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結束技能例說

課堂教學結束技能例說

結束,是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的終端,是師生間在一堂課中情感共鳴的最後一個音符。結束技能是指教學將要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與技能進行及時地總結、鞏固、擴展、延伸與遷移的教學活動方式。它通過歸納總結、領悟主題、實踐活動、轉化升華和設置懸念等方式,對所學知識和技能及時地進行系統鞏固運用,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其心理學任務是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課堂教學結束技能的作用

結束,被人們稱為結束的藝術,是因為一個巧妙合理的結束方式,能使學生對全課的教學內容獲得明晰的印象,或開拓學生視野,引起聯想和思索,產生畫龍點睛、鞏固知識、啟迪智慧的結果。好的結束方式正像高妙的琴師,一曲雖終卻餘音繞梁,不絕於耳。正如袁微子先生所說:「成功的結尾教學,不僅能體現教師的技巧,而且學生會主題更明,意味猶存,情趣還生。」課堂教學結束方法設計得好,能發揮一下幾方面的作用:

(一)、形成知識網路,鞏固所學知識。在全課結束的時候,教師通過強調重要事實、概念和規律,概括比較相關的知識,形成知識網路,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更加清晰、明確、系統。

(二)、總結教學內容,埋下教學伏筆。在全課結束時。教師可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概括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其次還可以圍繞單元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為講授以後的新課題創設教學情境,埋下伏筆,誘發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

(三)、總結思維過程,促進智能發展。在全課結束時,教師運用巧妙的結束方法,既能引導學生總結自己學習本課時內容的思維過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能促進學生智能的不斷發展。

(四)、領悟內容主題,進行思想教育。在全課結束時,教師可通過精要的總結或揭示本質的提問,使學生領悟到所學內容主題的情感基調或知識核心。做到情與理,前因與後果的融合。並能激勵學生將這些體驗和知識轉化為指導學生思想行為的準則,達到對學生進行個性陶冶,品德培養或唯物主義教育的目的。

(五)、鞏固所學知識,強化學習技能。在全課結束時,教師可通過設計一些口頭或書面的練習思考題、實際操作或評價活動等,可以訓練學生的行為技能,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的複習、鞏固和運用。

二、設計課堂教學結束方法的原則

(一)、總結性原則

這條原則要求教師對講授的新知識要做到及時總結和複習鞏固。心理學研究表明,記憶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要完成這個過程,需要對所學知識及時歸納,概括總結,使學生獲得規律的東些,以加深理解和記憶。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結束時可以設計這樣的結束方式:

師:同學們,詹天佑有這樣一段名言:「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祖國富強,不受外辱,是以立於地球之上。」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偉大壯舉,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他不愧為一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他為我國鐵路修築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取得了反帝鬥爭的偉大勝利。敬愛的周總理稱他為:「中國人的光榮」。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用自豪的語氣齊頌:「詹天佑——中國人的光榮」。

生齊頌:「詹天佑——中國人的光榮」。

這種設計採用借鑒總結方式結束教學,不僅可以更深刻地對課文思想內容進行總結,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二)、針對性原則

這條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結束時的總結要緊扣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點,針對學生實際。使所做的總結有利於學生回憶、檢索和運用。

(三)、系統性原則

這條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結束時應概括本課的知識結構,深化重要事實、概念和規律,使之經過加工而形成系統的、有效的知識網路,幫助學生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識進行歸納,使學生了解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

(四)、實踐性原則

這條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結束時要安排恰當的學生實踐活動,如練習、問答、對話、小結和實驗等,從而實現技能的轉化。

(五)、遷移性原則

這條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結束時,要引導學生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通過聯繫實際或創設情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教學,使其形成靈活的學習技巧和能力。

(六)、刺激性原則

這條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結束時,設計一些比較有興趣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中既加深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

三、設計課堂教學結束方法的類型

(一)、總結結束法。即在課堂活動結束時,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的基礎上,教師運用準確簡煉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歸納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的方法。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對課文的認識更加明確,印象更加深刻,有利於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拼音「ɑ」的結束時這樣設計:

教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學了「ɑ」的哪幾點知識?

生:……

教師:同學們說得好。這節課我們學會了「ɑ」的發音。學了「ɑ」的三點知識:一是發音的口型,發「ɑ」音的時候嘴要張大;二是學了「ɑ」的聲調,「ɑ」有四聲——「āáǎà」;三是學了「ɑ」的寫法,ɑ寫在四線格的中格,兩筆寫成。

(二)、質疑結束法。即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時,讓學生結合課文提出自己在學習中還沒有弄懂的問題,由學生討論或教師講解,從而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這種方法能準確掌握反饋信息,及時查漏補缺,使教學工作不留後遺症。還能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大理石街》結束時這樣設計:

師:同學們,《大理石街》這篇課文已經學完了,還有哪些問題不懂,可以提出來。

生①:什麼叫「溪山煙雨」?

生②:作者為什麼寫想像中的礎石街?

生③:有些事物本來就美,不需要人們去創造,怎麼能說「美是人們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呢?

師:同學們提出了三個問題,提得好,我們學習就是要這樣,前面兩個問題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我相信大家能解決。

(小組討論,結束後幾名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提出的第三個問題,老師作這樣的解答:同學們提的問題主要是那些自然美的事物,而作者在這裡是排除了這個方面後,對人的勞動讚美,是說許許多多美的事物必須經過人的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出來的。

(三)、延伸結束法。即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利用教學的某些契機,把課尾作為聯繫課內外的紐帶,把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的方法。這種方法推動第二課堂的開展,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於會影響到日後學生職業的選擇,決定他們的終身事業。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獵人海力布》結束時這樣設計:

生:老師,文中的鳥兒怎麼知道「今天晚上,這裡的大山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沒」 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的確,大自然中,許多的動物都有這種能力。比如,下雨前,蚯蚓滾沙,螞蝗浮到水面上來。然而,他們為什麼知道呢?同學們可以抽時間,課外閱讀《十萬個為什麼》一類的科普書籍。但是,自然界的奧秘還很多很多,我希望有志於這方面的同學長大後進一步探索生物世界的奧秘,為人類做出貢獻。

(四)、懸念結束法。即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結合課文內容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但不作答覆,造成懸念,人學生根據內容去展開合理的想像,推想課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新發展,新結局,並將其寫成一篇文章的方法。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能以此課之尾為彼課之頭,使整個教學過程聯繫起來,新舊知識銜接起來。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結束時這樣設計: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知道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原因。那麼,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來到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度,我們的國家將會怎樣對待她?我們的同學將會怎樣關心她呢?這些問題請同學們認真思考一下,明天的作文課我們來解決這些問題。

(五)、複述結束法。即對教材中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在教師的教學活動結束時,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通過板書或提綱進行複述。這種方法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結束時這樣設計:

師:今天,我們學完了《我的戰友邱少雲》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根據老師的板書,把課文複述一遍。

附:板書設計。

時間 清晨 中午 黃昏

我的戰友

邱少雲 拔掉毒牙 潛伏山溝 烈火燒身 全殲敵人

事件

推移戰線 準備戰鬥 壯烈犧牲 戰鬥勝利

起因 發展 高潮 結局

(六)、鑒賞結束法。即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時,組織學生對課文或某些片斷進行品味賞析,根據課文中語言的描述去再造想像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獲得深刻的感受,獲得思想情感上的陶冶和藝術鑒賞上的愉悅。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結束時這樣設計:

師:同學們,《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學完了。現在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一邊想像課文所描述的場面和情景,一邊帶著感情把課文朗讀一遍。讀的時候,注意讀出那種悲痛、懷念的感情。(生:感情朗讀課文)

(七)、練習結束法。即在教學活動結束時,教師抓住教材中的關鍵性問題和主要訓練任務,精心設計背誦、仿寫、思考、造句等練習題,讓學生當堂完成。這種方法既能鞏固所學知識,促使技能的形成,又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及時給教師提供教學反饋信息。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結束時這樣設計:

師:《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學完了。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們回去觀察各種小動物,現在請同學們回憶昨天的觀察情況,仿照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說、寫一段話。(抽學生口述)

師:小結。(略)請同學們將自己剛才說的這段話修改後,抄寫在作文本上。

(八)、傳道結束法。即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時,教師從課文實際出發,發掘思想教育因素,深化思想教育。這種結束方法不是進行空洞的說教,而是體現語文教學的遇道於文,文道結合原則,使學生以文悟道,動情達理。如一位教師教學《手術台就是陣地》結束時這樣設計:

師:《手術台就是陣地》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同學們,請想一想,白求恩大夫為什麼能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十分鎮定地給傷員做手術?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生:……

師:同學們說得好。這是因為白求恩大夫具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格,所以他能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不考慮個人安危,十分鎮定地給傷員做手術。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和精神告訴我們,只有具備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品德的人,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社會的歡迎。

(九)、表演結束法。即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時,教師組織學生或角色朗讀,或將語文課文內容編成文藝節目的形式進行表演的辦法。這種方法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會搖尾巴的狼》結束時這樣設計:

師:這節課,我們學完了《會搖尾巴的狼》這篇課文。剩下的時間,我們採取角色朗讀的方式,把可課文讀一遍。誰來讀狼說的部分?誰來讀羊說的部分?(指定學生)好,其餘的同學集體朗讀課文中敘述部分的文字。

生:角色朗讀。

(十)、遷移結束法。即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以教材知識為出發點,啟發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於時間或其他方面的方法。這種方法既能使學生把知識學得紮實靈活,又能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從而形成創造思維能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蛇與莊稼》結束時這樣設計:

師:今天我們學完了《蛇與莊稼》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著重談了事物之間的聯繫,有簡單的聯繫,也有複雜的聯繫。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聯繫處處存在。請同學們各舉出三種複雜聯繫的例子。

生:在作業本上舉例。

師:抽學生舉例,總結。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束類型的選擇,受著多種因素的制約。如教材與所承擔的教學任務;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學習心裡特徵;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及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力等。這些教學因素要使其協調統一,才能設計出最佳的教學結束方式。

推薦閱讀:

《老人與海》第四節 ▏閱讀課堂012
曹起曈:我在福山的課堂上
【成長】林文采博士課堂經典語錄
名師課堂|張東華:以畫傳遞文明
【悅讀課堂003】一碗餛飩

TAG:技能 | 教學 | 課堂 | 課堂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