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商品,存理念——星巴克和無印良品是怎麼成功的

01 無印是什麼品牌

無印良品現在有7000多個SKU,按常理講這樣的擴張是不利於品牌生存的。大多數品牌都是先在市場上打響知名度,在消費者認可其品牌價值的基礎上,推出其他冠名的各種商品。大多數時候,最開始經營的還不錯,因為品牌影響力尚未下滑。但隨著商品涉獵領域的發展(比如一個賣衣服的開始賣包、賣傘、賣鞋),品牌形象開始淡化,戰線拉的太長品控也有可能出現問題,然後品牌就會慢慢淡出市場,無人問津。

之所以MUJI不會走下坡路,是因為他一開始就沒打算賣【品牌】,他是無印,沒有品牌的意思。他只賣一種商品,就是他自己。換句話說,他賣生活方式。

他的商品本身就是品牌,他的門店、他的網店、他的員工就是他的品牌。

一個賣生活方式的品牌!要如何被摧毀呢?

所有商品的開發和銷售,都圍繞「生活」。這種生活,既不華美,更不會廉價,是自然、簡單的「舒適生活」。

無印良品官網主頁的一段話,也許能解釋他為什麼成功。

無印良品不是一個品牌。無印良品不做個性、流行的商品,不將知名度反應在商品的價格上。無印良品基於對未來全球消費情況的預測來生產商品。我們不做類似「這樣才好」、「必須得這樣」等誘發強烈偏好的商品。無印良品的目標不是「這樣才好」而是「這樣就好」,是讓顧客保持理性的滿意度。也就是說,

無印良品強調的不是「才」,而是「就」。

一個「就」字,體現了剋制、清淡、自律、得體的生活理念,而這種理念正順應著全球的消費趨勢,無印良品不可能不成功。

02 星巴克的「第三空間」

星巴克在店內沒有設置吸煙區域;

不提供正式的飯菜和酒水;

堅持費錢、費力、費人工的直營模式。

效率如此低下的經營方式卻巋然不到,成為享譽全球的休閑咖啡品牌。

「3rd Place」——第三空間,這是由星巴克CEO霍華德舒爾茨設計的理念。

既不是第一空間:家,也不是第二空間:辦公室。星巴克是放鬆身心的第三空間。星巴克自身定位就是「休閑、舒適的場所」。

為什麼不提供正式的飯菜、酒水?

如果星巴克滿足人們的用餐需求,那麼前來【吃飯】的顧客就會增加。咖啡店的經營就會變得複雜起來,有可能需要請一位專門的廚師,甚至還會滋生跑堂送餐的需要,店內也會增加之前沒有的味道、聲音。

我們只要想一下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連鎖店,或者提供餐飲服務的咖啡店的經營狀態就可以理解。一旦提供了正式的餐飲,這裡就不再是一個「休閑場所」,而是提供便餐的場所。雖然顧客可以在此「就餐」,但決不能在此休閑舒適的「休息」。

提供酒水就更要命了。酒精會帶來高談闊論、興奮的嗓門……無憂無慮的休閑的可能性被掐滅了最後一絲希望。

為什麼不採取省力、省錢的加盟模式?

按照正常的商業規律,加盟主本質上是逐利的。客觀上造成了,加盟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可能有耐心去花巨額的運營成本去培訓大量高度專業的咖啡師,琢磨如何將自己和全球門店高度統一等等事情——要知道,每家星巴克播放的背景音樂都是總公司製作好發送到各門店的。直營的方式,雖然管理效率不如加盟,但是最大程度的掌握了控制權,可以做到讓全球的星巴克都整齊劃一地執行總部的理念,那個最重要的,「第三空間」理念。

「第三空間」,第一、第二空間相比,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首先,星巴克的飲品並非提前備好,而是顧客點餐後現場製作的。為了盡量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星巴克還提供了各種豆奶、脫脂奶、各式香味粉末、糖漿、奶油和各種溫度。

第二,店內裝潢主要以綠色為主,桌椅擺放也經過了精心設計。大多數星巴克店鋪,光線都比較昏暗(相對它所在商場的整體照明更是如此),給顧客一種「踏進來就是另一個空間」的印象。

所以,星巴克的主要商品其實是「休閑、輕鬆、無憂無慮的放鬆時間」,甚至可以說的極端一點,他的咖啡和小吃,都是為這個商品服務的,是衍生品。我星巴克,就是讓你買個休閑時間,順帶賣點咖啡、賣個三明治、賣個小蛋糕。

03 理念決定了企業、事業和商品的狀態

理念表明了它們在社會中「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或「應該如何看待」。

達爾文曾經說過:能否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最快反應的。

賣咖啡的星巴克,賣生活用品的MUJI,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品牌,都遵從著類似的企業理念。從他們的成功中,我們也可以借鑒經驗,摸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推薦閱讀:

成龍《有戲》談早年經歷:沒成功前做過不得已的事
成功管理:善用「蝴蝶效應」的5大法則
求妻求夫成功感應收集

TAG:商品 | 星巴克 | 成功 | 理念 | 怎麼 | 無印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