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叫板赫魯曉夫,引進米格-21--劉亞樓上將赴蘇談判記

叫板赫魯曉夫,引進米格-21--劉亞樓上將赴蘇談判記鍾兆雲 上世紀60年代初,中蘇關係破裂,赫魯曉夫背信棄義,撕毀援華協議,撤回專家,剛剛起步的新中國航空工業陷入了困境之中。但不久,赫魯曉夫突然給毛澤東寫來求和信,表示願意向中國提供米格-21戰鬥機的製造權。時任空軍司令員的劉亞樓上將受命赴蘇聯談判。他有理有節,不辱使命,終於成功地引進了當時中國空軍急需的米格-21製造技術。 赫魯曉夫寫求和信,劉亞樓赴蘇談判   1960年6月25日,世界各國馬列主義政黨在布加勒斯特召開會議,赫魯曉夫突然進行反華宣傳,兩國關係出現裂痕。同年7月,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援華協議,撤回專家,破壞對華援建項目,使得初露微光的中國航空航天工業又呈現一團淡霧。   赫魯曉夫這一手,無非是想重用當年壓服歐洲一些國家的手法來壓服中國,迫使中國服服帖帖聽從他的擺布。但是,1961年2月,赫魯曉夫突然以求和的口吻給毛澤東寫來一封信,表示願意繼續向中國轉讓米格-21戰鬥機的製造權,希望儘快派代表團赴莫斯科談判。   朝鮮戰場上王牌飛機的空中對壘,使敏銳的軍事科學家們意識到了研製高速戰鬥機的重要性。1958年,美國率先實現這一目標,研製成功M2.02(2146千米/小時)的F-104星式戰鬥機。蘇聯也在同一年研製出了性能相近的米格-21戰鬥機。   米格-21還在研製之中,中國就與蘇聯簽訂了引進該機的技術援助合同。合同剛簽不久,中蘇關係突然惡化,蘇聯單方面中止執行合同。中共中央軍委在同年召開擴大會議,根據當時的形勢和空軍建設的需要,明確提出空軍以高空高速戰鬥機為重點的發展方針,並要求首先將殲-6飛機(仿米格-19型)優質過關,繼而研製出仿米格-21的殲-7飛機。   如今,在中蘇關係異常緊張之時,赫魯曉夫作出這個令人迷惑不解的反常友善舉動,不能不使中國政府思前顧後、滿腹疑慮,但大度的中國共產黨人終於作出了驚人的抉擇。在杭州一邊療養一邊主持空軍條令和教材編寫的劉亞樓臨危受命,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 周恩來面授機宜,確定平等互利原則   臨出國前,周恩來單獨召見劉亞樓,交代工作。   去年6月,就在赫魯曉夫突然決定撤回蘇聯專家之時,周恩來特地委託劉亞樓,緊急會見尚在青島度假的國防部專家組長巴托夫大將,以便當面了解他對赫魯曉夫決定撤回軍事專家的反應。劉亞樓對巴托夫大將說:赫魯曉夫同志下令要撤回全部在華專家,並說這是專家們的一致要求,理由是我方對專家不友好,封鎖消息,讓他們無法工作等等,您作為專家組長,聽到過專家們的具體意見沒有,希望能公開提出批評。   巴托夫鄭重其事地說:我和中國朋友相處,關係是融洽的,沒有什麼隔閡,我個人從未感到有什麼不尊重,不友好,這些現象是不存在的。但是,作為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至於赫魯曉夫同志這樣決定究竟是對是錯,我個人當然有自己的看法。歷史的教訓應該吸取,斯大林當年處理南斯拉夫問題,就過火了,不冷靜,犯了大錯,造成長期無法癒合的傷口,損失很大,再說,中國可不是南斯拉夫,更應慎重才是,我個人的意見是要保留的。   劉亞樓通過這次約見,不僅摸清了專家組長的態度,還從中了解到大多數蘇聯軍事專家對中國的友好,為中共中央進一步戳穿赫魯曉夫的險惡用心提供了依據。   這次,周恩來與劉亞樓一起研究分析了種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及處理方案後,說:這是中蘇關係破裂後派出的第一個代表團,中央對此非常重視,總的精神是不卑不亢,有理有節,以平等互利的態度談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對方蓄意挑釁,那就堅決據理還擊。 劉亞樓詳細彙報了空軍和航空工業局就蘇聯準備轉讓米格-21戰鬥機製造權問題的討論情況及意見。周恩來說:圍繞製造權問題,我們已去過兩個代表團。第一次是1951年1月,由何長工同志帶隊;第二次是1957年,由聶老總帶隊,蘇聯政府到底在搞什麼名堂?前兩次去的專業人員比較少,摸底不多,這一次要接受過去的經驗教訓,多去一些人,包括各方面專家,盡量把要索取的技術資料提得全一點,特別是原材料的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   劉亞樓說:米格-21戰鬥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新型殲擊機之一,如果蘇聯政府真有誠意將它的製造權轉讓給我們,那無疑是我國航空工業的一次轉機,不但解決了空軍後繼機種告急的問題,同時也可讓我們的飛機設計、製造部門來個大練兵,在吃透米格-21戰鬥機的各種性能基礎上,設計製造出我們自己的新型殲擊機!   周恩來神色嚴肅剛毅:米格-21戰鬥機製造權我們可以要,但不能允許蘇聯以此為借口附帶任何條件。如果讓他們想利用製造權進行訛詐,壓我們在原則上讓步,那我們就寧可不要!   將軍雷霆震怒,批駁陪同「克格勃」   3月,劉亞樓率代表團抵達莫斯科。為了預防克格勃無處不在的監視、竊聽,代表團比較重要的會議都放到中國駐蘇大使館召開。那裡有一房間,屋內裝有干擾設備,打開機器,四壁能連續發出「嘟嘟「聲,遙控的竊聽器就無法聽清房間的談話內容。劉亞樓提出參觀米格-21戰鬥機的製造情況。蘇方經考慮,同意代表團到該飛機的製造廠參觀3天。   臨出發前,劉亞樓再三交待:以前蘇聯禁止我們參觀那個飛機製造廠,是赫魯曉夫心血來潮把我們請來的,來之不易喲。每個車間、每道工序、每條生產線我們都要認真考察、詢問,不要漏掉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大家要清楚,過不久我們也將生產製造米格-21。   一天緊張的參觀結束了,代表團被請進會議室小憩。當工廠為代表團準備安排住處時,陪同參觀的德沃連欽科神態冷漠地說:不用了,中國同志今晚必須乘火車返回莫斯科。   會議室的氣氛緊張起來,劉亞樓用俄語冷冷地問:你們答應讓我們參觀3天,現在剛看完一天,腦子裡還有好些問題需要和工廠談談,可你今天就讓我們回去,這是什麼意思?   德沃連欽科藍幽幽的眼睛透出一股冷峻、倨傲的目光:根據蘇聯法律規定,外國人未帶護照不得在莫斯科以外城市住宿,必須當天返回去!   劉亞樓騰地從沙發上直起身子,聲音十分激動、憤懣:我們是赫魯曉夫同志請來的客人,你們這樣對待我們,難道是友好的態度嗎?   德沃連欽科直著脖子吼道:這是法律,誰請來的客人也不行! 劉亞樓輕蔑地一笑:我不了解你們的法律,可是你們作為主人,既然知道有關這方面的規定,為什麼事先不提醒我們帶護照呢?廠長耶爾馬索夫一看情況不妙,慌忙上前勸和:兩位暫且息怒,請到裡邊的小屋交換一下看法,否則大庭廣眾之下有傷大雅。   劉亞樓把手一揮,聲如洪鐘,令人震懾:不行,我們就要在這個地方當著大家的面把問題搞清楚,好讓工廠的同志們看看他到底是什麼態度!   德沃連欽科知道自己遇到了強硬的對手,自第一次見面,他就感到對手非同一般,咄咄逼人。作為「克格勃」,他自然知道眼前這位對手不好惹的往事。   蘇聯航空節,劉亞樓不卑不亢回擊赫魯曉夫   那年劉亞樓率團參加蘇聯航空節。宴會結束後,赫魯曉夫為其靠近美英法的戰略意圖,有意把幾個資本主義國家代表團團長請到一邊喝茶喝咖啡,又說又笑,把東歐等兄弟黨的代表都冷淡了。有的代表團感到不舒服,走了。   劉亞樓感到東道主的做法有失外交禮儀。但若像兄弟黨代表團走開,顯得不夠禮貌,而且有失大國風度,不走吧,一直站在花園一角也不是辦法。他向陪同的蘇方聯絡官拉夫洛夫少校表達了不滿:我們在花園裡幹什麼?是離開好,還是繼續呆著?   蘇軍少校忙跑到赫魯曉夫那邊,附耳說:中國團長不高興了。   赫魯曉夫一愣,親自來請劉亞樓入席。赫魯曉夫介紹:這位上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空軍司令,是文武雙全的將軍,曾在蘇聯留過學。 美國空軍部長特文寧馬上接過話:我和劉亞樓將軍已是朋友了,宴會上剛剛碰過杯,表達了我們的友好願望。中國空軍發展很快,令人佩服。   赫魯曉夫說了一通中國空軍戰績輝煌的話後,莫名其妙地接著說:我們知道,土豆有芽,有皮,皮不能吃,我們便把這沒用的東西扔掉了。中國的蔣介石跑到台灣去了,蔣介石就像土豆皮,沒用的東西,我們就把他和台灣一塊丟進太平洋了。   劉亞樓立即糾正:總書記同志,你說蔣介石是土豆皮,沒用東西應該扔掉,我沒意見,但台灣並不是土豆皮,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怎麼能扔掉呢!   赫魯曉夫「哦」一聲後,頗為圓滑地說:也許我的比喻不夠貼切。   赫魯曉夫見劉亞樓當眾頂撞他,有點生氣: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土豆的心,是有用的,所以它組建空軍,我們願意幫它。中國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將軍就在這,他很清楚。   劉亞樓為了給主人留點面子,便委婉地說:總書記同志,對蘇聯人民的幫助我們從來都是感謝的,既然您也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那我們還有什麼分歧呢?   赫魯曉夫體面下台,拉過劉亞樓的手連道:劉亞樓同志,別誤會,別誤會! 答謝宴上,將軍的真誠話語感動蘇聯空軍主帥   俄羅斯天寒地凍,但劉亞樓的心卻火熱著。在一輪又一輪談判桌上,他有條不紊、鎮定自若。在準備起草協議時,空軍工程部副部長丁仲問:蘇方會不會提出派遣顧問呢?   劉亞樓若有所思地在屋裡踱了幾圈,一轉身,說:我看這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因為蘇方只有通過派顧問才能達到控制我國航空工業的目的。他指示馬上向周恩來發報請示。   周恩來很快回電:「派技術人員可以,對他們如何使用,主動權在我們這裡。派顧問我們不能答應,如果他們堅持派,我們就寧可不要米格-21飛機。到時候你們就馬上回來。」   蘇方在準備好的協議書文本上,別有用心地寫上「向中國派遣專家」字樣。自從蘇方無理撤走在華工作的蘇聯專家後,中國對「派專家」這種提法很是反感。機敏的劉亞樓提議用「工程技術人員」代替協議書文稿中的「專家」這個詞。   蘇聯航空工業部部長斯米爾諾夫上將堅持不改,認為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沒有本質區別。劉亞樓柔中有剛地說:既然您一再表示,這兩個詞沒有區別,那為什麼又不同意改呢,難道有什麼難言之隱?蘇方代表近乎失態地說:您何必吹毛求疵呢,反正我們是不想改了。   劉亞樓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要嚴肅地告訴您,我是不會在這份協議書上簽字的,請您把我們的意見呈報給赫魯曉夫同志。出乎意料,第二天談判時,蘇方主動按照中方的要求,將文件中「專家」一詞全部改為「工程技術人員」。   3月30日,劉亞樓在「協定」上簽字。合同規定,蘇聯將在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情況下,給予中國生產米格-21飛機的特許權,但所有的技術援助都是有償的。   當晚,代表團在中國駐蘇大使館搞了一個答謝宴會,請了蘇聯空軍司令、空軍主帥維爾希寧元帥及蘇聯航空工業部部長斯米爾諾夫上將等人。劉亞樓真誠地說:蘇聯空軍過去在幫助和協同中國空軍作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國空軍成長壯大的道路上作出了重要貢獻。當我們回首往事時,總要由衷地說一句:感謝友軍!   中國空軍主帥沒有忘記蘇聯空軍對中國空軍的幫助,這使維爾希寧深受感動。   克服蘇方技術刁難,殲-7昂首飛向藍天   協議簽訂後,代表團普遍感到高興,但劉亞樓說:得看中蘇今後關係的發展,要是中蘇關係惡化了,即使現在達成了協議,也只能是一張牛皮紙———不頂用!   他的話多少有些先見之明。協議生效5個月後,蘇聯有關部門將製造米格-21技術資料陸續交付瀋陽飛機製造廠,但技術人員按蘇方所提供的俄方技術資料目錄與資料一核查,發現蘇方故意將一些重要技術資料扣下,特別是所提供的米格-21飛機樣機的一部分零件根本無法裝配飛機……   這些有所預料但所料不全的問題發生後,國務院迅速作出決定:飛機設計、製造等部門要對米格-21飛機進行全面的「技術摸透」,為自行設計新型殲擊機埋樁、夯基。   幸有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瀋陽飛機製造廠等單位群策群力,對米格-21進行全面「技術摸透」,先後解決了249個蘇聯提供的圖紙中的疑難問題,編製了蘇聯欠交的8大試驗技術文件。1964年3月,瀋陽飛機製造廠全面鋪開米格-21的試製工作,次年研製成功。這是中國殲擊機設計、製造業的輝煌轉折點,它就是目前空軍仍普遍使用的殲-7戰鬥機。   當米格-21研製指日可待時,1964年5月,航空研究院提出要在米格-21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一種性能更好的高空高速殲擊機,而且技術、戰術指標要全面優於蘇聯米格-23。米格-23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劉亞樓得知這個消息,大加鼓勵:空軍大力支持,要人給人,要物給物,你們成功時,我為你們擺酒慶功!   遺憾的是,劉亞樓翌年因肝癌辭世。4年後,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翱翔藍天,它的身後是日趨龐大的航空產業體系,這也算是對英魂的告慰。
推薦閱讀:

利用地毯的花色和圖案引進好氣場
引進落空借力打人 / 郝少如
《玩具總動員 3》引進 6月16日全球領先上映
王輝耀:我國引進人才方面有許多瓶頸要突破
科技人才政策助推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以國際科技人才引進政策突破為例

TAG:談判 | 引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