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華:斯大林、毛澤東與朝鮮戰爭再議
——根據俄國檔案文獻的最新證據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關於朝鮮戰爭的研究始終是國際學界關注的焦點,也是冷戰國際史研究中成果最踴躍、最成熟的課題之一。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如同剝筍一般,朝鮮戰爭的歷史真相逐步大白於天下。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有關這段歷史的各國檔案文獻,特別是俄國的檔案文獻,披露得比較完整,比較全面。
在這場戰爭結束50年之際,筆者編輯、出版了三卷中文本《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該文件集刊載了有關朝鮮戰爭的俄國檔案700餘件,就其數量而言,大大超過了當時散見於各國刊物的俄文、英文和韓文文本。正是在利用這些檔案資料的基礎上,筆者寫作並出版了《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一書(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修訂版即將出版)。歷史研究者的責任就在於揭開歷史真相,儘可能地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不斷地挖掘、梳理和解讀原始檔案文獻,唯有如此,人們才能越來越接近真實的歷史。近幾年,又有大量新的有關朝鮮戰爭的俄國檔案披露出來。通過對這些史料的分析和解讀,筆者擬對過去研究中的某些重點問題,做一些補充和說明,再議蘇聯與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的關係及作用。[1]
1949年中蘇解決朝鮮問題的共同立場
在以往的研究中,對於毛澤東和斯大林1949年在解決朝鮮統一問題上的立場,各國學者已經基本取得共識,但仍有一些細節不清楚,以至無法把歷史的鏈條完整地連接起來。
是年春天傳出消息,美軍即將從朝鮮南部撤出,李承晚政權正在積極準備發動對北方的進攻。[2] 為此,金日成一方面向斯大林尋求大量的武器裝備援助(6月初蘇聯滿足了朝鮮的請求[3]),一方面向毛澤東要求提供兵力支持。5月初,朝鮮人民軍總政治部主任金一到達北平,轉達了金日成的要求。毛澤東同意讓中共軍隊中的朝鮮族部隊攜帶全副武裝開赴朝鮮,以防備南方可能發動的進攻,但同時「勸朝鮮同志不要向南朝鮮發動進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勢」,因為北方採取的進攻會引起美國的干預,而中共的軍隊主力已經南下,「不可能迅速地有力地給予支持」。[4]
6月底美軍撤出朝鮮半島後,三八線附近的局勢驟然緊張起來,南朝鮮的進攻似乎已迫在眉睫。[5] 此時,在得到武器(來自蘇聯)和兵力(來自中國)的有力保證後,金日成便考慮「先下手為強」。9月3日,金日成向蘇聯使館提出了一項主動進攻計劃,即搶先「對南方採取軍事行動,奪占瓮津半島及從瓮津半島以東到開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鮮地區」,希望莫斯科批准採取這一行動。對此,蘇聯駐朝鮮大使和軍事總顧問什特科夫表示支持。[6] 9月下旬,蘇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了朝鮮的請求,並給予答覆,拒絕批准金日成的計劃。莫斯科的複電說,對於南方發動的進攻就意味著雙方之間爆發戰爭,對此,「北朝鮮無論在軍事方面還是在政治方面都沒有做好準備」。同時還「必須指出,如果軍事行動由北方主動發起並變為持久戰爭,那麼這可能給美國人提供以各種方式對朝鮮事務進行干涉的借口」。蘇聯方面建議朝鮮「集中最大力量」,「在南朝鮮開展游擊運動,建立解放區和準備全民武裝起義」,同時加強軍事力量,以便在南方發動進攻時進行反擊。[7] 這就是說,斯大林同毛澤東一樣,贊同金日成實現祖國統一的主張,但反對直接使用軍事進攻的手段。
對於此後一個多月事情發展的進程,缺乏文獻證據。在以往發現的俄國解密檔案中,只有11月5日斯大林致毛澤東的一封電報,其中談到:「鑒於您的10月21日關於朝鮮問題的電報內容,我們認為必須通報您,我們支持針對你們所說的問題的那種意見,同時我們將依照這種精神向朝鮮朋友提出我們的勸告。」[8] 但是,毛澤東來電究竟談了什麼意見,莫斯科將向朝鮮提出什麼勸告,都沒有說明。
直到2005年俄國學者又公布了一些解密檔案,才把這一歷史鏈條連接起來。這個文件就是莫洛托夫於10月26日為斯大林起草的一封以副外長葛羅米柯名義給毛澤東的回電,全文如下:
北京
致科瓦廖夫
請向毛澤東同志轉達菲利波夫同志對其10月21日電報的答覆內容:
「致毛澤東同志。
我們贊同您的意見,目前,朝鮮人民軍(還)不應實施進攻行動。我們也曾經向朝鮮朋友指出,他們擬組織的朝鮮人民軍對南方的進攻還不能付諸實施,因為,無論從軍事方面,還是從政治方面,這種進攻行動都沒有充分地準備好。
在我們看來,目前朝鮮朋友在爭取朝鮮統一的鬥爭中,應該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在開展游擊運動,以及在朝鮮南部地區建立解放區和全面加強朝鮮人民軍的工作上。
菲利波夫」
請電告執行情況
葛羅米柯[9]
由此可以做出判斷,9月下旬遭到莫斯科的拒絕後,北朝鮮又試圖說服中國同意並支持其通過武力手段解決民族統一的問題,但顯然同樣遭到了拒絕。很可能是在與平壤接觸期間或其後,10月21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表達了中國的意見,並徵詢莫斯科的意見,以便取得一致立場。[10] 大概是出於謹慎的考慮,11月5日給毛澤東發電報時,斯大林沒有採用莫洛托夫的草稿,而是使用了前引那件用語非常簡單的電報稿。儘管如此,莫洛托夫的電報稿還是清楚地反映了當時中蘇兩國領導人對朝鮮統一問題的一致立場——不同意金日成立即採取軍事手段解決南北朝鮮的統一問題。這就是說,至少在11月初,毛澤東和斯大林都沒有為金日成開放綠燈。[11]
第二批朝鮮族部隊回國的經過
關於中國軍隊中朝鮮族部隊回國的情況,過去已經知道的是:1949年5月金日成派人到北平,要求中共允許讓林彪部隊中的朝鮮族官兵回國。毛澤東與金一會談後指示在東北的高崗,準備安排駐紮在瀋陽和長春的兩個朝鮮師回國。這兩個師,即李德山任師長的164師和方虎山任師長的166師,當時均屬東北軍區建制。美軍撤出朝鮮半島後,7月上旬,金日成決定將這兩個師調回朝鮮:瀋陽師配置在新義州,長春師配置在羅南。回國時,164師實員10821人,166師實員10320人。會談時毛澤東還答應,另外還有一支朝鮮族的部隊正在南方作戰,必要時也可以送他們回國。[12] 關於這第二批朝鮮族部隊回國的情況,以前也有一些史料,但不夠連貫,以至研究者對歷史過程的描述有較大出入。[13] 現在,把最新解密的俄國以及中國檔案文獻與以前發現的史料連接起來,情況就比較清楚了。
1949年12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林彪、鄧子恢、譚震聯名致電中央軍委:「據最新統計資料,在人民解放軍各部隊服役的朝鮮人有16000左右。除了分散在人民解放軍各部隊的朝鮮人外,還有由他們的人組成的4個營、27個連、9個排。服現役的指揮員有:師級2人、團級5人、營級87人、連級598人、排級400人、班級1900人。他們都在人民解放軍的隊伍中經受了鍛煉和教育,在中國同志的幫助下取得了很大進步。其中許多人從我軍吸取了作戰、創建武裝力量和開展政治工作的經驗。我們認為,他們中的多數人都可以當幹部。我軍部隊南下後,在這些人中曾一度出現波動,有人要求送他們回國。但絕大多數人還是服從命令,並堅定地向南方進發。現在戰爭即將結束。為了朝鮮人民的利益,我們想把這些經過訓練的幹部送回朝鮮(想留下的我們就留下)。請中央討論並答覆能否送他們回國,以及朝鮮(勞動)黨方面是否希望他們在此時回國。如果答覆是肯定的,我們將把他們集中起來並組成一個正規師或四五個正規團,經過短期訓練後讓他們回國。」29日,總參謀長聶榮臻給正在莫斯科訪問的毛澤東轉發了這封電報,並請求給予指示。[14]
毛澤東把這個情況告知了蘇聯方面。1950年1月8日,斯大林致電蘇聯駐朝大使,轉述了林彪反映的情況,並要求他拜訪金日成,「了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林彪此件的態度」。[15] 1月9日,什特科夫與金日成會晤。金日成報告,他接到了中國貿易代表交來中國政府的一封信。信中說,「由於戰爭行動結束,中國人民軍隊中現有朝鮮族部隊正逐漸閑下來,如朝鮮政府願意,可以轉交給它。」金日成請教如何答覆中方。什特科夫通報了斯大林的指示後,金日成說,「他希望把這些部隊調回朝鮮,近日內朝鮮將派3名代表赴華就此問題與中國政府談判」。金日成的意見是:一、把中國人民軍隊中上述數量的朝鮮族人按朝鮮部隊的編製在中國組成一個步兵師和兩個步兵團,其餘官兵用於補充摩托車團和機械化旅。二、由於朝鮮駐地困難,金日成想請中國政府在1950年4月以前把這個師和兩個團留在中國。[16]
接到朝鮮方面的要求後,1月11日,劉少奇以中央軍委名義致電林彪等人:「四野所有朝鮮部隊和朝鮮幹部同意派回朝鮮工作。中共中央已與鮮共中央接洽好,他們即派參謀政治人員三人來中國把部隊改編好,於四月間更換夏衣後開回朝鮮,並選一千多人先回朝鮮學習機械化兵種。」同日,又以中共中央名義指示東北人民政府駐平壤辦事處副主任文士楨轉告金日成,「同意你們即派三個人來中國準備接收朝鮮部隊,這三個人請到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總參謀長聶榮臻接洽。同意朝鮮部隊在中國改編並於四月間更換夏衣後並回朝鮮。」[17]
1月14日,朝鮮人民軍作戰部長金光俠等到達北京,與聶榮臻洽談此事。[18]
1月22日,劉少奇致電毛澤東:「在四野之朝鮮籍戰士和幹部共14000餘人。金日成已派其作戰局長等三人來接收。他們要求將該部戰士編為一個師,及其直屬部隊,要求隨帶全部武器,數目如下:步槍12000支,輕機440,重機180,手槍120,迫擊炮132門,反坦克炮72門,105榴彈炮36門及若干彈藥,除告林準備酌撥外,可否,請主席復示。」毛澤東批示:「同意照辦。」28日劉少奇向林彪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19]
據韓國學者考察,這支部隊是4月18日到達朝鮮元山的。[20] 俄國學者的研究指出,在這批回國的朝鮮族幹部中,很多人後來成為朝鮮軍隊的重要領導人和指揮員,如崔庸健出任民族保衛相(即國防部長),武亭(Му Ден)擔任朝鮮人民軍炮兵副司令員,崔仁(Цой Ин)擔任副總參謀長,金翰燮(Ким Хван Хен)擔任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崔光(Цой Кван)擔任第一步兵師師長,李光武(Ли Гвон Му)擔任第四步兵師師長,金燦德(Ким Чан Дек)擔任第五步兵師師長,方虎山(Пан Хо Сан<S< body>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