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七雜八 之(周易)

周易為五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其影響涵蓋天文、地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等等領域。至今,易學專著汗牛充棟,但是尚無人能予以準確、徹底地解釋。而這,正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在。易學能啟迪我們感悟人生,端正處事的行為態度,是我的好老師。易,包含三種意義:不易、簡易、變易,其意義很難懂,又很簡單。比如有一個人叫張三,張三這個人是唯一的,沒有人能冒充,他有自己獨立的指紋、有自己的身體特質、有自己的身份證,這就是不易。我們識別張三,不用去辯識他的腳、他的手或者身體的細節部位,而只需知道他的性別、大概年齡、面部特徵等幾個要素就能很快確定這就是張三,這就是簡易。張三這個人,一天天長大,又一天天老下去,他每天都在新陳代謝,吃喝拉撒睡,身體內部的細胞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時刻在變化,這就是變易。所以,易經揭示的是天地間的大道理。易經由經和傳兩部分組成,其成書過程歷經幾千年。所謂世歷三古,即是歷經上古、中古、近古三個歷史階段。所謂人歷三聖,是指由上古的伏羲氏,到中古的周文王,再到近古的孔子三位聖人,由於他們的先後創立和著述,才構成了易經全書。在上古的時候,伏羲氏為王,他仰觀天象,研究鳥獸的紋飾,及地之宜,由近取諸身,到遠取諸物,畫出了八卦。八卦描述了自然界的八種自然現象和它們在空間的交互影響、互相變通的關係。後來伏羲氏又將八卦重迭組合成六十四卦,從而將原來的八卦所代表的空間概念擴充成為包含時間變化的時空概念,因此可以用來描述宇宙間的一切事物變化,其概念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是既「變易」又「不易」,是可以通過「簡易」去了解宇宙的天地法則。又由於天人合一的思想,還可以了解小宇宙的人的包括身體的動向,從而去預知和規範人的行為。到了商末,周文王姬昌被紂王囚於羑里,發憤推演六十四卦,著作卦辭、爻辭,使得易經對時空變化的描述變得比較具體。到了春秋時期,孔子晚年通過對易經的研究撰寫了十篇易經的解說文,後稱十翼,也統稱為傳。至此,易經全書完成,除了包括「經、傳」,還包括「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後來還衍生出十二壁卦,其中所包含的一年四季陰陽消長,五行生剋乘侮、旺相死囚休的原理,使得易經的應用,遍及廣泛的領域。成為中華文化各個分支的提綱挈領的基礎理論。易經全書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後世的儒、道、佛各家的學術思想,無不淵源於易經的天人之道,而儒家更是將易經列為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經之首。全書以太極為一,分為陰陽的二元論,既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通過從初爻上升到六爻的變化,從首卦到六十四卦的變化,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必變、所變、適變的大道理,揭示了物極必反,強調凡事求「中」、求「正」的概念,也就是追求和諧的概念,啟迪人們知變、應變、適變,在今天,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易經內涵之豐富,使我們對其了解不及九牛一毛。古往今來,地球自轉成晝夜,地球沿著橢圓形軌道繞太陽公轉成四季,日月星辰各行其道,從未懈怠、從未停歇。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是啟發我們要效法這種宇宙精神,自強不息,自強不息!
推薦閱讀:

雜七雜八的知識(二十三)
文如心潔的雜七雜八

TAG:周易 | 雜七雜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