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選取該院92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50例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補腎健骨湯治療,對照組42例給予西醫常規治療,治療後隨訪觀察兩組療效改善情況。結果隨訪結果顯示,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0%,對照組為81.0%,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效果確切,安全性好,且作用更持久,同時還可減緩該病的複發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關鍵詞】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中西醫結合治療; 臨床療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OA)是一種膝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女性多發於男性,臨床主要病變是關節韌帶附著處增生以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軟骨變性、破壞,骨質增生及滑膜炎性改變。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大多數學者認為OA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其病變特徵是軟骨退變、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病變、關節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攣縮、韌帶鬆弛或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1]。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OA已成為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來,我院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臨床資料選取樣本為2007-01~2009-01我院住院和門診臨床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共92例,患者臨床表現有:膝關節疼痛,其疼痛程度輕重不一,一般起病緩慢,逐漸加重;上下樓梯或久坐起立時疼痛加重;局部多無紅腫灼熱;X線片示軟骨下硬化或骨質增生;屈伸膝關節可有摩擦感。按隨機數字法將全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選取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齡33~77歲,平均56.6歲;病程1個月至31年,平均9.3年;單膝關節疼痛22人,雙膝關節疼痛28人,X線片示骨質增生36人,軟骨下硬化40人。按膝關節分級標準評價為輕度16例,中度22例,重度12例。對照組選取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齡35~76歲,平均54.7歲;病程2個月至32年,平均9.0年;單膝關節疼痛22人,雙膝關節疼痛28人;X線片示骨質增生32人,軟骨下硬化37人。按膝關節分級標準評價為輕度12例,中度21例,重度11例。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癥狀、體征及病程等差異上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1.2 診斷標準1.2.1 西醫診斷標準[2]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OA標準: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表現為膝痛,關節邊緣骨贅的X線改變徵象或關節晨僵(≤30 min),骨磨擦音,年齡40歲以上或骨性關節炎滑液表現(WAC<2000個>1.2.2 中醫診斷標準[3]參照《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診斷標準:①初起膝關節隱隱作痛,屈伸不利,輕微活動稍緩解,氣候變化加重,反覆纏綿不愈。② 起病隱襲,發病緩慢,多見於中老年人。③膝關節輕度腫脹、積液、活動時關節常有喀刺聲或磨擦聲。④X線片示:骨質疏鬆,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質硬化,邊緣唇樣改變,骨贅形成。⑤血沉正常。1.2.3 排除病例標準有精神病或老年性痴呆者;患有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及其他骨病者;嚴重胃病及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併有感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者。1.3 臨床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首先膝關節屈曲30~45°位,以膝關節外側或內側膝眼處為穿刺點,常規消毒後將注射器刺入關節腔內,回抽無回血或積液(有積液者應盡量抽盡積液),將透明質酸鈉2 ml注入關節腔內,注射後被動屈膝部1~2 min。每周1次,5次為1個療程。同時配合藥物治療:雙醋瑞因(安必定),1片/次,2次/d;硫酸氨基葡萄糖,1片/次,2次/d;透明質酸鈉(施沛特),關節腔注射,1次/周,10 d為1個療程。治療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即口服補腎健骨湯,藥物組成:熟地黃30 g,山茱萸15 g,山藥20 g,川牛膝15 g,菟絲子12 g,鹿角膠10 g,龜板膠10 g,桑枝10 g,川芎12 g,地龍10 g,延胡索10 g,獨活10 g,桑寄生12g,炙甘草6 g。加減:熱重者,加忍冬藤、紅藤、敗醬草;風寒濕痹重者,加川烏、威靈仙、桂枝、薏苡仁;氣滯血瘀者,加丹參、三棱、莪術。水煎服,1劑/d,300 ml/次,2次/d,7 d為1個療程。1.4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治癒:癥狀消失,功能活動恢復正常。顯效:癥狀消失或主要癥狀消失,關節功能基本恢復,能參加正常工作和勞動。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除,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或有明顯進步,生活不能自理轉為能自理,或者失去工作和勞動能力轉為勞動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復。無效:和治療前相比較各方面均無進步。1.5 統計學方法採用SPSS 13.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比較用成組t檢驗,兩組率的比較用X2檢驗。P<>2 結果治療1~2個療程後,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隨訪觀察,隨訪6~18個月,結果顯示,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0%,對照組為81.0%,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χ2=4.381,P<0.05)。詳見表1表1>3 討論3.1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特點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關節病,發病率高,臨床上以關節疼痛、腫脹變形和活動受限為特點。本病不僅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和繼發骨質增生,還與年齡、損傷、肥胖及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國內研究表明,60歲以上患病率達50%,70歲以上將近80%的患者患有膝關節骨關節炎[4]。骨關節炎的進展不僅能累及關節軟骨,而且還累及整個關節,包括軟骨下、關節囊、滑膜和關節周圍肌肉。早期關節軟骨發生水腫,軟骨膠原纖維鬆弛,軟骨細胞的蛋白多糖和可以降解軟骨基質的蛋白酶分泌均增加;晚期蛋白多糖的降解超過其合成,導致其成分含量在軟骨中下降,軟骨變薄,發生裂隙,出現代償性修復過程關節面軟骨被磨掉,使軟骨下骨外露,滑液在壓力的作用下形成囊變軟骨下骨的重構和增生[5]。3.2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原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中醫「痹證」範疇。多由年老體衰,肝腎不足,風寒濕乘襲,氣血凝滯所致。骨性關節炎在中醫學文獻古籍中並無記載,按其臨床表現可歸為「骨痹」「筋痹」「痹症」等範疇。《素問·逆調論篇》日:「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栗者——病名日骨痹,是人當攣節也[6]」 說明其病機多為日久正虛邪侵,寒濕凝滯,肝腎虧損,氣血不足,筋脈失養。治當滋補肝腎、強筋壯骨為主,益氣活血散寒為輔。補腎健骨湯方中熟地黃甘柔補血,滋腎填精為主葯;輔以山茱萸滋養肝腎而固腎氣,山藥健脾益氣,菟絲子補腎固精,鹿角膠補肝腎、益精血,龜板膠益腎健骨加強主葯功力,川牛膝補肝腎引葯下行,桑枝祛風通絡、利關節,獨活、桑寄生祛風濕、止痹痛,川芎、地龍、延胡索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炙甘草調和諸葯。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此類中藥能夠消除滑膜炎症,調節異常的細胞因子,改善微循環,降低骨內及關節內壓力,促進關節積液吸收,延緩關節軟骨的退變過程,促進損傷軟骨的修復,阻止或減緩骨贅生成 。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臨床控制及顯效率達到96.0%,明顯優於單用西醫治療組。而且病情越輕,療效越顯著,患者且未發生皮疹、瘙癢等皮膚過敏以及胃腸道、精神及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安全性高。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效果確切,安全性好。中藥湯劑從整體調節機體功能,透明質酸鈉作用於關節內部,二者相互配合,療效明顯優於單純西藥治療,且作用更持久,同時還可減緩該病的複發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參考文獻】  [1] 陳大偉,熊昌源,葉 勁,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系列中醫外治技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2008,16(4):11.[2] Mogensen CE,Schmitz A,Christensen CR.Comparative renal pathophysiology relevant to IDDM and NIDDM patients[J].Diabetes Metabolism Rev, 1999,4:453.[3] 鄭筱萸.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9.[4] 武 娜,王子民,石關桐.骨性關節炎的滑膜病變及中醫藥治療的機制[J].中醫正骨,2007,19(2):63.[5] 王相奇,廉文隆,王彥兵.玻璃酸鈉關節內注射配合中藥治療膝關節慢性滑膜炎[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6,27(19):1934.[6] 曾慶徐,黃少弼,肖征宇,等.癥狀性骨關節炎的臨床和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內科雜誌,2005,34(2):88.
推薦閱讀:

有哪些運動有助於膝蓋康復,生活中怎樣護膝蓋、膝關節?
膝關節腫痛不要隨便按摩
需要把膝關節炎的癥狀記在心裏面
膝關節疼痛是骨性關節炎嗎
膝關節疼痛(誤診者居多)

TAG:西醫 | 關節炎 | 治療 | 中西醫結合 | 關節 | 研究 | 膝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