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小龍:以武入哲 天下無雙 震撼世人

  李小龍

  李小龍(右)和師傅詠春拳宗師葉問。

  李小龍和夫人。

  位於廣東順德的李小龍故居。

引言

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影片上映,就有他的故事流傳,就有他的崇拜者萬千。然而,他的影響又豈止華人世界呢?他讓中國人的英雄氣概威震了整個世界。他將功夫變為藝術,變成了哲學。他教給了西方人一個辭彙——「功夫」。他締造了功夫片難以逾越的巔峰。拳王阿里說:他超越了他的時代。他憑藉一身硬功成為世界權威武術刊物《黑帶》評選的「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他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世紀全球英雄與偶像之一,並榮登《時代》最具影響力的100位世紀名人榜。他,就是20世紀著名武術家——一代宗師李小龍。

7月20日,就是李小龍逝世35周年的紀念日。儘管他33歲時就結束了短暫的一生,但他的光輝卻如劃破天際的流星,璀璨奪目、驚心動魄,且從未熄滅。

日前,記者來到李小龍的祖籍、祖居所在地——廣東省順德市均安鎮上村。和嶺南所有民風淳樸、積澱深厚的鄉村一樣,清秀、安靜的上村並無多少特別之處,雖然,這裡曾出了一個享譽世界的李小龍。

在上村村口矗立著一座寬敞整潔、頗具氣魄的李氏宗祠,當地村民告訴我們,這座祠堂建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是上村所有李姓村民供奉列祖列宗靈位的地方。

李小龍祖屋離李氏宗祠不遠,大約有半里路左右,位於以李小龍的名字命名的「小龍巷」中部。祖屋佔地51.8平方米,分一房一廳一廚一天井,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傳統的磚木結構的民居,相傳為李小龍的祖父、著名武術家李震彪所建,李小龍的父親、粵劇名伶李海泉等兩代人曾在這裡出生並居住。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不到五歲的李小龍曾隨父母回到這裡。

李小龍祖屋的質量與傢具的陳設都比較簡陋、樸實,能講述往事的線索已無多少蹤跡可尋。我們穿過陳列著一座木人樁和一座香案的大廳來到天井,這裡有一個約20平方米的場子,想來當年李小龍曾在佛山鏢局任鏢師的祖父李震彪應該是在此練功的吧,只是不知幼年的小龍有沒有跟在祖父身後偷學兩招。

走出李小龍祖屋大門時,我們看到了門楣上掛著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武德龍溪綿世澤。下聯是:英名鶴嶺振家聲。而我們的故事,也是要從一個「振」字講起。

童年

從震藩到振藩

從小鳳到小龍

1940年11月27日,美國西海岸三藩市(舊金山)唐人街的傑克森街東華醫院裡,一位名叫何金棠的孕婦正在這裡待產,此時,她的丈夫李海泉——被譽為「四大名丑」之一的粵劇名角,正在千里之外的紐約中國城戲院演出。當日辰時,何金棠順利生下一個男嬰,遠在紐約的李海泉得知喜訊立刻就告知了全戲班的人,一位老師傅說:「既然在三藩市出生,名字不如叫『震藩』吧,名震三藩。」李海泉對這個名字頗為喜歡,但由於自己的父親名字中有一個震字,為了避嫌,他給辰年辰時出生的兒子取名為李振藩。

二十多年後,李海泉的希望成為了現實,他的兒子不但名振三藩,更名揚世界。

在這個孩子出生前,李海泉和何金棠原本生育了四個孩子,兩男兩女,但其中一個男孩剛生下來便不幸夭折了。為了這個新生的男嬰能順利養大,家人送給他一個「細鳳」(小鳳)的小名。

1941年2月,李海泉帶上全家和戲班經過六星期的海上顛簸返回香港。

可能是由於出身梨園之家,「細鳳」從小就表現出難得的藝術天賦,而電影也打小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他還是三個月大的嬰孩時,就已經被父親抱到粵語片《金門女》里露了一小臉。抗戰勝利後,6歲的「細鳳」再度亮相銀幕,參演了粵語片《富貴浮雲》。1950年,「細鳳」成了影片《細路祥》的主角,看到這個機靈可愛又頑皮的小鬼,《細路祥》漫畫作者袁步雲非常喜愛,為他取下了「小龍」的藝名。

從此,一個名叫李小龍的傳奇開始了。

少年

從小童星到小阿飛

從恰恰舞到詠春拳

李小龍在童年及少年時代,一共參演了24部粵語片,與吳楚帆、黃曼梨、白燕等影壇大腕同台演出。由於他的形象可人帥氣,在古靈精怪中顯露著少年老成的氣質,因此頗受電影前輩和觀眾的喜愛,很快就成為香港影壇頗具知名度的童星。除了電影,李小龍少年時期還酷愛跳舞,1958年,李小龍奪得了全港恰恰舞公開賽的冠軍。

多年以後,在接受功夫雜誌《黑帶》記者的採訪時,李小龍道出了自己學武的初衷:「還是小孩的時候,我是一名小阿飛,總愛惹是生非,為了保護自己,我開始學習武術。」由此話中,也可以看出李小龍當年修習武術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成為「街頭小霸王」而已。兒子下定決心要習武,作為父親的李海泉別無他法,便索性成全他。通過朋友的關係,李海泉為兒子找到了一位武林高手做師父——把詠春拳從內地傳到香港的一代宗師葉問。

葉問是詠春拳有文字記載的第四代傳人,是詠春拳高手陳華順的高足,屬著名的「詠春拳王」梁贊一門。1940年代末,葉問從佛山來到香港開設武館,招收門徒,一時領香港武術風氣之先。在見過李小龍之後,葉問很喜歡這個聰明、好勝的孩子,於是正式收他為徒。這一年,李小龍13歲。

拜在葉問門下之後,李小龍的生活漸漸平靜了起來,他跟著師父、師兄們刻苦習武,練功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每天勤練不輟。除了在葉問門下修習之外,李小龍還如饑似渴地遍訪名師。他向邵漢生討教過洪拳和蔡李佛拳,後來還加入精武體育會習羅漢拳和螳螂拳。

1958年11月,李小龍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郵輪,他懷揣著100美元和滿腔的希望與憧憬,當然也有些許的惴惴不安,他要前往自己的出生地——舊金山。讓兒子遠走他鄉是父親李海泉的一片苦心——「他太順利了,應該磨練磨練。」

青年

從留學生到「哲學家」

從館長到新郎

在舊金山輾轉數月之後,李小龍來到有「噴氣機之城」的西雅圖,而在最初的兩年,他的人生並沒有坐上「噴氣機」,而是過著再普通不過的留學生生活:在學校讀書,去中餐館刷盤子、當跑堂,如果非要找一點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只有是李小龍在華盛頓大學令人費解的專業——哲學。對此,他這樣解釋:「我常常在想勝利了又怎樣?為什麼人們會把榮譽看得這麼重要?什麼才是榮譽?人生到底為什麼?我覺得只有哲學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李小龍為何難以被超越?事實上,李小龍從來都不是一介武夫,相反,他是功夫明星里少數能夠擁有自足精神世界並且從思想中得到樂趣的人。李小龍之所以能成為全世界的李小龍,與他的人生軌跡不無關係。他出生在美國,童年生活在香港,大學時又在美國,事業的騰飛和如日中天又在香港。這樣的生活經歷讓他先後接受了東西方的教育,接觸了東西方的人群,同時,東西方文化的影響也使他成為了一個擁有全球視野的人。李小龍在大學主修哲學,他既熱愛東方的老子和佛教的古典哲學,又推崇法國的薩特和德國的尼采。

李小龍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產物,也是東西方文化的完美結合。李小龍還集東西各家拳法、武術之所長,創造出了一門屬於他本人的武學——截拳道。李小龍稱「截拳道是運用最少動作最少能量,直接表達一己感受的武術」,同時,這門拳法也是「表現身體的藝術」。而對於世人,似乎更為熟悉「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這句對截拳道的解釋。

在美國,李小龍先後結交在美華人武術界領袖嚴鏡海、「美國柔道之父」肯尼·拉貝爾、美國空手道高手羅禮士、「菲律賓棍王」伊諾山度等人,這些人與李小龍或為知己益友,或亦師亦徒,與他們的切磋、研究讓李小龍受益匪淺,在中國南北派武術的基礎上,他又修習了拳擊、柔道、摔跤、空手道、跆拳道、泰拳以及菲律賓武術。

為了向西方人展示中國功夫的優越,李小龍舉辦武術觀摩會、參加國際拳法的比賽,他的表演經常能把觀眾驚得目瞪口呆。在得到「他簡直是一個超人!」「他可以將天空打碎!」之類的讚譽後,李小龍在美國聲名鵲起,越來越多人來找他學中國功夫。

1962年4月,李小龍在西雅圖開設了一間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振藩國術館」,自任館長。1964年7月,他提前結束了自己的大學學業,全力經營自己的武館。此時,站在他身後給予大力支持的除了他的義父嚴鏡海,還有一名叫琳達·艾米莉的美國女大學生。琳達為李小龍英俊的外表、高超的功夫、幽默的談吐以及攝人心魄的陽剛之氣所傾倒,而在相戀一年後,琳達與李小龍共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拐點

從好萊塢到「返屋企」

從被冷遇到受熱捧

此後的幾年裡,李小龍在事業與家庭兩線均發展得頗為順利。事業方面,他的武館在美國連開五間,同時還出版了大量武學著作;家庭方面,除了與妻子琳達感情日深,他還升級做了爸爸,有了國豪、香凝一子一女。不過,李小龍又樹立了新的奮鬥目標:與功夫一起被他視為生命最重要的事情——電影。

1965年9月,李小龍與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正式簽約,一年後,他與白人影星范·威廉姆斯聯袂演出了熱門動作電視劇集《青蜂俠》,李小龍在劇中扮演二號男主角——《青蜂俠》的日裔助手、武功高手加藤。這部共拍攝26集,在全美播出時間近一年的電視劇集還算成功,但無論角色、功夫展示還是創作的自由度上都無法令李小龍滿意。此後,李小龍又獲得了一些其他美國電視劇集的演出機會,但這更讓他鬱悶甚至氣憤,原因是美國導演不是要讓他扮華人歹徒,就是演主角的手下敗將。

促使李小龍離開好萊塢的還有一個「導火索」——李小龍與著名劇作家斯特林·西利芬特合作的《無音笛》電影劇本被華納電影公司拒絕。之前,李小龍也曾有過自己的「美國夢」:「我李小龍會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東方巨星,而我的演出會是最刺激精彩的,我將竭盡所能,把演員的本分做到最好。從1970年開始,我會舉世知名,到1980年會賺夠1000萬美元,然後隨心所欲生活,安享內心平和與喜樂。」然而,他的夢卻被好萊塢片方一句「我們對一個黃皮膚的中國人擔任主角沒信心!」擊碎了。1969年4月,他帶著兒子國豪回到自己離開了整整10年的故鄉香港。

最初,李小龍把自己理想的合作者鎖定為當時香港影壇「巨無霸」——邵逸夫旗下的邵氏電影公司。不過,他片酬一萬美元、拍攝影片時間不得超過60天、劇本需要自己同意才開拍的條件很快就被邵逸夫拒絕了。就在李小龍對自己的電影夢心灰意冷之際,他遇到了自己的貴人——鄒文懷。從邵氏出走另立嘉禾電影公司的鄒文懷,是一個很有遠見的電影企業家,他非常欣賞具有全球化素質和價值的李小龍。1971年6月,李小龍與嘉禾正式簽約。

很快,事實證明向來有一雙慧眼的邵逸夫這次對李小龍是走了眼。

頂點

從「唐山大兄」到「精武英雄」

從「香港龍」到「過江龍」

1971年的夏天,李小龍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了嘉禾的兩部影片,第一部是在泰國拍攝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只有10萬美元,劇本也是邊拍邊寫,而上映後卻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320萬港元!片中,李小龍成功塑造了兼具一身硬功夫和個人英雄主義精神的華人青年鄭潮安一角。1973年5月,在美國最賣座的影片中,《唐山大兄》名列首位,這在以前的美國電影市場是無法想像的。此後,李小龍主演的影片不僅叫好叫座,同時也把嘉禾的名字推向國際市場,他的影片行銷到140多個國家及地區。

隨後,李小龍拍攝了預算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精武門》,引起更大的轟動,該片創下了新的香港最高票房紀錄——440萬港元。幼時在香港淪陷區長大的李小龍,用真摯的情感為全片增添了濃烈的民族色彩與壯烈的悲情元素,對中國人在殖民主義者欺壓下堅持不屈的尊嚴大加歌頌。片中,李小龍飾演的陳真為報師仇前去日本人的道場踢館,重創所有空手道高手,尤其是他著名的連環八腳(在一個鏡頭中連發八腳,踢倒八人),令人瞠目結舌。《精武門》令人永難忘懷的是李小龍朗聲說的那句「告訴你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這句台詞令每一個炎黃兒女心潮彭湃。

此後,李小龍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遊戲》。其中,《猛龍過江》是李小龍惟一一部在自己全權控制下拍完的作品,也是香港電影有史以來第一部在歐洲取景拍攝的影片,該片再度刷新了李小龍自己連續創造的香港電影票房紀錄,達到530萬港元。

沒有拍竣的《死亡遊戲》是李小龍生前的一大遺憾,但在片中他借在一座七層高塔上安排不同門派的功夫高手坐鎮,自己來「打通關」的表現手法,闡述了「人生下來就是一個等死的過程」這一禪理,意境深長。而片中網羅伊諾山度、池漢載等各國功夫高手以及NBA籃球巨星「天鉤」賈巴爾的超豪華陣容,更是前無古人。

在這些影片中,李小龍給觀眾們展現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力:快如閃電的身手、簡潔乾脆的招數、凌厲無比的腿法、堅如鋼鐵的肌肉以及永遠對敵人輕蔑不屑的眼神,無不令中外觀眾痴迷瘋狂。據說,在銀幕上李小龍從出拳到收拳往往只需要6格畫面,相當於四分之一秒!他可以單手倒立數分鐘以及用一隻手的食指支撐做俯卧撐。而每當他出手前,總是會先發出「啊打——啊打——」地怪叫,充分提高了打鬥的戲劇性,也成為李小龍獨一無二的標籤。

1973年1月,李小龍的協和公司與美國華納公司聯合拍攝的《龍爭虎鬥》封鏡。這部總投資85萬美元,製作規模僅為當時好萊塢C級片的電影居然在全球創下了2.3億美元累計票房的驚人收入!這部影片里,李小龍與香港老牌影星石堅在四周全是玻璃的魔幻迷宮中的最後一戰尤為精彩,有西方媒體用「飛騰起來的中國龍」來形容最後時刻飛身側踢的李小龍,而這一畫面也為李小龍個人生涯抵達巔峰而定格。

終點

從「遊戲」到死亡

從謎團到永遠

正當已經成為國際巨星的李小龍雄心勃勃地準備拍完《死亡遊戲》時,他人生中真正的「死亡遊戲」卻不幸光臨,這位完美主義者來不及繼續他的人生奮鬥,來不及接近他理想的完美境界,猝然離世。

1973年7月20日晚,昏迷不醒的李小龍被鄒文懷及其妻子琳達送入香港伊麗莎白醫院搶救,晚11時30分,醫院方面宣布李小龍不治而亡。第二天,關於李小龍猝然辭世的消息佔據了香港所有報紙的頭版頭條,當香港市民看到「巨星隕落」、「猛龍歸天」等標題後——震撼,但並不傷感。因為,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

正如作家金庸在《明報》社論中寫的那樣:「小龍突然暴斃的消息傳出時,任何人都會難以相信。如果在昨天,要人們推舉一個全中國最不容易死亡的人,預料李小龍極可能得到最多的選票。偏偏這個最不容易死亡的人,卻突然在睡眠中一瞑不視。」李小龍的死訊對幾乎所有人來說都是難以置信的。他是那麼的強大健碩,他有著那麼旺盛的生命活力,他是無敵的,即使對手是死神……

然而,越來越多的信息證實,李小龍確實已死,而且,是死於女星丁佩家中。一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腦瘤?癲癇?練功過度?中毒?謀害?……李小龍之死成了未解之謎。

李小龍死後第五天,他的家屬和好友在香港九龍殯儀館對他的遺體告別,兩萬香港市民自發來到這裡,他們瞻仰這位香港之子的遺容,他們憑弔這位功夫之王的成就。靈堂中央擺著李小龍戴著墨鏡神采奕奕的遺照,這是他生前最喜歡的一張照片。祭壇上方掛著巨大的藍色挽幛,書寫著「藝海沉星哲人逝去」。棺材裡的李小龍靜靜地躺著,身上穿著他在《精武門》里穿過的唐裝。

三天之後,在西雅圖市殯儀館舉行了李小龍的葬禮,他最終安葬於西雅圖的湖景墓地。李小龍的妻子琳達在丈夫的墓前做了最後的悼詞:「他活著的時候,每天都有所創造,他33歲的一生是充實的。」在李小龍的墓碑上,鐫刻著這樣的文字:「布魯斯·李(李小龍的英文名)1940.11.27-1973.7.20李振藩 截拳道創始人」。

尾聲

只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生活了33個年頭的李小龍,無疑是英年早逝,但,他的人生又是如此豐富、充實、精彩、瑰麗。他只主演了4部半功夫片,卻帶來了世界範圍內的轟動與熱潮;他是首位全球知名的華人影星,直至今天,他仍舊是中國影星中最負盛名的人物;他創造了更具有個性與個人英雄主義的華人英雄形象,被無數中國人奉為偶像;他締造了嶄新的武學觀念與內容,一生在與傳統死板的武術及派別主義對決;他不僅傳授給大家物理性的打鬥,更注意傳授武術的哲學,為了把中國的優秀文化呈現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為了追求真實,表現自由,他傾入了無數熱情。

李小龍去世之後,數十部李小龍「偽作」紛紛出籠,不僅亞洲,甚至加拿大、巴西等國也紛紛來湊熱鬧,世界影壇像如此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地對一位影星抄襲,前所未有。此外,李小龍的模仿者也人數眾多,當今動作巨星李連杰、甄子丹都曾經重拍過《精武門》,而成龍、周星馳等影星在一些影片中也有向李小龍致敬的橋段。

比起這些成就與影響,以武入哲,是李小龍最為獨特與強大的個人魅力來源,也正因為此,他也達到了一個普通功夫明星所難以企及的人生高度。在逝世前,他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等六本著作手稿。還記得嗎?在影片《猛龍過江》一開頭,曾有這樣一段李小龍與師父論武的橋段:

「什麼是武術的最高境界?」

「是把技巧隱於無形。其實又何止武術一道,凡事莫不是如此。」

這是李小龍在向全世界宣揚自己關於武術的哲學思想:「以無招勝有招」。

對於死亡,李小龍說過:「隨著時間的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樣會死去,會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而我們還活著。我們不得不去領悟自我,發現自我,表達自我。」由此可見,他其實一直沒有把自己當作英雄,他用盡一生所奮鬥和追求的,只是證明自己的存在,只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只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爭取無限的可能性。

2005年11月27日,高2米, 按照《龍爭虎鬥》中的造型而製成的李小龍銅像在香港星光大道揭幕,用以紀念李小龍65歲冥壽。

李小龍永遠離開了我們,然而,他又永遠還在。

李小龍只主演了4部半功夫片,卻帶來了世界範圍內的轟動與熱潮。李小龍是首位全球知名的華人影星,他創造了更具有個性的華人英雄形象,為了把中國的優秀文化呈現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為了追求真實,表現自由,他傾入了無數熱情。儘管只活了33個年頭,但他的人生是如此豐富、充實、精彩、瑰麗。

□李小龍大事年表

●1940年11月27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三藩)市,被父親取名為李振藩,祖籍廣東順德江尾(順德均安的稱)。

●1941年2月:3個月大的李小龍被其父親李海泉抱上銀幕,在粵語電影《金門女》中扮演一名嬰兒。同年,隨父母回到香港。

●1950年:李小龍主演由袁步雲漫畫改編的影片《細路祥》,並由袁步云為他取藝名為李小龍。

●1954年:正式拜香港一代詠春拳宗師葉問為師,開始練習詠春拳。

●1958年11月:乘船赴美,開始了留學生涯。

●1961年3月:入讀西雅圖市華盛頓大學哲學系。

●1962年4月:在西雅圖成立「振藩國術館」,教授功夫。

●1964年7月:參加在加州長堤舉辦的「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以中國功夫引起全場轟動。

●1964年8月:與琳達·艾米莉在西雅圖羅爾教堂結婚,次年,第一個孩子李國豪出生。

●1966年6月:在美國好萊塢電視劇集《青蜂俠》中扮演二號男主角——日裔武術高手加藤,引起西方觀眾注意。

●1967年7月:把他的武術與武學思想正式命名為「截拳道」。

●1971年7月:由美返港,為嘉禾電影公司主演首部功夫片《唐山大兄》公映。

●1972年3月:主演的第二部功夫片《精武門》上映,同年,該片獲金馬獎劇情片獎,李小龍獲最佳技藝獎。

●1972年5月:赴羅馬拍攝了自編、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

●1972年9月:李小龍自稱「集合了世界上最優秀的武術家運動員」的功夫片《死亡遊戲》開拍,開機兩個月後停拍。

●1972年:被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

●1973年1月:主演的功夫片《龍爭虎鬥》封鏡,這是第一部由華人主演的好萊塢電影。

●1973年7月20日:由於藥物引起過敏症導致腦水腫,在香港猝然逝世,年僅33歲。

□鏈接·同代擷英錄

王羽

王羽(1944-)原名王正權,1944年3月28日生於上海,祖籍江蘇無錫。著名功夫明星、導演、編劇、製片人。王羽早年就讀上海體育學院時,曾獲游泳比賽冠軍。17歲時由滬赴港,進入珠海學院土木工程系就讀。他對游泳、騎馬與賽車等劇烈運動頗為專精,尤其是一位空手道高手,這都為他日後成為功夫明星奠定深厚基礎。

1964年,王羽以優越條件當選香港邵氏公司武俠片《虎俠殲仇》男主角,而在一年後的《江湖奇俠》中,身手矯健且不用替身的王羽引起了影迷的強烈關注。1967年在著名武俠片導演張徹執導的武俠經典《獨臂刀》一片中,王羽一炮而紅,該片票房突破百萬港元大關,創下當時香港電影票房的新紀錄。從影三十年,共拍了五十九部武打片,王羽堪稱1960年代香港首席武俠小生。

鄒文懷

鄒文懷(1929-),祖籍廣東大埔,1929年1月1日生於香港。著名電影企業家,嘉禾電影公司創始人。1949年結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返回香港,在英文《虎報》任職體育記者,1951年轉往美國新聞處主持電台節目。1959年,加入邵逸夫集團,擔任邵氏的宣傳主任。1970年,任邵氏兄弟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不久便離職出走,組建嘉禾電影公司。

嘉禾改變了香港電影公司傳統的做法,一開始就依靠獨立製片人發行影片。1971年10月,鄒文懷簽下了回港發展的李小龍,隨後,推出了由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遊戲》五部影片,不僅轟動了香港影壇,更震驚了整個亞洲乃至世界影壇,李小龍國際功夫巨星的地位也由此奠定。李小龍去世之後,鄒文懷又發掘了另一位功夫巨星成龍。2007年11月,馳騁香港影壇五十餘載的鄒文懷宣布退休。2008年4月,他榮獲第27屆香港金像獎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晶報記者 劉憶斯/文 張定平/圖


推薦閱讀:

[名人堂]: 收藏的李小龍高清大圖[54P]
[轉帖]李小龍的一生及資料!!!!!!!!!!!
你就覺得為什麼李小龍能在世界範圍有影響力?
從成就票房神話的《戰狼2》,看新時代中國人的集體心理需求
李小龍 的訓練計劃剖析 練就精鍊有力的身材!

TAG:李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