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天道論》《道德經》第一章解讀(轉帖)
06-20
《老子天道論》《道德經》第一章解讀(轉帖)
本帖最後由 cgm. 於 2011-11-28 16:48 編輯 《老子天道論》《道德經》第一章解讀 肖起國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就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就是老子的宇宙觀。 命名為「無」的那個狀態就是「混而為一」的狀態,就是混沌狀態。命名為「有」的那個狀態,是天地生成、五行齊全、五行運轉,可以生髮萬物的狀態,就是宇宙的現世。 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的哲學意義的無和有,具有三個方面的哲學範疇,分別具有宇宙之意義,萬物之意義,社會行為之意義。 1、宇宙天地的無和有,宇宙天地的無就是處於混沌狀態,尚未生髮之時;宇宙天地的有就是五行生成的天地。就是本章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的無和有。 2、自然萬物的無和有,有為萬物芸芸之狀態,是太極之態;無為萬物歸其根的狀態,為無極之態。如「有無相生」「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人類行為的天道屬性的無和有,符合天道的行為就是無為,不符合天道的主觀意志所為就是有為。如「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在「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句話中明確定義了宇宙天地的「無」和「有」,宇宙世界之無就是宇宙生成之前的混沌狀態、原始狀態,宇宙天地就是從混沌的自然狀態中生出來的,所以說,混沌狀態發生變化的時候就是天地之始。叫做有的那個狀態就是天地已成,五行已經具備的狀態,是可以生出萬物的狀態,這個狀態可以稱之為萬物之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的人將其斷句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我認為應該是前一種斷句方式正確。「無名,天地之始」解釋為,命名為無的那種狀態就是天地發生的初始;而「無,名天地之始」應該解釋為,無的狀態就叫做天地發生的初始。我們知道無的狀態就是天地發生的初始,你給這個狀態命名為無它是天地發生的初始,你不給這個狀態任何命名它也是天地發生的初始,絕不是因為我們的命名它才是天地發生的初始,這兩者是有區別的。事實上,無的狀態就是天地發生的初始,而不是因為人們命名了它才是天地發生的初始。 「無名,天地之始」,叫做無的那個狀態就是天地發生之本源,無之時態也就是宇宙混沌狀態之時態,天地發生所依靠的物質基礎就是混沌狀態的穀神。這個「無名」之狀態也就是道之根時期,道之根隱伏於混沌狀態,道之根的發生就是混沌狀態發生了變化。宇宙是從混沌狀態啟動、發生、發展而生成了天地,由穀神發生轉化成為了玄牝。所以,混沌狀態就是宇宙天地發生的初始。叫做有的那個自然狀態,就是經過宇宙的發生髮展,由穀神以成玄牝,道已成實,陰陽以分,就是水、火、木、金、土五行均以完滿生成,這時可以生成萬物,所以此「有」之狀態與現實即為萬物之母。天地由五行構成,生成的萬物也是由五行構成,所以,能夠生成萬物者就是萬物之母。 老子在本書中的許多的地方使用了後面的詞修飾前面詞的方式。比如「有名」、「無名」、「常無」、「常有」、「微妙玄通」「誰與」「己知」「我知」「無事」「有事」是名詞動詞結構,前面是名詞,而用後面的動詞作用於前面的名詞。「象帝」是名詞加名詞結構,是用後面的名詞限定前面的名詞。「顯道神德行」的「顯道」是道之外顯、道外顯為的意思,道是主語,只能是道本身外顯為神德行,而不是人們能夠使道外顯為神德行,這樣「道之外顯為神德行」和「把道顯現為神德行」的意義是不同的。如果不懂老子的用詞思想,就容易把意思搞反,或者認識不清。 人們能夠命名出無和有,就是因為人們已經認識了無和有的狀態和實質,已經具有了有關無和有的認識與知識,所以才能夠知道了天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既然是能夠給予宇宙現象以命名,就說明人們已經對於宇宙有了明確的、深刻的、準確的認識。命名的正確性反映了人們認識的正確性。對於這個「有」就給了一個明確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以水、火、木、金、土這五行是否生成完滿,是否能夠生成萬物。五行生成完滿即為有;五行中一行都未生即為無;由一行的開始發生到五行的完滿生成之間的過程就是從無到有的「生」的過程。 無,指尚處於混沌狀態,宇宙尚沒有開始發生的時候;有,指宇宙已經形成並存在的時候。無和有是宇宙實質所處的兩端,兩者中間的都是生成的中間過程。此處「無」與「有」是名詞,「名」是動詞,「無名」的意思是「命名為無的那個狀態或事物」也。當空間處於叫做無的那個狀態時,混沌未判,陰陽未分,是宇宙形成前的狀態,即天地之始也,即天地將由此產生也。由無而生有,當發生到叫做有的那個狀態時,陰陽剖判,五行具備,萬物始生。由一而生二,二而生三,三生萬物,三生萬物就是有的狀態。陰陽五行具備之大地即為萬物之母也。 無不是什麼也沒有,從天體來說,無是「濁以止,靜之徐清」之前的物質狀態,有是成形後的正常運行的天體,五行具備的世界。從宇宙來說,天地為無的混沌狀態卻存在穀神,天地為有是五行齊備萬物發生。從具體物體來說,無是成形前的物質,有是成形後的物體。無是原料,有是成品。無是無極,有是太極。無是前一物質物體的毀滅銷形,有是新的物體事物的生成成形。 宇宙的生化規律是普遍性的,推而廣之,自然界中的其他一切物質生命都遵循這個道理與原則。如生命由無而生有:如人之陰陽和合由精卵相結合而孕育成人,精卵非人而生成人,即由無而生有;人之衰老死亡、神形化滅,即由有而生無。植物由非植物之種子所生,植物又生成非植物之種子。種子是植物之無,種子生植物之有。這種生生化化,循環往複,生生不息,即為妙也。 |
推薦閱讀:
※老子的處世智慧:和大怨,必有餘怨
※你隨便批評,反正老子不聽
※老子也是軟實力
※老子的真諦
※騎青牛入函谷老子姓李,怎麼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