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的微笑
來源:旃檀精舍
北齊佛像的取勝在於她的線條的柔和美。臉部的微笑變得更加含蓄,北魏的佛像可以叫做微笑,東魏和北齊的佛像那叫做笑意。那種微笑是超過了西洋的蒙娜麗莎的,有種說不出的深藏著的內涵,無法來表達。
北齊的佛像動作單一,但是從不讓你感覺枯燥。因為他的動感在於他整體的富於動感的流線。有人說北齊的造像缺點是缺乏動感——那是你不懂,因之無法與其交流。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齊天保二年(西元551年)
樂妙香造思惟菩薩像
北齊 石灰岩雕佛造像碑
北齊(公元550年-577年) 石菩薩立像 高117厘米
1954年河北省曲陽縣修德寺遺址出土
河北省博物館藏
北齊 石雙思維菩薩像 高37.6厘米
河北省正定縣出土 正定縣文物保管所藏
北齊·武平元年(公元570年) 賈蘭業兄弟造雙思維菩薩石坐像
通高66.5厘米 河北省藁城縣出土 正定縣文物保管所藏
北齊 北響堂山北窟 石雕佛手
北齊 H196×W45.5cm 青州北齊單體佛像
採取了印度笈多藝術鹿野苑式表現手法,如館藏石造佛立像,袈裟服薄貼體,衣紋疏簡,淺薄流暢的陰刻衣紋,順著身軀結構起伏,整體平滑光潔,潤澤的面體,疏潔的淳潤風格,使造像在疏簡平淡中流露出挺拔風韻。此尊像從整體表現來看,立體的圓柱體雕刻結構,衣袖直線下垂,衣裾下擺貼近身側,身軀直挺渾圓如柱,面體量感增加,造像轉變成注重量體感的造型表現,這一轉變意義重大,彷佛為隋唐雕刻藝術開創了原型意象。
北齊白大理石阿彌陀佛立像
北齊白玉造像塔 臨彰鄴城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北齊時期的三菩薩石造像
北齊武平五年(581年)明王石造像碑
北齊武平元年(570年) 銅鎏金持蓮觀音菩薩立像
北齊 響堂山石窟佛坐像
佛教石碑 - 北齊(550 – 577) 天寶九年(560)
韓子思造石思惟像,北齊,高36.5cm
菩薩頭戴冠,額前系繒帶,繒帶飄至肩部。右手撫頤,右腿上抬,半跏趺坐於筌蹄上。足下為小蓮台。基座正面二童子托舉博山爐,向外依次為獅子、力士,側面各有神王兩尊。基座背後刻有發願文:「天保七年四月八日,韓子思仰為亡父母,敬造白玉思唯(惟)象一區(軀)。」該像雖有殘缺,但造像衣飾簡潔,線條流暢,不失為北齊思惟像中的佳作。
河北博物館 北齊 比丘尼法悅造觀世音菩薩像
河北省博物館 北齊 思惟菩薩殘像
河北省博物館 北齊 趙郡王高睿造阿閦佛像
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 北齊天保八年(557年)
佛身殘高:150公分,佛首高30厘米
河北省河北靈壽幽居寺塔出土 佛身藏河北博物院藏
鏤雕彌勒七尊像 北齊 臨漳縣鄴城遺址出土
這件鏤雕彌勒七尊像布局嚴密,雕造精細,世所罕見。主尊彌勒菩薩,兩側有弟子、緣覺和菩薩等,分別站立於蓮台上。底座正面雕化生童子、博山香爐、比丘、蹲獅和力士,左、右、背三面刻樹、風、山、獅、珠、鳥、象、魚等八位神王。背面浮雕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脅侍菩薩像、飛天和化生童子等;書樹下有如來和跪拜布施的童子形象。造像場景宏大,內容複雜,工藝精湛,是一件難得的佛教重寶。
南北朝 北朝 北齊 河清二年(563年)
1953年河北曲陽修德寺遺址出土 高29厘米,寬17厘米
菩薩頭戴寶冠,身披穿璧式帔帛,內著僧祇支,下穿長裙,跣足立於蓮菩薩頭戴寶冠,身披穿璧式帔帛,內著僧祇支,下穿長裙,跣足座上。
山西博物院 觀音菩薩五尊像 北齊
高60厘米 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
砂石質貼金彩繪,透雕雙樹背光,高浮雕伎樂飛天及二龍奉塔。主尊觀音菩薩頭戴花冠,身佩釧飾。
山西博物院典藏文物 釋迦七尊像 北齊
高46厘米 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
釋迦佛坐於仰蓮座,全身貼金,施赭紅彩。舟形背光周邊浮雕寶塔、飛天,底座雕蓮花化生手托博山爐供養。背面有彩繪佛像。
山西博物院典藏文物 貼金彩繪釋迦坐像 北齊
高40厘米 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
釋迦佛趺坐於仰覆蓮座,臉頰豐圓,笑容恬靜,身後雕花頭光。佛體與蓮座彩繪貼金,袈裟下擺內收,雙勾衣紋僅及座面。
鄴城博物館藏 白石菩薩立像 北齊
鄴城博物館藏 北平石造像 北齊
張雙卧造交腳彌勒菩薩像 北齊天保二年(551年)
高47.5cm1953-1954年出土於河北曲陽修德寺遺址
震旦美術館 北齊佛像
推薦閱讀:
※魏碑 北齊《劉碑寺造像題記》
※《北齊書 (唐)李百藥撰》
※《樂府詩集》《郊祀歌辭》北齊郊祀歌之四
※北齊書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