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介入和搭橋各有利弊(健康之道·話說心臟病④)人民日報
商麗華
《 人民日報 》( 2012年04月05日 19 版)
●手術治療後,冠心病複發的因素還會存在,定期複查非常重要
老賀與老趙都因患心絞痛住院。老賀的冠狀動脈造影顯示,血管中有一處狹窄,醫生為他在狹窄病變處放置了一枚支架。而老趙的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多處血管狹窄,放置支架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醫生建議老趙做了冠狀動脈搭橋術。那麼,醫生根據什麼決定選擇支架或者搭橋呢?
介入治療是一種成熟的微創治療手段。首先,病人需要先通過冠脈造影來判斷冠狀動脈有無病變。做冠狀造影手術時,病人只需躺在手術台上並適時根據醫生的囑咐調整呼吸即可,醫生會在病人的大腿根部或手腕處進行局部麻醉並作穿刺,然後將導管通過股動脈或橈動脈插入直達心臟進行造影或治療。其次,若確診存在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後,醫生會根據情況進行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也就是常說的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最常用的是球囊擴張術和支架置入術。球囊擴張術是經股動脈或橈動脈,在X光透視下,將前端帶有球囊的導管送至冠狀動脈的病變部分,加壓充盈球囊將狹窄病變擴張,從而達到改善心肌血供、緩解癥狀的目的。支架置入術是目前冠脈介入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支架分為金屬裸支架和藥物支架兩種。支架置入術是在球囊擴張後,將支架送至血管病變處,撐開動脈血管,保持管腔通暢,改善心肌血流,減輕胸痛等癥狀。
術後最常見的問題是心血管再狹窄。球囊及支架的置入會損傷血管,內皮剝落,導致血管重構及啟動了局部血栓形成及炎症反應,血管平滑肌細胞向內膜遷移和過度增殖。在遷移過程中,大量膠原、彈力蛋白、纖維連接蛋白、多糖等基質沉積在血管壁,內膜增生,形成再狹窄。據統計,球囊擴張術後再狹窄高達50%,金屬裸支架植入術後高達20%—30%,藥物支架置入後仍達5%—10%。經大量臨床實驗證實,介入治療術後3個月是再狹窄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這段時間避免再狹窄的發生,則術後再狹窄的發生幾率會非常低。
所謂心臟搭橋手術,就是用一段或幾段血管或者血管的替代品,將主動脈和已經狹窄的冠狀動脈的遠端連接起來,就像在心臟上架起一座座「橋樑」,血液通過這些「橋樑」跨過已經狹窄的部分,到達缺血部位,從而改善心臟的供血狀況。
根據臨床經驗,如果患者有以下情況,可以考慮搭橋手術:左主幹病變、三支病變、伴有心功能不全、伴有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後併發症、對抗血小板藥物過敏。臨床證明,心臟搭橋手術對緩解心絞痛癥狀的效果非常明顯。
介入與搭橋各有利弊。介入的優勢在於創傷小,但是術後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時間較長,再狹窄的發生也會影響介入治療的效果。如心絞痛癥狀複發,需要再次介入治療的可能性相對較高。而採取搭橋手術,癥狀複發的情況較少,即使出現其他情況,還能進一步接受支架治療或再次搭橋手術,但手術損傷較大,病人從心理上不容易接受。所以,選擇介入還是搭橋,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病變特點、有無其他疾病、經濟承受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考慮。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後,定期複查是非常重要的。許多患者在做完介入或心臟搭橋手術後,癥狀一下消失了,就以為冠心病好了。其實冠心病複發的因素還會存在,還有可能出現再狹窄、胸悶、胸痛等癥狀。因此,患者痊癒後一定要按照醫生囑咐,定期到醫院進行複查。
(作者為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心臟中心內科副主任)
推薦閱讀:
※測測你的心會為誰留下位置?心臟很小,裝不下那麼多!
※心臟的管路與電路 -- 通俗易懂!
※咖啡對心臟到底是好是壞?這麼多年你真的懂喝咖啡嗎?
※心臟是個「怕老」的器官,一個動作幫你測出心臟好壞
※換6顆心臟活101歲,富六代,揭開美國最顯赫家族長盛不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