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煜詞的藝術成就

李煜,公元937年生,978年被賜毒酒死。他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又稱蓬峰居士,徐州人,是五代南唐最後一個國君,世稱「李後主」。他整個青年時代是在他長兄文獻太子的迫害下度過的,25歲繼位後,史書記載他「專以愛民為急,蠲賦息役,以裕民力;尊重中原,不憚卑屈,境內賴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周后死後,李後主立小周后為繼室。他沉湎於絲竹歌舞,很少關心日蹙的國勢,南唐小國被滅是不可免的。李後主也曾掙扎過,但國家迅速滅亡,他是負有責任的,戰敗被囚後他後悔不聽潘佑、李平的忠諫一事也可為佐證。李煜雖不屬昏庸無能的君主,但朝政上是無可稱道的。他在文藝方面卻可謂名副其實的才子。他:「精究六經,旁綜百氏。常以為周孔之道,不可暫離。經國化民,發號施令,造次於是,始終不渝。酷好文辭,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頌室;載笑載言,不忘經義。」①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詩文均通,尤精於詞,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著作有文集30卷,雜說百篇,然大多佚失,他和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合著有《南唐二主詞》。  古人論詞,分婉約、豪放兩派。婉約者,調子低沉婉轉,內容喜歡「綴風月,弄花草」②,多涉及閨閣兒女之情;豪放者,調子豪邁奔放,內容衝破了狹窄生活的羈絆,多涉及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李煜詞屬哪派,如何評價,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1955年與1956年,《光明日報》在「文學遺產」專刊上就此展開討論。  陳培治認為,李煜是封建小國家的皇帝,《虞美人》的內容是李煜淪為臣虜後對往昔宮廷享樂生活的追憶與傷悼,而這種生活是罪惡性的剝削生活,是建築在「人民的痛苦和死亡」的基礎上的,因此詞「含有毒素」,「不值得我們學習」。  夏兆億反駁陳培治,認為,李煜「到38歲時他的帝王生活已告終結而開始了後4年的受屈辱和被囚禁的生活。由於生活環境的劇烈變化,造成他思想感情上的變化;作為這種生活的反映,他的詞呈現了異彩」;「對於喪亂、屈辱環境的不滿和對『故國』的無恨懷念的這種情感,事實上已超越了他個人僅有的感受範圍而獲得較普遍的意義」。  楚子的《李後主及其作品評價》③與吳穎的《關於李煜詞評價的幾個問題》④,兩文都主張李煜詞不僅藝術上可取,思想內容方面也有可取之處。楚子認為,李煜「早期能夠寫出超乎統治階級情感的許多描寫真摯愛情生活的詩篇,以及能夠寫出像《漁父》這種歌頌清高人格和自由生活的詩篇」;吳穎認為,「前期的這些詞,亦還是可以基本肯定,它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人民性的」。對李煜後期的詞,楚子認為,「在客觀上已經突破了自己的身世與經歷,而且有了更為廣闊、更為深厚的社會意義的緣故」;並分析說,李煜這時期所具有的思想情緒,與人民,尤其是與那些堅決與黑暗現實決裂的戰士們相類似相溝通的。吳穎的觀點是:「還不僅僅是表現了愛國的思想感情。……從亡國的悲痛到喪失自由的悲痛,意味著李煜詞的人民性達到進一步的高度。……他對統治階級的醜惡面已有了相當深刻的理解。」可見楚子與吳穎對李煜前後期詞的思想內容基本上是肯定的,認為其詞寫出了真摯的愛情,表現了愛國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人民性或與人民相溝通的思想感情。  毛星在1956年2月23日《人民日報》上發表了《評關於李煜的詞的討論》(《光明日報》「文學遺產」予以轉載),對楚子和吳穎等關於李煜詞表現愛國思想與具有人民性的論點,予以駁斥,認為李煜詞的思想內容根本談不上真摯愛情、愛國感情與具有人民性,並指出「李煜的藝術成就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李煜對於現實生活的興味和了解是非常狹窄和浮淺的」。  《光明日報》1956年5月6日「文學遺產」刊出的許可寫的《讀〈評關於李煜的詞的討論〉》,與毛星商榷,對毛星的偏激的話與自相矛盾的論點提出質疑。  接著,《光明日報》的「文學遺產」專刊在1956年5月13日與20日兩期發表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組集體討論的《如何評價李煜的詞》。蔡儀認為李煜的詞的價值「在於它能夠以自然生動的形象表現了一定的歷史具體的生活真實性」。何其芳同意蔡儀關於「評價李煜的詞,不能把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生活,作品的客觀意義和作者的主觀思想完全等同起來」的主張,並對李煜詞的內容概括為3個方面:反映宮廷生活的,描寫男女生活和描寫女子的生活及感情的,描寫亡國之恨的;對詞的藝術成就列為4點:概括性很高,形象性很強,語言很精鍊優美,形式和諧完整。  其實,那兩年中許多同志許多文章對李煜詞的爭鳴辯論,主要在於李詞的思想內容上有無愛國思想、人民性及真摯愛情等,而對其詞的藝術成就,大家的看法則大同小異,就是毛星也認為李詞「一切的描寫都很自然,沒有雕琢的痕迹。李煜的語言,特別是後期的作品中,一般是樸素、清晰、洗鍊和準確的,很少陳詞濫調和矯揉造作」。那次討論對詞人的身世、思想、感情、詞的時代背景、詞的內容比較具體細緻深刻,對詞的藝術技巧的論述比較概括。因此,在時隔多年之後的今天,再專就李煜詞的藝術技巧談幾句話,似乎也有必要。  李煜的詞,基本上屬婉約派,但又不盡然。他的生活境遇、精神狀況與文學素養諸因素熔煉出其詞遺世獨立的藝術風格。  亡國前,他的詞主要是描寫酒酣歌舞、靡麗奢侈的宮廷生活。除有的寫別離懷抱和其他傷感情調的具有真實愛情因素的作品外,整個風格柔靡綺麗,是梁陳宮體和花間詞風的繼續。亡國後,他的詞「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大多是「以血書」的。或嘆怨孤寂之苦,或惆悵夢幻之景,或抒寫對人生厭倦之情,字裡行間滲透了他失去政權後,「日夕以眼淚洗面」的深哀與巨痛,流露出對豪華景象的眷戀和對冷酷現實無可奈何的情緒。風格也與前不同,摒絕了濃厚的脂粉氣,顯得哀怨凄惻。雖說格調未免過於低沉悲涼,但詞的思想內容要比前期的深刻得多,藝術也更臻成熟。亡國後為宋所俘,他在生活與創作上都有了一個大的轉折點。  李煜的詞具有精湛的藝術性,它情釅如醇,詞語凝練,真實自然。小詞不小,語淺意深。詞人嫻熟於經濟的白描手法,勾勒色彩鮮明、真實生動的形象,善用新穎貼切的比興,「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⑤,賦抽象之物以具體可感,使無生命之物變得有生命,恰到好處地表現不同的人物相異的心理狀態,或描繪同一人物在不同環境的不同情感。下面試就其後期兩首詞探討李煜詞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成就。  先看《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後期作品,調子低沉,含思凄婉,抒發詞人亡國被俘後那眷戀故國、痛楚難以言說的懷舊情感。  上闋前3句,寫生活環境:簾外,潺潺雨聲,落紅無數的暮春;簾內,薄薄的羅衾抵擋不住五更寒氣的侵襲。以前過的是富貴帝王的生活,現降為階下之囚,備嘗艱辛與屈辱,詞人怎能不悲感交集?「此中日夕以眼淚洗面」,就是他當時悲痛的心情的表白。  接下去,一反常調,寫他「夢裡不知」已做了俘虜,彷彿已經忘卻故國和失去政權的痛楚,貪享著片時歡樂。身處困境中,故意只言其歡不說其悲,飲淚強笑,比直說悲痛更覺悲痛十分。這是生活辯證法,用於文藝,則成藝術辯證法。  詞下闋,以「獨自莫憑欄」的自我警告,進一步襯托那眷戀與痛苦交織的情思,5個字包含極其豐富複雜的感情。這是「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結的苦果,訴說故國山河已易姓,想見她一面也不可能。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譬喻照應「春意闌珊」,又說明「別易見難」的程度,像落花為流水捲去,一去不復返,一在天上,一在人間,要見面是「難於上青天」了。與祖國一別竟成永訣,何等凄苦!「往事只堪哀」,不堪回首,違心地勸誡「獨自莫憑欄」。不去憑欄眺望,能否就從心中抹掉眷念的故國、消除掉亡國的痛苦?這是詞人自己最理解的啊!  全詞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言悲誌哀,不見一個悲字、哀字,卻通篇無不寫盡了悲哀痛切之情!  再看《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後期小詞,直抒胸臆,深沉凄婉,語言明白如話又非淡而無味,抒發詞人當階下囚之後無窮盡的哀愁。陸遊《避暑漫遊》中記載:「李煜歸朝後,鬱鬱不樂,見於詞語。在賜第,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宋)太宗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詞人為寫詞、抒懷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詞人從對現實俘虜生活厭倦寫起,轉入對往事的回憶:「往事知多少」,那「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望江南》「多少恨」),「胭脂淚,留人醉」(《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等往事一樁樁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往事的回憶,使他更覺現時身為囚徒生活的痛苦難以緘默,因而在「小樓昨夜又東風」報道春天訊息時,毫無喜悅之感。春光,對他只剩下枝枝落紅,屈辱生活又歷一年。自然景象不能使他消愁解悶,只使他更錐心泣血,「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正是他無限悲戚心懷的真實寫照。一字字重如鉛塊,淚血凝結。這筆調與「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如出一轍,感人至深。  下闋「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對故國無限眷顧和對故居猶在、物是人非、河山易主的哀嘆溢於言表。  他越追緬過去越感愁思難禁,愁絲百結無法解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表現的正是江流不斷的無限愁、怨、恨。  詞人時而將視線投向過去,時而收歸現實,幾放幾收,大幅度跳躍,借詞中字句真實地表達了他欲忘往事忘不卻,欲斷愁思斷不絕的翻騰不平、痛上加痛的心情。  詩詞總是用形象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抽象的思想必然藉助具體的形象才會有生命力。作者是深得個中三昧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形象生動,堪稱「詞眼」,以浩蕩奔騰不息、刀劈劍斬不能斷的江水,比喻理不清、解不脫、禁不了的愁思,貼自然。這看似信手拈來,卻又非同一般,精妙之極,遠勝千百句「愁愁愁」,與李白用誇張的手法寫愁產生的結果「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各有千秋,同為後人稱譽不絕。歐陽修的「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少游的「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動,許多愁」,都是詞中佳句,在後人口中傳誦,但與李煜的詞句比,不是失之於顯露,就是顯得過於纖巧,自然、生動、情韻均不及李詞。  從後期這兩詞中,可以略見李煜詞藝術風格與藝術成就之一斑。李詞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份遺產。前期寫宮廷生活的作品,內容多不足取,藝術上有可借鑒處。後期寫亡國之痛,作品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正如王國維所說的「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⑥[HT]。事實上,這類作品反映了封建社會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在政治生活上經過重大波折後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藝術上對後來豪放詞派有影響。  正確評價李煜詞,不能離開時代、作者、詞來談論,對其中表現出來的眷戀「雕欄玉砌」帝王豪華奢靡淫逸生活等消極東西,要加以剔除;對其他內容要加以具體分析、評價,如對真摯愛情的描寫,對祖國的深切懷念,不能採取一概否定的態度。對李詞藝術上的顯著成就、獨特風格,應予肯定。他寫的詞,文字極精鍊、形象、生動,只幾句、幾字,卻真實生動地深刻地寫出了環境、人物、情節、細節,有立體感,能站起來,有動作性,有個性,有畫面,塑造出典型鮮明的形象。這是可以供今天的小說、戲劇、散文作家們創作構思時借鑒的,寫詩歌的同志更可以從中得益。從這一角度來說,我們年輕的文藝工作者不妨也去讀一讀、研究研究李煜的詞。  注釋:  ①宋·徐鉉:《騎省集》卷二十九,《大宋左千牛衛上將軍追封吳王隴西公墓志銘》。  ②宋·石介:《怪說中》。  ③載《光明日報》1955年10月9日「文學遺產」專刊。  ④載《光明日報》1955年10月16日「文學遺產」專刊。  ⑤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比興》,范文瀾註:《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下冊,第602頁。  ⑥王國維:《人間詞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蕙風詞話 人間詞話》校注本,第197頁。  (原載《南通教育學院學報》)
推薦閱讀:

韓國藝術家繪畫作品
韓愈詩歌的審美藝術解讀(2)
【寫生啦】 中國油畫院課題組藝術家:白蒂
詩摘詞選  關國新|別樣情懷嫁與詩-李靜瑩詩詞藝術淺淡
夫妻相處的藝術(二說)

TAG:藝術 | 成就 | 李煜 | 藝術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