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錯誤認知導致心理問題的案例

因錯誤認知導致心理問題的案例

摘要:本文是一例由錯誤認知導致的一般心理問題的心理諮詢案例報告,求助者來網戒中心戒除網癮近四個月,痊癒後害怕回到學校里學習生活,出現焦慮,煩躁,情緒低落、失眠,諮詢師根據求助者的情況採用了認知療法,經過4次諮詢,求助者的認知、情緒和睡眠問題基本解決,取得了較好的諮詢效果。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 錯誤認知 認知行為療法

一、一般資料

(一)人口學資料

滕某,男,14歲,漢族,初二學生,身高1.65米,體態適中。

(二)個人成長史

求助者出生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獨生子,父母均為普通技工,初中文化,家庭關係尚可,經濟條件一般。從小性格內向、固執、爭強好勝。家庭教育嚴格,對學習方面要求高,小學時學習優秀,升入初中後因學習壓力大而玩網路遊戲,漸痴迷成癮,在我科室住院四個月,痊癒即將出院。

(三)精神狀態

求助者衣著整潔,談吐正常,情緒低落,煩躁不安。

(四)身體狀態

求助者自幼身體健康,患有網路成癮四個月,經精神科醫生證明已經痊癒,家族中無精神遺傳史,家人身體健康,最近失眠,食慾下降,煩躁,焦慮,情緒低落。

(五)社會功能

求助者害怕上學。

(六)心理測驗結果

SAS 59(標準分)

SDS 55(標準分)

SCL—90 總分170分,顯示輕度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近一月來情緒低落,焦慮,失眠,食欲不振

求助者自訴:我在網戒中心住院快四個月了,醫生說我可以準備出院了,我卻一點也不高興,在這裡都是網癮孩子,誰也不會看不起誰,可出院就要上學,我怎麼面對同學老師?想想以前真是無地自容,為了上網,經常撒謊騙父母的錢去網吧,經常曠課逃學,學習成績倒數,在學校里是一個從優秀生變差生的典範,而且我又是在精神病醫院住的,老師同學還不把我當怪物看?一想到回去在眾目睽睽下被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我就心慌、緊張的不行。我在這裡也打針吃藥過,聽他們說常吃藥就變笨了,既然如此我還能上學嗎?可是不上學我又能做什麼呢?而且父母肯定不同意,他們因為文化低,對我學習要求特別嚴格,一直盼望我能考上好大學,將來出人頭地,父母這些年為我付出太多了,我不能再讓他們失望了,想來想去,覺得我是一無是處,一提起出院就心煩意亂,我該怎麼辦?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諮詢師的觀察:求助者衣著整潔、談吐正常,情緒低落、煩躁,不安。

其母反映:孩子從小性格孤僻,爭強好勝。有什麼話喜歡悶在心裡,上學一直成績很好,很省心,上初中後跟同學一起玩網路遊戲,逐漸上癮,在網戒中心住院三個月,效果非常好,但近來一提起出院就情緒低落,煩躁不安,食欲不振。

四、評估與診斷

求助者出現的主要癥狀是:情緒低落,焦慮,煩躁不安,食慾下降,睡眠障礙

資料的可靠性:可靠。

對其癥狀的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男,14歲,正值青春逆反期,四月前以「網路成癮症」被送來網戒中心治療,經精神科醫生診斷,現已痊癒,即將出院。

2.社會因素:(1)家庭教育原因:家庭教育嚴格,非常看重他的學習成績(2)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得了網路成癮症。(3)人際關係緊張:是獨生子,朋友少(4)社會支持系統不良:自己想法無處傾訴,覺得對不起父母。

3.心理原因:(1)存在認知錯誤:認為回到學校同學會把自己當怪物,認為吃藥會變笨(2)情緒方面的原因:情緒的困擾不能自己解決(3)在行為模式上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技巧,不能自行化解衝突。(4)個性內向,無法正視挫折。

(一) 診斷與診斷依據

診斷:一般心理問題

診斷依據:

1、 求助者目前心理與行為問題是由於疾病痊癒,即將出院上學這一現實刺激所引起的,其衝突有現實意義。

2、 不良情緒持續時間短,不到一個月。

3、 不良情緒反應強度不太強烈,控制在理智的範圍內,尚未泛化,思維合乎邏輯,人格也無明顯異常。

4、 社會功能受到一定影響但不嚴重,經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符合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標準。

鑒別診斷

1、與重性精神病相鑒別:根據其臨床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綜合其相關因素,家庭中無精神病史,本人曾患過網路成癮症,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能正確描述自己遇到痛苦的切身感受,其痛苦的情緒發生原因明確,自知力完全恢復,主動求助,沒有表現出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根據精神活動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判斷,求助者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符合統一性原則,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協調一致,其個性相對穩定,故其此時心理活動在正常範圍,可排隊求助者現在是重性精神病。

2、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求助者目前心理與行為問題是由於出院上學這一現實刺激所引起的,其衝突有現實意義,並因此體驗到不良情緒,持續時間不到1個月,不良情緒反應強度不太強烈,只局限在出院上學的範圍內,尚未泛化,社會交往有一定影響但不嚴重,經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符合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

3、與焦慮性神經症相鑒別:焦慮症是以廣泛性焦慮或發作性恐怖狀態為主要臨床相的神經症,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內容充分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反應與初始事件不相關,該求助者也是以焦慮為主要癥狀,是以即將出院上學而引起,有具體的對象和固定的內容,沒有嚴重影響社會功能,焦慮情緒時間短,不到一個月,癥狀沒有泛化,故可排除焦慮性神經症。

五、諮詢目標

根據諮詢目標的七項原則,與求助者共同協商,達成口頭協議,初步商定

1、具體目標:減輕求助者焦慮、煩躁、低落的情緒,改善失眠。

2、近期目標:

(1)改變其錯誤的認知模式。

(2)協助求助者構建良好的人際溝通,培養自律獨立的能力,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理念,重新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樹立新的人生觀、價值觀。

3、長期目標:(終極目標)

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發展,完善其人格,學會自我心理調控,構建合理的認知模式。

六、諮詢方案

1、主要諮詢方法和適用原理

諮詢方法:認知行為療法

諮詢原理:認知行為療法是根據人的認知過程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求治者的不良認知,從而矯正其適應不良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所謂「認知」,一般是指認識活動或認識過程,包括信念和信念體系,思維和想像,具體來說,「認知」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或某對象的認知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看法、對環境的認識和對自我的見解等。情緒和行為受制於認知,認知是心理活動的決定因素。因此,治療的著眼點是探尋並糾正導致不良行為和情緒的觀念的認知過程。求助者自身領悟能力較強,對自身的心理問題有一定的認識,適用於認知行為療法。

2、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求助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1)向諮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

(2)積極主動地與諮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權利:

(1)有權利了解諮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

(2)有權利了解諮詢師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

(3)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諮詢師;

(4)對諮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義務:

(1)遵守諮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2)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方面的內容;

(3)尊重諮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諮詢師。

諮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1)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

(2)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3)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並說明保密例外。

權利:

(1)有權利了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

(2)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

(3)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本或中止諮詢。

義務:

(1)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執照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

(2)遵守諮詢機構的有關規定;

(3)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求助者。

3、諮詢時間與收費

諮詢時間:每周一至二次,每次1小時。

諮詢收費:免費(我的病人)

心理測驗收費:SAS、SDS、SCL-90均免費

七、諮詢過程

(一)諮詢階段分為:

1、診斷評估與諮詢關係的建立階段

2、心理諮詢階段

3、結束與鞏固階段

(二)具體諮詢過程

第一次諮詢:2008、8、2

1、目的:

(1)了解基本情況;(2)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3)確定主要問題;(4)進行諮詢分析,發現不合理信念。

2、方法:

心理測驗法、認知行為療法

3、過程:

(1)填寫諮詢登記表、詢問其基本情況,介紹諮詢中有關事項與規則。

(2)與求助者交談收集臨床資料,鼓勵其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解、接納,強調他的感受是完全正常的反應。

(3)強調其網癮是完全可以治癒的觀念。

(4)取得其家長配合,強調家庭支持的作用,共同確定諮詢目標。

(5)反饋測驗結果,結合問題做出初步分析,讓他了解問題行為的原因。

(6)布置認知作業,讓求助者以「我的過去」形式寫出自己的思想認識、心態觀念,使其更客觀更理性的剖析自己;學會放鬆訓練,管理焦慮。

第二次諮詢:2008、8、13

1、目的:

(1)加深諮詢關係;(2)確定問題:提問及自我審查技術;

(3)檢查表層錯誤觀念:建議、角色扮演。

2、方法:認知行為療法

3、過程:

(1)討論家庭作業,讓他在記憶或想像中找到自己的負性自動思維,引求助者去探尋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

(2)告訴求助者其認知評價是如何導致其不良情緒和行為表現的。

(3)指導求助者通過真實性檢驗,幫助求助者發現自己的消極認知是不符合實際的,並找出認知歪曲與負性情感的關係,從而矯正認知障礙,如用演示的方式檢查是否真的被同學當怪物看。求助者和諮詢師分別扮演「我」、「同學」的角色,假設在校園裡相遇的情景,通過觀察體驗角色,「別人也沒有時刻對自己品頭論足、過分關注,我在他們面前也沒有想像的那麼不自然」,從而更為客觀的看待自己。糾正求助者「吃藥影響學習」的觀念,建議求助者進行智力測驗檢查智力是否受影響,發現自己智力不但正常還稍微超高。讓家長聯繫曾經住院吃藥的孩子來返院現身說法,吃藥不但沒有影響,而且學習很好,老師家長都滿意,進一步強化求助者的信心。

(4)布置家庭作業:將艾利斯歸納的11條生活中容易引起心理困擾的不合理信念,告訴求助者詳細閱讀,並寫出感想;教會暴露療法,在想像中進入自己最不願意看見的情景,如被同學恥笑被老師批評眾目睽睽下出錯等,以幫助求助者面對痛苦的記憶和感受時,控制情緒,理性處事,正視現實,接受現實,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合理信念。

第三次諮詢:2008、8、18

1、目的:

(1)學會合理評價,與不合理信念辯論;

(2)分析自己心理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核心錯誤觀念);

(3)幫助求助者改變思維,放棄不合理信念,代之合理信念,提高自我情緒和行為的調控能力。

2、方法:認知行為療法

3、過程:

(1)反饋諮詢作業:與求助者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找到核心錯誤觀念即「我是一無是處、脆弱、與眾不同的」,通過語義分析技術來糾正,換成:「我在上網這件事上沒有做好」,幫助他確立新的合理信念。

(2)進一步改變認知模式,強化正性思維,可設計特殊的行為模式,如通過年齡倒退的方法回憶,回到小學拿第一名被同學老師讚美的階段,充分體驗自己努力奮鬥取得成功的樂趣,並請家長配合及時強化,使求助者主動改變「我一無是處」的認知。

(3)學會使用積極有效的認知行為技能,調動內在潛能進行自我調節,如學會選擇性重視,寫出自己的優點,每天大聲念十遍,並請家長及時強化。

(4)布置家庭作業:記錄此次諮詢對自己認知轉變的啟示,並分析這種觀念轉變對改善情緒的作用;鼓勵求助者制定出學習計劃,鼓勵其參加社交活動。

第四次諮詢:2008、8、26

1、目的

(1)鞏固諮詢效果;

(2)心理測驗;

(3)結束諮詢。

2、方法:心理測驗

3、過程:

(1)反饋作業,焦慮癥狀基本消失,心態較穩定。

(2)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和現實問題,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學會接納和自我開放,樹立積極的人生理念。

(3)心理測驗結果:SAS 46(標準分) SDS 42(標準分)SCL—90各項指標均在正常範圍。

(4)出院後定期返院分享,遇到問題及時與醫生聯繫。

(5)基本結束諮詢,做好諮詢的回顧和總結,幫助求助者把諮詢中學到的認知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認知和行為模式面對未來生活。

八、諮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本人和家長評價:

(1)求助者情緒明顯好轉,自述:「心裡平靜了許多,晚上睡眠質量提高了,現在開始複習,為開學做準備,對未來又充滿了希望」。

(2)家長反應:「求助者情緒平穩,要求出院上學」。

2、諮詢師評估:

通過回訪和上課的觀察,諮詢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求助者能正常學習,睡眠狀況改善,焦慮不安、煩躁的癥狀明顯減輕,錯誤觀念、不合理認識明顯改善。諮詢過程完整、有條理。

3、心理測驗評估:

通過測驗的前後對比,求助者的多項指標均已恢復正常,說明求助者心理問題已經基本得到了解決。

通過以上評估,說明本案例諮詢效果顯著。


推薦閱讀:

真實案例告訴孩子,這些事千萬不能幹!
案例:樓道水管突然爆裂 業主家中泡水損失誰賠?
抑鬱症的諮詢案例分析
(696)評上山下水案例之一
八字燙傷案例:交戰必應災

TAG:心理 | 認知 | 錯誤 | 案例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