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皇帝充滿謎團,爭議數百年無果,如今專家卻稱已蓋棺定論

原創 趣觀歷史 2017-12-24 23:40:12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12月20日,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夜。看上去和往日沒有任何不同,可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故卻即將降臨大清。

▲京城雪景

在這個冬夜,有「千古一帝」之稱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整個國家高層陷入短暫的混亂之中。眾人聚在一起,眼巴巴地等待太監宣讀遺詔,卻聽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遺詔要求由四子胤禛繼位。這是個讓人非常意外的消息,造成整個朝野動蕩不已,也從此讓外界紛紛猜測雍正為什麼會繼位?致使各種故事、野史都有各種版本記載,這場爭論至今長達300餘年。

不可否認的是,雍正是大清皇朝歷史中很難準確描述的人物。怎麼說呢?雖然只做了短短13年的皇帝,但他卻令後世為此爭議數百年,至今也沒有答案。喜歡他的人推崇他的勤政愛民,批評他的人認為他多疑狠辣。再加上他身上籠罩的種種疑雲,無論是他出人意外的繼承大位還是最後又不明不白的死亡,都牽動著每個歷史愛好者的心。

▲雍正皇帝朝服像

對於雍正皇帝繼位的種種傳聞,清史專家閻崇年曾特地做過考證,宣稱已擁有最終結論。針對雍正在參湯中下毒的說法,閻崇年認為雍正弒父奪位的說法根本不成立。由於康熙精通醫道,曾明確指出人蔘不適合北方人進補,所以康熙從來不吃人蔘。既然康熙不吃,雍正怎麼會用人蔘湯呢?況且要在人蔘湯裡面下毒也不是那麼容易,康熙皇帝的食物、湯藥都會有專人試嘗,這個計劃根本無法實現。

▲養心殿內景

其次有人說就是雍正改詔篡位。因為晚年康熙經過太子事件後,已經非常謹慎。就早早立遺詔宣布後世皇位,有人說遺詔中寫的是十四皇子,但是雍正派人將遺詔改成「十」字改成「於」字。但是學者閻崇年認為這說法太經不起推敲了,因為那個時候都是繁體字,筆畫都不同,怎麼改?況且清朝的重要詔書都是用漢、滿、蒙三種文字寫成,就算漢字能改,其他兩種文字又怎麼修改?顯然這一種說法也只是後人的無端臆測。

▲清代聖旨實物

當然,還有另一種頗有說服力的說法,也是這幾種「答案」里最合法的。一些學者認為是雍正皇帝生了個好兒子,由於弘曆從小就深得康熙皇帝喜歡,為了讓這個寶貝孫子以後能當皇帝,康熙這才留下遺詔讓雍正繼位。

事實上,康熙皇帝對胤禛的喜愛是有據可循的。根據《清史稿》記載,康熙皇帝有35個兒子,最有競爭力的有12位皇子,以太子黨和八阿哥黨競爭最為激烈。胤禛知道康熙皇帝很討厭看到兄弟鬩牆,於是他理智地保持中立,並奉行韜光養晦的策略,平時做到孝敬尊長、關愛兄弟,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在行動上做到穩重堅忍,希望通過穩紮穩打而逐步奪取皇位。

▲天壇祭天大典

對這些皇子的表現,康熙皇帝心裡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正因為對胤禛寄以厚望,康熙才在去世那年派胤禛代替自己舉行祭天儀式。此外,在康熙駕崩的當天早上,他曾把7個兒子和大臣隆科多叫到面前宣布諭旨,大意就是讓胤禛繼承皇位。所以國內多數學者認同這一說法,認為雍正帝是按照遺詔繼位的合法皇帝。

事實上,人們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了所謂的「康熙傳位遺詔」,由漢、滿、蒙三種文字寫成,均為同一內容。遺詔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綜述康熙帝在位期間的政績,第二部分稱「雍親王皇四子胤,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可見明確了雍正皇位的合法性。不過當時有很多人普遍質疑這份遺詔的真實性,於是又引發了新的爭議。

▲清朝青海地圖

在子淵看來,雍正帝和明成祖朱棣同樣排行老四,其人生軌跡卻截然相反的人生。後者公然起事,靠武力奪取帝位,前者卻不顯山不露水熬了十幾年,布局周密隱忍狠辣,最終成功等到康熙帝駕崩,在百官和宗室的「不相信」中登基。客觀地說,雍正帝不如朱棣勇猛,也沒有親征大漠的經歷,但他卻把漠北徹底收入版圖,同時也徹底降服青海、西藏。

▲故宮紅牆

在感情上,他圈禁兄弟、賜死年羹堯、撤銷弘時宗籍,就像彼得大帝那般冷酷。在工作中,他在位時間比崇禎皇帝少四年,卻同樣不知疲倦地熱衷政事,夜以繼日地改革政弊。但他更多了幾分膽色,敢得罪天下學士、地主鄉紳,將大清國庫填滿。他就像明成祖朱元璋一樣,大刀闊斧整飭吏治,官場風氣為之肅清。作為皇帝,胤禛刻薄但不寡恩,冷酷卻不無情。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推薦閱讀:

美因何不怕中國而怕落後於中國的俄羅斯?英專家的話說到了點子上
曹操「被出土」之爭,是什麼東西讓專家打群架
日本健康營養專家發現:常吃這6種食物的人,從來沒有便秘問題
骨科專家的膝蓋「使用說明書」
【專家說紅】曹雪芹的超前之思

TAG:清朝 | 皇帝 | 專家 | 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