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文人五言詩和《古詩十九首》
漢代另一類對後代有影響的作品是文人五言詩。它們雖然數量不多,但其中有些作品成就很高,詩歌史上佔有突出地位。
整個西漢一代,沒有文人的五言詩出現。後世傳為枚乘、蘇武、李陵等人的五言詩,實際都出自後人之手。但西漢時期,已出現了五言的歌謠諺語。現存成帝時的童謠:「邪徑敗良田,讒口害善人,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顛。故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通篇為五言句式。有些五言民謠被樂府機關所收集,有的在藝術上已相當成熟,如《白頭吟》、《陌上桑》等。這些作品逐漸受到了文人的喜愛和重視,一些作家開始模仿它們寫作五言詩。到了東漢初期,文人五言詩便出現了。現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詩中詠西漢緹縈救父、漢文帝廢除肉刑的故事。風格「質木無文」,表現出早期文人五言詩技巧尚不成熟。其後,張衡作有《同聲歌》,用新婚女子口吻傾訴思夫之情,作品感情深摯,辭采斐然,頗富民歌情調,說明文人五言詩的技巧有了很大進步。學習樂府民歌很有成就的五言詩還有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嬌嬈》。《羽林郎》明顯帶有學習《陌上桑》的痕迹。《董嬌嬈》:
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昂。不知誰家子,提籠行採桑,縴手折其枝,花落何飄颺!請謝彼姝子:「何為見損傷?」「高秋八九月,白露變為霜。終年會飄墮,安得久馨香?」「秋時自零落,春月復芬芳。何時盛年去,歡愛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腸。歸來酌美酒,挾瑟上高堂。
假設桃李與採桑女子互為問答,感嘆盛年一去,即遭棄捐的命運。這兩首詩的技巧已經相當純熟,都被收入樂府歌辭。到了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創作就漸漸多了起來。
漢末較有成就的文人五言詩有秦嘉和徐淑夫婦的《贈答詩》、蔡邕的《翠鳥》、酈炎的《見志詩》、趙壹的《刺世譏邪詩》等。此外,還出現了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無名氏的作品,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梁代蕭統所編的《文選》。由於不知道它們的作者和確切時代,因此統稱為「古詩」。它們不是一人之辭,一時之作,但有著相近的風格。當時這類作品還有一些,在梁代尚存59首。現在所能見到的,除了這19首之外,還有「攜手上河梁」、「結髮為夫妻」等10餘首。根據近代學者的考證,它們大致產生於東漢後期,桓、靈二帝年間,作者是當時的下層文人。這一時期,宦官、外戚專權,士族官僚壟斷仕路,特別是經過黨錮之禍的打擊,廣大文人對現實極度失望。在他們的詩作中,人們已看不到西漢作家那種豪邁奮發的進取精神,也沒有什麼對現實的直接抨擊。回蕩在這些作品中的主旋律,是對人生失意的悲嘆。它們普遍帶有濃厚的感傷色彩。很多作品直接抒發了一種生命短促、人生如寄之感,或主張珍惜榮名;或鼓吹及時行樂;或宣揚玩世不恭,或表示要馳騖利祿,體現了作者不同的處世態度。如《回車駕言邁》中說:「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隨物化,榮名以為寶。」《生年不滿百》中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而《今日良宴會》中則稱:「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居要路津?無為守貧賤,轗軻長辛苦。」如此集中的關注人生問題,如此赤裸裸地表現人生慾望,在漢代作品中前所未有。這是對現實苦難的曲折反映。
這一時期,大量下層文人為謀官求職背井離鄉,到處奔走,《古詩十九首》中有一些作品寫出了他們的飄泊之苦,思想之切;還有的則表現了家中妻子的孤凄哀怨,抒發了離愁別恨。如《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詩中用思婦的口吻訴說她對遠行丈夫的想念。這是《古詩十九首》中常見的題材,反映了漢末文人離家飄泊給他們的家庭帶來的悲劇。「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兩句,有人解釋為「由於遊子的鄉里姦邪之人陷害忠良,致使遊子不能返回故鄉」。如果是這樣,那麼此詩又反映了漢末社會的黑暗。此類題材又有《涉江采芙蓉》、《凜凜歲雲暮》以及《迢迢牽牛星》。
另外,由於很多人在現實中飽嘗了人生況味、世態炎涼,於是就出現了一些感慨知音難遇,抱怨朋友無情的作品,例如《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詩中通過歌者空中送情、主人公樓下聽曲的情節,抒發了知音難遇的感慨,表達了「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的心愿。漢末文人為了實現理想以及個人生計,到處奔走。由於時政日漸腐敗,宦官外戚把持仕路,賄賂公行,人情澆薄,很多人到處碰壁,深感壯志難酬,知音難遇,這是產生這首詩的現實基礎。同類作品還有《明月皎夜光》。
總之,《古詩十九首》從不同角度唱出了作者的苦悶心聲,反映了那個散發著腐爛氣息,找不到任何希望的時代的面貌。
《古詩十九首》都是抒情詩。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稱讚以它們為代表的漢末古詩「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
古今研究漢代文人五言詩的人大都注意到這些作品真率自然的特點。例如元代陳繹《詩譜》說:「《古詩十九首》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發至情。」近人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婦。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何不策高足,立登要路津?無為守貧賤,轗軻常苦辛。』可謂淫鄙之尤。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漢代文人五言詩大膽地抒發詩人的真感情、真願望,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儒家的名教規範和倫理觀念,這一特點是非常突出的。
與樂府詩相比,《古詩十九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由緣事到緣情的變化。儘管這些作品所抒之情也是由具體的生活事件所觸發,但詩的重心卻由敘述生活事件,再現生活場景,轉向抒寫人生感受。這種感受也不再局限於一人一事,而帶有超越時空和具體人物事物的普遍性的特點。與此相適應,詩中也極少出現樂府詩中那樣細緻的鋪陳,而採用更為概括更為集中的感嘆和議論。例如前面提到的「今日良宴會」和「生年不滿百」,都是略去對宴飲享樂生活的具體描寫而直接抒發人生感慨。又如「涉江采芙蓉」,寫一遊子在外飄泊,觸景生情,思念故鄉的親人。詩中雖一再描寫「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遺誰」、「還顧望舊鄉」等行為動作,以表現主人公的思鄉之情,但結尾卻由此而引出「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的感嘆,從而把離別相思之痛苦上升到生命價值的高度加以思考。再如「行行重行行」一詩,寫思婦獨居思夫之苦,但詩中並未具體敘寫由分別到獨居這一事件本身,也不像後代的思婦詩那樣通過環境氛圍的渲染和主人公行為動作的鋪敘來創造意境,而是以極為概括的方式傾訴主人公對痛苦的體驗。詩的開頭「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巧妙地融匯《詩經》、《楚辭》中的成句,敘說這種離別之痛的深劇程度,造成先聲奪人的抒情效果。這幾句詩與其說是思婦本人的悲怨,不如說它凝聚了世間離人思婦的共同感受。「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兩句,歷來有不同理解,或雲指遊子鄉里邪曲害公正,使遊子遠走他鄉;或雲指遊子在外為他人所惑,不思返鄉。作者顯系以「浮雲蔽白日」作比興,虛化遊子不能返鄉的原因,從而突出有家不返這一帶普遍性的悲劇主題,以便為下面思婦的孤獨與思念張本。詩的後面感嘆「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一下子把詩意提升到歲月易逝,美人遲暮的生命意識上面,大大增強了理性色彩。《古詩十九首》善於從日常習見的題材中引發出人生哲理,善於在表達普通的情感體驗時提煉出耐人尋味的名句,這是它的抒情性的一大特點。像是「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等等,與其說是表達了某種特定思想感情的詩句,不如說是濃縮了無數人生體驗的格言。即使像「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等,雖是針對特定的生活現象而發,但又包含著耐人咀嚼的人生況味,其意義絕不限於詩中所設定的具體情境。明代鍾惺說:「《古詩》之妙,在能使人思。」(《古詩歸》)清代陳祚明說:「十九首所以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采菽堂古詩選》卷三) 「能言人同有之情」,也就是善於表現普遍性的人生情緒和體驗,由於作者把這種情緒和體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加以概括,因而能引起讀者對於生命意義和人生出路的理性思考。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在藝術上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傳統,又從樂府民歌中汲取了營養,運用各種方式巧妙地抒發感情,創造了淺近真摯而又深切感人的藝術精品。有時,作者淋漓盡致地直抒胸臆,造成纏綿曲折,如泣如訴的效果。例如《行行重行行》。有時,作者通過某種生活情節和人物行動來抒寫胸懷。如《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通過主人公涉江采芙蓉、欲贈所思、還顧望舊鄉等一連串動作,寫出了對親人的思念,從而引發了「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的怨傷。作者善於通過環境和景物釀造氣氛,烘托感情。《凜凜歲雲暮》:
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涼風率已厲,遊子無寒衣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獨宿累長夜,夢想見榮輝。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願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晞。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用螻蛄悲鳴、涼風凄厲的冬夜,襯托著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夢境,展現了一個孤苦無依的思婦形象。這些情景交融、深邃優美的意境見於很多作品。作者在詩中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努力造成言簡意深、含蓄無窮的藝術效果。比興手法的運用十分靈活巧妙,如《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婦。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用「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起興,與樂府民歌《飲馬長城窟行》的開頭相似,但又別有新意。青青綠柳點染了女主人公的生活環境,襯托著她的青春美貌;同時又象徵著離別與相思,構成了濃郁的藝術氛圍。又如《明月皎夜光》中用「南萁北有斗,牽牛不負軛」比喻朋友間徒有虛名而無情誼,是由《詩經?大東》中的句子點化而來;而《冉冉生孤竹》的結尾:「傷彼蘭惠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又顯然是楚辭中草木零落、美人遲暮的感慨。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善於採擷、提煉口語、俗語入詩,同時又融匯了不少《詩經》、楚辭中的詞句,但又使人渾然不覺。作品的語言淺近自然,如話家常,但又有典雅美,富於表現力。因而前人稱《古詩十九首》具有「深衷淺貌,短語長情」的特點。
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漢末文人五言詩以出色的成就宣告了文人五言詩的成熟。梁代鍾嶸曾讚揚這些作品「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它們直接開啟了建安時代「五言騰踴」的局面,並成為後代詩人學習和模仿的典範。※被魯迅嘲笑「做女婿得宅子」的文人是誰
※文人和藝術家懂政治嗎?
※文人畫須求其上(藝壇走筆)
※在古代 青花瓷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詩聖就是詩聖,一首絕句就足以完爆天下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