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律講課記錄·2001年11月18日(則慧法師)

在家律講課記錄·2001年11月18日

則慧法師

  阿彌陀佛,各位菩薩晚上好!  上周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有人提出要講一講《瑜伽師地論》。  我們所要學的《瑜伽菩薩戒》,在唯識學中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律典。  他是唯識學行者所要修持的重要法門之一。  而最後的歸宿則是導歸彌勒兜率凈土。  所以在講到此戒時就不得不講講《瑜伽師地論》和彌勒菩薩。  因為本戒就是出自《瑜伽師地論》,而此論的說者就是彌勒菩薩,作者是無著菩薩譯者為玄奘法師。  彌勒菩薩跟唯識宗的關係是非常的密切。  唯識宗的許多重要典籍也都是他說出來的。  因為他是第一個繼承佛陀瑜伽唯識道理的菩薩。  所以被後世的唯識行者尊為唯識宗的創始人和初祖。  同時他也是這個世界的下一任佛陀是一生補處的菩薩。  現住在兜率天,等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的教化滅亡之後,經過一定的時間彌勒菩薩就會從兜率天來到人間。  在華林園中金剛座處華華菩提樹下成佛。  開演龍華三會,弘揚佛法,廣度眾生。  所以古今中外的許多高僧大德都發願往生兜率凈土。  做彌勒菩薩的常隨眾將來隨他出世、學佛、修行用到解脫生死、度化眾生。  我們也可以發願將來做他的常隨眾。  這樣如果大家現在不能得解脫也沒關係,只要能跟彌勒菩薩聯繫上,解脫生死也就不成問題了。  彌勒菩薩既然是住在兜率內院那他又是如何將佛法傳授到人間的呢?  這又涉及到另外一位唯識宗的重要人物無著菩薩。  他是這個世界唯識宗實際的創始者。  先是學小乘空觀,由於在修學的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題而上升兜率內院請教彌勒菩薩。  菩薩也覺得他的根基特別好,就把佛陀傳授的唯識大法全部傳授給無著。  隨後又為他講了大乘空觀和唯識道理。  使無著菩薩一下子大開視野,大徹大悟。  覺得大乘佛法特別是唯識思想太好了比小乘的要圓融殊勝。  所以就發願從此弘揚大乘,弘揚唯識而轉學大乘。  並隨之付諸行動,不過要弘揚大乘唯識思想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為一般根機的眾生不一定能夠接受,所以覺得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  於是再次入定到兜率天懇請彌勒菩薩,能不能提前到這個世界走一走。  關注關注這個世界的眾生,弘揚唯識。因為這個世界邪知邪見太多了。  因而在佛滅度九百年間,彌勒菩薩慈悲應無著之請。  每天降臨在中印度的阿踰陀國的大講堂中,為無著等宣講五部大論。  《瑜伽師地論》就是其中最根本的一部。  在後來成為唯識思想的依據。  據載,彌勒菩薩當時用了四個月的時間為大眾宣說了此論。  而當時的聽眾中有的只能見其相好,有的只能聽其聲音。  這個問題我的畢業論文上也有提到過,有機會大家也可以看看。  我的論文當時寫的就是《彌勒菩薩及其兜率凈土》。  文章登在閩南佛學院的學報上。  當時只有無著菩薩既能見其形也聽其聲。  並且錄其說流通於世間。  從此,唯識思想很快就在印度弘揚盛傳開,到處都興起學習唯識的熱潮。  《瑜伽師地論》有許多種譯本,有梵文原本、藏譯本和漢譯本等。  在中國的唐朝之前,也已經有幾種本論的部分譯本但不周全。  所以本論的譯者玄奘法師,當時就是為了能求取到本論的全文而到印度去遊學。  後來在那爛陀寺戒賢法師處得到了傳授。  回國後才把他翻譯成中文。  本論的內容非常龐大,總共有一百卷,大分為五個部分。  充分說明了瑜伽行派的一些根本思想。  在唯識宗所依的論典中有一本十支之稱,  支就是支杆,本就是根本,此中的根本就是指《瑜伽師地論》。  其餘的十支就是根據本論的其中一部分內容而建立的。  這些問題說起來太專業性了,我想大家聽了都要睏了吧。  因為十支的內容就直接闡明了《瑜伽師地論》的中心內容。  這裡可以簡單的說明一下,讓有興趣的人稍微了解一下。  其中如唯識宗最根本的論典《百法明門論》,就是略錄本論的本地分中的名數,而闡明一切法無我的道理。  《五蘊論》略攝本地分中的境事,說明無我唯法的道理。  《顯揚聖教論》則錯綜瑜伽十七論要義,而以明教為宗。  《攝大乘論》又總括了瑜伽和深密法門,而詮明阿毗達磨攝大乘一品宗要。  以簡小入地為宗。  《雜集論》總括了《瑜伽師地論》的一切法門集阿毗達磨經所有宗要,而以蘊處界三科為宗。  《辨中邊論》敘七品,以成瑜伽法相,以中道為宗。  《三十唯識論》廣明瑜伽境體,說明識外無別實體。  而《二十唯識論》主要是解釋外道小乘的問難,而成瑜伽唯識說明唯識無境的道理。  大乘莊嚴論》則總括說明了瑜伽菩薩一地法門以莊嚴大乘為宗。  最後的第十支《分別瑜伽論》中國沒有翻譯,如果根所《解深密經》中分別瑜伽品來講主要是說。明止觀問題。  根據這些內容組織的分判,我們也大概可以想像其中的內容之廣博了。  如果有興趣的不妨去讀一讀。  舉例說,就以被稱為聰明論的《俱舍論》的內容來看就可以知道《瑜伽師地論》的博大精深了。  因為《俱舍論》的思想,是以瑜伽中道之理為中心。  而廣論印度古來的四大吠陀、五明論、外道各學派和佛教各部的教理。  加以統一組織而成的。這部論典可以說是當時印度的一大百科全書而論他的內容包括有:  天文、地理、曆數、醫學、藥學、生理、衛生、工學。  美學、心理學、倫理學、科學、哲學等。  可以說是無所不包,所以最勝子等人對瑜伽釋論讚歎說:「理無不窮,事無不盡,文無不釋,義無不全,疑無不遣,執無不破,行無不修,果無不證」。  由此可見,《瑜伽師地論》瑜伽行派思想內容之豐富。  這個話題一說就遠了,現在回到主題。  不過大家如果對唯識學有興趣,可以去網頁上看看濟群法師有關唯識學的內容。  法師可是唯識學的專家。  根據教學進度表,「正釋戒文」中提示的重點。  進入正文戒學的第一點就提到,作為菩薩對大乘凈戒所應抱的態度和當勤修學的目的是什麼。  不知大家有沒有去看看有關《瑜伽戒》的相關內容。  戒文中原文的第一段就告訴我們,修學的程序。  那就是:一個菩薩如果已經受了凈戒,首先就應該自己常常在自心中專精審諦。  思維,時時考慮作為一個菩薩應該做的是什麼。  哪些又是菩薩所不應該做的。  並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菩薩的行為準則。  進行這樣的思維之後,就要依著而行,努力修學。  作為一個菩薩在學修了律藏的同時又應該聽聞經藏與論藏,應該三藏同學。  隨之起思,而後努力修學。  這就非常明了的告訴我們,所謂修學的程序就是由聞而思而修。  所以簡單的概括其理由有三點。  第一,說明菩薩對於戒律的態度,是應該先聽聞隨聞而思,思後起修。  第二點,思維之後要抉擇所作,而作為菩薩應做之事就是眾善奉行;禁止菩薩不應該做的事,就是諸惡莫作。  第三點,作為菩薩同時應該學習三藏,通過三藏的學習有助於菩薩持戒和理解戒律。  概括完了,時間也到了,下面是自由討論時間,大家請隨意了。

  問:請問法師受了菩薩戒後來生是否也能得到戒體?   答:菩薩戒是一受永得,來生當然也具有戒體。

  問:請問法師哪些戒本是在家人不應該看的?  答:除了比丘、比丘尼等出家戒不能看,其它的都能看。

  問:請問具體是哪幾本戒本啊?  答:就是《比丘戒本》《比丘尼戒本》《沙彌律》。

  問:法師,彌勒菩薩為什麼不叫我們大家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卻要講這麼複雜的法?  答:佛菩薩說法是應機而說,不是所有眾生都適合修彌陀凈土。

  問:有人說「念念行善,起善念即是持戒」這麼說對嗎?  答:從聲聞戒的角度來說不管你心裡怎麼想,只要身、口做到不犯就可以了,就算不犯戒。而菩薩戒是心地法門,最主要的就是起心動念能做到念念是善念時當然也就不會去造惡犯戒了。


推薦閱讀:

福報 福田 修福 幸福——凈空法師
乙三丙四丁四釋離一切相之義(一)(《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凈空法師:不同的房間播不同的經,對我們有干擾對鬼神沒幹擾
凈空法師:《了凡四訓》講的是初轉,初轉在世間法裡面就有求必應
淨空老法師開示:念佛重要!不念佛,就是念生死輪迴!

TAG:記錄 | 法師 | 講課 | 在家 | 11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