讓他知道你有一顆脆弱善感的心。爭吵時,他提出分手、說了重話,或者他有二心,都是落淚的「必要」時機。特別是兩人鬧意見鬧得不可開交時,與其硬碰硬,兩敗俱傷,倒不如適時運用「眼淚攻勢」化解僵局。
眼淚,是用來表達憂傷或憤怒的,不要用它來凸顯你的任性與跋扈。不要他一旦不遵照你的「旨意」,或是你的要求沒有答應,就淚眼婆娑。這樣的眼淚只會成為男人的負擔,讓男人望而卻步。
嚎啕大哭,既難看又膚淺;抑聲啜泣,較能引發男人的疼惜。淚珠盈眶卻努力擠出一絲笑意,表現強顏歡笑的凄美,最叫男人動心。把臉撇開,任由淚水滑落,故作堅強的溫柔,尤令男人不忍。
撒嬌能增添女性韻味
在奧維德看來,撒嬌能增添女性的韻味,讓男人為之動心。
不管你年紀多大,有時候撒嬌任性、賴皮一下,可以增加感情的「蜜度」。
花前月下,佳人有約,你可以撒嬌地硬要他為你摘下天上的月亮;
鬥嘴辯論斗不贏時,耍賴地說:「不管啦,誰教你比我大,大讓小啦!」
約會遲到了,不妨先發制人,嬌嗔道:「是你害我遲到啦,每次見你,人家就不知道要穿什麼衣服,猶豫不決,所以才耽誤時間了嘛!」
情人的對話,總免不了肉麻,甚至近乎痴傻。不過,聽在當事人的耳里,可是字字甜入心坎,句句叫人銷魂的!
溫情的嫉妒也是一種美
一個不懂得嫉妒的女人,就像打彈不起來的皮球,令人乏味。
對於愛的嫉妒,日本名作家有島武郎有極精闢的見解,他說:「愛的表現也許是毫不保留的給予,但愛的本質卻是百分之百的奪取。」也正是由於這種強烈奪取的佔有慾,以致讓相愛的人患得患失、忐忑不安。
奧維德說:「女性不必始終隱藏嫉妒和不安,適時而恰到好處的嫉妒,可以證明自己對他的愛與重視,滿足男人的虛榮,讓他享受一下被女人醋勁『寵愛』的滋味,會使愛情更加牢固長久。」
「早上,你為什麼對小莉笑?」他的一舉一動都如此牽動著你。
他的女同事經常幫他倒水、買盒飯,你大可酸溜溜地說:「她為什麼對你這麼好?」讓他知道,「對他好」是你的專利。
偶爾,你可以霸道地要求他:「不准你偷瞄別的女人,不然,我以後會要你戴眼罩出門哦!」或者,「不準在我面前提起別的女人。」愛得太深,以致無法承受語言之輕。這種醋意,肯定會讓對方心裡喜滋滋的。
溫情的嫉妒,會讓他有被愛的感覺;猜疑,則會使對方感到被束縛、不被信任。因此,你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他不準偷看或對其他女人笑,但別太疑神疑鬼,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就以為對方要變心,這種過度的猜疑,只會扼殺掉彼此的愛情。
推薦閱讀:
※西方白虎七宿
※西方女郎 唯美面孔-9 長發儷人
※什麼是西方三聖--是什麼|什麼叫|是什麼意思
※中國男人該向西方男人學什麼
※解決難民問題,中國給西方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