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風流:這是一個政權非強盛,文化卻極興盛的時代!

東晉,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卻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西晉衣冠南渡後,西晉宗室司馬睿建立東晉,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但東晉一朝偏安南方,並非我國史上政權強盛的時期,但卻是文化極為興盛的時代,尤其是文學方面。

本是偏安南方,偷安江東的政權

偷安一隅

自司馬睿遷鎮建康後起,其政治集團對混亂的原京都洛陽及長安流亡政權作壁上觀,表現出極度消極的保安心理。曾參與、目睹八王之亂權利分配的王馬集團,亦延續著爭權奪利的爭鬥。另外,司馬氏、王氏尚未立威信原東吳士族,不可能盡心儘力地發兵中原與匈奴等交戰,綜上所述,東晉一朝偷安於江東。

門閥政治

東晉是門閥政治發展的鼎盛時期,皇權衰落。司馬睿稱帝有賴於南方官僚士族的擁戴,東晉政權建立之初,先後平息王敦和蘇峻之亂,統治趨於穩定。宗室、外戚和門閥大族王、謝、庾、桓先後共同支配著王朝政局。

卻是文化繁盛,名家輩出的時代

東晉雖偏安江南,但在文學上卻成就非凡,各類詩文歌賦都大盛於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有謝靈運、陶淵明等人。而在繪畫、書法上也有傑出成就,如:顧愷之,王羲之等也活躍於此時期。此外,此時期亦流行駢文。

1:謝靈運

他出身陳郡謝氏,是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秘書郎謝瑍之子。東晉時世襲為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於公元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時年四十九歲。

他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工詩善文。其詩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是山水詩奠基者。他還兼通史學,擅書法,曾翻譯外來佛經,並奉詔撰《晉書》。他曾自評: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這也是成語"才高八斗"的由來。

代表作《登池上樓》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卧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祈祈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2:陶淵明

東晉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田園詩派創始人、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著有《陶淵明集》。

代表作《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3:王羲之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人,後遷會稽山陰,晚年隱居。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其代表作品:《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蘭亭集序》《初月帖》等。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書聖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次他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鵝"的佳話。

4:王獻之

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為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並有「小聖」之稱。王羲之誇讚他: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他自幼隨父練習書法,後期兼取張芝,自創新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王獻之亦善畫,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5:顧愷之

東晉顧愷之善繪仕女山水,務求傳神,史稱"畫聖"。他所繪的《女史箴圖》,強調人物在眼神的悟對與手勢的搭配。衣飾襟帶的飄舉,身上衣裳的鼓起,似有"氣"環繞全身,達到中國繪畫最高評價「氣韻生動」。傳為顧愷之所繪的《洛神賦圖》亦有相同水準。藝術風格:畫人物重傳神,衣紋如春蠶吐絲。

他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基礎。代表作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斫琴圖》《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等。

6:謝道韞

東晉時期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魏晉時代,謝氏與王氏是兩大望族,出於門當戶對,謝安在王羲之的兒子中物色侄女婿。最先看中王徽之,但聽說此人不拘小節,遂改變初衷,將謝道韞許配給王凝之。

謝道韞長於詩文,據《世說新語》記載: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稱許。也因為此,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我國古代才女的代表。

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人稱讚有文才的女子的常用詞語。這段事迹亦被《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其代表作品:《詠雪》、《泰山吟》、《擬嵇中散詠松》、《論語贊》。

然而謝道韞嫁王凝之為妻後,婚姻並不幸福。婚後不久,謝道韞回到娘家,整天悶悶不樂,原因則是她認為王凝之乃庸才。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書、隸書,先後出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卻信五斗米道,平時踏星步斗,拜神起乩。孫恩攻打會稽時,不聽手下進言,不設防備,禱告後相信已請得「鬼兵」助陣,因而與諸子一同遇害。與他的弟兄相比,他只能算是平庸者,考其一生,更是迂腐無比。

7:干寶

東晉文學家、史學家,他學識淵博,著述宏豐,橫跨經、史、子、集四部,堪稱魏晉間之通人。著述頗豐,代表作《搜神記》。《搜神記》是部志怪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有著極其深遠影響,被稱作我國志怪小說的鼻祖。所謂志怪小說,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六朝人之志怪,卻大抵一如今日之記新聞,在當時並非有意做小說。

搜神記之卧冰求鯉

它記錄了一大批古代的神話傳說和奇聞異事,內容生動豐富,情節曲折離奇,藝術價值很高。著名的《聊齋志異》、《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作品中,有許多情景和描述都是從《搜神記》中汲取營養和精華的。

千古絕唱:梁山伯與祝英台

著名的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發生在晉時代,這是我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中,《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之千古絕唱。

"清談之風"盛行

東晉時期,放蕩的行為稍微收斂,清談之風因朝廷權貴提倡而盛行不衰。「清談」是相對於俗事之談而言,亦謂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談國事,不言民生,誰要談及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強兵裕民,何人政績顯著等,就被貶譏為專談俗事,遭到諷刺。因此,不談俗事,專談老莊、周易,被稱為「清言」。由於上流社會的普遍參與,「清談」成為時尚。

朝廷及世族忽略具體事務,終日暢談玄理,形成苟且頹廢的價值觀,導致東晉朝廷逸於偏安。

宗教:佛教、道教文化

東晉首都建康成為當時的文化中心,吸引許多東南亞、南亞的佛教僧侶及商人前來。西元三三八年所鑄造模仿罽賓的佛教模型,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銅佛像。當時東晉流行清談,於是僧侶就藉由清談將佛理傳播給士大夫,使佛教得以在南方傳播。

法顯是我國首位西行求法的僧侶,他於公元399年自長安出發,經西域抵北天竺、獅子國及中天竺。取得梵本戒律後,公元414年經海路返抵建康。他與名僧大量翻譯經文,並將旅途見聞寫成《佛國記》,成為研究西域及印度史地的重要作品。

東晉初期,道教的架構、章法尚未形成,直到東晉中期發生改革,才形成組織化的宗教體制。當時北方道教注重功德及道規,南方則注重經法及義理。受到佛教傳播的刺激,道教加速吸取儒玄思想,豐富本身理論,煉丹術盛行,深化相關理論。此時的道教對文學、藝術多有貢獻,如描述神仙之游的《遊仙詩》。此外,道教的煉丹及養生術包含化學、醫學、生物學等,對科技的發展具有貢獻。

此外,東晉的陶器形式較西晉時期創新,其他如制瓷、造紙、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小史個人之見:

西方不亮,則東方亮!政治非強盛,文化極繁盛~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大方廣佛華嚴經(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之五部
志向培養‖名人軼事-東晉王羲之
王導臨表涕周顗
不見長安
將星隕落,東晉自斷臂膀

TAG:文化 | 東晉 | 政權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