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之痛」不等於肩周炎 治療應走出四誤區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肩關節疼痛一旦發作,常常會使患者連生活中最基本的動作都難以完成,「舉手之勞」成了「舉手之痛」。
眼下,肩周炎似乎成了肩關節疼痛的代名詞。對此,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與關節鏡外科中心主任陳世益教授提醒,肩關節疼痛未必都是肩周炎惹的禍。
肩關節病誤診多
肩周炎是人們最為熟知的肩關節疾病,主要表現為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或肩關節僵硬。其實,肩周炎較為準確的專業名稱應該是「凍結肩」或「粘連性肩關節囊炎」。由於多發於50歲上下的中老年人,又俗稱為「五十肩」。 在普通骨科或傷科門診,不明原因的肩痛患者絕大多數都被診斷為肩周炎或所謂的「五十肩」,服用止痛藥、按摩推拿和功能鍛煉成為治療肩痛的基本手段。而事實上,肩關節疾病多種多樣,除了肩周炎之外,還包括凍結肩、肩部撞擊症、肩袖損傷、盂唇損傷等等,非專業的肩關節外科醫生常難以準確鑒別。陳世益教授告訴記者,在上海某大型社區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真正的凍結肩,也就是肩周炎患者,在中老年肩痛人群中僅佔20%,而導致肩痛最常見的病因包括肩部撞擊症和肩袖損傷等。
肩袖損傷更多見
不少中老年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肩關節疼痛或僵硬,當肩關節活動到某一角度時會覺得疼痛或無力,胳臂抬不起來,夜間睡覺經常會痛醒,不能側卧,疼痛往往持續一年以上。推拿、理療、中藥、針灸、封閉都嘗試過,還遵照醫囑每天堅持鍛煉,爬牆、拉吊環、棍棒操、繩操,一一嘗試卻不見好轉,每次運動後疼痛還會加重。經仔細的專業檢查後,他們都被告知患了同一種病——肩袖損傷。
陳世益教授指出,肩袖損傷在60歲以上由於肩痛前來就診的老年人中非常多見,甚至遠遠多於肩周炎。肩袖損傷一般可分為急性撕裂傷和慢性勞損傷兩種,且並不局限於中老年人。急性撕裂傷常見於猛烈提拉重物、摔倒時肩部支撐、外來暴力牽拉等,比如公共汽車上手扶拉杆站立的乘客,突然遇到急剎車時身體失去平衡等,就有可能造成肩袖撕裂傷。慢性勞損傷常見於曾經摔傷並用上肢撐地或用力提拉重物、過度使用上肢後引起。在長期從事網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舉過頭頂的運動人群中也比較多見。
肩關節疼痛和僵硬的治療關鍵在於明確診斷,根據不同的疼痛原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功能鍛煉無助於肩袖損傷的止痛,不合理的治療很容易造成病變的加重,因此,患者應該儘快去專業醫院請有經驗的醫生進行診斷。
走出治療四大誤區
誤區一:依賴止痛藥
有統計發現,在曾發生過急性肩痛的被訪者中,多數人選擇自己貼藥膏、用跌打酒,或者隨意服用止痛藥。
殊不知,止痛藥或膏藥只起到局部暫時緩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引起疼痛的根源仍然不能得到適當處理,治標不治本,反而會引發慢性肩痛。
誤區二:見好就收
許多患者只要疼痛稍有緩解,就會立即停止物理康復治療或者藥物治療。
如果不遵循醫囑,憑感覺行事,病灶處的炎症或損傷可能只恢復了部分,很容易在短期內反覆發作。
誤區三:按摩等於治療
肩痛時,不少人習慣藉助按摩來舒緩疼痛。專業的按摩的確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並不能除根。需要提醒的是,不恰當的手法只會弄巧成拙,容易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損傷。
誤區四:小毛病犯不著手術
雖然多數肩關節疾病可以通過各種保守治療或康復訓練來緩解或者治癒,但仍有部分肩部疼痛需要通過手術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目前,肩部手術大多採用關節鏡手術治療,與傳統手術相比,創傷少、恢復快。因此,肩關節疼痛發作時,應及時前往專業關節科醫生處就診,明確診斷和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引發肩疼的四個習慣
許多肩部疾病的發生,除了年齡、外傷等因素外,與平時工作生活中的不良習慣也有密切關係。
露肩睡覺 夏日臨近,許多人開啟了空調,甚至開空調睡覺,這一習慣最易使肩部受涼,導致肩部疼痛。因此,除了嚴寒季節,炎炎夏季也要注意適當遮蓋肩部。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肩部保暖,避免空調或風扇直吹頸肩部。
手提包過重 不少年輕女性喜歡將化妝品、錢包、文件甚至筆記本電腦統統裝進隨手攜帶的大包里。當包太過沉重時,為了保持平衡,人會不由自主地向另外一邊傾斜,肩部的肌肉會一直處在緊張狀態,導致肌肉痙攣引發肩痛。
習慣背單肩包 單肩包的包帶很容易下滑,為了防止下滑,人往往會不自覺地抬高肩膀以穩住包帶。這種姿勢會使肩背部肌肉長期處於收縮狀態,造成兩肩一高一低,引起肩背酸痛。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長時間保持某一姿勢,容易使頸、肩、背的部分肌肉過度痙攣,從而誘發頸肩部酸痛,甚至肩周炎。采寫/本報記者陳俊珺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健康頻道推薦閱讀:
※遠離酒駕要避開三個誤區
※臨床┃走出糖尿病飲食誤區
※喝牛奶補鈣?補鈣7誤區]
※女性必須告別的七大穿衣誤區!
※夫妻間關於錢的六種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