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堂到地獄的跌落 誰偷走了中東這五年?
核心提示:五年前,受西方所謂「民主」「人權」等價值觀鼓動,發源於突尼西亞的所謂「阿拉伯之春」浪潮席捲西亞北非多國。五年過去,「阿拉伯之春」未能給這一地區送來一絲春意。
資料圖
五年前,這裡業者有其產,居者有其屋。五年後,這裡山河破碎,生靈塗炭。
這是從天堂到地獄的跌落——敘利亞文明古城霍姆斯的五年惡變,也是多個中東國家從相對穩定墜入持續動蕩的縮影。
五年前,受西方所謂「民主」「人權」等價值觀鼓動,發源於突尼西亞的所謂「阿拉伯之春」浪潮席捲西亞北非多國。五年過去,「阿拉伯之春」不僅未能給這一地區送來一絲春意,反而將一些原本還算富足的國家推入漫長的動蕩嚴冬。
無盡的國殤
「春風」掠過,一片寒冬。
——突尼西亞,政權更迭頻繁,經濟增長連年低於1%,逾27萬大學生失業;
——葉門,內亂不斷,衝突已造成6000多人死亡,270萬人流離失所;
——埃及,持續動蕩令經濟發展艱難,失業率高達13%,旅遊業遭到重創;
——利比亞,軍閥割據,「福利國家」已淪為恐怖組織和極端組織的「天堂」;
……
至於敘利亞,持續五年的內戰已導致25萬人喪生、100多萬人受傷,650多萬人淪為境內流離失所者,約450萬人逃往境外避難。如今,停火協議依然脆弱,前路未卜。
冰冷數字的背後,是無數鮮活生命的現實苦難。
敘利亞大馬士革,當歐麥爾4歲的女兒在難民安置點看到食物和水,第一句話竟是:「爸爸,我們是不是到了天堂。」——在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交戰區被困一年半的經歷,是這個世界烙在孩子心靈的最初記憶。
利比亞的黎波里,為躲避恐怖分子襲擊而背井離鄉的阿卜杜拉希姆帶著7個孩子在難民營苟且偷生。「我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了……我已經兼職了幾份工作,可是再精疲力竭也無法滿足孩子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希臘雅典,50歲的瑪瑪蒂眼中沒有對生活的任何憧憬。原本在敘利亞享受富裕生活,如今家敗人亡,瑪瑪蒂歷盡千辛萬苦,花光所有積蓄,寄人籬下。曾經目睹親人死於戰火的她,已不指望有生之年再見和平。
……
五年來,人們看到的現實是,中東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大失序。具有些許諷刺意味的是,大失序的一個「衍生品」竟是向支持「民主革命」的西方國家「輸送」數以十萬計的難民。一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經歷的最大難民潮正在衝擊歐洲安全、文化、經濟及一體化進程。
眼前無盡國殤的慘淡現實逼問世人:只破不立的「自由」,不受約束的「民主」,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帶來的到底是希望,還是絕望?誰又該為這場大失序負責?
真實的謊言
曾記否?「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之際,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信誓旦旦地說:「美國的目光必須越過動蕩中發生的暴力和極端主義行為,支持該地區年輕的民主國家,進而塑造長期安全。」
五年後,失陷的中東仍在黑暗中躑躅,難見安全曙光。流血,被包裝成通向最終穩定的必經之途。民主,被奉為解決一切困局的靈丹妙藥。而將中東拖向深淵的暴風雨,竟然被西方媒體冠以了「春天」的名號。
法國情報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德內瑟認為,「阿拉伯之春」並非偶發,爆發「革命」的國家大多長期處於貧困,民眾抗議頻仍,政權治理能力低下。西方主要國家藉此推動政權更迭,進而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早在2004年初,美國政府攜「打贏」伊拉克戰爭之餘威,提出「大中東計劃」,對西亞、北非和中亞地區部分「非民主國家」進行「民主化」改造,以確保美國在上述地區的戰略利益,鞏固全球主導地位。
「阿拉伯之春」爆發後,西方媒體立即忙不迭地為其貼上「群眾革命」標籤。當內部力量無法推動西方所期待的政治變化,一些國家政府甚至會急不可耐地走上前台,進行政治軍事干預。
在利比亞,西方國家借「人道主義干涉」之名,先是設立「禁飛區」制裁卡扎菲政權,繼而對其發動軍事打擊,最終在利比亞實現政權更迭。
在敘利亞,西方國家一面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必須下台,一面支持反對派,造成敘局勢岌岌可危,反而為極端組織坐大創造可乘之機。
……
有人援引前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所說的話指出,沒有任何一國像美國一樣一廂情願地認定自己的價值觀四海皆準,這是美國的傲慢與偏見使然,自認為「自己是世界中心」而把「美式民主」強加給別國人民。
事實僅僅如此嗎?
美國著名政治分析家、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坦言:「西方對民主的態度是這樣的:只有結果是我們想要的民主才行。」
俄羅斯總統普京直言不諱地指出,俄羅斯在所有被「阿拉伯之春」席捲的國家,都失去了經過數十年耕耘在當地市場佔據的份額,丟掉大宗的商業合同,而空出來的市場則被參與推翻當地政權國家的企業所侵佔。
五年前點燃中東人民希望的,不過是一個謊言。
痛後的反思
「今天的中東,相比『阿拉伯之春』革命之前更不穩定、更沒有希望。五年前,該地區的領軍人物形象是穿著粗布衣服、拿著智能手機的自由人士;如今,手持武器的聖戰分子和難民變成了這一地區的主要形象。」
這是美國《華爾街日報》去年12月一篇報道中的一段話。「阿拉伯之春」到底給中東和世界帶來了什麼?西方媒體如今也在反思這個問題。他們不解,經歷了「群眾革命」的國家為何變成「出產」極端分子最多的國家?
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在突尼西亞所作的一次民調顯示,81%的受訪者認為國家在「阿拉伯之春」後正朝著錯誤方向發展;52%的受訪者認為國家局勢比本·阿里(2011年1月被迫辭去總統職位)在位時明顯變糟。
敘利亞政治分析師馬希爾·伊赫桑指出,被西方媒體標榜為「民主和自由」的「阿拉伯之春」並未給任何一個爆發「革命」的阿拉伯國家帶來真正的民主和自由,相反只是帶來混亂、暴力、戰爭、恐怖主義和人道主義危機。
人們開始從盲目相信西方民主的迷思中清醒。
誠然,中東一些國家沉痾積弊,需要改革。但是,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以及現世的複雜矛盾,這些國家要在短期內實現經濟、政治和社會現代化,並非易事。
「『阿拉伯之春』對我們來說什麼都不是,它會是春天,秋天還是冬天?我們對此一無所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些處於社會動蕩的國家必須儘快找到新的穩定。」曾任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40年的費薩爾·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生前這樣反思。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說,「進口的思想」並不能解釋、也不能指導本土的實踐,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鼓動國民發動「革命」推翻政權後,沒有也無意找到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和民生的辦法。
在發展道路的探索中,照搬沒有出路,模仿容易迷失,實踐方出真知。
中東的發展道路,只能由中東國家的人民,依據本國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決定。
世界上所有善良的人民都希望,走過五年的荊棘之路,中東國家能夠早日破解發展之困。正如一位阿拉伯詩人所說:「當你面向太陽的時候,你定會看到自己的希望。」
關鍵詞: 中東五年戰亂敘利亞 責任編輯:崔文月
推薦閱讀:
※中東盛產美女,最後一位更是有品味有能力有氣場
※從大六壬課看中東變局
※美國不作為,俄羅斯全面接管中東外交大局
※特朗普首訪沙特,重返中東是對特朗普的誤讀!
※中東風雲突變!全球圍觀「普京的報復」 // 劉曉博