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偶感:性格決定健康

讀史偶感:性格決定健康剛柔互用 收藏

竊以為史書是最具價值的。從大理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也是《資治通鑒》等成書的初衷。從讀書的功用來說,培根的說法很透徹:讀史使人明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一段一段的時光和歲月中,看著似曾相識的故事和情感,在他人在前人的故事中品味自已所要過的人生,會有啟示,有領悟。人生的智慧和豁達盡在其中吧。而快樂與豁達的心境是健康的基礎之一,如果能從這些故事中讀出人生的豁達與智慧對於我們健康的生活也是有益的。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切時間,一切時代都是疊然雜陳的,人們的思想與情感也是代代相連,薪盡火傳的。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記》孔子世家)

記得毛澤東主席曾說過「帝王一代帝王,聖賢百代帝王」,作為儒家文化代表的孔子就被稱為至聖先師。提及孔子,我們一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思想、他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樹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但在《史記》記述的這個細節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孔子形象。他欣然笑曰地接受別人對他如似喪家之犬的形容,不以為忤,反以為樂,心懷寬廣。正是因為這個有些狼狽的形容,讓人感覺他更接近普通人的視覺,越發覺得孔子人格的魅力。這種豁達的心胸正是其所倡導的言傳身教的註解吧。

孔子享年七十三,在那個年代應該算是高壽了吧。也許其豁達的心懷也是其高壽的一個因素呢。孔子在上述小事上不斤斤計較,在宏闊的人生中也有自已深刻的認識。如,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他深切地知道人生如水,匆匆而逝,不必以一點小事煩惱不已。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終身行者,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他更加知道人生處事的真諦,寬以仁以待人。

的確,偉大的人物常有偉大的胸襟。這在歷史的記述中比比即是。比如《清史稿》中記述努爾哈赤對於射傷他的勇士不僅未殺,而嘉其勇武。武則天看到駱賓王對其大加責罵的《討武曌檄》後,嘆賞不已,對如此傑出之士不能為己所用深以為憾。尤其是讀到「一抷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時,武則天怫然作色,說:「此人才不用,這是宰相的過失。」

胸懷寬廣不僅成就一個人的事業。同時,十分有利於健康。

曾經看過這樣的一段文字,說得不一定全對。但是其對於人的心情與健康關係的論證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其大意是:人的心情是自己真正的能量,心決定性,叫心性,性決定命,叫性命,命決定運叫命運,運決定氣叫運氣,氣決定色叫氣色,色決定相叫相貌。不管什麼疾病都有因都有果,所有的病都來源於心,性格決定命運,也決定人的健康,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有什麼樣的命,就有什麼樣的病。

的確,在當代和古代的醫學中,早就有過這樣的論斷:性格與健康的關係非常密切。

現代醫學證明:如果性格長期壓抑,老是忍氣吞聲和悲觀失望,可以引起免疫功能減退,嚴重的還會引起腫瘤。〈〈黃帝內經·素問〉〉也早就說過: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其實,大部分人不去想上述的科學論證,也知道良好的心情十分有益於健康。但知與行往往並不如人們理性所期望的那樣統一。因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可是,如何我們都能學學孔子,豁達從容的生活,如果都能抱一種「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的知足常樂的心境,不僅更加容易生活得快樂,也對自已的健康有益。

多想想孔子的恕道吧,也就會多一分心緒的平和呢。

推薦閱讀:

吃什麼最補腦?
床頭朝向不能這麼做,會影響健康和財運!
《朱子家訓與家庭健康》:壽命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經常坐辦公室沒有運動,容易便秘,喝過不少排毒茶飲,但效果不是特別明顯,有其他推薦的嗎?
西洋參搭配什麼吃效果更佳?

TAG:健康 | 性格 | 決定 | 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