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大名著?
如果讓我評選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大名著,名單如下:
錢鍾書的《圍城》
錢鍾書是一個一等一的學問家,這是舉世公論的。但是很多人對他的小說成就不以為然,但是《圍城》一書,大概是對知識分子群體描寫最為深刻的一部書。我對《圍城》的評價是:一部偉大的、足可傳世的、無可超越的新世紀的《儒林外史》。很多人不喜歡這本小說,說作者刻薄,小肚雞腸,下筆傳神而毒辣,幾乎每個句子都像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描寫。那是因為書中的人物都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我們身邊,尤其那是那些道貌岸然的知識分子群體的醜惡的嘴臉。書中幾乎沒有一個美好的人物,方鴻漸怯懦而無用,孫柔嘉柔弱而有心計,更別說三閭大學的那些教授們,一個個道貌岸然,以忽悠學生為本,以大話為生。《圍城》是諷刺文學的高峰,是超越時代的文學高峰,書中的每個人物,甚至一個「殺人有暇」的庸醫,都讓人難忘。這樣的力作,難怪夏志清說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寫得最有趣、最細膩的小說,或許是最偉大的小說。」
陳忠實的《白鹿原》
我相信入選的這本書沒有多大意義。在茅盾文學獎的歷史上,這麼多年的作品評選,閱讀最大的影響最大的幾本書中,一定有陳忠實的《白鹿原》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但是要說足可傳世的史詩力作,《白鹿原》一定會勝過《平凡的世界》。
按照時間是淘洗作品唯一法則,多年以後重讀,你會發現《白鹿原》比《平凡的世界》好太多,《平凡的世界》時代的痕迹過於明顯,青春的情緒過於濃烈,讀多了反而覺得矯情,它只適合青春期閱讀。
而《白鹿原》放置在人生中的任何階段,都不會覺得過時,它是真正超越了時代,用家族史寫歷史,又超越了歷史,既有對歷史的審視和觀照,又有對人性的淬鍊和洞察入微。
賈平凹的《廢都》
這本書入選可能讓很多人覺得不服:一個原因,相比路遙和陳忠實,賈平凹仍然在世,新作不斷,也許在其後一定會創作出新的作品,所以過早論斷好像不太公平。另外一個原因,都是陝西作家,同時入選,對其他作家都不太公平。但是,放眼中當代文學中的長篇力作,《廢都》無論是從影響力,還是對時代的描慕上,同時期的作家都很難比肩。其實我猶豫了一下,要不要用賈平凹的《浮躁》代替《廢都》,權衡再三,還是覺得《廢都》更有代表性,為何這樣說呢?
還是那句話,時間是衡量一部作品最高的標準。《浮躁》的缺點跟《平法的世界》一樣,時代的痕迹過於明顯,時過境遷之後,再讀這部作品就覺得作者很難用一個普世的小說家的眼光去寫作。當然,我們都是時代中人,但是並不能成為我們不能超越時代的借口,我們不是時代的人質,我們要掙脫時代的羈絆,成為那種具有超脫意識的寫作者。只有如此才能寫出跨越時代作品的人。從這個角度說《廢都》比《浮躁》更好。賈平凹的《廢都》,他寫的知識分子的群體,影射了一個時代從理想主義到市場經濟環境下轉變下,這個群體的蛻變和消亡。理想主義最終淪為了一個假大空的虛無。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王小波的小說和雜文都論者很多。但是《黃金時代》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文本。這部銷售入選的一個理由,在我看來就是,它基本脫離了中國現實主義的文學正統之外,當年這部小說在國內幾乎無人問津,因為幾乎沒人能察覺到王小波已經脫離了中國的文學正統,直接承接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學的寫法。這樣說好像王小波之前沒有人嘗試現代主義似的,當然不是這樣的意思,事實上,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先鋒文學對西方文學的借用還是很多的,但是那種借用很多都是形式上的,比如余華的早期作品,馬原、格非等等,他們借用了現代主義的形式,從中國的傳統文學中尋找滋養,骨子裡還是中國文學的套路。但是王小波不一樣,他的寫作共骨子裡就是世界主義的,他的現代主義作品是全面的繼承,所以當時我們很難欣賞它,反而是台灣的文學家更注意到這部作品,給王小波一個文學獎。時隔多年之後,我們再讀《黃金時代》以及王小波其他作品,都會訝異,二十多年前,王小波竟然已經有這種意識,創作這樣一部跨越我們時代的歷久彌新的作品。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櫻桃小口」?
※海峽兩岸老齡產業博覽會有什麼看點?
※中國古代瓷器上的吉祥紋飾(下)
※中國十大"億元貪官"排行 貪1.58億元不夠入榜
※英國人眼中的十大軍事統帥:中國的竟是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