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及胰島素用量的調整

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及胰島素用量的調整

糖尿病的診斷依據是血糖和臨床癥狀。以下診斷標準是1999年WHO、IDF公布,同年得到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的認同,並建議在中國執行。

  【診斷要求的幾點說明】

  (一)確診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癥狀,空腹血糖≥7.0 mmol/l (126mg/dl)或餐後血糖≥11.1 mmol/l (200mg/dl)。

  2、沒有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 (126mg/dl)或餐後血糖≥11.1 mmol/l (200mg/dl)應再重複一次,仍達以上值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3、沒有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 (126mg/dl)或餐後血糖≥11.1 mmol/l (200mg/dl)或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 (200mg/dl )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

  1、如糖耐量2小時血糖140~200 mg/dl(7.8~11.1 mmol/l)之間,為糖耐量低減;如空腹血糖110~126 mg/dl(6.1~7.0 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均不診斷為糖尿病。

  2、若餐後血糖<140mg/dl(7.8 mmol/l)及空腹血糖<100mg/dl(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注釋】

  1、嚴重癥狀和明顯高血糖者,要求血糖值超過以上指標即可確診。

  2、在急性感染、外傷、手術或其他應激情況下,雖測出明顯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診斷為糖尿病。

  3、無癥狀者不能依一次血糖值診斷,必須另一次也超過診斷標準。

  4、兒童糖尿病多數癥狀嚴重,血糖高,尿糖、尿酮體陽性,無需做糖耐量試驗

  少數癥狀不嚴重者,則需測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試驗。

  5、以上血糖值為靜脈血漿血糖值。如果是指尖全血或靜脈全血空腹正常血糖值應該為6.1mmol/L.

如何調整胰島素用量

胰島素的用量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同的病人胰島素缺乏的程度不一樣,胰島素抵抗的程度也不一樣,儘管同樣的血糖但胰島素的用量可能差別很大,所以胰島素的用量沒有具體的公式可計算,只能依據醫生的經驗摸索調整。現將個人的體會總結如下,歡迎同道討論交流。

1、以飲食、運動療法為基礎,從小劑量開始,劑量個體化,監測血糖,避免嚴重的低血糖。

2、根據具體病情估計胰島素用量,做到個體化,1型糖尿病維持劑量約0.7-0.8U/kg/d,2型糖尿病維持量約30-50U/U/d。

3、一般從每日20-30U開始,三餐前劑量分配: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

4、睡前NPH起始劑量6-10單位或空腹血糖數(mmol/L)或0.1U/kg,睡前劑量佔全日總劑量25%以內,一般不超過20U。

5、影響血糖的四大因素:飲食、運動、藥物、應急。注意排除非藥物因素影響再調整胰島素劑量。

6、年老體弱或肝腎功能不權胰島素用量要小,感染髮熱胰島素用量要大。

7、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胰島素用量逐漸增加,到妊娠後期可能增加到平時的兩倍以上,終止妊娠後胰島素用量驟減。

8、依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監測時段: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睡前,必要時監測其他時段。

9、調整幅度:每次2-6U,全天調整量<50%。每次只調整1-2個點,除非全天血糖均很高,一般不同時調整三餐前和睡前劑量。

10、單次的注射量不宜超過30U,否則會影響胰島素的吸收。

11、動物胰島素向人胰島素轉換時注意劑量調整:血糖控制達標則減少20%,不達標則按原劑量。

12、注意識別黎明現象或Somogyi現象。

注釋:Somogyi現象(低血糖後高血糖):應用胰島素治療的嚴重糖尿病病人,容易在午夜發生中度低血糖。原因是在午夜時對抗激素的增加,如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糖皮質激素、胰高糖素等,使血糖上升。但此時胰島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不能使血糖保持正常,而產生高血糖症,也可產生酮症。對此種空腹高血糖應需與真正的血糖升高相區別。最好是查清晨3時的血糖,以明確有無低血糖。(對此種病人的處理,不是增加胰島素劑量,而是減少晚餐前或睡前的胰島素劑量)。

13、餐後2小時血糖較高而下次餐前又有低血糖時,餐前胰島素注射時間前提或兩餐之間加餐。

14、全天胰島素用量超過40U加用口服藥(二甲雙胍、葡萄糖苷酶抑製劑、胰島素增敏劑)可以減少血糖波動和胰島素用量。

15、冬季胰島素用量較夏季要多。


推薦閱讀:

學習調整命局改造命運
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來控制血脂過高
砂之船奧特萊斯計劃在杭州開第二家店 運河上街調整欲做「城北首家奧特萊斯」·每日商報
八字預測後天改命調整十一法 - 鳳歸來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不要怕自己有缺點(心態調整)

TAG:糖尿病 | 標準 | 胰島素 | 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