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  (第五集)  1991/6  加拿大  檔名:02-009-0005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  (第五集)  1991/6  加拿大  檔名:02-009-0005

  請掀開經本第十六面,第五行,偈頌第三首看起:

  【願我得佛清凈聲。法音普及無邊界。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凈絕塵勞。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這是法藏比丘對著老師立下的志願,當然也就是要老師求法。在一般講,我們向一個善知識請教,必須要把自己所求的目標、目的要明確的說出來。

  三毒煩惱要拔除。為什麼這三毒我們去不掉?實在說,我們並不知道它是個不好的東西。如果不是佛不厭其煩的詳細給我們說明,我們哪裡知道貪瞋痴有這麼嚴重,不知道,日常生活當中統統把它疏忽掉了。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生活有許多苦難,這是眼前我們所受的,我們想離都離不開。這些苦難說實在話還並不是很嚴重的,嚴重的是往後,往後三途苦報,地獄、餓鬼、畜生。地獄、餓鬼我們沒見到,畜生我們見到,雖然沒有見到它的全體,至少我們可以見到一部分。你觀察畜生的生活,它們很苦、很愚痴。經上講餓鬼比畜生還要苦,地獄比餓鬼還苦。如果我們讀一讀《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裡面對於地獄的狀況說得很多,也說得很詳細,我們願意受這種苦難嗎?不願意。不願意,要怎樣才能夠不受這個苦難?必須要不造因,那是果報,因是什麼?因就是貪瞋痴。真正能把貪瞋痴三毒從自心裏面拔除掉,洗乾淨了,自然就不墮三惡道,三惡道跟我們沒有分。所以這是我們自己致命的傷害,自己必須要警惕,要真正覺悟。

  佛教給我們布施,布施是一種手段,就是斷慳貪的。佛教給我們忍辱,也就是忍耐,忍耐也是個手段,是斷瞋恚的,心裏面不自在了,要忍耐。教給我們要用智慧,也就是理智,不要輕易去動感情。處事待人接物,理性而不是感情的,那就不愚痴。諸位要知道,感情是愚痴,所以叫痴情,不是好東西,這個要不得,要有理性,這樣才能夠把三毒煩惱拔除。

  『惑』是迷惑,迷惑都盡了;『過』是過失,一切行為當中沒有過失。這是什麼力量?『三昧』之力。三昧是什麼?我們必須要把它搞清楚,這是佛學的名詞。三昧是梵語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也翻作禪定,所以正常的享受就是禪定。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這是六根對外面的對象。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這個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三昧。假如接觸外面,雖然心地不染,但是什麼都不知道,那是墮在無明,就是墮在惑,你迷惑,你不清楚。樣樣清楚、樣樣明白又不染污,不染就是定,就是三昧。可見得「定」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是叫你天天去面壁。眼見色不為色所動,就是眼根在色塵上入定了,這是真正入定。眼見色的時候,對外面的色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外面色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清楚、明了是慧,不動心、不分別、不執著是定。所以,定慧等持、定慧等運,都是用在生活上,這是真實的禪定,定要這樣修法。

  方法很多,所謂是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念佛是其中之一。當我們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在凡夫來說是必然的,這一點都不奇怪。如果你不起心動念,那你都是佛菩薩再來,你就不是凡人,凡人一定會起心動念。所以古來祖師告訴我們,說「不怕念起」,起心動念不怕,怕的是什麼?怕的是「覺遲」,你要覺悟得快。因為起心動念是無始劫以來貪瞋痴的習氣,今天雖然覺悟了,貪瞋痴是三毒,是對我有害的,我要把它斷掉,不是那麼容易斷掉的,它自自然然會起現行,時時刻刻它會起現行。一起來的時候,你馬上就覺悟,就不怕它,把這個念頭轉過來。

  譬如說看了合自己意思的就起貪心,不合自己意思的,就起瞋恚心,這一定道理。不管你什麼念頭,這個念頭一生起來,念佛的人他就轉得快,第一個念頭是貪瞋念頭,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他就把它換掉了。用阿彌陀佛把你貪瞋痴的念頭取而代之,使貪瞋痴的念頭不能夠相續,馬上就把它斷掉,換成阿彌陀佛,這叫做修行、這叫功夫。久而久之,你的心裏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貪瞋痴漸漸就沒有。念佛,你將來到哪裡去?將來成佛,這才真正『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真正達到了。所以在許許多多法門裡面,念佛法門實在是非常殊勝,它簡單、容易、穩當,人人可以學,人人都能成就,一定會成就。要緊的就是在念頭上轉得快,這個才決定成就。

  【亦如過去無量佛。為彼群生大導師。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底下這是求佛覺他之德能。前面這六句是自己成就了,自己成就之後就要像佛一樣的教化眾生。所以也像過去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為彼』,彼是指一切眾生,就是作為他們的『導師』。導師在佛門裡面是對佛的尊稱,通常對佛的敬稱有導師、有大師,這是不能夠隨便稱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大智大德,也稱為大師、導師,那實在就是過分了,這是不應該的。稱呼應當是名實相符,這是正確的,這才是真正的尊敬。譬如你是個小學老師,我們為了尊稱你,我們稱你作教授,行不行?你聽了一定很難過,為什麼?這是挖苦人,這哪裡是尊敬!普通的一個法師,你要尊稱他為大師,就好比是小學教員被人家喊他作教授,就這個意思。現在這個社會亂了,稱呼也亂了,這是我們要知道。

  我在有些場合當中,人家也稱我作大師,我馬上就告訴他,我說不能這麼稱呼,為什麼?我沒成佛。等我哪一天成佛了,你再稱我大師。你看連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稱大士,沒有稱大師的,文殊、普賢我們都稱大士,沒稱大師,諸位同修一定要曉得。否則的話,對這個出家人,我們好像尊敬他,稱他為大師,實在講,你連佛學常識都不懂。別人,內行的人看見笑話一樁,不可以過分。

  在佛門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就是凈土宗的祖師稱大師。這是凈土宗的祖師,一般人尊敬他,稱他作大師。像近代的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一般人稱他作法師,是他老人家圓寂之後,大家尊稱他為大師。為什麼凈土宗祖師可以稱大師?凈土宗這些祖師們,教給我們成佛的方法,跟佛沒有兩樣。佛教給我們念佛成佛,他也是教給我們念佛成佛,他這個教法跟佛沒有兩樣,可以等同如來一樣的教學,所以有這樣的尊稱。其餘像各宗各派的祖師大德們都沒有這個稱呼。在過去,禪宗裡面稱禪師,修戒律的稱律師、稱法師,皇帝的老師稱國師,都不能夠稱大師。這是我們學佛同修必須要懂的,這是普通的佛學常識。這是效法「為彼群生大導師」,就是他發心將來教化眾生要像諸佛一樣。

  『能救一切諸世間』,一切諸世間範圍就包括的廣了。佛法裡頭通常講十法界,十法界除了佛之外,有菩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下面有六道的法界,九法界眾生。一切諸世間,換句話說,上面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他都有能力去救度。如果我們講三途六道,說救度我們很能夠理解,要講到等覺、地上菩薩,還要講救度嗎?會不會說得太過分一點?給諸位說,不過分。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他要想斷那一品生相無明,相當不容易,這是要靠佛去幫他忙。所以佛有能力去救度等覺菩薩。

  『生老病死眾苦惱』,這一句以生老病死這四樁事統統說明苦。我們六道這個生老病死統統都有,佛跟我們講欲界有八苦,苦實在太多了,佛是把這些苦歸納,歸納成八大類,稱之為八苦交煎。八苦前面的四種就是生老病死,沒有一個人能夠免除的。在我們這個世間,古時候講,上至帝王,下至乞丐,人人都不能夠避免的,都要受生老病死的苦。除這個之外,有「求不得苦」,眾生都有慾望,慾望達不到,這苦惱。另外一種,「怨憎會苦」。怨憎會是你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環境,總想離開,離不開,天天在一起,天天看到眼裡不順眼,感覺得很苦,怨憎會。這是確實的,也是一切眾生普遍都存在的。八苦裡面最後一條是「五陰熾盛」。五陰熾盛是屬於因,前面講的都是果,是屬於果報;換句話說,因不清凈,果報當然就苦。所以佛說法一般都是先說果後說因,說果大家容易體會,感觸很深,然後再告訴你苦從哪裡來的,你要想離苦,必須把因消除,果報才會遠離。如果不是從因上消除,果報是不會舍離的,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這兩句是說佛有能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他有能力,這也是我們一定要相信的。我們相信了,佛菩薩又不在我們這個世間,信了有什麼用處?諸位要曉得,你要說佛菩薩不在你身邊,那是你自己愚痴、你自己迷惑,你不認識;其實佛菩薩就在你身邊,從來也沒有離開你一步。在哪裡?這經典就是。我們要見佛菩薩,目的何在?目的還不是向他請教,教給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他教導我們的方法統統在這部經上。經典所在之處,給諸位說,就是阿彌陀佛所在之處,也就是本師、一切諸佛所在之處,因為這個經是一切諸佛共同宣說的。我們想親近佛菩薩,你把這個經從頭到尾恭恭敬敬念一遍,就是親近諸佛菩薩。你只要念,一定有好處,愈念愈清楚、愈念愈明白、愈念愈開悟,自自然然煩惱就輕了,智慧就長。可見得佛菩薩真的是在我們四周,沒有遠離我們,就看我們認不認識,肯不肯去親近。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

  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我們今天學佛,又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平常我們日子怎麼過?這兩句就是教我們。要『布施』,布施就是對治貪毒的,三毒煩惱貪毒很嚴重。先從外財布施,就是身外之物,要學,要認真的學。我記得我最初學佛,第一次見章嘉大師,是有個朋友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第一天印象非常深刻,跟他老人家在一起坐了兩個小時只說了幾句話。章嘉大師教學的方法非常的嚴肅,跟一般法師不一樣,一般法師會跟你講很多,講了很多,你聽了之後抓不到重點,不曉得講些什麼。章嘉大師他言語簡單,幾句話,非常有力量。

  我見到他老人家之後,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我現在知道佛法很好,但是有沒有方法叫我們很快就能夠契入?我提出這個問題。提出這個問題之後,他很嚴肅的看著我,看了半個鐘點,一句話都不說。我們就是眼睛看眼睛,就這麼瞪著看,看了半個鐘點,這半個鐘點的氣氛非常之嚴肅。實在講,以後我們才曉得這是入定,他是叫你整個心情穩定下來,然後再告訴你,這個教訓一生都不會忘記。那個教學法好,太好了。等了半個鐘點才等到一個字出來,說有。「有」之後他又不說了,這又等,這個等沒有等那麼長,大概等了有五分鐘的樣子,也相當長,然後慢吞吞的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說得沒有我這麼快,說得很慢,說六個字。

  我們沒有他那種定力,我們聽了之後,馬上第二個問題就連著提出來。這六個字我懂,看破、放下,看得破,放得下,從哪裡下手?我們要認真去做,從哪裡下手?大概又等了差不多有十五分鐘的樣子,他老人家給我說兩個字,「布施」。布施,從布施下手。所以那一天去,我就學到了布施。非常重要,為什麼?從前我很小氣、很吝嗇。我喜歡讀書,我的錢都買書,可是我的書不準人摸。人家向我借,根本不可能,為什麼?他借,會把我的書弄髒,我看了就很難過,所以是不借的。章嘉大師這一開示之後,我就曉得我這個毛病很嚴重,要改。那天向他告辭的時候,他老人家很親切,送我到門口,送到門口的時候,還特別囑咐我,「今天我給你講的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是莫名其妙,就是被他那個氣氛震攝了,就真的相信,真的老老實實去做六年,很不容易。

  學布施,先學什麼?我自己不喜歡的、不要的東西可以舍掉,可以送給人。然後是自己覺得有多餘的,多餘的也可以給人。最後再進一步,自己喜歡的東西,人家要,也可以能分一點給人家,很不簡單。真的他老人家講的,我六年才舍乾淨,就是自己心愛的東西,人家問我要,毫不吝嗇能夠施捨,真的做了六年。這是煩惱很深,沒有真正的好老師,真正覺得這個老師是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佩服的,我們才會信受奉行,別人勸我,那不可能接受的。我年輕的時候很頑固,學佛,要是遇到什麼法師,要勸我學佛,那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會說,我也會說,我有一塊歪道理會把他駁倒,他辯不過我的。

  我學佛是方東美先生介紹,我跟他學哲學,他介紹給我的。他說佛法是哲學裡面最高的哲學,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話很動聽,從這個地方開始來認識佛教。因為在從前,我們都認為佛教是迷信的,但是佛教表現在外面也確實給人家有這個觀感,真的是迷信,所以一個知識分子很不容易接受,我是從哲學裡面接受它。最初三年確實受先生的影響,把佛法看做哲學,以後深入之後,才曉得它的範圍太廣大了,確實是一個圓滿的教學,哲學是它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它的內容包羅萬象,這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章嘉大師教學確實有古大德的風範,真是難得。我親近他三年,每個星期都跟他在一起,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靜坐,兩個人面對面靜坐,那個受用實在講比研究討論還要大、還要深入。

  所以要學布施,布施對自己有決定的利益,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要想得財富、得智慧、得健康長壽,你修布施就統統都得到。但是布施,有些人聽到佛法講的好像是滿有道理,可是實際上又不肯做。為什麼不肯做?不敢做。我很辛苦賺來的錢布施掉了,明天有人錢送給我嗎?總是有疑慮、有恐懼。所以最好在學佛之前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念少了沒有用,念三百遍你就會有體悟,你能夠體會到裡面的道理。我自己當年接受章嘉大師的教學,《了凡四訓》對我影響很大。《了凡四訓》是朱鏡宙老居士介紹給我的,我讀了之後很受感動,裡面講的是因果報應。一個人一生要沒有相當修持的功夫,是有命運的,你也沒有辦法超出你的命運,你命當中所謂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換句話說,你命裡面有的,你怎麼樣丟丟不掉,你這邊丟掉,那邊會來。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敢布施,沒有懷疑、沒有憂慮,敢,敢做。命裡頭沒有的,用什麼心機你也得不到。所以古人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不知道一切是他命里註定的。

  《了凡四訓》實在講也是改造命運的一部好書,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確實佛法常講有求必應。當然佛法講的比那個更是周全、更是精深,但是佛法不容易體會。《了凡四訓》這個小冊子完全講的我們日常生活,很容易領會,是做為學佛的基礎,一部很重要的課本,所以印光大師一生極力的提倡是有道理的。人人能夠相信因果、人人能夠相信命運,他起心動念、一切造作自然就有分寸,不會做壞事。為什麼?一個人一定是自求多福,他曉得福應該怎麼個求法才能夠真正求到。所以,菩薩法要從布施做起。

  戒律就是「持戒」,持戒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守法。佛給我們制訂的戒條我們要遵守,佛法之外的,像國家的憲法、法律我們要遵守,社會的道德我們要遵守,風俗習慣要遵守。這是佛法裡頭沒有的,但是統統在戒律精神裡面所包括。所以學佛沒有不守法的,一定要守法。「忍辱」是講耐心,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有耐心、要有恆心、要有毅力,你才會有成就。『精進』,進是講要求進步,不求進步,我們現在常說的,那你就落後、就落伍了,要求進步。佛法裡面講精進,儒家講日新又新,日新又新就是精進的意思。但是,進要緊的是精,就是精純。因此,佛法法門雖然很多,你要知道修學只能學一門。就像我們在學校念書一樣,一個學校科系很多,你只能學一個科系。同樣的道理,你不可能把你學校所有的學系統統都學,那是不能成就的。社會上行業也很多,你只能夠專心從事一種行業,你這個行業才能夠出人頭地,才會有成就;你要同時做幾十個行業,就註定要失敗。所以,進步要求的是精進,純而不雜。

  同時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所修的就是戒、定、慧三學,你學雜了,三學就得不到。你專門學一樣,很容易得定,得了定之後就開慧,智慧一開,世出世間一切法不接觸則已,只要一接觸就會通達,不須要學的就會通達。這是為什麼?因為一切法都是自己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你只要得到性定,一切法沒有一法不理解的。所以智慧開了,佛法裡面常講,叫自然智,自然知道,叫無師智,不要學的,師是要學,這個不要學的,就都知道。這些能力都是本能,都是從定當中生出來的。所以,佛法的修學是在禪定,我們凈土宗講一心不亂,你要是會修一心不亂,你對修學真正掌握到了,真正抓到了。你要問學佛從哪裡學起?就從這裡學起,這非常重要。你與其去研究許多經論,不如去念一部經,這一部經念上五年、十年,心真的定下去。十年之後你再去看《大藏經》,我可以說只要一年的時間全部都通了。你如果沒有這個基礎,這部《大藏經》給你念三百年你都通不了。為什麼?你沒有智慧,你所研究的全是世智辯聰,真正佛法的意思你得不到。像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那只是一句空話而已,你不可能做到的。如來真實義是從自性清凈心裏面流露出來的,我們自己心地不清凈,怎麼能解如來真實義?

  所以同修們要記住,修定重要。念佛就是修定,念這本《無量壽經》就是修定,或者念《阿彌陀經》也是修定。如果你要是想將來的目的是求生凈土,你所念的、選擇的最好是凈土宗的經論,與本宗相應。凈土經論是五經一論,這個五經任何一部經都可以,你只要常常念,念一種就好。五種,我五種都念,五種都念也分心,也不容易得定,不如念一種,一定有好處。人家現前說我們愚痴,說你對佛法,大乘佛法什麼東西都不知道,沒關係,說我愚痴我就愚痴,我也不跟你爭。你高明,我不如你,這就好了,何必要跟他爭?你懂的東西比我多是不錯,可是要說心地清凈,你不如我。什麼東西有受用?心地清凈有受用,不生煩惱;煩惱少、妄想少這才叫真正受用。方東美先生常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心地清凈,不生煩惱,這才是真正的享受。妄想多、雜念多、分別執著多,那是凡夫,懂得再多還是個凡夫,不是真智慧。所以,諸位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有成就,那你就是一門深入。專到什麼程度?專到連法師、道場都不要去,這才叫真正的專。

  印光大師當年在世,他的一些學生,跟他受皈依的、接受他教導的,他教人實在是非常簡單,就是教你回家去老實念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教你倫常道德,老實念佛。這些學生有時候到廟裡面去看看師父,老和尚見到了,一定把他臭罵一頓。你來幹什麼?「我來見師父。」師父你已經見過了,還有什麼好看的?為什麼不在家老實念佛?跑到外面來,心也跑散亂了,錢財也跑掉了,生活很艱苦,為什麼不在家裡老實學佛,老實念佛?這種善知識才是真正善知識,天天勸你東跑西跑的,那個不是善知識,把你的心跑散亂了。佛法沒有別的,就是修清凈心,凡是妨害清凈心的都叫做魔障。你在家念佛,一個朋友打電話來說邀你到哪裡去,那是什麼?魔來了,心不能清凈,定不下來了,這魔障。最好怎麼樣?家裡不裝電話,就沒事了。現在外國電話很方便,電線拔掉就行了,我要打出去,我接上去,我不打的時候拔下來,統統沒有電話進來,這個方法好。我在達拉斯跟台灣,我的電話平常都拔下來的,我用什麼?用傳真,人家給我聯絡用傳真,不接電話,免得羅嗦麻煩。

  所以,要懂得怎樣保護自己,保護什麼?保護自己的清凈心,這個重要。人得罪幾個沒有關係,為什麼?我心地清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緊。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像經上講的,我的智慧、神通都圓滿具足,我再來度他不遲,這才是真正的善友。不要被他現在折磨,搞得他去不了,我也去不了,這麻煩大了。所以暫時對他冷淡一點沒有關係,我們還是沒有把他忘記,等我們成佛,回過頭來先度他,這是對的。

  『定』就是禪定,禪定的意思就是不散亂,拿現在的話講,精神集中、意志集中,不散亂、不分心,這是定。學佛,選擇的法門一定要專一,專一最好就是一部經,就是一個方法,一生都不要改變,絕不受外面境界動搖,這個人就有定。即使釋迦牟尼佛來了,跟我說還有一個法門比念阿彌陀佛往生還要快、還要穩當,我們聽了說「謝謝本師,我已經選了這個法門,你再好的法門我也不要」,這才叫真正有定,這才是決定成功的保證。各人有各人的機緣不相同,自己一定要認清,要認識清楚。我們看看古人,你看看《高僧傳》、《居士傳》,過去的人學佛三年五年有成就的人很多,十年八年成就的人更多。為什麼我們現在學了幾十年,連一點消息都沒有,愈學愈迷惑,愈學愈沒有把握,原因在哪裡?學亂了,不像古人那麼樣的專,學亂了。不是你不用功,你很用功、很勤快,一天到晚到處去跑廟,跑得不亦樂乎。覺得你很勤奮,這個勤不叫精進,叫亂進、叫雜進,又亂又雜,他怎麼可能會有成就?不能成就。

  近代印光大師提起來沒有人不佩服,但是沒有人讚歎他,為什麼?他叫信徒都不要跑廟,誰敢提他,提他,我廟裡沒有人來了。實在講,百丈大師說得很好,「叢林以無事為興盛」,清凈就是興盛,為什麼?凈土!一天到晚亂烘烘的,哪裡叫凈土?那不是凈土。所以道場是愈清凈愈是莊嚴,愈清凈才叫真正的興盛。可是現在人就想,信徒都不來,我的生活都維持不下去,怎麼辦?實在說這是自己沒有好好認真去想想,自己沒有道,你只要有道,不怕沒有道糧。道糧誰供應?護法神供應,護法神的頭頭是韋馱菩薩,護法神的頭目。如果我這裡缺少道糧,我真正修道沒有道糧,在這餓死了,餓死不要緊,餓死就往生,正好往生,韋馱要撤職查辦。不可能的事情,何必要擔這個心?何必要怕沒有道糧,沒有供養?不怕,怕的是自己沒有道。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我們才有定,才能夠精進,有定之後就有智慧。

  這是佛教給我們,學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遵守這六條,要布施、要守法、要有耐心、要精進、要有定功、要有智慧。智慧簡單的講是理智而不用感情,現在人講人情的包袱太重,打來拉一拉,人情,這不去不好意思,完了,沒有般若智慧,沒有慧。『六波羅』,這個六是指上面這六條,波羅是波羅蜜,波羅蜜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圓滿的意思,前面六項你要圓圓滿滿的做到。

  【未度有情令得度。】

  這就是還沒有聽到佛法的,或者是已經接觸到佛法沒有真正發心的,這是講『未度』。我們要幫助他,幫助什麼?幫助他入門。

  【已度之者使成佛。】

  有了這一句,這兩句一對照,意思淺深就很明顯。前面這一句是『未度有情令得度』,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已度之者使成佛』,這就是講凈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門,已經得度。已經得度,他真正能相信、真正能發願、真正能精進,他決定成功。台灣在這個四十年當中,念佛往生的人,最保守的估計應該有五百人,只會比這個數多,不會比這個數字少。這是在我們這個時代、這個地球上是非常稀有的,有這麼多人往生,而且其中有不少瑞相真正不可思議,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不少,在台灣。不生病,自己曉得哪一天走,這不是假的。在大陸上這四十年來,我們曉得的大概將近一百人的樣子,我們所知道的,沒有台灣這麼多。但是大陸的幅員之大,人口之多,這個比例,那台灣就非常殊勝。

  像台北李濟華居士,老佛教徒們都認識的,李老他往生的時候八十多歲,他是印光法師的弟子。在台北創辦蓮友念佛團,在龍江街,是他創辦的,初創辦的時候很簡陋,我去參觀過。老居士往生是在念佛共修的時候,他在往生前大概兩、三個月就知道了,所以親戚朋友都去走一走,辭行,都去看看。走的那一天,到念佛團去共修,他跟他太太坐三輪車,那時候還沒有計程車,坐三輪車。在路上就跟他太太說,他說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個人會不會感覺到寂寞?因為他那時候兒女都在美國,在台灣就他夫妻兩個,八十多歲了。老太太聽了之後,不曉得他那天要走,就同意了,滿口答應。

  到了念佛堂之後,他們的共修會就是念佛,通常像佛七一樣,但是只是一枝香,當中有開示,大概有半個小時,這些老居士們輪流講開示。那天是輪到了魏老居士,我也很熟,都認識的,他就跟魏老兩個商量,他說我們兩個對換一下,今天我來講,下一次我的時間給你,就換了一下。一上台,他就非常懇切,跟大家講了一個半鐘點,講得很懇切,苦口婆心的勸導大家。講完之後向大家辭行,說我要回家去了。聽的人以為八十多歲了,講了一個半鐘點講累了,以為他要回家去。哪裡曉得他下了台之後,念佛團小客廳的沙發他老人家這麼一坐,就回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你看看,走之前聲音宏亮,講了一個半小時,坐下來不到十五分鐘就走了,這真的,一點都不假。往生之前一、兩個月就曉得,曉得自己哪一天走。這是坐著走的,預知時至,沒有生病,走得這麼乾淨俐落。

  我所知道的,台南將軍鄉還有一個老太太比他還要高明,人家是站著走的。大概是民國五十六、七年的樣子,大概是五十七年的事情,我是五十八年在佛光山,星雲法師在那裡辦佛學院,請我去做教務主任,我就給他做了一個學期。是他那邊的長工,工人,告訴我們這個事情,他是台南將軍鄉的人,他勸我們念佛。他說念佛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因為他的鄰居,隔壁的老太太站著往生,他們親眼看到的。這個老太太念佛念多久?三年,只念三年。他告訴我們,他說這個老太太人非常之好,老實,待人很誠懇,但是不懂佛法,心地善良,也不曉得什麼叫神,什麼叫佛?神佛不分的,哪裡都去拜,到處都去拜,就是這麼一個人。

  三年前她娶了個媳婦,媳婦懂得一點佛法,就勸她婆婆不要去亂拜。家裡供養阿彌陀佛,勸她專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這個老太太很難得,她聽媳婦的話,她從此以後就不再去亂拜,就在家裡老實念佛,就這麼念了三年。往生這一天,她就告訴她的兒子、媳婦,她是在吃晚飯的時候,她說我去洗個澡,你們吃晚飯,先吃不要等我。她就洗澡去了。兒子媳婦很孝順,還是等,等了很久,老太太沒出來,就進去看看,確實她洗好澡,不在浴室,再找找看,房間也不在。她家有個小佛堂,看到老太太站在佛堂當中,面朝著佛像,衣服穿得很整齊,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喊她也不答應,仔細到面前去,她已經走了,站著走的。洗好澡,換上衣服,在佛堂里一個人念佛走了,站著走的。這是她的鄰居長工告訴我的。

  好像這個老太太的事迹,林看治居士寫的《念佛往生見聞記》里有,有她的事迹。南部同修很多都知道,我去年到高雄講經提到這個事情,有很多人曉得。所以人家三年為什麼成就?專精,沒有別的。這個老太婆也沒有念什麼書,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三年,有這樣的成就,了不起。這才是我們學佛真正的好榜樣,人家叫真正學佛。我們現在是玩佛,不是學佛,玩佛,玩弄佛教,閑暇無事到道場裡面去消遣消遣,去干這個去。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已度之者」是真正能夠相信,根機成熟的人,要把這個快速穩當成佛的法門教給他。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這兩句話我們要特別注意,為什麼?現在世間求福的人多,這個地方講供養佛,供養什麼人?供養諸佛菩薩、阿羅漢。供養多少?像恆河沙數那麼多。佛在此地告訴我們,『不如堅勇求正覺』,就是不如老實念佛求生凈土,你的功德超過供養恆沙聖人太多了,這個功德不能為比的。

  【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廣大清凈居。殊勝莊嚴無等倫。】

  這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就是法藏比丘自己說的,他的修學專精,他不雜。他安住在三摩地,這就是求凈佛土的大願,也是四十八願的核心。此地講的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我們常常講三昧中王,也稱之為「寶王三昧」,寶王三昧就是念佛三昧。這是法藏自己要求的,他求的實在講也就是給我們做個樣子,我們要真正修學,就要像他一樣。

  『恆放光明照一切』,這是以光明攝受一切眾生,所謂是寂而常照。清凈心裏面就放光明,就普照一切眾生。這個意思就是說,菩薩心裏面念念希望度一切眾生早日圓成佛道,就是這個意思。『感得廣大清凈居』,這就是講西方極樂世界。『殊勝莊嚴無等倫』,這一句是形容極樂世界的狀況。此地是略說,這個經裡面有很多段的經文要給我們細細介紹西方極樂世界。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

  這是講十方世界,十方世界都有六道,六道裡面這些苦難眾生,都是他心心念念希望他們能生到極樂世界來,在極樂世界圓成佛道。為什麼要在極樂世界成就圓滿的佛道?經文後面會詳細給我們說明。他方世界六道之中惡緣太多,也就是障礙太多,你修學很困難。西方極樂世界清凈沒有障礙,只有幫助你成就的,絕對不會有障礙的,選擇西方極樂世界原因就在此地。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

  這兩句是他弘願的總結。『常』,這是講的時間,永遠沒有間斷,大慈大悲幫助這些有情眾生。『度盡無邊』,無邊是講空間。說時間、說空間,當然就把所有一切眾生統統包括了。最後一首,請佛給他證明。

  【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

  法藏說,我今天發的願、立的志,心地非常堅定,永遠不會改變,永遠不會退轉,只有佛你能夠給我作證明。

  【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修行,有很多的苦難須要克服,度眾生,眾生很難度,像《地藏經》上講的,「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你好心去幫助他,他還誤會你,還得找你麻煩。所以菩薩要有很大的耐性,永遠不退轉,這是願行相符,才能夠滿願。有願要沒有行,這個願會落空,這個願是假的;有行要沒有願,這個行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也不會有結果。所以,行願要相輔相成。

  求往生,一定要求上品上生,這才是佛對我們真正的期望。不要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低,「我只要下品下生就可以了」,這個話說的是沒錯,我們中國俗話常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我這個目標在上品上生,上品上生弄不到,還有個中品中生,還可以;如果你目標訂在下品下生,下品下生得不到,這就生不了,去不了。所以,志要立得大,要立得堅定,然後以行填願,要認真努力去做。怎麼個做法?這個做法一定要依靠經典。凈宗,正說的是有三經,這個三經,第一就是《無量壽經》,我們現在所念的這個本子,第二部《阿彌陀經》,第三部是《觀無量壽經》,這三部經都是專講凈土的。

  《無量壽經》,前面跟諸位做了簡略的介紹,是西方凈土的概論。這部經裡面給我們詳細說明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來源,它的歷史、狀況、因果、修學的方法,統統在這部經上。所以這部經講得最完備,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彌陀經》,它的目標是勸我們相信、勸我們發願、勸我們念佛,所以《彌陀經》是以信願行為宗旨,勸信、勸願、勸行。《觀無量壽經》它裡面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理論,這很難得,說明了理論的依據,我們明白了,會對它堅定信心,不會懷疑。給我們講方法,十六觀方法講得很詳細,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它講得很詳細,再給我們講九品的因果。所以,它主要是講理論、方法、因果,這三樣東西它講得詳細。換句話說,《觀經》跟《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這些東西《無量壽經》統統都說到,但是說得不詳細,詳細在那兩部經上,所以是個補充的說明。

  到清朝魏默深居士,這個人也很了不起,他將《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加在三經的後面,稱為凈土四經,四經是這麼來的。這個加上去非常有道理,不能不說他的正知正見,因為「行願品」跟《無量壽經》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讀這個經一開端就看到「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不讀「行願品」怎麼知道普賢大士之德?所以,這個加上去很有道理。到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又將《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加在四經之後,成為凈土五經。凈土經典到這裡可以說圓滿了,有沒有東西再加了?我覺得沒有了,再沒有東西可以加。「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非常不可思議,它是凈土宗的心經。你們平常念的《心經》是《般若心經》,般若部的《心經》。「大勢至圓通章」只有兩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還少,《般若心經》有兩百六十個字,它只有兩百四十四個字,確實是凈土宗的心經。不僅是凈土宗的心經,也可以說是整個佛法的心經,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修凈土的人,五經當中只要選一種,專精,你每天去念,念的遍數愈多愈好。你每念一遍總有一點體會,不要去研究,自自然然它就明了。天天念天天都會明了一些,念上三年自然就通達。真正專修,說老實話,三年往生不往生那是你自己覺得有沒有必要?覺得必要的話,三年確實可以走得了,像前面的人一樣,站著走、坐著走,預知時至,可以走得了。所以我們看到《往生傳》裡頭,很多學佛都是三年就走了。有些同修就問我,是不是學了三年,真的他的壽命就三年,就走了嗎?在我想不一定,哪有那麼巧的事情?壽命沒有完,他為什麼三年走了?他三年可以走,他為什麼不走?這個地方這麼苦,那個地方那麼舒服,早就走了。只有一種人,還有留此地的必要,什麼必要?大概有一些人需要幫助,這樣他才不走。如果沒有人接受,他覺得他自己沒有緣,跟別人講人家未必相信,緣沒有了,他就走了。由此可知,生死自在,生死真的沒有了。

  我在台中跟老師的時候,老師是七十歲,有一次在中興新村講演,我們有十幾個同學跟他一道去。他在中興大會堂跟大家宣布,他說他念佛的功夫是想哪一天走就哪天走,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這就是講隨時可以走。我們幾個同學聽了老師這些話,回頭來大家商量,希望老師多住幾年。商量一個什麼方法?我就提出,最好請老師講大經,經沒講完他總不好意思走?於是乎這才決定選《大方廣佛華嚴經》請他講,果然這部經把他拖了很多年。請他講《華嚴經》八個人,我有一個,我帶頭請的。《華嚴經》的註解,清涼大師的註解,他用的那本是我送給他的。請他講這部經,目的就是希望他多住幾年,因為他自己宣布他可以多住幾年不礙事。生死自在,他老人家七十多歲的時候證得,這都不是假的。他可以能夠證得,我們每一位同修都可以證得,問題就是你肯不肯照這個方法修學?你肯照這個方法修學,是各個人都可以證得。這是佛法裡頭不可思議的成就,真實不虛。

  所以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依照這本經足夠了。其他經論雖然多,說得雖然是廣,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學不遲,先把極樂世界拿到,然後其他的問題好辦。現在就這個想學、那個想學,學來學去一樣也沒學成功,西方極樂世界也錯過了,也去不了,這損失才大,太大了。我們真正明白這個事實,這才是真正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了,一心一意專念阿彌陀佛、專念《無量壽經》。我現在是台北建一個道場,在美國建一個道場,我希望的什麼人來跟我共修?就是一生當中只修一部《無量壽經》,只念一句阿彌陀佛,我歡迎你來,因為我們志同道合,我們會在一塊處得很圓滿,我歡迎。如果你還想學這個、學那個,你到別的地方去學,我這個地方沒有,我這裡只有這麼一門,只有一個目標、一個方向,這是最穩當不過的。我在這裡能有一點成就,所以我才很肯定的奉勸諸位,提供諸位同修作個參考。我跟大家說我決定往生!所以我敢勸你,這個事情一點不假。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一章。

推薦閱讀:

加拿大大學所在省份一覽表
達爾豪斯大學電子工程怎麼樣?NS省移民政策有哪些?
留學選擇去美國還是加拿大好?
加國隨想/外國的月亮更圓嗎?
多倫多12年級如何選課?怎樣申請加拿大大學?

TAG:加拿大 | 平等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