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馬:阿里商業帝國是怎樣煉成的?

黑馬:阿里商業帝國是怎樣煉成的?本周二,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集團計劃通過此次交易籌集10億美元資金,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股票交易代碼尚未確定,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終於走到了上市。本文將會為大家深度解析一下阿里的資本架構,同時也會從進化歷史、阿里的上市歷史、併購歷史、招股書與商業模式多個角度,為大家重新掃描阿里巴巴這個電商帝國。凌晨5點,阿里正式向SEC提交IPO招股書,計劃融資10億美元,股票定價及代碼、交易所、公司估值等都尚未確定。招股書公布了阿里的業務構架、營收及利潤、現金流、資產負債表等關鍵信息,股權結構為軟銀34.4%、雅虎22.6%、馬雲8.9%、蔡崇信3.6%。不少讀者提出了幾個問題,一個是阿里巴巴能夠被馬雲團隊牢牢掌控嗎?另一個是阿里巴巴為什麼只募集10億美元?

馬雲一手扶持阿里帝國逐漸壯大阿里巴巴如何牢牢控制公司此前,我們就曾分析過,光是持股有優勢沒有用,而是要控制公司的實際部門董事會。董事會依靠股東們依照持股比例提名選舉而成。因此,誰能爭取更多的董事會董事席位,誰就控制了公司。根據這次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將堅持「合伙人制度」。此前,這個合伙人制度導致了阿里巴巴和香港港交所分道揚鑣。因此,外界猜測阿里巴巴會採用AB股結構去美國上市。和一般意義上的AB股結構有所不同,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並非將高投票權的股份集中在幾個創始人手中,而是由一個每年不斷吸收新的合伙人成員的團隊來管理。這種治理結構,一方面可以保證團隊的創新能力,同時也確保了管理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不會由於個別創始人的退休或者身份變動而影響到公司的運營。而其中高明的設計不僅僅確保了馬雲團隊公司的控制,更是一種新的創新。可以說阿里巴巴通過合伙人制度完成了對美國AB股結構的改良版,升級版,體現了某種中庸的東方智慧。招股書顯示:以機構持股來看,日本軟銀集團持股797,742,980股,持股比例為34.4%;雅虎持股523,565,416股,持股比例為22.6%。以個人持股來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有206,100,673股,持股比例為8.9%;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持股比例為3.6%;此外,阿里巴巴CEO陸兆禧、COO張勇等高管持股比例均未超過1%。目前,阿里巴巴董事會共有4名成員,分別為馬雲、蔡崇信、孫正義和Jacqueline D.RESES。IPO之後,董事會成員將增加至9名。但是,字面上的持股的劣勢,卻不會改變馬雲及其團隊牢牢控制公司的結果。因為,阿里巴巴做了以下設計:第一階段 完善和強大合伙人制度目前,阿里巴巴合伙人組織一共有28個成員,包括22名阿里巴巴集團的管理層和6名關聯公司及分支機構的管理層。除了馬雲和蔡崇信為永久合伙人外,其餘合伙人在離開阿里巴巴集團公司或關聯公司時,即從阿里巴巴合伙人退休。每年合伙人可以提名選舉新合伙人候選人,新合伙人需要滿足在阿里巴巴工作或關聯公司工作五年以上;對公司發展有積極的貢獻;高度認同公司文化,願意為公司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竭盡全力等條件。此外,為了確保合伙人與阿里巴巴股東利益一致,合伙人制度還要求,在作為合伙人期間,每個合伙人都必須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換言之,阿里巴巴將通過與公司利益高度一致的合伙人制度,牢牢控制董事會大多數董事會成員的提名權。從而主導公司未來的方向。第二階段 和外部股東簽訂牢固攻守協議軟銀同意在每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投票贊同阿里巴巴合伙人董事提名;在沒有和馬雲及蔡崇信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不投票反對任何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將超過公司發行普通股30%比例股票代表的投票權進行委託,支持馬雲與蔡崇信的投票。在每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馬雲和蔡崇信將用所持股票以及其他所持帶有投票權的股票,支持軟銀的董事候選人當選。在每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雅虎同意投票支持所有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董事以及軟銀提名董事當選。換言之,即便不計算AB股馬雲手裡至少掌控30%+8.9%+3.6%=42.5%的投票權,再加上可能回購的12%雅虎手中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這意味著在未來上市稀釋部分股權後,阿里巴巴仍然牢牢掌控在馬雲的手中。因為可以提名足夠的董事會董事。10億美元只是誘餌這是一種發行策略。首先,考慮到阿里巴巴每股的價格,10億美金意味著發行的股票數量非常有限。可以理解為是另一種饑渴營銷。這可能帶來股價的飛漲,這是一種炒高股價的手法。其次,這意味著市場會發生激烈的爭奪,並且阿里巴巴顯然有意提高購買自己股票人的門檻,讓股東人數減少。下面一起來掃描一下阿里巴巴這個電商帝國,將會從阿里的進化歷史、阿里的上市歷史、併購歷史、招股書與商業模式等角度進行全面解析。一、阿里巴巴進化歷史1、阿里巴巴前傳:海通翻譯社、中國黃頁創立阿里巴巴前,馬雲於1988-1995年在杭州電子工學院做英文教師,並在期間創辦過海博翻譯社(1994)。1995年馬雲從杭州電子工學院辭職,與合伙人籌集2萬元創辦海博網路公司,運營「中國黃頁」,「中國黃頁」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網站,主要定位為網頁設計,彼時互聯網熱潮剛剛開始在中國出現。「中國黃頁」隨後被當地電信局收購,馬雲和創業團隊因與新東家經營理念不合而離開,第一次創業就此告一段落。1997年底,馬雲和他的團隊受邀請協助國家外經貿部建立系列網站,其中包括網上廣交會、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系列網站,網站的主要模式是將企業的信息和商品搬到網上展示,使用互聯網新工具企業提供宣傳推廣服務,這些網站已初具B2B模式的雛形。馬雲團隊所創建的網站受到許多企業追捧,並實現「當年創建、當年盈利」,這樣的經歷讓整個團隊認識到中小企業信息服務中潛藏的巨大商機。1999年初,阿里巴巴在杭州正式成立,成立時的18名員工被稱為阿里「十八羅漢」。2、阿里創業初期:B2B模式逐漸成型阿里巴巴成立前,做外貿生意的中國中小企業可選途徑一般只有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沿襲中國黃頁和外經貿部經驗,阿里巴巴創建後定位「中國中小企業貿易服務商」,為中小企業提供「網站設計+推廣」服務,即打造「網路義烏」模式。「網路義烏」商業模式要求有足夠的供應商,供應商再吸引買家前來,交易信息由此逐漸豐富。1999年2月阿里巴巴網站上線,7月會員達3.8萬名;9月會員人數增長至8萬名,庫存買賣信息20萬條,日新增信息800條;截止1999年年底時,阿里巴巴的會員人數已超越10萬。經歷創建後的兩輪融資,資金充裕的阿里巴巴從2000年開始瘋狂的海外擴張,先後在香港成立公司總部、英國設立辦事處、美國矽谷設立研發中心,並建立分布在韓國、日本、台灣等地的合資公司,並高薪引進人才。最顯著的例子是,當時阿里巴巴矽谷20多人的團隊比杭州200多人的薪水開支還要高几倍。2000年9月,阿里巴巴舉辦中國互聯網史上著名的「西湖論劍」,馬雲與新浪王志東、搜狐張朝陽、網易丁磊等網路領域領軍人齊聚杭州,阿里巴巴知名度迅速提高到與三大門戶一樣的高度。高速擴張為阿里巴巴直接帶來的是高企的成本開支,公司經營成本驟然抬高,截止2000年底,阿里賬上剩餘資金只夠整體公司維持半年運營,而此時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網路經濟寒冬瞬間而至。2000年10月,為糾正初期高速海外擴張帶來問題,阿里巴巴內部舉行的「西湖會議」,提出3個B2C的戰略轉向——Back To China (回到中國),Back To Coast (回到沿海),Back To Center (回到中心)。簡單解釋,Back To China是要全面收縮戰線,撤站裁員;Back To Coast是將業務重心放在沿海六省;Back To Center指回到杭州本部。除了壓縮成本,「西湖會議」後分別推出「中國供應商」和「誠信通」等開流項目,向供應商提供額外的線上和線下服務,並收取會員費用,探索盈利模式。2002年,阿里巴巴又推出「關鍵詞」服務,同年首次實現盈利。此後阿里巴巴的「會員費+增值服務」模式的B2B道路開始清晰。3、從B2B到C2C:布局淘寶、支付寶2003年初,在阿里巴巴B2B核心業務盈利穩定後,馬云為尋找新增長點開始日本之行。據《馬雲十年》中所述,孫正義為前來「取經」的馬雲團隊講述雅虎日本的商業模式,以及雅虎日本為何會戰勝eBay日本。孫正義表示既然雅虎日本能憑藉本土化策略在日本C2C市場勝出,阿里巴巴同樣能在中國成功。日本之行堅定馬雲推出C2C業務的決心,而且在他看來,C2C的推出同樣是「通過進攻來防禦」的需要。2003年5月淘寶成功上線,7月份阿里巴巴宣布1億元人民幣投資淘寶,11月推出網上實時通信軟體貿易通(現在的阿里旺旺)。當時淘寶在C2C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為eBay易趣,2003年eBay易趣在C2C市場份額高達90%左右,並於中國主流門戶簽訂排他性的廣告協議。但這並未阻止淘寶的發展,憑藉「免費模式」的推出,以及對於用戶體驗的關注及提升,淘寶網迅速聚攏人氣。2005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再向淘寶網投資10億人民幣,淘寶網繼續免費3年。從市場份額來看(據易觀國際數字):2005年底淘寶C2C市場份額57.74%,eBay易趣31.46%,拍拍網3.76%;2008年底淘寶C2C市場份額86%,拍拍網7.2%,eBay易趣6.6%。隨著淘寶網的快速發展,在線購物支付中的信用與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阿里巴巴開始尋求打造自己的支付模式。2003年10月,支付寶上線。支付寶採用擔保交易的模式,買家先把錢打給支付寶,當收到購物用品並檢查無誤後,再通知支付寶付款給賣家。擔保交易徹底打消網購用戶的擔憂,讓購物變得簡單高效,支付寶推出後廣受歡迎。2004年12月,阿里巴巴成立支付寶公司,支付寶網站上線並獨立運行。據艾瑞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寶註冊用戶數突破5.5億,日交易筆數達到850萬筆。

4、2005年阿里巴巴關鍵詞:併購雅虎中國2005年8月,雅虎以10億美元加上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兌換阿里巴巴集團39%普通股(完全攤薄),並獲得35%投票權。雅虎中國的資產包括:雅虎門戶、搜索、IM產品,3721等。通過此次交易,阿里巴巴業務涵蓋電子商務、搜索、門戶和即時通訊,成為當時互聯網公司中業務覆蓋範圍最廣一家。馬雲解釋雅巴戰略合作原因時稱「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電子商務和搜索引擎。未來的電子商務離不開搜索引擎,今天獲得的整個權利使我們把雅虎作為一個強大的後方研發中心」。阿里巴巴的主要業務是B2B和C2C的電子商務,而雅虎中國的主要業務是門戶和搜索,搜索和門戶能夠為阿里巴巴的主業電子商務提供流量,雙方存在協同效應,這就是阿里巴巴「併購」初衷。但「協同效應」的美好願景很快遭遇失敗現實。由於戰略發展方向不明及文化衝突等原因,阿里巴巴接手之後,雅虎中國開始關閉大量業務,其中3721上網助手被改造成新的雅虎助手,雅虎中國專註搜索。此後阿里巴巴為「重振」雅虎中文搜索,進行了大規模的廣告推廣,但效果一般。2006年8月,馬雲首度承認「雅巴聯姻」的失敗。2009年1月,中國雅虎(2007年雅虎中國更名為中國雅虎)正式放棄發展3721和雅虎助手的業務,並表示中國雅虎核心業務將轉向生活服務的電子商務化,中國雅虎搜索業務被完全淡化。5、2006年-2009年:圍繞核心業務的多元化拓展口碑網。2006年10月阿里巴巴宣完成對口碑網的收購,藉此進軍分類信息領域。口碑網創立於2004年,主要提供生活黃頁、分類信息和多個垂直搜索,為本地化「吃、住、玩」生活社區網站。2008年6月,中國雅虎與口碑網整合成立雅虎口碑公司,阿里巴巴希望藉助中國雅虎的平台對口碑網實現全國性的擴張,將雅虎口碑打造成生活資訊平台。2009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在大淘寶的戰略下,口碑網注入淘寶網,口碑網的定位從生活資訊轉向電子商務的信息服務平台。短短3年內,口碑網的戰略方向一再變化。阿里媽媽。阿里媽媽2007年誕生,其商業模式可簡單概括為「中小網站站長將廣告位放到阿里媽媽上如同商品一樣銷售」,即廣告=商品。阿里媽媽的使命被表述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廣告」。2008年9月,淘寶兼并阿里媽媽,阿里巴巴集團希望借阿里媽媽覆蓋的流量為淘寶賣家提供站外推廣服務,而淘寶網巨大的成交量也能為阿里媽媽輸送流量價值,構建更大的電商生態。兼并發生時阿里媽媽已聚集40萬家網站30億流量,日覆蓋人群8000萬以上。2010年年初,阿里媽媽更名為淘寶聯盟。阿里軟體與阿里雲。2004年,阿里巴巴投資3億元成立阿里(中國)軟體研發中心,2007年1月阿里巴巴軟體公司在上海註冊成立,進軍企業商務軟體領域。阿里軟體定位用全新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模式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軟體服務,滿足其在電子商務和企業管理方面的需求。馬雲對此表述為「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阿里軟體的目標是要讓天下沒有難管的生意」。2009年8月,阿里巴巴集團將阿里軟體旗下的管理軟體業務作價2.08億元注入阿里B2B業務公司。阿里軟體餘下的資產,包括與管理軟體無關的核心技術,繼續為阿里巴巴集團所擁有。2009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阿里雲」,阿里雲由原阿里軟體、阿里巴巴集團研發院以及B2B與淘寶的底層技術團隊組成,目標是打造以數據為中心的先進雲計算服務平台。根據阿里巴巴官網資料顯示,阿里雲將致力於提供完整的互聯網計算服務,包括電子商務數據採集、海量電子商務數據快速處理,和定製化的電子商務數據服務,以助阿里巴巴集團及整個電子商務生態鏈成長,並在近期推出了阿里雲OS系統,以及整合阿里巴巴旗下電子商務服務的阿里雲手機。阿里金融。2007年6月,阿里巴巴與建行工行聯合推出中小企業貸款(主要面對網商)。在貸款項目執行過程中,阿里巴巴和銀行共同建立了信用評價體系與信用資料庫,一方面減少暴露風險,另一方面幫助企業降低貸款門檻,繼續著阿里巴巴做電子商務的基礎服務角色。2010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與復星集團、銀泰集團、萬向集團等聯合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並獲得國內首張電子商務領域的小額貸款公司營業執照。2001年6月重慶市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金2億人民幣,阿里巴巴占股70%,這是第二家阿里巴巴合作成立的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小額貸款公司主要在阿里巴巴B2B業務、淘寶網等平台上運營,貸款金額上限為50萬元,面對風險控制問題,阿里巴巴稱「阿里內部在客戶准入、客戶資信調查、風險追蹤等方面,採取全程互聯網監控,而外部由當地地方政府監管」。阿里巴巴小額信貸公司截止重慶公司成立共為4萬家微小企業發放貸款,金額累計達2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4%(全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平均為2.61%)。6、核心業務裂變:淘寶商城與一淘網隨著中國網路購物人群數量的快速發展,電商B2C模式逐漸興起,京東商城、新蛋、紅孩子等一批B2C電商快速崛起。據艾瑞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網路購物市場中B2C佔比為6.8%,預期2013年佔比至少上漲至30%。2008年4月,淘寶網推出淘寶商城宣告淘寶網正式進入B2C領域。2010年初淘寶商城發展加速,相繼推出淘寶電器城、淘寶名鞋館等垂直商城;2010年11月,淘寶商城啟用獨立域名tmal.com,並開始大範圍投放廣告。除了B2C業務外,阿里巴巴垂直商品搜索業務也在2010年逐漸成型。2010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一淘網。一淘網立足於淘寶網的商品基礎,打造面向中國電子商務全網的獨立購物搜索引擎。2011年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淘寶分拆成三個獨立公司:C2C淘寶網、B2C淘寶商城、搜索引擎一淘網。截止拆分前,淘寶商城擁有4億多買家,40000多家商戶,70000多個品牌;一淘網收錄商品總量6億以上,B2C商家數量上千家(包括淘寶網、淘寶商城、京東商城、噹噹網、卓越亞馬遜及凡客誠品等),相關購物信息2億條以上。2011年9月19日,淘寶商城宣布開放B2C平台戰略,同時與包括一號店、樂淘、新蛋、銀泰網等38家國內知名垂直B2C企業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至此淘寶商城的平台戰略更加清晰化。7、戰略新走向:從大淘寶到大阿里2008年9月,阿里巴巴啟動「大淘寶」戰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投入50億人民幣支持「大淘寶」計劃。馬雲解讀大淘寶戰略為「大淘寶就是要做電子商務的基礎服務商,讓用戶在大淘寶平台上的支付、營銷、物流以及其他技術問題都能夠做到順暢無阻」。「大淘寶」戰略公布後不久,阿里媽媽併入淘寶,阿里上線無名良品(打通B2B與淘寶平台),形成B2B2C電子商務生態鏈條。2010年6月,淘寶正式推出「淘寶大物流計劃」。2011年1月,阿里巴巴發布升級版物流戰略,與合作夥伴投資千億建設覆蓋全國物流體系,以推動社會化物流平台的建設,解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瓶頸。2011年6月,「大淘寶」戰略升級至「大阿里」戰略。阿里巴巴集團表示「大阿里將和所有電子商務的參與者充分分享阿里集團的所有資源——包括所服務的消費者群體、商戶、製造產業鏈,整合信息流、物流、支付、無線以及提供數據分享為中心的雲計算服務等,為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基礎服務。」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馬雲在2011年年初表示,淘寶今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必須SNS化。5月淘寶CEO陸兆禧進一步強調淘寶的SNS化是為了更加貼近用戶,並為用戶搭起一張網,強化用戶之間的關係。準確的說,淘寶SNS化並不是單獨新建一個SNS社區產品,而是通過關係來強化在站內對於購物經驗的分享。二、阿里巴巴併購編年史做為一家進擊的帝國,阿里為了其上市大業的路徑,近兩年來圍繞著阿里的高估值,阿里進行了一系列的布局與併購,下面來看看阿里的併購歷史與策略:2009年之前,阿里可追溯的投資案例並不多。除了雅虎中國的投資,僅有2005年12月的一拍網,2006年的口碑網,2007年的百世物流,2008年的PHPWind等幾樁案例。除了與阿里自身業務關聯度較高的百世物流,一拍網、口碑網、雅虎中國等注重運營與整合的公司,命運大致相同。一拍網將用戶導入淘寶後徹底關閉,口碑在幾次輾轉後無疾而終,雅虎中國的現狀更是不必再提。阿里用這一樁樁失敗的案例書寫了自己早期的投資併購故事。公司總是要成長的。2008年年中阿里資本成立,這是帶有典型財務投資色彩的公司化VC。通常,財務投資者更看重投資回報率而非產業鏈地位。阿里分散在B2B、淘寶等各個子公司的戰略投資部,則承擔起產業鏈布局的重任。這之後至2011年年末,阿里的投資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市場上公開的項目接近30個,美團網、搜狗、丁丁優惠券、華數淘寶、名鞋庫、萬網、星辰急便、易圖通等大手筆盡皆出自這個階段,而投資總額也超過6億美元。2012年下半年起至今,除了高德軟體和新浪微博,阿里先後投資丁丁網布局O2O,收購蝦米音樂成為集團第25個事業部,成立眾安在線介入互聯網金融,加上尚未公布的友盟、陌陌、UC優勢科技等一系列移動互聯網投資,阿里巴巴迎來第二波投資併購高峰期。

去年10月,李克強讚許馬云:你們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進入2014年,阿里再次掀起第二波併購:文化傳媒領域先是大手筆的於2014年3月11以每股0.5元入股文化中國傳並認購124.88億新股,共涉資62.44億元,占經擴大後之已發行股本60%。文化中國旗下擁有影視劇製作、電視運營及服務、報紙刊物經營、移動傳媒及遊戲等業務。從而讓阿里涵蓋了幾乎所有的文化傳媒領域內容。接著華數傳媒宣布終止之前1月底披露的面向不特定對象募集10億人民幣資金的非公開發行預案,並公告新的非公開發行預案。華數傳媒向特定對象杭州雲溪投資合夥企業發行286,671,000股股份,全部由雲溪投資以現金方式認購;而這個雲溪投資實際是由馬雲、史玉柱、謝世煌等發起設立。接著不到20天,阿里就宣布和雲鋒基金以12.2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A股普通股,其中阿里巴巴持股比例為16.5%,雲鋒基金持股比例為2%。O2O領域2月10日晚間,阿里巴巴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阿里集團擬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21美元的價格,對高德公司股票進行現金收購。交易完成後,高德將成為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並融合進阿里生態體系基礎上發展。同時2014年3月3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53.7億元港幣投資銀泰商業集團。三、阿里巴巴集團的上市之路阿里最終還是選擇在美國上市,下面來梳理一下阿里近一年來上市路線圖:最初阿里巴巴試探性的爆出合伙人制度自2005年雅虎斥資10億美元購入阿里巴巴集團40%的股份以來,以馬云為首的阿里巴巴創業團隊一直在為公司的絕對控制權而鬥爭。目前,阿里巴巴董事會共有四名席位,分別是傑奎琳-雷瑟斯(美國雅虎)、馬雲(阿里巴巴)、孫正義(日本軟銀)、蔡崇信(阿里巴巴)。從目前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來看,形勢對馬雲及管理層仍然不利,算上馬雲本人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團7.4%的股權,整個管理層的持股比例也只有10.4%。而根據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披露的數據,這兩家公司各持有阿里巴巴集團36.7%和24%的股權,兩家外資對應的投票權和董事席位顯然足以控制整個公司。為避免上市後控制權旁落的尷尬局面,阿里巴巴一直謀求解決方案。不久前,阿里巴巴希望效仿一種叫「雙軌制」的股權結構,即可以發行不同投票權的兩種股票,實質是允許企業管理層通過具有更高投票權的股票控制公司。不過,香港目前的上市規定不允許所謂的「雙軌制」投票結構。而阿里巴巴現在拋出來的合伙人制度,可以完全保證上市後馬雲等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權。馬雲始終認為港交所將會接受合伙人制度馬雲在杭州與香港傳媒交流團會面,表示阿里巴巴不會到不歡迎阿里巴巴上市的地方上市。不過他也坦言,自己對阿里巴巴以往和香港溝通不足感到很大歉意,過去太自以為是,以為上市的事情「不太複雜,不需要親自談判」,更自以為很了解香港。他表示,將會吸取教訓,由現在開始建立良好溝通基礎。他指出,將爭取日後做到三小時內就回答香港媒體問題,避免消息的誤傳。對於和香港方面的溝通,馬雲承認曾經堅持要讓合伙人擔任行政總裁,如果總裁不是合伙人,寧願不上市。不過對於要用何種方式,是否控制董事會候選行政總裁等則可以再討論。他表示,這樣能夠避免一換總裁就失去公司的宗旨,如雅虎及蘋果一般。馬雲指出,阿里巴巴選擇董事會成員及行政總裁都是根據非常嚴謹的標準,比選特首還要嚴謹,因為阿里巴巴的舉動會影響逾千萬員工。再者阿里已佔據全國零售額的5%,舉足輕重,業務複雜程度不是外人能夠想像,因此必須堅持合伙人制度。馬雲認為香港遲早一日會接受合伙人制度,只是時間的問題。對於美國上市,他直言集團內部大多數人都較為支持,因為香港投資者對淘寶等阿里巴巴業務認識不多,而美國的表現更為積極,「或許到美國上市是正確的」,阿里巴巴上市應該選擇更喜歡和歡迎阿里巴巴的地方。他不否認曾與美國接觸上市事宜,但本人並沒有去過,只是在技術和法律研究方面已和美國方面探討並取得進展。他表示如果成功在美國上市,就不會再到香港上市,如果要再上市,會選擇在中國內地。隨後香港交易所婉拒阿里巴巴:李小加認為公眾利益永遠第一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阿里巴巴集團與香港交易所圍繞上市計劃的談判破裂,該公司目前打算赴紐約上市。作為在香港上市的一項前提,阿里巴巴集團希望能允許公司創始人及高管保留對董事會人事組成的部分控制權。相反,香港交易所則希望維持其一貫原則,即所有股東應得到平等對待。阿里巴巴建議採取一項提名機制,包括創始人馬雲(Jack Ma)和其他高管在內的公司合伙人將有權提名大部分董事的人選,而後再將提名交給股東表決。香港交易所網站刊登了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一篇兩千字長的博客,提到了最近某天晚上他做的一個關於是否改變香港市場體制現狀討論的夢。就在李小加發布上述網誌的同一天,《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阿里巴巴已經終止了和香港交易所的談判,轉為計劃在紐約上市。隨後阿里巴巴CEO陸兆禧決定不選擇在香港上市2013年10月10日下午消息,在今日的一次媒體交流中,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對外界「赴港上市」傳聞做出評論,稱「決定不選擇在香港上市」,同時表示「今天的香港市場,對新興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還需要時間研究和消化」。這是阿里巴巴高層首次就在香港謀求上市的問題做出的公開明確表態。同時,阿里巴巴集團新聞發言人表示:阿里一直歡迎討論「合伙人制度」這一機制創新。阿里巴巴沒有遞交過正式申請,沒有要求過AB雙重股權結構,沒有挑戰香港市場所奉行的「同股同權」標準。但在沒有認真的傾聽阿里巴巴的真實需求前提下,就對不存在的事實和傳言進行討論,並由此得出「結論」,我們對此表示遺憾。因此集團作出上述決定。9月份,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給員工發出郵件表示,「我們關心控制這家公司的人,必須是堅守和傳承阿里巴巴使命文化的合伙人。」同時也首次談及上市問題表態「我們在乎我們上市的地方,必須支持這種開放,創新,承擔責任和推崇長期發展的文化」。隨後,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和副董事長身份的蔡崇信,以公開信的形式透露,「作為一家主要業務都在中國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們上市的優先選擇。」其並稱阿里巴巴從未提議過採用雙重股權結構(Dual Class)的方案,且合伙人方案「確保了每個股東的權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選舉獨立董事的權利、重大交易和關聯方交易的投票權等」,並未威脅到香港監管機構倡導的「一股一票」原則。而昨日,雲峰基金創辦人之一虞鋒更表達了個人意見,稱據其理解,阿里巴巴或馬雲,都沒有要求讓小股東(即馬雲)控制公司,不是要違反同股同權原則,也尊重一人一票的原則,「批判了半天的東西,不是人家要求的東西,是挺奇怪的事。」在過去一段時間,阿里巴巴集團發言人一直強調,阿里巴巴集團目前尚未就上市事宜選定承銷商,亦未選定上市地點,也沒有確定的時間表。而陸兆禧今日的表態,也意味著,阿里巴巴的IPO之旅對香港市場關閉了大門。與此同時納斯達克CEO向阿里示好:2013年10月24日,道瓊斯新聞社說,納斯達克首席執行官鮑勃·格雷菲爾德(Bob Greifeld)就阿里巴巴IPO一事表態,稱:「我們尊敬阿里巴巴,如果他們能夠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很顯然是我們的榮幸。」作為全球最矚目的IPO事件之一,自阿里巴巴集團謀求上市的消息非正式出現以來,全球資本市場均對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事件演繹的版本之中,港交所、紐交所、納斯達克,甚至英國倫敦都被曾被作為其可能選擇的上市地點。業內人士稱,阿里巴巴集團的IPO,將是繼去年「臉譜」網站上市後全球最大規模的科技公司IPO。投行界人士表示,納斯達克CEO的公開表態,意味著美國兩大交易所對阿里巴巴上市的爭奪已經進入關鍵階段。鮑勃·格雷菲爾德對媒體表示:「如果他們選擇美國上市,我們的任務就是讓他們知道選擇納斯達克的優點。」但他拒絕透露是否已經與阿里巴巴高級管理層進行過會晤。最終3月16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今日宣布啟動在美上市事宜,如果未來條件允許將積極回歸國內資本市場。5月7號,阿里巴巴正式遞交招股書。四、阿里招股書摘要解析股權結構軟銀持有阿里巴巴集團797,742,980股,佔比達34.4%;雅虎持有523,565,416股,佔比達22.6%;馬雲持有206,100,673股,佔比8.9%,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佔比3.6%。此外,CEO陸兆禧、COO張勇等高管持股比例均未超過1%。

阿里股權結構圖業務根據產業消息,按照2013年總體商品交易量計算,我們是全球最大的在線和移動商務公司。我們把自己的生態圈像平台一樣經營,並提供給第三方;我們並不參與直銷,與商家展開競爭或是擁有庫存。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Research對2013年的數據統計,按照總商品量計算,我們運營著中國最大的在線購物目的地淘寶網,以及中國最大的第三方品牌和零售商平台天貓商城;按照月活躍用戶計算,我們還運營著中國最流行的團購市場聚划算。上述三大市場組成了我們的中國零售市場。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12個月中,上述市場從2.31億活躍買家和800萬活躍買家產生了人民幣1.542萬億元(約合2480億美元)的交易總額。我們客戶中的很大一部分已開始通過我們的移動平台進行交易,我們正在捕捉這一機遇。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三個月中,移動交易總額佔據了我們總交易額的19.7%,高於上年同期的7.4%。我們的生態圈擁有強大的自我強化網路效應,它有益於為我們生態圈的成長和成功進行投資的我們的市場參與者。通過這一生態圈,我們改造了在中國進行貿易的方式,並建立了聲譽,為我們生態圈的參與者打造出一個可信的夥伴。我們已為專利技術和基礎設施投入了巨額資金,以支持不斷成長的生態圈。我們的技術和基礎設施,讓我們能夠駕馭通過我們的市場獲得的海量數據,從而進一步開發和優化提供到平台上的產品和服務。通過我們的關聯公司支付寶,我們向賣家和買家提供了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服務,向我們的用戶提供了安全、便捷和信任。通過由我們持有48%股權的附屬公司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的中央物流信息系統,我們輔佐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完成發貨工作。通過我們投資的UC瀏覽器,我們能夠藉助它作為移動網路瀏覽器開發者和運營者的經驗,加強我們在電子商務之外的移動產品,如綜合移動搜索等。我們的營收主要來自於商家進行網路營銷(通過我們專有的在線營銷平台阿里媽媽),以及交易傭金和在線服務的費用。我們還通過會員費、增值服務和雲計算服務獲取營收。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9個月時間裡,我們的營收為人民幣405億元(約合65億美元);凈利潤為人民幣177億元(約合29億美元)。我們的財年以3月31日為終止日。財務信息阿里巴巴集團2012財年(截至到2012年3月31日,以下2012年均指2012財年)總營收為人民幣200.25億元,2013財年(截至到2013年3月31日,以下2013年均指2013財年)總營收為人民幣345.17億元(約合55.53億美元)。2013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的營收為404.73億元。其中,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來自於中國商務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156.37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291.67億元(約合46.92億美元);2012年來自於國際商務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37.65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41.60億元(約合6.69億美元);2012年來自於雲計算和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營收為人民幣5.15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6.50億元(約合1.05億美元);2012年來自於其他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1.08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5.40億元(約合8700萬美元)。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營收成本為人民幣65.54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97.19億元(約合15.63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產品開發支出為人民幣28.97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37.53億元(約合6.04億美元);2012年銷售和營銷支出為人民幣30.58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36.13億元(約合5.81億美元);2012年總務和行政支出為人民幣22.11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28.89億元(約合4.65億美元);2012年無形資產攤銷支出為人民幣1.55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1.75億元(約合2800萬美元);2012年按照雅虎和阿里巴巴集團簽訂的技術及知識產權許可協議(TIPLA)修正案的支出為零,2013年為人民幣34.87億元(約合5.61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運營利潤為人民幣50.15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107.51億元(約合17.30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凈利潤為人民幣46.65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86.49億元(約合13.92億美元)。2012年歸屬於非控股權益的凈利潤為人民幣-4.37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1.17億元(約合-1900萬美元);2012年歸屬於阿里巴巴集團的凈利潤為人民幣42.28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85.32億元(約合13.73億美元);2012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42.28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84.04億元(約合13.52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每股基本和攤薄收益分別為人民幣1.71元和人民幣1.67元,2013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每股基本和攤薄收益分別為人民幣3.66元(約合0.59美元)和人民幣3.57元(約合0.57美元)。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調整後EBITDA(即未計入利息、稅費、折舊和攤銷前的凈利潤)為人民幣72.74億元,2013年為人民幣166.07億元(約合26.72億美元)。市場機遇市場機遇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動:阿里的業務得益於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快速提升。根據歐睿國際的統計數據,中國2013年實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據了國內生產總值的36.5%,遠低於美國等其它國家,後者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據了國內生產總值的66.8%。消費水平的進一步增長,將會推動在線和移動電商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中國在線購物群體仍相對較少。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網民,達到6.18億人。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還顯示,2013年中國在線消費者為3.02億人。受互聯網用戶數量持續增長,以及在線消費者所佔網民總數比例的提升,在線消費者的數量將繼續增長。消費者擴大在線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種類,將會進一步加強在線和移動電商活動。移動設備使用的增加,將讓互聯網更加便捷,推動更高的在線購物者參與和更多的新應用。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國家,擁有5億用戶。受移動設備採用的不斷增長,移動使用預計會繼續增長。由於缺少全國性的實體店零售商、欠發達的實體店零售基礎設施、有限的產品選擇和不一致的產品質量,中國的線下零售市場面臨著重大挑戰。中國零售基礎設施的上述挑戰,在一線和二線城市外尤為明顯,這也讓消費者躍過線下零售市場,青睞在線和移動電商。中國由全國性和地區性組成的快遞服務正在廣泛、快速的改進物流基礎設施。中國分散式的物流基礎設施和全國性快遞網路的高速發展,已經部分的推動了電子商務的增長,將繼續支持消費者和商家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的特殊需求。iResearch的報告指出,整體而言,隨著更多的消費者進行在線購物,以及每消費者在線購物平均支出的增加,2013年佔據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的在線購物,從2013年至2016年將保持27.2%的年複合增長率。附:馬雲郵件全文新的機會 新的挑戰 新的征程各位阿里人,幾分鐘後我們將會正式向美國證劵監管委員會首次遞交上市註冊登記書。這將意味著阿里巴巴即將進入新的挑戰時代。15年前,阿里巴巴18個創始人立志創建一家中國人創立的屬於全世界的互聯網公司,希望能成為全球十大網路公司之一,成為一家能生存102年的企業。15年過去了,我們幸運的生存了下來。我們活的比我們當年想像的好得多。我們明白這不是因為我們多麼的努力,或者是多麼的聰明能幹讓我們走到了今天,而是因為我們幸運的生活在這個時代。感謝互聯網,感謝生氣勃勃的年輕人,感謝在一路相伴的創業者和追夢人,感謝這個國家改革和開放的進程……我們深知,我們生存下來不是因為戰略多麼的宏遠,執行力多麼的完美,而是我們十五年來堅持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使命,堅持了我們「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堅持了相信未來,相信相信,堅持了平凡人一起做非凡事。相信公司的註冊登記書(內含招股書)第一版公布之後,我們將會面臨各類評論。15年來,在大量的支持,贊語和掌聲背後,我們從來不缺指責,批評,漫罵和質疑。回應這一切最好的辦法是用我們感恩和敬畏的心態,一如既往的追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專註工作,讓小企業成功,讓時間讓結果去說明一切。上市從來就不是我們的目標,它是我們實現自己使命的一個重要策略和手段,是前行的加油站。但阿里人要清醒的認識到資本市場巨大利益誘惑背後有著無比巨大的無情和壓力。只有很少數的傑出企業能夠在資本市場持久馳騁。阿里巴巴這次在國際資本市場必將會因為規模,期待值,國界意識,文化衝突,區域政經……遭遇空前絕後的挑戰和壓力。只有堅持我們的堅持,相信我們的相信,我們才有可能在壓力和誘惑中度過未來艱辛的87年。能夠面臨這樣全球性挑戰的企業並不多,我們榮幸成為其中一個。上市後我們仍將堅持「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原則。我們相信做任何艱難的決定,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將來,堅持原則才是對各方利益最大的尊重和保護。上市某種意義上是讓我們更有力量去幫助客戶、支持員工、守護股東利益。最後,提醒大家注意嚴格遵守證券監管法規及集團的保密規定,不要對招股書做任何公開評論,所有採訪須知會集團公關部,通過集團公關部進行協調。至於每個員工的股票事宜,集團HR將會發出處理方案。這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我們也必須堅持「認真生活快樂工作」的原則,請大家處理好自己的財富,在照顧好自己,家人的同時,力所能及的做些回報社會的工作和捐助。謝謝大家了。「興於詩 立於禮 成於樂」,阿里人,過去15年我們過的很艱難,但很精彩。未來的每一天註定不會平凡,不會簡單。今天不努力,我們可能看不到後天的太陽。沒有一家企業會持久順利,我們在堅持我們堅持的同時,必須為客戶而變,為世界而變,為未來而變。紐約時報:對美國人而言 阿里巴巴的突破或許看起來落後得可笑《紐約時報》中文網5月9日報道:準備上市之時,美國的技術初創公司經常會向投資者出售一個熟悉的夢想——要「打破」某個現有行業,無論是廣告業、軟體業、商業還是其他行業。這些初創公司通常會標榜自己的業務是科技上的巨大飛躍,能極大地降低成本、改善為顧客提供的服務,讓競爭對手無法接招。因此,買他們的股票吧。阿里巴巴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卻打破了這個常理。這家中國電商巨頭沒有許諾打破某個現有市場,而是想做些直接得多、潛在利潤卻高得多的事情,也就是牢牢守住自己在這個正在擴張的新市場中的核心地位,而形成這個市場的強大經濟和文化力量則遠超出阿里巴巴的控制。這個新的市場就是中國本身,尤其是中國不斷膨脹的中產階級及其越來越重消費輕儲蓄的傾向。阿里巴巴不打算打破現狀,把賭注押給了現有趨勢幾乎保持不變的預測,也就是中國將繼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者金礦,而阿里巴巴富有魅力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馬雲則將繼續穩坐在消費主義革命的頂端。阿里巴巴的長遠目標突顯了中國互聯網公司與美國互聯網公司的不同。人們或許會說亞馬遜(Amazon)首席執行官傑弗里·P·貝佐斯(Jeffrey P. Bezos)是個有野心的人,但他實際上只是在賭這樣一種局面:美國人將來會把花在實體店中的部分資金轉入他的在線商店。他不會去賭美國人花在每樣東西上的錢會比現在增加一倍。

而這正是馬雲的賭注。隨著投資者對阿里巴巴的股票發行進行評估,他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是哪種方式更好,是亞馬遜這種打破市場的方式,還是阿里巴巴這種與時俱進的方式。數據似乎站在阿里巴巴這邊。這家公司在其上市申請文件中寫道,「我們的業務受益於中國消費者不斷膨脹的購買力。」阿里巴巴向投資者兜售的重點是,中國消費者的購物方式將會變得更像美國消費者。現在,和西方消費者相比,大部分中國人花的錢還不是那麼多。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只有約三分之一是來自消費支出,這一比例遠低於其他國家。相比之下,消費支出在美國經濟當中佔到了約三分之二的比例。馬雲看好的就是這些有利於他的習慣改變。阿里巴巴賭的是中國人繼續增加消費支出,由此將有一大筆新的資金流入中國經濟。所有經濟指標都暗示這是一個很好的賭注。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的一份近期報告顯示,中國中產階級在下一個十年會繼續高速增長。這份報告稱,「中產階級增加意味著將出現更老練、更有經驗的購物者,他們有能力也願意多花點錢購買優質商品、隨意購物而不僅限於基本需求,這部分人將很快成為消費的主力軍。」麥肯錫研究人員寫道,2000年,中國城市家庭中只有4%達到了中產階級的收入水平。這份研究預測,到2022年,將有超過75%的城市家庭收入達到中產階級水平,屆時這個群體的收入將會是現在的兩倍。這一巨大的新市場在全國各地都在增長,很多新富起來的人都喜歡網上購物。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研究全球零售業趨勢的凱蘭·威利斯(Kelland Willis)說,「你確實能看到,中國消費者的行為正在發生各個方面的變化。」威利斯說,雖然不斷膨脹的中產階級已經使有購買力的人群規模越來越大,但很多新富起來的中國人起初曾對互聯網帶來的購物新方式懷有戒心。阿里巴巴的天才就在於它意識到並不斷適應社會購物觀念的演變。阿里巴巴善於找到人們可能會對花錢心存疑慮的原因,然後尋找新的解決辦法。她說,「他們在做的是力求準確理解中國消費者想要什麼,然後嘗試用技術方案解決這些問題。」這個計划到目前為止一直成果顯著。就像IPO文件指出的那樣,阿里巴巴已經主導了很大一部分中國電商市場。中國的3.02億網購者當中,有2.31億人在阿里巴巴旗下的網站買過東西。中國移動商務總額當中有超過76%的比例經由阿里巴巴完成。此外,與美國相比,中國的實體零售業在經濟中很不發達。這意味著,與美國的電子商務公司不同,阿里巴巴並不是在與實體商店甚或另一家在線零售商競爭。相反,它是在引領一個更大的潮流。隨著資金增多,阿里巴巴正在努力將各種購物方式變得更安全,更廣泛地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在2004年引入的在線支付系統,支付寶。在美國,像PayPal這樣的在線支付公司是為了取代個人支票或轉賬等成本更高、速度更慢的陳舊支付方式。但在中國,在線支付並不能算是過去交易方式的替代品。對於很多剛剛成為喜好消費的中產階級的人來說,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支付一大筆錢的行為都有風險。欺詐無處不在,而保護消費者的觀念又不是消費主義的固有成分。所以,與PayPal不同,阿里巴巴並不只是需要提供一種更快或更有效的支付方式。它首先需要找到一種能減輕人們憂慮的支付方式,讓人覺得付錢購買商品不是個壞點子。阿里巴巴的創新是一種第三方支付方式。當買家從使用支付寶的賣家手中購買一件商品時,阿里巴巴會把買家的資金扣在一個賬戶里。只有在買家通知支付寶已經收貨之後,公司才會把錢打給賣家。這聽起來似乎是個簡單乃至顯而易見的想法,基本算不上技術突破。但這正是問題的關鍵。中國市場不需要一種非常精密的方式來支付購買商品的資金,只需要一種不存在欺詐的支付方式。支付寶滿足了這個小小的要求,給消費者市場增加了一種急需的消費者保護意識。如今,它已經變得非常強大。阿里巴巴表示,支付寶網站現在控制著中國大約一半的電商市場。阿里巴巴的其他許多創新也遵循著相似的模式。對於美國人而言,與亞馬遜、谷歌(Google)、Facebook和蘋果(Apple)兜售的科技魔力相比,阿里巴巴的突破或許看起來落後得可笑。這裡沒有無人機、機械化倉庫、自動駕駛汽車或者智能助理。然而,美國人的這些突破性努力雖然令人讚賞,風險卻比阿里巴巴跟隨文化浪潮的簡單計劃大得多。沒人知道自動駕駛汽車能否成功,也沒人知道我們能不能接受無人機給我們運送牙膏。那麼,通過一系列讓購物變得簡單安全的工具來服務一個巨大的新消費市場的想法呢?這沒有任何顛覆性可言。這個想法顯而易見。而顯而易見的事物往往會成功。
推薦閱讀:

溫州小伙從17歲2千元起家 開創20億的商業帝國

TAG:商業 | 帝國 | i黑馬 | 商業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